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

三天之後的梁山改革大會在聚義廳隆重舉行,包括駐外的朱貴在內所有頭領全部參加。當然開頭還是一翻客套話,什麼爲了梁山羣雄的前程、爲了梁山水泊的發展壯大等一大套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屁話說完之後,晁春直接進入正題,“梁山現在還比較弱小,雖然以少勝多打敗了前來圍剿的濟州府官兵,但是如果朝廷派遣正規軍,尤其是水軍來的話,那麼我們就將一敗塗地,因此我們這次不僅要在軍事上,更要在政治上進行改革。”

“小天王,不要把我們說的這樣差勁,現在朝廷如此腐敗,增加小嘍羅還不容易嗎?”赤發鬼劉唐率先發難了。

“小天王說的沒錯,我們確實實力太小了,我們必須儘快使自己壯大起來,小天王有什麼想法,政治上的改革是什麼?”吳用看來確實比這些武夫有頭腦。

“我們的口號是‘替天行道’,具體的做法就是‘殺富濟貧’,這樣的口號還不行嗎?”林沖也有點認爲我是小題大做了。

“‘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只是我們能夠存在下來的一個口號,如果我們想要有一個大的發展,就必須有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的支持。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廣大人民的支持,我們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病員、將領,才能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來保障我們的作戰需求。”

“什麼,難道你要徹底推翻大宋朝廷,自己當皇帝。”吳用驚叫道。

“那又怎樣,姓趙的能稱皇帝,晁大哥就不行了。”劉唐雖然表面上對晁春恭敬地稱呼小天王,可是由於與晁蓋關係太不一般,私下裡有時仍然稱爲大哥。

“說的對,趙家不還是從柴進柴大官人的太祖那強來得,現在昏君做了皇帝,奸臣當道,十官九貪,魚肉百姓,這樣的朝廷本來就不該繼續存在。”還是當過官的林沖說話有點見識,而且還是如此仁義,這個時候竟然還無法忘記柴進救命之恩,用他真是沒錯。

“林沖說的很對,我們也不是說一定要推翻趙家天下,現在我們只是爲了解決生存問題,別的不要想的太多,如果真的有一位明君即位,我們仍然可以繼續支持他,所以我認爲眼下的口號是繼續堅持‘替天行道’的同時,在‘劫富濟貧’上制定一些方針政策,不能只劫富而不濟貧。比如說如果我們佔領一定的地盤後,可以將罪大惡極的那些地主殺了,把他們的田地平分給沒有地種的農民。”

“什麼,把富人的地分給農民,那我們讀書人靠什麼吃飯,這也太離譜了把,我絕對不同意,除非我死了。”晁春知道吳用一定會反對,但沒想到反應會這麼強烈。

“吳先生說的沒錯,我們絕對不能這樣。”李劍倒把晁春的出身給忘了,他父親晁蓋也是地主大戶出身,甚至還可以稱爲村霸呢。

“朝廷不容我們,我們只能與他們對着幹,可是我們不應該徹底反對呀!而平分土地,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上都不存在呀!從陳勝、吳廣起義到黃金起義再到前朝的黃巢起義,其結果不是被鎮壓,就只是改朝換代,制度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平分土地也只是農民起義時的一個口號罷了,根本沒有人當真,也沒有真正實施過。”吳用開始發揮他文人的優勢來。

劉唐、三阮這些窮人出身的將領本來就屬於農民階級,根本不會反對,而他們現在已經不愁吃喝,再說也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也成不了晁春的“同盟軍”,看來這項在八百多年後成功創造一個新的時代的革命道路現在無法實施了,還是趕快找一個臺階下來吧。再說,等梁山有實力攻城略地,建立政權還是好多年之後的事,晁春最多使之提前一點,而且在這個階段推行也確實讓人無法接受。

“軍師多濾了,我也只是說提出一個口號而已,至少朝廷前來圍剿我們之時,這樣我們才能得到農民的支持,從而打敗官兵。”晁春終於低下了剛纔還高昂的頭。

“小天王原來是這個意思,是我誤解你了,其實我們大家一直很佩服小天王的遠識,絕無反對你的意思呀。”

“吳先生的意思我知道,你也是怕我年青激進,吳入歧途呀,但是有一點我必須講清楚,就算朝廷換了明君,我們也必須壯大自己的實力,只有徹底打敗朝廷,徹底讓朝廷怕我們,我們才能擁有獨立的權利,才能保住我們自己。”

“什麼,難道我們真的要去投靠大宋那個鳥朝廷。”阮小起等人不安起來。

“不是投靠朝廷,而是靠我們自己,再說就趙佶那水平,根本沒有一點治理國家的能力,他教出來的兒子,只怕還不勝他呢,而我們就算招安,也必須要求分封領地,衆人可以頤享天年,絕不會任由他人宰割的。”晁春的這種摸棱兩可的回答,暫時平息了爭論,畢竟眼下誰也不會想到今後真的會想討論的那樣成功,(當然晁春自己心裡明白)而現在人們真正關心的是如何生存的問題。

隨即,晁春又提出的軍事改革方案。

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四十章 中箭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
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三十二章 血戰江州(四)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四十章 中箭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