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

預定採訪山東的《泰晤士報》記者莫里循於6月2日啓程離開了北京,在四個兵士的護送下踏上了南下山東的路途。他沒有走大運河水路,而是沿正定、衡水這條線去了山東。

自1906年下半年以來,清國政局變得詭異起來。得到日本政府及民間支持的革命黨策動的起義在這個腐朽大帝國的南方此起彼伏,讓清國中樞一夕三驚。掌控朝局垂四十年的太后的身體據說江河日下,廷議時間稍長都堅持不下來了。清廷的中樞最近又進行了大變革,官制改革,瞿鴻禨倒臺,袁世凱名義上失去兵權,滿洲的一幫年輕貴族已經登上最高權力舞臺……作爲大英帝國(澳國是英聯邦成員,並未正式獨立)駐清國的重要成員,雖然不是正式的外交使節,卻擔負着重要的使命……大英帝國必須確切地知道,這個龐大而腐朽的帝國究竟將走向何處?如何在急劇變換的形勢下保證大英帝國在清國中樞的影響力並確保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利益?

駐華公使朱爾典爵士指示他,儘快去一趟山東。詳細瞭解山東的政治、軍事以及經濟情況。種種跡象表明,距京師不遠的山東在清國的近二十個省份中似乎突然變得醒目起來,這個擁有三千萬人口,佔據重要地理位置的省份不僅在經濟上突飛猛進,在政治和軍事上也發出了越來越強烈的聲音。

朱爾典告訴莫里循,數年以來,美國對山東的投資正呈現爆發式增長,累計投入已接近千萬美元之巨!這些資金及技術的流入,促成了山東一躍成爲清國工業實力最強的省份!拋開山東那些不能不注意到的基礎工業——電力、煤炭、鋼鐵、水泥等。大批的日用工業品從山東生產出來,流向京師,流向全國,甚至開始出口南洋甚至美國了!當山東省決定建造汽車廠的消息傳來後,即便沒有朱爾典爵士的指示。莫里循憑着新聞記者的直覺,也急着要去山東走一趟了。

除卻美國,在山東有着特殊利益的德國在山東也加大了投資。主要是軍事方面的,山東那些令清國中樞不安的、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軍火工廠背後都有德國的影子,不然,山東怎麼會連75mm大炮都可以造了?

美國那個被大洋重隔的牛仔暴發戶不是英國的軍事上敵人。最多在貿易上出現摩擦。但德國是。歐洲已經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法俄與德奧各自結成了同盟,令一向秉持削弱並控制歐洲爲基本外交政策的大英帝國嚴重不安,萬一兩大集團發生戰爭,大英帝國可不是美利堅,那是必須做出選擇的。

現實的情況是。德意志帝國在遠東勢力的加強,直接損害了大英帝國的利益。

在清國,大英帝國的影響力絕對超過歐洲後起的暴發戶德國。英國走的是直接控制中樞的策略,在長江流域有着現實的利益。而實力弱於英國的德國只在山東立住了腳,它在山東選擇代言人並不意外,但現在這個代言人的力量增強的似乎太快了。

莫里循覺得,自己的山東之行已經太晚了!本來準備春節後啓程。但清國中樞突然爆發的政爭延遲了他的行程,《泰晤士報》甚至直接參與到這場關係到大英帝國在華利益的爭鬥中。好在結果尚可接受,奕劻仍舊是軍機領班,與大英帝國交好的袁世凱也進入軍機處了。因爲這個,莫里循的山東之行一直拖延到現在才得以成行。

之所以走陸路,是因爲他從老朋友袁世凱那裡聽到一個消息,山東兵與北洋軍在直隸山東交界嚴重對峙,有擦槍走火的可能!終於進入軍機處的袁世凱倒是支持老朋友去山東,還以外務部的名義給山東巡撫衙門去了電報,要他們妥爲接待他。

莫里循被袁世凱的情報吸引了。萬一北洋軍與山東軍交火。那可是大事件。莫里循不願意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捨棄了水路的舒適,堅持走陸路去山東。

他過了正定,沿途遇見了北撤的北洋正規軍。讓袁世凱派來護送他入魯的軍官一打聽,竟然是將衡水駐防的第六鎮部隊北撤了,遇到的是其中一個步標。莫里循鬆了口氣,看來仗是打不起來了。他沒有去採訪這個步標的長官,莫里循對山東方面的興趣更濃一些。

莫里循是在6月6日進了德州城,他在據德州城約二十里的一處地域觀察明顯是軍隊構築的防禦工事時被一隊士兵“抓獲”,在通報了他的身份後,他被帶至葉延冰的指揮所,見到了這個剛知道姓名的指揮官。

德州城不大,但很乾淨,街市上並沒有想象的成隊出沒的軍人,百姓們照常生活,北門一帶的商貿市場照常營業就是證明。當然,城門口有山東軍的士兵把守,莫里循特別注意了士兵的裝備服飾,發現山東軍的軍服與北洋軍的顏色式樣根本不一樣,在莫里循眼裡,這就是兩支完全不同的軍隊。混亂的清國,連自己軍隊的服飾都難以統一,簡直是不可想象。

“葉將軍,”莫里循覺着,稱呼將軍總沒有錯,眼前這位年輕的軍官用清國人的眼光(莫里循自認已經完全掌握了清國人的審美觀)看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完全可以到戲院去扮演長阪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而不需化妝。

“葉將軍,我是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路過德州,想採訪您幾個問題,可以嗎?”

“可以,只要不涉及軍事秘密。對了,你不要叫我將軍,我不是將軍,只是山東巡防營的一名普通軍官。”葉延冰微笑道。

莫里循想問的正是軍事問題,沒想到這位年輕英俊的軍官一開口就堵了回來。不過,作爲老牌記者,自然不會就此罷休,“葉將軍。我問的問題和軍事機密無關。最近京師傳言,山東軍與北洋軍在德州一帶相互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這是真的嗎?”

“這就是軍事問題。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是謠言。”葉延冰回答。

“但是在城北。我見到了貴軍在構築工事……”

“演習。明白嗎?這是我軍例行的演習。”

“爲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演習?要知道,這可能給衡水方面的部隊帶來誤會。”

“這就不是你管的事情了。你問的太多了。”葉延冰板着臉說,“我看了外務部給你開具的證明,你可以去濟南或者山東其他地方採訪。但德州一帶是演習區域,爲了不發生誤會,請你立即離開德州。”

“啊。這太遺憾了。我要抗議您對大英帝國不友好的態度……”

“你去向山東巡撫衙門抗議吧。帶他們走。”葉延冰揮了下手,“給他們戴上眼罩,直到出了演習區域。”

“啊,我抗議……你侵犯了我的人生自由!”莫里循在中國十幾年,第一次遭受如此的“凌辱”,但他被兩個士兵拽起來。拉出了葉延冰的指揮所。

莫里循在德州遭遇葉延冰的冷遇的時候,陳超正在家裡接待兩名德國客人。其中一位是老熟人,萊茵洋行的德羅德克,另一位是托爾帕爾總督的“特使”,叫戈特利布.馮.賈高,代表德國駐青島總督來拜會陳超。

蒙山軍系統與青島德軍保持着密切合作的關係,但主要限於軍事領域的合作。自龍謙用一款超越麥德森輕機槍的設計圖和對98式步槍的改進方案拉開了德國軍方深遠合作的序幕後。這幾年裡,蒙山軍先後採購了萊茵金屬、克虜伯等軍火大亨的火炮、重機關槍、步槍、望遠鏡、工兵鏟等大批武器及軍用物資,也向德方採購了大量的軍工技術及生產設備。可以說,就蒙山軍初步成型的,但在德國人眼裡還很幼小的軍火工業,主要技術及設備均來自德方。

不僅如此,蒙山軍與德軍還舉行了兩次軍事演習,徹底改變了德國人對蒙山軍的觀感。而以後按照龍謙建議成立的用於溝通協調駐青島德軍與蒙山軍之間矛盾的定期協調會讓德國人感受到了蒙山軍主要軍事領導人對國際局勢的深邃理解和軍事技術上的某種先進性。這更奠定了兩軍合作的基礎。總體上說,在蒙山軍主持山東政局的期間,青島德軍與蒙山軍的合作是極爲愉快的。

不過。總督派出“特使”鄭重其事地會見在蒙山軍體系中地位超然的陳超,還是第一次。

“陳先生,總督閣下委託我,向您轉告幾條消息,”戈特利布大約四十來歲。一頭亞麻色的捲髮,灰色的眼珠總是不停滴地轉動着,顯得很精明。

“什麼消息呢?賈高先生?”陳超聽龍謙詳細講述過德國人的姓名特點,知道這這個“馮”是容克貴族的標誌,但至今他也沒有搞清楚容克是個什麼東西。不過,他總算知道洋人的姓名結構了,呼姓而不名。

“最近貴國政府研究了對於山東的一系列人事任命,不知陳先生聽說了沒有?”充當翻譯的是德羅德克,他來山東多年,一口膠東腔很是標準了。

陳超的耳朵豎起來,“什麼樣的人事調整?”濟南最近發生的事,德州“邊界”的軍事對峙,讓陳超不能不格外關注朝廷的舉動。

“據可靠消息,你們的朝廷已經撤銷了龍謙將軍山東提督的職務,布政使白先生也被調入京師當副部長了。”

“什麼?!”

“要恭喜陳先生,您接替了白瑞庭先生的位子。”

“我?我當了布政使?這不可能!簡直是天方夜譚!”

“任命很快就到山東了。陳先生,托爾帕爾總督閣下派我來,有更爲重要的口信帶給您,並通過您傳達給龍謙將軍。”

“什麼口信?”陳超壓下心底的震驚,凝視着戈特利布。

“您可以將總督閣下的態度視爲德國政府的態度。”戈特利布想了想,“總督閣下非常尊敬龍謙將軍,認爲他是有能力主導貴國前途的人物。總督閣下代表德國政府,希望進一步加強與龍謙將軍的合作。這種合作,不僅限於軍事方面……德國政府可以提供技術和貸款,幫助龍謙將軍進一步發展他的勢力,以促使他取得更高的地位,負責更大的方面……德國政府理解龍謙將軍目前的處境,如果擔心山東在龍謙將軍外出期間不至於受到貴國中央政府軍事上的進攻,德國政府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

陳超基本明白了戈特利布的意思。

“明白了,你的話,我會轉告龍謙的。”

“那好極了。總督閣下迫切地希望得到龍謙將軍的回信。”

德國客人走後,陳超馬上派人通知方聲遠、寧時俊及宋晉國來開會。

陳淑晚飯時感到叔父心事重重。飯後,陳淑到叔父的書房,看到叔父坐在書案前發呆。

“遇到什麼麻煩了嗎?是不是真的要打仗了?”

“淑兒,還記得咱們在陳家崖的日子嗎?”

“當然記得。”

“你覺得那時候好還是現在好?”

“咋問這個?就是想回去,房子也讓給別人了。”

“房子可以買回來,也可以再蓋。但那種日子卻永遠回不去了。”

“叔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事?”

“今天德國人告訴了我一個消息,龍謙的提督一職被免了。”

“哦,啊?爲什麼?”

“淑兒,朝廷盯上了他,盯上了山東啦。他怕是回不來啦,不,我的意思是龍謙以及第五鎮,朝廷不打算再讓他們回來了。”

“不讓回來,讓他們去哪兒?”

“去哪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如果龍謙不跟朝廷翻臉,仗暫時還打不起來。因爲白大人調京師爲官了。而白大人的布政使,朝廷竟然委了我!”

“什麼?”陳淑以及剛進屋子的尤氏和陳嫺同時驚叫道。

“奇怪吧?我一個舉人,一下子便升到了布政使高位。那可是從二品的高官哪。我這是不是平步青雲?”話題很輕鬆喜慶,但陳超的表情卻極爲凝重,“現在沒有退路啦。化國爲家也由他,滿門抄斬也由他。”陳超望了眼陳嫺手裡牽着的龍謙次子龍興華,“想再牽黃狗出東門,辦不到啦。龍謙在,家裡自然安穩如山,龍謙敗了,咱們一塊兒完蛋。”

尤氏楞了半晌,她自然聽不懂陳超的典故,“咱家又不缺錢,實在不行,讓龍謙辭了職,咱們不幹還不成?”

“哈哈,”陳超大笑,笑聲中帶着蒼涼,“真是婦人之見。你以爲到了如今,還能捨棄富貴做一介平民嗎?別做夢了!”

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懷來第12節 軍規一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2節 大勢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節 無錫一第7節 武昌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2節 蔡元培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1節 出征一第6節 家事國事第17節 犧牲一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0節 秋瑾一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4節 無錫二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30節 變化六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2節 進京二第3節 干涉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4節 突圍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9節 北京九第4節 鐵良發難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5節 演習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節 袁克定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黑溝臺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8節 許思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5節 彼得堡一第24節 俘虜們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7節 龍楊會第26節 俘虜們三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38節 山東提督第8節 南轅北轍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5節 膠州灣第7節 兗州行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節 要塞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6節 肅奸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0節 升允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20節 軍委會第十七 北京七第40節 誓師出山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8節 末日五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8節 天津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4節 練兵之始第10節 彼得堡六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6節 等待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5節 楊度
第11節 平叛一第2節 懷來第12節 軍規一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2節 大勢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節 無錫一第7節 武昌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2節 蔡元培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31節 出征一第6節 家事國事第17節 犧牲一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0節 秋瑾一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4節 無錫二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30節 變化六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2節 進京二第3節 干涉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4節 突圍一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9節 北京九第4節 鐵良發難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5節 演習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節 袁克定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節 黑溝臺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8節 許思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5節 彼得堡一第24節 俘虜們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7節 龍楊會第26節 俘虜們三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38節 山東提督第8節 南轅北轍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5節 膠州灣第7節 兗州行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節 要塞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6節 肅奸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0節 升允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20節 軍委會第十七 北京七第40節 誓師出山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8節 末日五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8節 天津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4節 練兵之始第10節 彼得堡六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6節 等待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5節 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