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

“喏,這份名單你看一下。”龍謙從衣兜裡摸出一張紙遞給陳超,“待會兒我就宣佈了。”

“總算拿出來了呵,”陳超從衣兜裡摸出花鏡戴上,開始研究這份至關重要的名單。

院子裡傳來噪雜的人聲,歐陽中進來報告,“師範蔡先生和魯報章先生來了,見不見?”

“哦,我就估計他們還會來的。那請吧。”龍謙站起身,迎至門外。

山東師範大學校長蔡元培已是第二次求見了,頭一次被歐陽中擋了駕,這次卻叫上了《魯報》主筆章士釗聯袂到訪……這似乎在龍謙的意料之內,陳超收起了那份剛看了一眼的名單,蔡、張二人已經進得屋來,“蔡先生,章先生,請坐。二位是貴客,陳某就不打擾你們了。”

“陳先生請留步。”蔡元培急忙道,“今日我等面見龍將軍,陳先生在,那是再好沒有。”

“哈哈,我估計二位是來勸阻龍某出兵的吧?”龍謙微笑道。

瘦小精悍的章士釗楞了下,“你何以知之?”

“章先生在魯報上痛罵龍某,龍某又不是瞎子。”龍謙沉下臉來,“長話短說吧,二位以爲,龍謙願意出兵南下嗎?”

昨日的《魯報》繞過新聞檢查處發行的《號外》上刊登了章士釗署名的文章,大罵龍謙甘爲朝廷鷹犬,號召第五鎮官兵抵制亂命,不要爲虎作倀。

聽了龍謙的話,章士釗似乎忘記了昨日在號外上痛罵面前這位手握軍權的大將了,他生來膽大,不管龍謙臉上的烏雲,作喜道,“想不到你已經看過了,章某說的不對嗎?你既然不願出兵,那再好沒有。”說罷想了想,“只要你不出兵。章某情願再出一期號外,向你道歉。”

“《魯報》的號外忒不值錢了些。”龍謙諷刺道。

“你,你究竟出不出兵?”章士釗想到濟南城裡城外一片兵馬忙亂的景象,“看來你還是鐵心要做清廷的鷹犬了!”

蔡元培本不贊成章士釗發行號外辱罵龍謙的行爲,急忙揚手製止了章士釗,“龍將軍,蔡某應邀來山東主持師範大學校務整整兩年了。這兩年裡目睹了將軍治魯的種種舉措。欽佩無已啊。不知多少次對友朋言,若是吾國再有兩個山東省,再出兩個龍謙將軍,何愁國家不興?可是,將軍此次奉召南下,卻是倒行逆施。令人唾棄之舉!”蔡元培看到端着茶壺驚訝地張大了嘴巴的陳淑和一臉陰沉的陳超,“夫人莫怪蔡某出言無狀,正是因爲龍將軍一貫的爲人,才讓蔡某出言無忌。清廷氣數已盡,稍有眼光的者都看得明明白白。本次湘贛舉義,乃是順天之舉,將軍一向提倡軍隊乃保家衛國之武力。職責在外不在內,何以如此不明是非呢?將軍既然不願做親者痛仇者快之舉,有何難處,不妨講出來,元培雖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但還有一張嘴,一支筆。情願爲將軍搖旗吶喊……”

章士釗反清立場鮮明,蔡元培更是江浙一帶最大的反清組織光復會創始人之一。龍謙知道他決定出兵南下,必然遭到此二人的反對。

“蔡先生、章先生,請坐。既然親來鄙所,那就耐心聽龍謙一言。”龍謙接過陳淑手裡的茶壺,爲兩人倒上茶,“龍謙有四點不明。請蔡先生解惑。”他故意不理章士釗,“第一,蔡先生是否以爲,第五鎮不出兵。湘贛暴動便可成事?進而席捲全國顛覆滿清?第二,倘若舉事成功,滿清就此垮臺,誰來出面組建政府?是湘贛舉事的會黨嗎?政府的性質是什麼樣的?再進一步,湘贛舉事之人,可有號令全國的威望?倘若沒有,會不會出現中樞已經崩塌,各地自行其是,全國就此陷入長久的內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蔡先生憑什麼認爲龍某會聽從您的建議,舉兵反清?又怎知龍某的手下會不顧一切地跟着龍某造反?一部中華歷史,造反者不勝枚舉,成事者幾何?有一成沒有?那些失敗者是什麼下場,蔡先生可以告訴我嗎?最後一點,舉國都知道是太后簡拔龍某於草莽之中,而立之年執掌一省軍事,說個天高地厚之恩也不爲過。山東乃大清之山東,第五鎮乃大清陸軍第五鎮,就不怕龍某治你一個反叛之罪?”

“這個……”蔡、章二人似乎沒有想到龍謙所說的四條,章士釗年輕嘴快,“你不會抓我們的。”

“爲什麼?”

“你雖然鼓動官府設立新聞檢查處。但做事還算明白,極少不教而誅。興辦教育、關心民瘼當今更是少有。反清乃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我不信龍將軍會倒行逆施,爲千古所罵……”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名。龍某哪裡管得了那麼久遠的事!章先生未免高看龍某了!”龍謙冷哼一聲,“既然說到新聞檢查,《魯報》擅出號外,違背了我省《新聞檢查條例》,剛纔你說了我極少不教而誅,條例在,那就公事公辦好了。”

“龍將軍要報復章某,那便對章某好了,何必牽連《魯報》?”章士釗可不願自己手創的《魯報》受到牽連。

“《號外》是以你個人的名義還是以《魯報》的名義?”龍謙追問一句。

章士釗後悔了,情急之下,只顧着繞過新聞檢查,忘記了去掉《魯報》的報頭了,“龍將軍……”章士釗來山東兩年餘,深知山東軍政實際掌控在龍謙之手,而龍謙治魯,走的是基本是法治的路子,凡事先立規矩,違反規矩必定受到處罰。但遵循規矩,定可安然無事。《魯報》雖然不能公開刊登反清的文章,但鼓吹憲政,評論朝政之缺失,甚至發奸刺幽,只要事實清楚,從未受過處罰。因爲《魯報》犀利的文風,這兩年訂閱量節節攀升,大有超越官辦的《山東新聞》而成爲在山東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章士釗乾的確實順心。現在龍謙指出要依章辦事,章士釗不免有些着急了。

“龍將軍,”蔡元培再次打斷了章士釗,“行嚴(章士釗字)出號外辱罵將軍,確有不之處,蔡某已經責備於他了。但其心跡,卻是怕將軍就此葬送一世英名。還望將軍念及行嚴年輕氣盛,多加諒解。將軍雖出身草莽,但戰聯軍,平匪患,辦實業,興教育。乃至以自治之名改善鄉村弊政,其功惠及山東全省,歷史當記載將軍治魯的豐功偉績。但將軍此番奉清廷之命,發兵南下平叛,卻是大失人心之舉……”

“對不起。剛纔龍某提出的四條,孑民先生尚未作答。”龍謙看看手錶,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他不想跟這兩位文化名人多扯無用之事。

“這個……”蔡元培一直在想龍謙所說的四條,實在是難以對答。第一條問及湘贛是否可以成事,他認爲難。即使第五鎮不出兵,憑靠湘贛官軍也足以平定。何況第五鎮背後,還有一個更加龐大的北洋呢?第二條更是令他惶恐,如果在兩年前,他會理直氣壯地提出孫文、黃興等人來組建中央政府,但現在就有些說不出口。革命黨鬧事了這些年。除了煽動人心反清外,沒有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更沒有掌控哪怕一個標的軍隊。要龍謙這樣于軍於政都功績斐然的實權派效忠無兵無錢的革命黨?其他省份?更是不要想。至於內戰問題,更是沒有想過。想到這裡,蔡元培直感自己過於幼稚了。第三條更是直指人心,龍謙可不是那些身處社會最底層的只憑一腔熱血起事的會黨,豈能不考慮萬一失敗該當如何?更不要說他的部下了。倒是第四條。就像章行嚴所說,憑着兩年來對龍謙的瞭解,此人定然不會拿下自己去邀功,拿一個用嘴巴去反清的文人。對於一個手握軍權威震一省的提督,又算得了什麼了不得的大功?“將軍思慮深遠,蔡某一時間難以回答……”

他也是聞聽第五鎮集結準備南下的消息,進而方知湘贛一帶貿然舉事,也不知是誰策劃了這次武裝反清。立即萌生阻止龍謙出兵的念頭。但龍謙四個問題,含義頗深,直指人心,一時間卻找不出說服龍謙的理由。近十年來反清義士在南方不斷舉義,但大半未曾發動便告夭折,其餘的更是不堪一擊便告失敗,實在是令人扼腕。以第五鎮之精銳,義軍萬難抵擋,所以連着兩次登門,意圖說服龍謙順應人心,甚至舉兵響應南方,就此推翻滿清,建立共和。

龍謙不等蔡元培理順思路,“蔡先生,您的政治主張,龍謙清楚。千萬不要說出鼓動龍謙舉兵反清的話來,那樣就不好收場了。而且,湘贛之局,龍謙不去,自有人去。到時候結局或者更慘。龍謙所提的四條,還望蔡先生深思。蔡先生大才,這兩年篳路藍縷,創建山東師範大學,做的是爲國家培養人才的千秋偉業,說起來比龍謙做的那點事重要多了。龍謙以爲,國家之所以孱弱,國民受教育程度太低是重要因素。師範大學每培養一個學子,便是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粒文明的火種。龍謙還認爲,建設遠比革命更難。推翻一箇舊政權不易,改造落後的經濟乃至人心怕是比之還要難上十倍!二位都是難得的人才,希望多做一些建設之事,少談些主義之爭。龍謙此去,或許再難返回山東。山東有此局面不易,千萬珍惜。龍謙走後,希望二位不要公開說出讓朝廷難以容忍之事,也算爲國惜身吧。龍謙可以保證,對於舉事之人,能網開一面,定當寬宥,都是炎黃子孫,龍謙不願做仇快親痛之事。二位來意已明,該說的也都說了,龍謙軍務匆忙,諸事纏身,就不陪二位了。二位寬坐,恕龍某不能相陪了。越之先生,您就陪二位貴客聊聊吧。”

章士釗和蔡元培確有鼓動龍謙反清之意,但龍謙未等他們開口,已將話堵上了,“那,那好吧。還望將軍記得今日之言。”蔡元培起身,龍謙抱拳行禮,出去了。

龍謙確實有事,一個很重要的會議需要他主持,那就是關於軍隊人事上的安排。本想着徵求下陳超的意見,但蔡元培和章士釗的突然造訪耽誤了時間。龍謙決定不等了。從家裡出來,龍謙帶着歐陽中直奔會議室,通知參會的軍官們早已等在那裡了。龍謙一到,直奔主題,當即宣佈人事調整的方案。

這次參加會議的,除了第五鎮將領,巡防軍團長以上軍官也參加了。

自決心統兵南下。龍謙最費心思的是關於山東留守人員的配置。而軍隊的安排是最關鍵的,只要朝廷不對山東用兵,有第五鎮留守部隊及基本改編完成的巡防軍,足以震懾山東不致偏離自己設定的軌道。

寧時俊、王明遠、封國柱都是靠得住的,王、寧、封三人各有所長,軍事王、封皆勝於寧。政治上寧卻遠勝於王、封。考慮到山東自自己走後,政治問題遠大於軍事問題,而寧時俊這兩年一直主管巡防軍,臨陣換將弊端太多,所以龍謙決定以寧時俊爲首坐鎮山東,王明遠、封國柱皆跟自己出徵。但只有一個張玉林(時任巡防軍參謀長)似有不足,龍謙必須再留下幾個人協助寧時俊。

想來想去。龍謙決定調葉延冰做寧時俊軍事上的助手。再從第五鎮抽出四個步營,一個炮營及一個騎兵營,編入巡防軍充實其力量的同時,加強對巡防軍的改造和控制。目前第五鎮四個步兵標都是四個營的大編制,正好每個標抽出一個營來。

如果不打仗,這些部隊足夠了。

之所以不留王明遠或者封國柱,是因爲這二人資歷威望皆不弱於寧,龍謙擔心會出現爭權之局。葉延冰服從性好的多。原先一直認爲葉延冰難以獨當一面,但本次彰德秋操,葉延冰的表現可圈可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龍謙對他的看法。至於忠誠,就更不用考慮了,姻親也是重要的因素,自從他娶了陳嫺。就徹底與自己綁在了一起。

除掉軍事將領外,龍謙還將他的後勤大管家宋晉國、情報頭子江雲以及越來越正規的武備學堂留在了山東。宋晉國不僅掌管蒙山軍的財權,還負責與實業集團及晉源銀行的聯繫,擔子極重。江雲留下。肩負聯絡關外及南下主力的重要使命,更不能離開。而且,監視山東軍政的重擔,非得江雲親自擔當不可。至於武備學堂,因司徒均隨自己南下,不能再顧及武備學堂的事務,龍謙免掉了司徒均武備學堂副校長之職,由瞿鴻翔擔任主持校務的副校長。校長之職,仍舊由龍謙兼任。

龍謙講了葉延冰、宋晉國、瞿鴻翔及江雲的安排後,繼續補充道,“王之峰提升爲情報處副處長,出征之際暫代處長之職。連樹鵬代理後勤處長一職。葉延冰留山東後,杜三立接任十九標標統。爲加強山東部隊的實力,巡防軍要做必要的整編,我們不管朝廷批不批成立新鎮了,先按鎮的編制搞起來。原來的三個團的編制擴大爲四個團,從現在起,山東部隊整合爲山東縱隊,以寧時俊爲司令官,葉延冰爲副司令官,張玉林爲參謀長。縱隊暫轄兩旅,第一旅旅長由葉延冰兼任,轄第一、二兩團;第二旅旅長由二十標副標統吳念擔任,轄第四、五兩團。各團及司令部各處軍官配置,由寧司令宣佈吧。哦,注意對外還是用巡防軍的稱號。主要的調整安排就是這樣,”龍謙話鋒一轉,語氣中便帶了肅殺之氣,“不管是隨主力南下的,還是留在山東的,都是爲了蒙山軍的大業。今日不涉及調動的軍官,會後立即返回部隊,做好開拔的一切準備。涉及崗位調整的,限兩日內做好移交,到新崗位報道。這次調動,是我軍命運上的一次重大轉折,各位軍官要提高警惕,嚴守機密,嚴格執行命令!自我而下,家眷一律留山東。大家也看到了,之所以要選一部分軍官留下,便是要將我們辛苦打造的這塊根據地牢牢握在手裡。所以,家眷留下,沒什麼不放心的。一句話,山東,我們還是要回來的!我的話完了,請寧司令宣讀山東縱隊的相關任命。”

龍謙做了個手勢,請寧時俊上臺前來宣讀命令。。)

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12節 政治版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6節 破莊六第14節 突圍一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8節 奉天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4節 寧時俊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6節 武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6節 俘虜們三第8節 許思二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9節 王士珍第6節 彼得堡二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4節 上海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9節 天津三第3節 潘亮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7節 逆襲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8節 戰長沙一第十七 北京七第17節 逆襲二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7節 規勸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節 初戰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3節 重逢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2節 反擊計劃第21節 敗露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32節 洪粵誠一第40節 周馥二第3節 和平堡壘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9節 天津三第13節 北京三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1節 平叛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1節 錦州之戰第7節 新軍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5節 沂州三第28節 階級第8節 彼得堡四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3節 吳永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5節 演習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7節 蔣繼英第18節 北京八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節 兗州行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5節 破莊五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湖北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5節 外蒙
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12節 政治版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6節 破莊六第14節 突圍一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8節 奉天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4節 寧時俊一第26節 娜塔莉亞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6節 武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6節 俘虜們三第8節 許思二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9節 王士珍第6節 彼得堡二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13節 楊士驤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4節 上海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9節 天津三第3節 潘亮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7節 逆襲二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8節 戰長沙一第十七 北京七第17節 逆襲二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7節 規勸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節 初戰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7節 這一仗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3節 重逢第26節 俘虜們三第12節 反擊計劃第21節 敗露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18節 初遇義和團一第32節 洪粵誠一第40節 周馥二第3節 和平堡壘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9節 天津三第13節 北京三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1節 平叛一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1節 錦州之戰第7節 新軍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5節 沂州三第28節 階級第8節 彼得堡四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3節 吳永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5節 演習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7節 蔣繼英第18節 北京八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節 兗州行二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5節 破莊五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8節 湖北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5節 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