第696章 復遼大計

權力框架已定,剩餘的事情都好談。

朱由檢要求將禁衛軍團作爲他的衛兵,保衛京師皇城的安全,其餘軍隊任由林純鴻進行整編和處理。

朱由檢還要求,皇城不得作爲各大機構的辦公場所,林純鴻不僅同意,而且還許諾,各大機構將在北京城之西北、香山之東的區域(海淀)建立新城,作爲各大機構的辦公場所。

……

陳奇瑜、黃宗羲既作爲談判方,又作爲中間人,忙碌了整整半年,直到崇禎十五年九月,方纔完成所有的談判工作。

緊接着,北京新城開始建設,原有的荊州中樞機構開始搬遷,大明銀行、光祿院,也開始籌劃搬遷。

崇禎十六年正月初一,在走過了一系列程序之後,林純鴻正式就任大明內閣總理,一衆原中樞官員,皆在大明中樞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朱由檢任命魏國公徐文爵爲大理寺卿。

張道涵、朱之瑜、郭銘彥、李崇德、周望、張兆、陸世明依然擔任閣幕使,魏國公徐文爵作爲大理寺卿,自動成爲閣幕使。與此同時,林純鴻將彭新調回大理寺就任寺丞,擔任徐文爵的副手,並被任命爲閣幕使。

大明一衆官僚,尤其是楊一仁、包哲東、馬世奇、熊文燦、黃渤、田楚雲、狄威等人,他們考慮到張道涵、李崇德、周望的年事已高,數年之內就要卸任,無不卯足了勁,力圖開拓,爲自己今後的政治前途添磚加瓦。

新政府當然要有新氣象。

內閣總理林純鴻宣佈,按照前期工程院研究的成果,自今年始,投入巨資對黃河、淮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徹底改變河南、山東、河北及兩淮地區一次次清零的窘境。

內閣總理宣佈,鑑於大明境內鋼鐵產量大增,鋼鐵價格迴歸至正常,修築從武昌至京師的鋼軌路,修築洛陽至徐州的鋼軌路,修築京師至宣府的鋼軌路,修築京師至山海關的鋼軌路。

內閣總理宣佈,大規模擴建天津、登州、萊州海港,整治境內內河航道,修築一系列高標準官道……

……

荊州那幫土蠻子,果然個個都是工程狂。新政府的新氣象,非得用一系列超大型工程來展現。不過,舉國歡慶,超大型工程,帶來的必然是新的掙錢機會。

當然,荊州土蠻子還是軍事狂。

樞密院下令,虎嘯軍團、驃騎軍團北上至山海關,接替山海關防務,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至保定,進行整編。

吳三桂和祖大壽商議一番,雖極不情願,但在虎嘯軍團及天武軍團的強大壓力之下,吳三桂不得不率兵前往保定,在雄威、天武兩軍團的監視下,進行整編。

沒過多久,樞密院又派龍虎軍團在錦州附近登陸,接替祖大壽,承擔起錦州的防務。樞密院令祖大壽率兵至山海關,在虎嘯、驃騎軍團的監視下,進行整編。

在剔除了大量兵痞,對各級軍官進行大換血後,將關遼兵編爲虎衛、神策兩軍團。虎衛軍團由周世亮、陳奎分別擔任正副統帥,神策軍團則由竇石溫、周遇吉分別擔任正副統帥。周遇吉、陳奎兩人,到底無法忍受皇帝衛兵的寂寞,辭職後來到樞密院,得到了林純鴻和周望的重用。

至於吳三桂、祖大壽等一幫遼東高級軍官,則在樞密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從事一些軍政、軍務管理工作。

與此同時,樞密院又對靖國軍團及薊遼軍團進行了整編,補充了大量軍官,完善了各級指揮機構及武器裝備後,依然由黃得功和曹變姣擔任統帥。

北方的軍隊整編進行得如火如荼時,鄭芝龍順應大勢,提出將福建艦隊與東洋艦隊合編,並交出棉蘭老島及香料諸島之統治權。

林純鴻、周望大喜,對東洋艦隊進行了整編,並任命鄭芝龍爲東洋艦隊提督,原提督宋書陶則成爲海軍副提督,上升了一級。

本來,樞密院對關遼兵進行整編時,是滿清韃子挑事的最好機會,林純鴻還嚴加戒備,以防韃子鬧事。

哪知,皇太極生了重病,不停地嘔血,根本就沒有精力挑事。

待關遼兵及其他軍隊整編完成後,樞密院對軍隊重新調整了部署:宣武軍團返回河南開封駐防、靖國軍團南下至保定駐防。

雄威、天武軍團駐紮薊州及通州,驃騎、虎嘯兩軍團調至錦州,薊遼、神策、龍虎軍團駐防山海關、永平,虎衛軍團調至宣府。

如此軍力部署,只要稍稍有點軍事常識,就能一眼看出,大明試圖對遼東用兵。

而且,三路攻遼的作戰思路也清晰可見:寧錦一線爲主攻方向,以驃騎、虎嘯、神策、薊遼四軍團作爲主力;遼東半島爲輔攻方向,金吾軍團擔負輔攻及牽制的任務;遼西爲輔攻方向,以武衛軍團、虎衛軍團爲主力。

龍虎軍團則駐紮在永平(今秦皇島),隨時可作爲奇兵登陸遼東。

雄威、天武軍團則作爲預備隊,隨時準備對前線進行支援。

正當大明二十餘萬軍隊厲兵秣馬,準備進入遼東之際,忽然傳來消息,皇太極嘔血而死。

林純鴻趁着這次征伐遼東,正式組建了參軍聯席署,並且放任參軍聯席署對征伐遼東進行軍事部署。

圍繞着林純鴻提出的攻佔瀋陽,將戰線穩固在白山黑水之間的目標,參軍聯席署經過一番爭論,最終決定組建復遼行營,由田楚雲擔任行營最高統帥、狄威擔任行營參軍總管、馬守應擔任行營後勤總管。

崇禎十六年七月初十,復遼行營祭旗出兵。

皇太極已死,豪格和多爾袞爲了爭奪大權,鬥爭異常激烈,雙方各不相讓,最終在明軍強大的壓力之下,決定由皇太極幼子福臨接續大統。

爭權奪利對軍事行動影響不大,滿清韃子充分利用重騎兵衝擊力強、機動靈活的特點,四處遊動,試圖先行消滅遼西、遼東半島兩路軍隊,複製當年薩爾滸之戰。

然而,田楚雲非楊鎬,林純鴻非萬曆爺,三路明軍非當年的六路大軍。

二十萬大軍在田楚雲的統帥下,步步爲營,層層推進,不給韃子騎兵絲毫可趁之機。

三路大軍中,以鄭福林的金吾軍團最爲薄弱,成爲多爾袞、濟爾哈朗、豪格、多鐸消滅的首要目標。

鄭福林穩紮穩打,將兵鋒一直推進至耀州,沒讓韃子重騎兵找到機會。

韃子內部,顯然有高人指點,待鄭福林抵達耀州後,不戰而退,將燒成一片白地的耀州城留給了金吾軍團。

待到金吾軍團進入耀州城,又呼嘯而至,給予金吾軍團突然打擊。

金吾軍團猝不及防下,吃了大虧。不過,鄭福林到底是戰場宿將,不懼軍團損失,死死咬住了多鐸萬餘重騎兵。

戰機業已出現,稍縱即逝,田楚雲立即令龍虎軍團從耀州登陸,共同夾擊多鐸。

多鐸進退不得,面臨着絕境。

此時,韃子內部產生了巨大的紛爭,豪格、濟爾哈朗認爲不必援救多鐸,力主多鐸迅速撤退,能退出多少算多少。

而多爾袞、阿濟格則強烈反對。多鐸是他們的兄弟,歷來歸屬於多爾袞陣營,他們懷疑,豪格、濟爾哈朗出於私利而不救多鐸。

所以,多爾袞和阿濟格不聽豪格和濟爾哈朗之勸告,毅然率兵至海州(今海城,在東營以北),準備援救多鐸。

田楚雲正愁抓不住韃子的騎兵,現在見多爾袞和阿濟格主動現身,立即令驃騎軍團、虎嘯軍團重騎兵出兵,迅速插入海州與遼陽之間。

與此同時,田楚雲又令神策、薊遼軍團及驃騎、虎嘯軍團剩餘兵力日夜趕路,前往海州參與會戰。張鳳儀和周世亮一改往日步步爲營的態勢,瘋狂進兵,緊咬住濟爾哈朗及豪格的屁股,使其不能向海州增援。

多爾袞及阿濟格這才明白局勢的兇險之處,立即命令多鐸逃跑,能跑出多少是多少,而兩人則回頭攻擊驃騎、虎嘯軍團的兩個重騎兵軍。

兩個重騎兵軍,正兵超過一萬三千多人,擁有戰馬三萬多匹,與多爾袞和阿濟格的重騎兵在平原上展開了激烈廝殺。

山河失色,日月無光。

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兵力雖然遠遠超過兩個重騎兵軍,但要在短時間內想沖垮兩個重騎兵軍,顯然不可能。

眼見得寧錦主力越來越近,多爾袞和阿濟格毅然向東撤退。田楚雲得勢不饒人,命令所有部隊日夜追襲,一直將多爾袞和阿濟格大軍驅趕至長白山系中。

多爾袞和阿濟格損失雖然有點慘重,但遠未至傷筋動骨的境地,無論跨過長白山還是進入朝鮮,都可以儘快休整,接濟糧草,最終恢復戰鬥力。

然而,下雨偏逢屋漏,南芬傳來消息,數萬礦工趁機發動暴亂,目前正好堵塞了長白山山口,望着遼陽、瀋陽蔓延。

在礦工的鼓動下,無數的包衣拿起了武器、跨上了戰馬,加入了暴亂的行列。

更讓多爾袞大驚失色的是,朝鮮清西派宋世烈發動政變,將功西派一網打盡。

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414章 算計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90章 白杆女將第494章 籌錢糧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487章 登島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454章 轉變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361章 出擊第530章 亂戰第436章 惶恐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484章 喚醒第32章 如火如荼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311章 甲多島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402章 大局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305章 漢魂第473章 聯防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82章 修武戰後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595章 串聯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441章 炮戰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563章 收編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52章 軍痞勾結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438章 登陸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66章 如火如荼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514章 隱忍(二)第429章 挑撥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460章 攻島第403章 鎖江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98章 賭性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
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414章 算計第261章 難民洪流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90章 白杆女將第494章 籌錢糧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487章 登島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454章 轉變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361章 出擊第530章 亂戰第436章 惶恐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484章 喚醒第32章 如火如荼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179章 納妾風波(四)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311章 甲多島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402章 大局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305章 漢魂第473章 聯防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82章 修武戰後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595章 串聯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441章 炮戰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563章 收編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52章 軍痞勾結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438章 登陸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66章 如火如荼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514章 隱忍(二)第429章 挑撥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460章 攻島第403章 鎖江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498章 賭性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