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以直立威

顏泉明離開了一趟再回長安城,注意到了一個變化。

西城的金光門因爲常有商旅的車馬經過,車輪把門洞的道路壓出了兩條深深的凹陷,已到了能讓中間的青石刮到了車樑的地步,這兩年官府無錢,對此的處置是在凹陷處鋪上幾塊土磚,下雨天依舊會積水、泥濘,如今不同了,這道路被重新修繕過,鋪上了整齊、厚實的巨石。

可見抄沒寺產以來,朝廷還是稍微富足了一些。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把收繳的錢財運用到民生治理上,亦可見吏治整頓有成效、官員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傍晚,顏泉明先去拜見了顏真卿。

顏家是儒學世家,講究禮數,顏真卿對待侄子非常嚴格,甫一見面就批評了顏泉明行事上幾處做得不妥善的地方。他不知道家族原本生離死別的命運被改變了,該狠狠管教的地方就絕不留情,沒有捨不得罵、捨不得打這回事。

末了,顏真卿道:“鄠縣的案子雖小,殿下卻很關注,你既回來了,明早就去稟報吧。”

“侄兒在路上見到有八百里加急,猜測西邊將有大戰。”顏泉明道,“這種時候,殿下還關心這一樁小案嗎?”

“國事無大小,細微之處可窺大勢。”顏真卿道:“元載欲藉此案對付崔祐甫,故而殿下讓你仔細覈實。現在打仗了,這兩人之間的隔閡難道就消了嗎?”

“是,侄兒明白了。”顏泉明起身準備離開,想了想又道:“侄兒此番巡視所見,社稷安穩,海晏河清,都道殿下治理得當,叔父也可放心了。”

他當年也曾以監察御使的身份巡視,平反冤獄,安撫百姓。顏泉明大概是以他爲榜樣,故而有此一言。

顏真卿近來看了太多公文,傷了視力,身子俯得很低,半張臉都隱在暗處,聞言沒太大反應。

“那就好。”

次日,朝議之後,薛白果然首先見了顏泉明。

先問及了鄠縣的案子,顏泉明卻有些猶豫,斟酌着才作了回答。

“鄭直齋算得上是個好官,封小勾也確有些行事乖張之處,但在葛三的案子上,鄭直齋冤枉了封小勾。”

薛白感受到了他的遲疑,淡淡道:“你只要說事實就可以,旁的事,我自有判斷。”

“是,殺鄠縣縣民葛三一家之兇手當是兩名士卒,於天寶十二載的臘月三十因公幹而經過鄠縣,封小勾替他們安排了住處,元月初一,他們在城中徵糧,恰遇到了葛三之女,遂跟着闖入其家中,犯下大案後揚長而去。封小勾亦在場,他身爲鄠縣捉不良帥,本應羈兇徒,最不濟也要指認出兇徒,可他當時反而隱瞞了兩個士卒的罪名,與他的手下衙役說‘若是賊兵來了,拿葛三一家充軍糧也使得,殺了他們又如何’。”

薛白問道:“你確保你說的是實情。”

“此案並非無人目睹,只是迫於淫威而都不敢吐露實情。臣微服查訪,與葛三的許多鄰里都聊過天,不僅問了兇手的具體特徵,還畫了畫像。”

顏泉明說着,便拿出他蒐集到的證物、口供,以及一幅他畫的畫像。

薛白原本以爲會像那種海捕文書上寥寥幾筆,沒想到顏泉明極擅長丹青,畫的是一幅頗爲寫實的人物肖象。

“臣雖未見過他們,但根據目擊者的證詞,畫了幾張與他們確認,反覆修改,稱是有八成相似。”

畫上是兩個並肩而出的漢子,沒有披甲,在軍袍外面裹了厚皮裘,踏的是鹿皮靴,身上佩着弓刀,兩人都有很明顯的外八、羅圈腿。其中一人右臉上有一片刀疤,從右眉連到了臉頰,另一人則是駝背,目露兇光。

這些氣質與特點都是躍然紙上,薛白不得不誇道:“畫得不錯。”

顏泉明道:“葛三家中的牆壁上還留存着被刀劈過的痕跡,臣試過,封小溝的佩刀砍不進黃泥牆,唯有畫上的這種長柄軍刀可以;從地上留下來的血腳印看,兇手的靴子都是在八寸有餘,而封小溝的腳只有七寸;另外,這是兇手當時遺落在葛三家中的兩枚箭鏃……”

箭頭是鐵器,打完仗之後常常是要回收的,有時箭桿斷了,清點戰場的士卒會把箭頭剪下來裝着。奉命搜索物資的兵士路上撿些箭頭裝在褡褳裡是常事。

薛白接過那箭頭看了一眼,見上面刻有小小的“振二”字樣,沒說什麼。

他仔細確認了顏泉明帶回來的物證和口供,問道:“這些,鄭直齋沒查到?”

“鄭直齋要治罪封小勾,很可能是出於他與縣尉荀鵬之間的不和。荀鵬是科舉出身,年逾六旬而多年未得升遷,此番抄沒佛寺非常賣力,他不僅讓縣內的僧侶還俗,還追回他們多年欠繳的稅賦,逼他們勞役,修鄠縣的水渠,不少僧侶常年養尊處優,不堪忍受這種重活,勞累過度而死。這種情況下,鄭直齋聽聞了封小勾犯的舊案立即派人去捉捕,沒想到竟是鬧出了人命,遂直接將案子辦成鐵案。”

薛白道:“你的意思是,鄭直齋知道這案子不是封小勾做的?”

“他否認了,是否知道只有他自己清楚。”

“既說封小勾是惡吏,鄭直齋沒能捉到別的罪證來對付他?”

顏泉明道:“封小勾雖有跋扈之行,卻也多奉荀鵬的命令行事,能法辦他的事不多。”

“如此說來,他是冤死的?”

“是。”

薛白沒有再問了,思忖着此事。

顏泉明道:“殿下過問這種案子,當是爲朝廷大局考慮,臣以爲此案維持原判爲妥。”

“看來,你知道那兩個士卒是誰人麾下了?”

“臣不知。”

顏泉明說是不知,但薛白命人查訪,很快就查到那兩個兇徒是出自何人麾下。

箭頭是出自振武軍,屬於朔方軍,天寶十三載正是薛白與李亨交鋒之時,振武軍並未參戰,只有與鳳翔之間書信往來時,纔派人途經關中。

再跟據時間調當時的記錄,終於是查到他們很可能是郭子儀之子郭晞麾下兵士。

薛白查這案子的目的是爲了震懾元載、崔祐甫,他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有一雙眼睛在看着,他不好欺瞞,可最後查出這樣的結果,不免讓他有些爲難。

大戰在即,這種時候挑郭晞的毛病,很可能起不到震懾人心的作用,反而會激起變亂。

顏泉明說的也有道理,維持原判,封小勾已經死了,只要再敲打一下元載也就無人再爲他申冤,這是對局勢最穩妥的結果。

是夜,薛白問了顏嫣一個問題,說若是他也被冤殺了,顏嫣會跑去爲他申冤嗎?

顏嫣想了想,道:“那要看情況。”

“哦?”

“你若冤死了,我爲你奔走,死亦無悔;可我既懷了你的孩子,當先把孩子養育成人,申冤這種事可是很危險的。”

薛白再看了一遍宗卷,上面並沒說封小勾有幾個孩子,可他卻陷入了沉思。

~~

次日,薛白就把元載、崔祐甫都召到了宣政殿。

他把顏泉明拿到的證據直接擺在二人面前,道:“你們都曾在我面前義正辭嚴,現在談談看法吧?”

這句話之後,薛白就埋首於別的事務,暫時並不理會這兩人。

崔祐甫不屑於元載,不願與之站得太近,上前接過宗卷看了看,臉色漸漸起了變化。

他與薛白是同時授官的,心裡對薛白其實隱隱總有一些不太服氣。兩人一起在洛陽當縣尉時,他就有了比較之心了,認爲若非薛白的身世,如今成就定然是不如他高的。

但人家是皇子皇孫,這沒辦法。崔祐甫也認,可心裡難免覺得自己該是宰相人選。

這次鄠縣的案子,崔祐甫非常相信鄭直齋,更相信自己的判斷,有心給元載以及重用元載的薛白一個教訓。卻沒想到,結果竟大出所料。

元載則是更爲震驚,甚至還有些驚恐。

他是早就聽聞鄠縣縣尉荀鵬指責鄭直齋了,是爲了罷鄭直齋的官纔想要重審封小勾的案子,遂派人到鄠縣命令荀鵬做文章。

換言之,此事他已經籌劃了一段時日,可辛氏纔剛剛到長安告狀,事情甫一發動,薛白就把真相甩了出來。

這說明什麼?他的一舉一動,全在薛白的掌控之中,他的心思,沒有一樁能瞞得過薛白。

倘若他秉公辦事,毫無私心也就罷了。但這件事上,他確實犯了大錯——沒有仔細查明真相就出手對付鄭直齋,現在好了,真相是郭晞的麾下將士殺人了。

如今西北邊防繫於郭子儀,他主張重審的案子矛頭直指郭氏,只怕要被認爲是破壞大局,惹殿下不喜了。

元載可不認爲,薛白想要在這個時候找郭晞的人治罪。

宣政殿內安靜了很久,只有薛白偶爾翻動文書的聲音,而看卷宗的兩個人都很沉默,很認真地、一遍一遍地看。

終於,元載看向崔祐甫,以眼神示意了一下,表示想要與他握手言和。他已經認輸了,想要收回重審封小勾一案的意見,就維持鄭直齋的原判。

崔祐甫很冷淡,悶不吭聲。

薛白一直不說話,最後,元載先開口了。

“臣行事不周全,雖看出了此案有不對之處,本該先查明真相再奏報。現吐蕃犯境,朝廷當以戰事爲重,臨陣恐不宜質問大將。”

說罷,他俯身請罪,把說話的機會留給了崔祐甫。

崔祐甫可以說鄭直齋其實是明察秋毫,早已查出了真相,但考慮到西北戰事,沒有追咎於郭晞,而是把幫兇先繩之以法,是個能臣。

如此一來,這件事就能體面地收場了。元載認栽、崔祐甫勝了一局,而太子則樹立了威望。

然而,崔祐甫竟是先請罪了。

“臣任御史中丞,有失察之罪,請殿下責罰。”

薛白道:“御史臺短短數月審理了上千樁大小案子,我用人沒有多做多錯的道理,鄭直齋遞交的文書確實也看不出端倪。但,你確實該想想,如何杜絕冤案、錯案。”

“臣銘記於心。”

“這案子,你以爲該如何辦?”

崔祐甫目露堅定,道:“臣請遣監察御史至郭晞軍中巡查,找出真兇,以示朝廷法度嚴明;鄠縣縣令鄭直齋辦案不嚴謹,冤殺封小勾,當罷官。”

元載吃了一驚,眼珠轉動着,分析崔祐甫爲何要這麼說。

他能理解壁虎斷尾卻理解不了崔祐甫犧牲一個心腹官員、損失威望,目的卻是與郭子儀的兒子硬碰硬,這是損人不利己的。

如此想來,那崔祐甫這麼說,便是在說反話,逼他認輸了。

“不可!”元載遂開口道:“郭晞有功於國,且當時戰亂不止,人命如草芥。豈可因兩個士卒的過錯時過境遷之後又追咎其罪過?天下人只會認爲殿下是在秋後算賬,萬萬不可……殿下,臣以爲,鄭直齋處置得對。”

“這是大唐的法度,朝廷的威嚴!”

崔祐甫忽然提高了音量,道:“不論戰亂中死了多少人,十萬、百萬,但凡違背軍律殺一人便是有罪。凡案宗遞到御史臺,不論犯案者是誰的兵、誰的兒子一律秉公處置,朝廷法度不需看任何人臉色。今若主動包庇,來日地方軍中人人效仿,便是社稷禍亂之根源!”

元載眯了眯眼,愈發警惕崔祐甫的陰謀。

“好。”

薛白卻已讚了一聲,道:“便依崔中丞之意辦吧。”

“喏。”

元載此時才愣了愣意識到他們是來真的。

只看這件事,他成功罷免了鄭直齋,似乎是贏了崔祐甫。可他卻覺得自己這次輸了,輸得一塌糊塗。

~~

出了丹鳳門,身後巍峨的大明宮漸遠。元載與崔祐甫難得並行,說了幾句話。

“沽名釣譽。”

元載譏嘲了一聲道:“崔中丞爲了自己的名氣,破壞西北戰局,後果你擔得起嗎?”

崔祐甫道:“這是風骨,卑鄙之人自然不會懂。”

“我與你談國家大事,你出言羞辱於我,這便是你們七家十姓、名門望族的風骨?”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崔祐甫道,“我爲社稷安定深謀遠慮,所作所爲,你不能理解,錯不在你。埳井之蛙出跳樑乎井榦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安知東海之大。”

元載冷笑,道:“國事便敗在你等兼併田畝者之手,深謀遠慮?我爲社稷做實務,功在千秋萬古,豈是你等庇護於父祖之門蔭之下的小兒可比的。”

兩人道不同不相爲謀,越對話越失涵養,乾脆各自冷哼一聲,掉頭而去。

~~

邠州。

天還未出伏,豔陽高照,照在黃土之上,官道上揚起的塵土像是帶着逼人的暑氣。

道路兩邊的麥子快要成熟,隨處可見有士卒們赤着上身在麥地裡搶收。這是郭子儀坐鎮西陲,實施軍屯的結果。

吐蕃大軍將至,到處都瀰漫着緊張感。

忽然,馬蹄聲從遠處襲捲而來,十餘騎士哈哈大笑着奔過,與此同時也有尖叫聲與哭聲傳來。

有收麥的士卒擡起頭看去,見那些騎士的馬背上或橫放着一些女子,或掛着一袋袋乾糧。

“啖狗腸,他們好生瀟灑,倒留阿爺在此割麥。”

“那些是誰的兵?郭元帥來了以來,軍中許久沒見到有人敢犯紀了。”

“郭元帥待將士們寬仁,偏有些不識擡舉的敗壞他的威名。我以前在李元帥麾下從軍,李元帥治軍才叫嚴苛。”

士卒們說着話,又埋下頭繼續操勞。

過了一會,道路邊有數人驅馬趕來,爲首的是個三十多歲的方臉男子,頗有威儀。

此人便是御史臺派來的監察御史,名叫韓滉。

韓滉是相門子,他父親是開元年間的宰相韓休。

他門蔭入仕,琴棋書畫都很精通,結交的都是名士,再加上名聲好、才華高,雖然出仕以來因父母過世先後有六七年都在守孝,卻還是很快就遷爲了監察御史。

此番到邠州來查案,旁人都害怕得罪郭子儀,唯有韓滉主動請命,並在面見薛白時說出“臣欲保全郭公之名望,又何懼得罪他?”

可見他很清楚辦這個差事要把握好分寸。

緊趕慢趕,他終於在天黑之前,趕到了郭子儀的大營。

軍中守衛查看了他的官符,將柵欄門緩緩打開,卻是厲聲喝令道:“下馬!”

韓滉不敢怠慢,翻身下馬,牽馬而行,道:“還請軍士領我去見郭元帥。”

“請吧。御史也莫嫌我等粗魯,實在是今日營中嚴禁無故縱馬。”

韓滉問道:“營中縱馬,需有軍令。爲何是‘今日’嚴禁,平常便不嚴禁嗎?”

之所以如此問,因他此來的差事就是要懲治軍中士卒,自是要試探郭子儀對軍律的態度。

他也聽說過,不少在郭子儀、李光弼軍中都待過的將領常常抱怨李光弼軍紀嚴苛,給人的印象彷彿郭子儀的軍律就較爲鬆散。但這事是對比出來的,實情如何,還得他親自看看。

那士卒原本不想說,禁不住韓滉實在是擅長問話,幾句對話之後還是說了。

“這麼大的軍營,原本騎馬也是無妨,偏是昨日楊將軍縱馬撞死了人。”

“哦?這位楊將軍是何人?”

“楊將軍是元帥夫人的奶媽的兒子,與郎君們都是一起長大的。”

“那此事後來如何了?”

“原本事情不大,但正好被白將軍撞見了,白將軍把楊將軍軍法處置,亂棍打死了。”

韓滉沒有問是哪位白將軍,因知道如今在邠州的還有曾隨李光弼守河陽的大將白孝德。

他問道:“後來呢?”

“郭元帥家的郎君們得知了此事,今日剛到元帥帳中哭訴,揚言白將軍驕橫,擅自處死大將,要元帥治他的罪哩。”

韓滉目露思忖,便打算藉此事看看郭子儀的態度,正好衡量這趟辦差的難度。

營地很大,走了許久,他到了大帳,拜見了郭子儀。

地上擺着個大大的沙盤,郭子儀正蹲在那看着,手裡捧着一把茶葉,時不時放在嘴裡嚼着。他吃的肉多,直接嚼茶葉來解膩提神。

“監察御史韓滉,見過郭元帥。”

“我知道你。”郭子儀道,“令尊是太上皇的魏徵啊。”

韓休生性耿直,常常直諫時政的得失,開元年間李隆基每次歡宴過度,都會問左右“韓休知否?”話音剛落,勸諫的奏書就到了。

那時旁人問李隆基爲何不把韓休驅出朝堂,李隆基倒是懂得說“朕雖瘠,天下肥矣,韓休敷陳治道,多直言,朕用之,爲社稷計爾”,然後沒幾年就把韓休罷相了。

此時,韓滉順着這話便道:“現在我到郭公軍中,也想爲郭公直言勸諫。”

“哈哈哈。”郭子儀大笑,撫須道:“好好好,我軍中缺的就是這樣直言不諱之人。”

既然都聊到了這裡,韓滉便提及了方纔聽到的楊將軍縱馬傷人一事。

說到這件事,郭子儀便來氣,道:“讓你見笑了,我已將那些不成器的東西叱退了。”

“聽聞楊將軍久經沙場,爲國征戰,犧牲良多。諸位郎君爲他痛惜,也是應有之意。”

郭子儀擺擺手,嘆惜道:“我這幾個兒子都是蠢材,白孝德殺伐果斷,他們不懂得讚賞,反而痛惜母之乳母子,都是被深閨婦人養廢了!”

韓滉見郭子儀是真心痛惜,鬆了一口氣,知道這次的差事已經辦成了一半,但他還是並沒有馬上把案子全盤托出。

在他看來,郭子儀治軍確實不算嚴,換作是李光弼,就不只是把兒子們叱退了,只怕得痛打一頓。

相門之子處事風格就是行事穩妥,他打算先把涉案的兇徒找出來再談,畢竟人未必就是郭晞的麾下。

出了大帳,走了一段距離,韓滉忽聽到了馬嘶聲。

卻是十餘騎正在營中騎馬,呼嘯着疾馳而來,從他們身邊掠過,差點還撞到了他。

韓滉連忙撤了幾步,扭頭看去,盯着那絡繹掠過的身影。

“韓御史莫看了他們今天敢騎,肯定是得到了軍令……這是郎君們在與元帥置氣呢。”

“好。”

韓滉正要收回目光,忽然眯了眯。

夕陽的光線下,他緊緊盯住了一個騎士。

那人臉上有一片疤痕,從右眉連到了臉頰上,正在放肆大笑,與旁邊的駝背同袍有說有笑。

“這些是郭晞將軍麾下嗎?”韓滉問道。

“御史怎知道?”

韓滉沒想到這麼巧,剛到駐紮了上萬人的軍營就遇到他要懲治的人,反而踟躇了起來。

此事要辦不難,難的是辦得漂亮,辦得讓所有人都服氣。

他回想着郭子儀的態度,猶豫了一會,最後問道:“敢問,白將軍的營地在何處?”

53.第53章 珍饈第361章 去留第533章 獻俘闕下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第503章 見公義而忘私利第342章 眼光38.第38章 平安無事279.第275章 長安尉第383章 仕女圖第455章 速去速回230.第227章 每個兇手第392章 國本動搖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308.第302章 狡辯33.第33章 出價270.第266章 發苗第449章 喜與狂278.第274章 歸172.第169章 盛宴倒180.第177章 揭榜第12章 引見140.第137章 斬死第455章 速去速回第381章 誰更執拗第3章 北海如象第340章 提議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362章 君臣情義第365章 救星63.第63章 佳節第458章 譁變105.第105章 局外人321.第313章 道姑第407章 血口噴人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264.第262章 奪印第425章 土門關第392章 國本動搖第431章 明堂128.第125章 敵友284.第279章 狼人第578章 太上皇帝188.第185章 衣冠戶第421章 假太守第351章 靈關道第567章 內鬥281.第277章 壓不住第354章 龍尾關326.第318章 清白42.第42章 紈絝第437章 相惜第340章 提議225.第222章 別長安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277.第273章 禁歸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第543章 賢王第510章 小烏龍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99.第99章 得寶歌第365章 救星第561章 西度250.第248章 鑄鐵98.第98章 御狀280.第276章 跋扈第495章 漁翁之利第483章 坦白局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459章 劫持129.第126章 自由105.第105章 局外人54.第54章 白膏油第494章 放下屠刀第413章 取捨299.第293章 潑冷水第411章 心急第454章 身份第558章 和睦92.第92章 申告13.第13章 奸相61.第61章 門第187.第184章 世族84.第84章 骨牌第547章 賢第455章 速去速回99.第99章 得寶歌第116章 悔婚第515章 第522字 噹啷第437章 相惜28.第28章 塞上詩126.第124章 隱情152.第149章 點火244.第241章 點燃332.第324章 今時寵236.第233章 設局第482章 綺念330.第322章 舊時事172.第169章 盛宴倒212.第209章 鋪路第359章 成王敗寇
53.第53章 珍饈第361章 去留第533章 獻俘闕下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第503章 見公義而忘私利第342章 眼光38.第38章 平安無事279.第275章 長安尉第383章 仕女圖第455章 速去速回230.第227章 每個兇手第392章 國本動搖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308.第302章 狡辯33.第33章 出價270.第266章 發苗第449章 喜與狂278.第274章 歸172.第169章 盛宴倒180.第177章 揭榜第12章 引見140.第137章 斬死第455章 速去速回第381章 誰更執拗第3章 北海如象第340章 提議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362章 君臣情義第365章 救星63.第63章 佳節第458章 譁變105.第105章 局外人321.第313章 道姑第407章 血口噴人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264.第262章 奪印第425章 土門關第392章 國本動搖第431章 明堂128.第125章 敵友284.第279章 狼人第578章 太上皇帝188.第185章 衣冠戶第421章 假太守第351章 靈關道第567章 內鬥281.第277章 壓不住第354章 龍尾關326.第318章 清白42.第42章 紈絝第437章 相惜第340章 提議225.第222章 別長安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277.第273章 禁歸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第543章 賢王第510章 小烏龍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99.第99章 得寶歌第365章 救星第561章 西度250.第248章 鑄鐵98.第98章 御狀280.第276章 跋扈第495章 漁翁之利第483章 坦白局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459章 劫持129.第126章 自由105.第105章 局外人54.第54章 白膏油第494章 放下屠刀第413章 取捨299.第293章 潑冷水第411章 心急第454章 身份第558章 和睦92.第92章 申告13.第13章 奸相61.第61章 門第187.第184章 世族84.第84章 骨牌第547章 賢第455章 速去速回99.第99章 得寶歌第116章 悔婚第515章 第522字 噹啷第437章 相惜28.第28章 塞上詩126.第124章 隱情152.第149章 點火244.第241章 點燃332.第324章 今時寵236.第233章 設局第482章 綺念330.第322章 舊時事172.第169章 盛宴倒212.第209章 鋪路第359章 成王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