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日本人暫時沒有什麼好牌可打了。?即便好戰如上原勇作,在11師團慘敗於膠州灣後,也不能制止政府尋求和平了。兩個老牌師團被中國人圍得鐵桶一般,部隊沒有糧食,沒有冬裝(原以爲最多一個月足以結束戰爭了,所以派遣軍並未準備冬裝),境況困苦萬分。梅澤道治中將在一週內連續三次電報大本營,要求乘部隊尚有一戰之力向海岸突圍,未被允許。

未被允許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軍事上的原因。按照梅澤中將的報告,第6師團實力已下降至開戰前的一半,嚴重缺少炮彈和大批傷員是第6師團面臨的主要困境。而糧草斷絕是次要困境,部隊目前全靠殺馬充飢,反正馬匹也找不到吃的了。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缺少了馱馬,部隊的運動力更爲下降了。

而包圍第6師團的華軍部隊計有第16師和第2師共五個旅,兵力至少是第6師團的四倍!因爲無論16師還是第2師,都得到了及時的整補。華軍還有一個在附近休整補充的旅(16旅)可以隨時投入昌邑戰場,參謀本部估算形勢後認爲突圍的希望極其渺茫。而就地堅守或許能找到一條生路。

其二就是外交上的努力了。在查知第3、第6師團的真實困境後,參謀本部,包括新上任的參謀總長上原勇作大將也不能再反對和談了。和談成爲了挽救這兩個老牌師團的現實希望。在日本,無論是內閣還是軍部。都沒人敢說出放棄這兩個爲國家立過大功的老牌師團,使得客觀上日本兩個師團的殘兵成爲了“人質”。

在這個情況下,日本不再拘泥於談判地點一類的細節了。加藤代表團於11月12日來到北京,正式拉開了和談的序幕。他們是走海路到天津,然後乘火車進京的,住進了日本大使館。根據英方的建議,會談的地點設在了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

13日上午,中日和談正式開始。中方的首席談判代表爲外長唐紹儀。

日本人終於品嚐到戰敗求和的屈辱了。他們心裡清楚,這次不做些實質性的讓步怕是不行了。

儘管加藤周明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但唐紹儀拋出的條件仍令加藤大吃一驚:歸還臺灣及所有的在華殖民地。撤走中國駐屯軍並賠償戰爭損失3億華元的“高價”是無論如何不能答應的。即便是公開向中國道歉也很難。這個距出發前最終確認的談判底線差太多了。

日本人希望先“開放”包圍圈。給予被圍日軍以糧食和醫藥等人道援助,然後再確定結束戰爭的具體條件。唐紹儀卻認爲,只有雙方議定條件簽署停戰協議方能研究包圍圈的問題。誰聽說過戰爭尚在進行中就對敵方被圍部隊給予人道援助?

“人道?貴方竟然懂得人道!”唐紹儀譏諷道,“毫無理由地入侵別國。屠殺無辜平民。毀壞別國人民的家園生計的國家也配談人道?”他毫不客氣地拒絕了朱爾典在這個問題上對日本的偏袒。現在唐外長的腰桿很硬了。在膠州灣血戰結束後,唐紹儀明白,日本人除了屈服別無他途了。

包圍圈的日本官兵在飢寒交迫中苦熬日子。但現在讓中國人開放包圍圈是不現實的。朱爾典認爲這條不是重點,在他們這些紳士眼中,士兵就是消耗品,爲國家利益而付出的消耗品,不值得關心。

拋開日本被圍官兵,英國人認爲中國太過分了。朱爾典婉轉地指出中國開出這樣的條件嚴重缺乏和談誠意。唐紹儀好整以暇地回憶了甲午之戰後的馬關談判,比較了兩場戰爭彼此的損失,結論是中國提出這樣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比起當年伊藤博文逼迫李鴻章來,中國政府夠仁慈了。

談判陷入了僵局。但唐紹儀不着急,他堅信,他可以拖,但日本人拖不起。

徐怡執意要參加江蘇組織的第二批擁軍慰問團,考慮到她的身份,無錫市教育局同意了她的請求。徐怡將孩子留給了婆母及母親,跟隨慰問團乘火車到了濟南,又換乘卡車前往前線。徐怡得到團裡的允許,她沒有跟隨團裡行動,而是被編入了河南團,因爲河南團的慰問目標是正在杞城休整的16旅。

他們到濟南後,從報紙上聽說了日本求和的消息。團員們都很興奮,七嘴八舌地談論着,大家都認爲不應該跟小日本談和,我們已經將小鬼子包圍的鐵桶一樣,幹嘛跟他們談和?徐怡卻在想,談和好呀,如果和談成功,丈夫也就安全了,不用再上戰場玩命了。雖然他在信裡說他手上的傷已經徹底好了,對生活不受任何影響,但她還是很擔心,盼着早點見到他。

司機得知她的丈夫是全軍聞名的英雄營長陳豪,特意安排她坐了駕駛室。

戰爭爆發後,全國各地都組織了慰問團勞軍。江蘇第二批派出的主要是教育文化界人士,他們將去高密慰問18師部隊,因爲18師成軍於江蘇,其士兵有七成是江蘇子弟。但徐怡卻想見一見丈夫,於是上面做了人性化調整。這也是沾了陳豪的光,青島之戰立下大功的陳豪成爲中央軍區乃至國防部重點宣傳的戰鬥英雄。英雄的妻子來前線慰問,見一見丈夫應當予以滿足。

前幾天下的那場大雪尚未全部融化。氣溫已降至零度左右,道路的情況不算好,有一段特別泥濘。徐怡貪婪地觀察着窗外的景色,道路上通行的都是支前的民夫隊,他們趕着馬車,每輛裝滿了彈藥的馬車上都插了一面寫着數字的旗子。每個路口都有執勤的軍人,看上去很是英武。

徐怡是第一次乘坐卡車。很顛簸。駕駛室密封不好,寒風總是透過縫隙鑽進來,而且噪音非常大。但想到這種看上去很笨的汽車是自己國家生產的,徐怡還是很自豪。想到同伴們還在後面蒙了帆布的車廂裡挨凍,她覺得很幸福了。

司機很健談,給徐怡講了很多戰場的故事,肯定地告訴她,他就是跑這條線的,給16旅送給養。他們在休整,最近他們不打仗。司機也知道和談之事。對她說。或許仗不會打了,小鬼子的援軍在膠縣一帶被我軍揍得頭破血流,他們已經沒力氣打了,上面說無論是高密還是昌邑的鬼子都已經斷糧好久了。再有幾天。他們就都餓死了。司機也談到了陳豪。說陳營長是二級英雄勳章的獲得者,那可不容易。要知道這個級別的“活着”的二級英雄勳章的獲得者極少,都授予犧牲的英雄們了。陳營長真是好樣的。估計很快就會提升了。

徐怡沒有想過丈夫升官。雖然她知道丈夫的背景很深。她與陳豪結識時並不曉得出身貧苦的他竟然結識許多共和國的大人物,連龍大總統都認識他!現在她只希望丈夫好好活着。臨來之前,徐怡去陶靜家裡跟好朋友道別,談起了戰事,陶靜很平靜,說她早就知道我們會贏,當初蒙山軍就那麼點人馬,三下五除二就推翻了滿清,如今國家一統,他那幫虎狼之將都在,又是在他的老根據地山東打仗,哪有不勝的道理?只是很好奇這回他能爲國家爭取到什麼好處。一般不談國事的陶父那天很激動,說這是百年來我中華上國的第一場真正的對外勝利,有此大捷墊底,他的江山算是坐穩啦。

他們爲何將深受國民崇拜的大總統稱做“他”,徐怡卻沒有去深想。

15日晚,河南慰問團抵達杞城。司機告訴徐怡,進了杞城就算進了戰場啦。徐怡曾設想過戰場是什麼情景,但杞城除了街道上到處是兵士外,並無戰火的痕跡。

慰問團住進了杞城縣政府大院——之前的杞城縣衙。代表團受到部隊熱烈的歡迎,16旅政治部劉主任早已等候在縣政府前,與慰問團成員們一一握手,將他們迎進了政府大院。房屋早已備下,屋裡配了鐵爐子,溫暖如春,徐怡是南方人,冬天沒有在家裡生爐子取暖的習慣,感到極爲舒服,旅途的勞頓似乎一掃而光了。一間屋子安排住四個人,但代表團中只有三位女性,算是沾了一點小便宜。徐怡掃視着屋裡的陳設,三張木牀,一張陳舊的桌子,但牀上的被褥都是簇新的軍用品,連牙刷毛巾都一應俱全。最令徐怡印象深刻的是被子疊得那叫一個齊整,像刀切出的豆腐一樣方方正正,真不知是如何做到的,連擺在窗戶臺上的牙缸牙刷都整整齊齊。讓沒有經歷過軍營生活的徐怡感到新奇萬分。

“條件還真是好呀,沒有想到呢。”河南許州一位女議員讚歎道。

晚飯已經準備妥當,四個菜,炒蘿蔔絲、蔥爆羊肉、炒豆腐、炒羊血。主食是羊湯麪和大饅頭,還上了酒。出面接待的都是16旅政治部的人,因爲16旅旅部就駐紮杞城。晚飯快結束的時候,曲致庸准將急匆匆趕來了,連聲說對不起,“真是對不住各位了,有緊急軍務要處理,來晚了,我代表陸軍第16旅熱烈歡迎來自河南的慰問團,我旅有不少河南子弟,他們都是好樣的,絕沒有給河南父老丟臉!戰區供應緊張,沒什麼好東西招待大家,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跟徐怡住一起的那位女議員操着濃重的河南口音說,“沒想到軍隊的生活這樣好呢。”

曲致庸准將收起了笑容,“各位,千萬不要以爲部隊過的是這樣的日子。這是因爲你們是來自官兵故鄉的代表,部隊盡其所有來招待大家。就在這個時候,距離這裡不遠的昌邑前線,幾萬國防軍官兵仍蹲在泥濘的戰壕裡,緊緊包圍着上萬的鬼子兵。他們有時候連熱水都喝不上,更別說生了鐵爐子的屋子了。”

那位女議員頓覺失言,連聲向曲旅長道歉。曲旅長笑着說,“道歉就不必了,軍隊嘛,責任就是保家衛國,爬冰臥雪,流血犧牲都是分內之事,爲得就是人民的幸福安康嘛。應該的!”

“還是曲將軍說話有水平!”河南團的團長是省議會的副議長,“咱國防軍在前線爲老百姓拼命,後方也不能閒着,要人有人,要錢出錢,這次河南民衆籌集了一筆款子,是慰問咱軍隊的,都帶來了,儘量買些好吃的東西,給咱子弟兵送上去!還望曲將軍安排我們去前線看望部隊,可不能住在這裡做客人,給軍隊添麻煩。”

慰問團共31人,都是河南各州縣的名流,因爲只有三名女性,曲致庸便單獨向三位女賓敬了酒,得知徐怡是陳豪的妻子,曲致庸立即對副官說,“通知陳營長過來,今晚就過來,給他們安排一間屋子,讓他們小夫妻好好說說話。”然後對河南團的成員說,“陳營長是我們旅的英雄營長,打青島,打高密,打杞城都是好樣的,大家可不要說我偏心啊。”

“應該的,應該的。”代表團熱烈鼓掌。鼓掌已成爲官場上的一種禮儀,這些議員或者官員們都非常熟悉了。

徐怡很高興。但直到凌晨時分,陳豪才趕至了徐怡的住所,徐怡一見丈夫就哭了,因爲丈夫又黑又瘦,眼窩深陷,鬍子拉碴,衣服更是沾滿了泥土,差點認不出來了。徐怡急不可待地抓了丈夫的手查看,陳豪卻將右手藏至身後,徐怡硬拽過來看,心疼的只哭,陳豪安慰道,“全好了,食指和拇指在,什麼都不影響。照樣打槍射擊。”

“當時很疼吧?”徐怡輕撫着丈夫的手。

“哪裡顧得上?你不知道當時多緊張,部隊被壓在壕溝裡,每秒鐘都有士兵陣亡,哪裡顧得上?”陳豪咧着嘴笑,“真沒想到你會來。”

小夫妻倆溫存片刻,徐怡問陳豪吃了飯沒有,陳豪說吃過了。徐怡還是將從飯桌上帶回來烤在爐子上的饅頭遞給丈夫,又給他倒了開水,看丈夫狼吞虎嚥,徐怡又覺心痛,“你們是不是吃不飽飯?”

“飯是能吃飽的,但熱飯比較稀罕。”三口兩口,陳豪將兩個烤得金黃的饅頭吞下了肚。

“怎麼會這樣?”

“嘿嘿,也難怪你。部隊蹲在戰壕裡,熱飯送上來就冷了,這段時間好多了,我們旅在休整,新兵太多,得抓緊訓練,不然上去可不得了,白送死了。如果是戰鬥中,一天吃一頓是常有的事,哪裡還顧得上熱飯冷飯?”

“那你們晚上睡覺呢?”

“有軍毯呀,鋪一半蓋一半。能睡個囫圇覺就很幸福了,不能跟在家比啊。”陳豪想了想,“不過仗快結束了,聽說北京正在跟鬼子和談,和談個屁!一股腦將鬼子徹底消滅就算了。這都是一幫文官日哄總統,部隊很有意見呢。”

“那你們不會再上前線了吧?”

“那可說不準。16旅是全軍的王牌旅。什麼是王牌?就是平時吃得好,用的好,戰時投放到最關鍵的戰場。我想啊,如果談不成,我們旅肯定會調到高密或者昌邑,參加最後的總攻的。”

“那就盼着談成吧。對了,你還沒見過你兒子吧?我將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媽聽說我來前線,執意抱着兒子去照了相,專門讓我帶給你看。”

“真的?快拿給我看。”陳豪興奮萬分。

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節 疑惑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31節 變化七第31節 情報處二第9節 王士珍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35節 沂州三第26節 風波一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4節 方聲遠第6節 破莊六第21節 北京十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節 北京二第18節 十月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6節 北京會議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3節 黑溝臺一第32節 情報處二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4節 周毅二第6節 孫娟們一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39節 大勢八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2節 袁克定第10節 阻擊三第27節 變化三第4節 軍方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0節 寺內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4節 萊州第15節 黃興入粵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1節 伍廷芳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3節 機場宣言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12節 進京二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36節 鑾駕回京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13節 軍規二第2節 要塞二第4節 起因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7節 逆襲二第19節 對策第11節 回國二第16節 整編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11節 楊士驤一第40節 考察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35節 大勢四第10節 沈旦堡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37節 大勢六第13節 軍規二第9節 整編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13節 橡膠危機第11節 故土第2節 破莊二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27節 變化三第19節 北京九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7節 變化三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7節 破莊七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6節 平定第39節 周馥一第6節 比武放對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31節 展望第18節 犧牲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
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節 疑惑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31節 變化七第31節 情報處二第9節 王士珍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35節 沂州三第26節 風波一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4節 方聲遠第6節 破莊六第21節 北京十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2節 北京二第18節 十月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6節 北京會議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3節 黑溝臺一第32節 情報處二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4節 周毅二第6節 孫娟們一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39節 大勢八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2節 袁克定第10節 阻擊三第27節 變化三第4節 軍方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0節 寺內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4節 萊州第15節 黃興入粵第31節 情報處二第11節 伍廷芳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3節 機場宣言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12節 進京二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36節 鑾駕回京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9節 羅馬尼亞攻略四第13節 軍規二第2節 要塞二第4節 起因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7節 逆襲二第19節 對策第11節 回國二第16節 整編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11節 楊士驤一第40節 考察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35節 大勢四第10節 沈旦堡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37節 大勢六第13節 軍規二第9節 整編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13節 橡膠危機第11節 故土第2節 破莊二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27節 變化三第19節 北京九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7節 變化三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7節 破莊七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26節 平定第39節 周馥一第6節 比武放對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31節 展望第18節 犧牲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