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未央想着,自己是恨皇后的,但更多是恨自己的軟弱無能。只因她半生精力都用在與孝武帝慪氣中,卻沒能顧及身邊的子女的前程與安危。
這是她作爲一個母親的失職,也是生活於後宮女人的無能,孤清冷傲如鳳未央,對拉攏人心壯大羽翼一事嗤之以鼻,明知皇家宮闈的血腥與殘酷,她卻不去謀劃和防備。
這後宮之中,只有比誰的心更狠,誰纔有存活的餘地!
成王敗寇。
所以,這杯毒酒就是她鳳未央的下場,也是最終的宿命。
鳳未央卻可憐到不敢明目張膽地去彰顯自己的恨意,因爲幼子的性命尚在皇后顧來儀手中,只盼顧來儀看在她的死,而留魏王一條活路。
仰頭,一飲殆盡。
“哐當”一聲脆響,空空如也的雙耳玉杯墜地,發出的聲音迴盪在未央宮的上空。
如火灼的液體一路滑入腹中醞釀爆發,五臟六腑如同撕裂般的疼痛。鳳未央只感覺五官刺痛,正有殷紅的液體從眼、口、耳、鼻緩緩流出。
人最後如一株玉蓮,瞬間凋謝一切的芳華,如蝶一般翩然倒下。
眼角,凝珠成霜,晶瑩剔透。
鳳未央提着一口氣,終看向龍塌上那個溘然長逝的男子最後一眼,只一眼,便可含笑地合上眼瞼,陪着孝武帝長眠於地。
東魏乾元十二年正月初八,孝武帝貴妃鳳氏,聞帝駕崩而哀慼過度,不幸薨逝,於未央宮隨帝而去。
一縷透明的靈氣從鳳未央的屍體內,冉冉升起。
那是鳳未央的魂魄,她親眼看到自己的肉身正躺在一副棺材內。棺材很寒酸,供臺沒有祭品,只有一個小香爐,爐內空空如也,一炷香都沒人來上。就連靈牌都是一片空白——無名無姓,世人根本不知是何人葬於此。
看來,她的死,宮中沒按照貴妃之禮下葬,還被葬的如此草率和匆忙。
鳳未央悽苦地嘆息一聲,竟然連死後都是這般境遇!可這一聲哀嘆剛下,一股強風吹進陵墓,吹得半空中的魂魄飄忽擺定。
那是一位身着雍容華麗的女人正帶進來的一陣冷風。女子冷眼望着鳳未央的屍首,對着身邊的侍衛冷喝道:“把這個賤-人的屍首給本宮拖出來!!!”話音剛下,氣勢凌厲的女子手中一動——“啪”的一聲,長長的鞭子已在她的手中。
一下,兩下,三下……
空中迴盪着的,全是長鞭抽打屍體的聲音。而懸於空中的鳳未央,甚是氣得渾身發抖。因爲她正親眼目睹自己的屍身,正被顧來儀狠狠抽得面目全非。
爲何,自己死後已是這般悽慘境地,你還是不肯放過我,還要前來鞭屍???顧來儀啊顧來儀,你到底是有多恨我鳳未央,人死了亦不能解你的心頭之恨!!!
顧來儀嘴中在狂笑,因爲每抽一鞭,她心中的痛快就增一分,雖然深知這種泄恨的行爲方式已近乎一種病態。
可正是這種病態,讓顧來儀欲罷不能,這麼多年的委屈和怨恨,並沒有因人去樓空,而讓顧來儀收復一點點的平靜失地。她顧來儀已是無法走向正常的生活。
顧來儀一時滔天的怒氣,焚燒空中的魂魄。
鳳未央不覺想起,孝武帝曾草擬過一道旨意,那鮮紅的硃砂色勾勒出的是要賜顧來儀這個東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后。該不會顧來儀寧可自欺欺人,也不願相信宋志軒會做到這般狠心?!
是了,肯定是鳳未央這個賤-人央求着孝武帝賜死她這個大魏王朝國母。顧來儀無處可泄恨,喪心病狂下連夜前來翻出屍體親自鞭撻。
沒錯,孝武帝怕極了,他賜死顧氏,不全爲了鳳未央母子的平安,更是爲了魏室江山!前朝覆滅,正是由於太后朱氏把持朝政,外戚朱克義謀朝篡位,導致西魏王朝國破山河滅,天下易主。
魏高祖時期,更是有戚太后干政,差點就讓魏室江山姓了戚。
歷代太后留下的餘毒,以致西魏王朝第五任皇帝武帝臨死前,先賜死了7歲少帝的生母麗華夫人,以免年幼的少帝登基,朝中權勢全落入麗華夫人手中。
如今東魏第二任皇帝才十五歲光景,顧氏一族於朝野中更是勢力龐大,難免新帝登基臨朝不被外戚左右。
“你們連死了,都要到我夢中展現你們的恩愛……鳳未央,我要讓你死後都不能安寧,做鬼亦不能轉世投胎!!!”皇后這般控訴,讓懸於空中的魂魄瑟瑟發顫。
一個名太監躬身進來稟報:“回稟太后,依您的指示,魏王已死於前往封地的途中。”
顧來儀這才停下鞭子,一雙恐怖的大眼圓睜,倨傲地看着那具血肉模糊不堪的女屍,幾近癲狂地笑道:“哈哈,鳳未央,你聽見了吧?你僅存於世的小兒子已死於路上!你莫怪本宮不信守承諾,本宮也是惦念你孤苦伶仃,便送宋浩去與你團聚!哈哈哈……”
尖銳刺耳的笑聲,如鍼芒一樣穿透鳳未央那縷透明的魂魄。
吾兒宋浩,死了麼?
這是她寄存於世的唯一牽掛啊!難道就這樣被人無情地摧毀殆盡了麼?老天,你爲何不開開眼……
仰天哀哭。
鳳未央只覺得天與地都在旋轉。
她不敢去想,不敢去想那三歲的稚子在顧來儀手中死得何其慘狀!更不敢去想,她顧來儀生前死後對自己做的種種一切!
恨,一股濃濃的恨意升起。
只見雙目赤紅的鳳未央,全身上下沁血通紅,怒目低頭望着底下猖獗大笑的女子,恨不得衝下去撕碎這個歹毒的顧氏。
最終,鳳未央還是落得個屍骨無存。
屍體,被顧來儀命人丟棄在五里坡外的亂葬崗上,任由野狗啃食。死無其所,還屍骨無存,註定成爲孤魂野鬼。
午夜,未央宮中總能傳出女子的啼哭聲,悲悲慼慼好不哀傷。
《東魏野史》記載:東魏乾元十二年初,獻帝登基,改國號初元。自帝登基,宮中常夜啼,宮人恐慌無度,請事做法乃不見其效。至此,顧後不能寐,日見體衰。帝令查,無果,甚爲震怒。
遂,請武夷山高僧來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