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進京二

龍謙是在10月6號下午抵達北京的。護衛他進京的是他一手調教的在汀泗戰役裡立下大功的特戰大隊,卻把他的衛隊留給了司徒均。

前門火車站已經徹底戒嚴,北方軍二十五旅七十三團列隊於廣場,代表北方軍接受最高統帥的檢閱。北方軍及山東軍在北京的將帥們除了少數駐守城郊不能離開的,全部集中於前門車站,迎接最高統帥的到來。

少數精選的記者被批准進入現場。

龍謙的專列停穩後,軍樂隊奏響嘹亮激昂的軍歌,蒙山軍將帥們軍容整齊地列隊迎接自己的最高統帥。

站在車門口的龍謙沒有立即下車,而是站在車階上緩緩掃視着隊列,從打頭的魯山看起,寧時俊、方聲遠、石大壽、鄧清華、範德平……每個人都凝視良久。

“所有都有了,向司令敬禮!”魯山大喊一聲。

龍謙肅穆還禮,然後疾步下車走到魯山跟前,一把抱住了魯山,“好兄弟,終於見面了!聽說你中了流彈,擔心的我要死!”龍謙凝視着魯山面頰上那道明顯的傷疤,“記得當初我們幾個商議謀劃關外嗎?你,時俊,明遠都爭着出關,都是好樣的!但這件連我都沒有信心的設想竟然讓你幹成了!沒有你們在關外的成功,就沒有我們在這兒的見面。乾的好!”

“司令,那是你指揮的好。”魯山動情地說,“司令,大夥兒在關外想你的很,總算團聚了。”

“不,是你們用忠誠、勇敢和智慧爭取了最好的結果!我感謝你,感謝北方軍的兄弟們!”龍謙大聲道。

鬆開魯山,龍謙來到了方聲遠、寧時俊及陳超跟前,一手拉住方聲遠,另一隻手製止了寧時俊的敬禮。“留守山東,穩定後方,擊潰北洋主力,全靠了你三人的精誠團結。說實話,推翻滿清,奪取這萬里江山,山東一役至爲關鍵。德州血戰的那幾日,我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啊。”

方聲遠只是笑,使勁握着龍謙的手。寧時俊則大聲說,“我們堅信可以擊敗北洋,從來就沒想着丟掉山東。”

“好。就是要有這股子氣!不過很不容易,靠着留給你們的一點老底子,漂亮地打贏了山東戰役,乾的好!”說完他將目光轉向了陳超。

“越之先生,您是長輩卻來接我,讓我很是不安啊。”說完,龍謙對陳超鞠了一躬。

“今日不論私情。只講公誼。”陳超微笑道。

跟陳超見過禮,龍謙來到石大壽跟前,敬禮回禮後,“大壽,千里迂迴,錦州一戰奠定了你的威名!”龍謙擁抱了石大壽。

“託了司令洪福。”石大壽咧着嘴笑。

“不,是你們爭氣!北方軍都是好樣的!”

接下來,龍謙一一擁抱了自己的老部下們。鄧清華、範德平、商鳳春、程二虎、熊勳、蔣存先、許公持、黃錦輝……準確地說出了大家在關外的功績,令將領們感奮異常。當初,龍謙狠賭了一把,將自己手下的大半精華派出了關外,如今收穫了豐碩的成果,而這些當初的營長、連長們如今都是主鎮一方的大將了。

“兄弟們,知道爲什麼能謀取關東嗎?除了我們的策略對頭。關鍵是大家團結如一人,有一股子捨身忘我的勁頭!當初派出去的不過數百人,你們帶入關的卻是金戈鐵馬的數萬大軍!要論難度,山東軍乃至我親自帶的南方軍都比你們容易的多!這個我很清楚。而北方軍入關以來。特別是佔領北京以來,展示了蒙山軍勝利之師威武之師的良好風貌,值得全軍向你們學習!過幾天,我要親自爲立功官兵授勳頒獎!要看看我們關東子弟兵的英姿!對了,忘了給你們介紹。這位是洪粵誠洪南劭,我們的高級參議,謀劃廣東,洪先生居功甚偉。”

跟在龍謙後面的洪粵誠努力辨別着他所不認識的蒙山軍將帥們,這些人的名字他都聽說過,今天終於見到了真神。聽到龍謙介紹自己,身穿便服的洪粵誠不便以軍禮相見,抱拳對肅立的將軍們行禮,“見過諸位將軍。”

“洪先生好。”將軍們客氣地迴應。

“魯山,今天怎麼安排?”龍謙笑問跟在自己身後的魯山。

“司令,幾家報社的記者想採訪你,你看……”方聲遠插話道。

邀請記者是結束與袁世凱談判先期抵達北京的方聲遠確定的,方聲遠認爲,龍謙抵達北京應當大肆宣傳,上個月孫文從日本跑回上海還召開記者會使勁地造勢呢,在這種情況下,龍謙不應當悄悄地進入北京。

“喔,還找了記者?”龍謙瞬間就明白了方聲遠的意圖,“那好吧,時間關係,我只回答三個問題。”

方聲遠將記者們帶了過來,“大帥車馬勞頓,這次只回答三個問題,請大家原諒。待條件允許,會召開專門的記者會滿足大家的問題。好了,誰先?”

六七個記者七嘴八舌地搶着提問,頓時亂成一團。方聲遠急忙制止,“諸位,我來點名吧。今天只選三家報紙,山東新聞,大公報及京報,其他的報紙就只能等下一次了。張記者,你先來。”方聲遠點了山東新聞的記者張遠哲。

“請問大帥,您這次自武昌進京,是要籌備成立中央政府嗎?大家都期待新國家的誕生,請問大帥,新中國的國名是什麼?定都北京嗎?大家都曉得以共和爲政體,實行總統制還是內閣負責制?”

山東新聞是蒙山軍控制的報紙,龍謙也不清楚他們是不是將報紙辦到了北京,微微笑了笑,“張記者,你這可不是一個問題啊。好吧,本人此次進京,確實是爲了籌備新中國的中央政府。隨着滿清的退位以及北洋集團的公開聲明,建立一個獨立、民主、文明的新政權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最近,蒙山軍主要將領及社會賢達都雲集北京,我希望在跟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研究確定成立一個過渡性質的機構,以實現和平建國。蒙山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未來的新中國是大家的,是全體國民的。對於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我建議報社的朋友們可以搞一個調查問卷,至少看看北京及天津的百姓們是怎麼想的。你看好不好?下一個。”

“尊敬的龍將軍。我是大公報的記者江楓,我的問題是,蒙山軍如何對待已經在上海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據我所知,蒙山軍南方軍的部隊已經向江浙進兵了,一定要武力解決問題嗎?誠如將軍所言,蒙山軍推翻滿清專制政權是爲了建立一個代表四萬萬民衆的新政權。爲什麼不能與民國政府和平談判以解決爭端呢?”

“這個問題很尖銳,很好。首先,民國政府不能代表中國。在當今的中國,沒有人可以無視蒙山軍的存在!某個政治派別拋開蒙山軍而建立所謂的中央政府是可笑的,也是荒謬的。至於對江浙業已存在的某個地方政權,武力解決並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蒙山軍並不希望打仗。我的士兵也不願意做無謂的犧牲。但是,在武昌一帶爆發的戰事不是蒙山軍挑起的,是民軍阻止蒙山軍進軍所造成的。中國不應該分裂,必須統一,這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希望。如果江浙地方政權可以放棄武力,坐下來與我們好好商談,就像北洋系文武諸君一樣,我個人表示歡迎。我再說一遍。新中國不是蒙山軍一家之天下,而是全國人民的,自然包括各黨各派,包括海外的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各位先生,我歡迎大家坐在一起商談建國大業。共同確定國體、政體,共同制定憲法,大家一起爲新中國負起責任來。但是。如果希望武力抗拒蒙山軍對於全國的統一,那就沒辦法了。只能武力解決。”

“龍將軍,您好。我是京報記者穆雲鬆,我想問的問題是。新政權將如何對待業已退位的滿清朝廷?”

京報是北京的報紙,而大公報總部在天津,方聲遠選擇的三家報紙倒是很有代表性。

“穆先生,你問的問題應該是很多人所關心的。如何對待滿清退位人士,我一個人說了不算。這是件大事,需要在新的中央政府成立後研究並通過一份決議。但在這裡,我可以說說我個人的意見。首先,我對滿清當權者認清形勢採取退位方式結束紛爭表示讚賞,這是一個明智的、值得尊敬的決定。古今中外,王朝更迭一般都伴隨着流血事件的發生,但我希望我們可以開一個先例。蒙山軍是一支愛國的軍隊,蒙山軍更是一支文明的軍隊,蒙山軍推翻滿清政權不是要屠殺或者驅逐滿族同胞,我歷來認爲,滿族和漢族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在北京就生活着無數的滿人嘛,蒙山軍佔領北京,也沒有對滿族百姓進行任何形式的迫害嘛。只要滿清曾經的當權者遵守新國家的法律,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他們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好了,時間關係,今天我就講這麼多,剛纔方聲遠先生已經說了,以後我們有機會在一起交流,充分地交流。”

記者們有些失望,但也無可奈何。剛纔龍謙所談的三個問題都是他們最爲關心的,所以,記者們見龍謙不再回答問題了,馬上飛跑着離開車站,趕回去發獨家新聞了。

次日凌晨,十幾家報紙不約而同地出了號外,報道了龍謙抵京並回答記者提問的消息。

“你這個傢伙,怎麼就替司令做主了呢?”寧時俊對方聲遠說。

“司令講的非常好。真應該多回答幾個問題的。一些話讓報紙說出來效果要好的多。”

“司令,北方軍的官兵孤懸關外,都沒有見過司令,都盼着認識司令呢。地方有限,只能帶一個團來,七十三團,這個團是北方軍的主力團,已經在站外列隊完畢,司令是不是看看大家?”魯山插進來說。

“熊勳的部隊?我知道這個團,在錦州戰役立了大功的英雄團嘛。好,看看將士們去。”說罷在閃光燈的照耀和大羣軍官的簇擁下出了車站,看到不大的廣場前排列了整齊的軍陣。更遠的地方,是圍觀的百姓。

江雲皺了皺眉,他有些擔心龍謙的安全。魯山似乎看出了他的擔心。拍了拍江雲的肩膀,“放心吧,萬無一失。”

提前出站的熊勳旅長跑步來到龍謙身前立定,“報告司令,九師二十五旅七十三團列隊完畢,請司令檢閱。”

龍謙興致勃勃地在文武大員的陪同下檢閱了這個英雄團隊。

檢閱完畢,龍謙決定對部隊講幾句話。“弟兄們,你們是蒙山軍的兵,卻是第一次見我這個總司令!我也沒有給大家發過餉,授過勳,很是對不住你們啊。我知道,你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關外子弟。生長於白山黑水之間,守黑溝臺,攻沈旦堡,剿滅盤踞深山密林的土匪,一直到進軍關內,佔領這北京城,你們立下了大功!你們的戰功。魯司令、鄧參謀長都給我報過了,我都清楚。過些日子,我們要舉行授勳頒獎儀式,我會親自爲榮立戰功的英雄戴上勳章!”龍謙望着黑壓壓的部隊,“你們駐紮在北京城裡,說明了魯司令官對你們的信任,說明了你們是一支戰場上驍勇無敵,和平時期嚴格執行軍紀的好部隊。但是。天下並沒有太平,南方軍以及山東軍的部隊仍在打仗,關裡關外的敵人並沒有全部肅清。大家可不要抱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念頭啊。就像我們軍歌裡所唱的,‘奔向決勝的戰場,奔向祖國的邊疆!’我們蒙山軍馬上就要整編爲光榮的國防軍了,祖國遼闊的邊疆要你們保衛,你們要牢記自己的使命。牢記蒙山軍的榮譽,爲了保衛和建設我們的新中國再立新功!”

蒙山軍起兵反清後,軍歌自然做了改動,將“大清”“朝廷”改爲了“祖國”“民衆”。部隊很喜歡這首氣勢激昂的軍歌,沒必要推倒重來。

“請大帥放心,你指向哪裡,北方軍就殺向哪裡。有我無敵!”魯山大聲道,“北方軍各部都希望進軍東南呢。”

“東南不需要你們去了,但是北方還要你們來保衛。不止是東北,還有蒙古高原,那裡還沒有被我們佔領,要將蒙山軍鮮紅的軍旗插遍全中國!”

“請司令放心,北方軍在,北方安如磐石!”魯山堅定地表態。

歡迎儀式大約進行了一個半小時,龍謙在魯山、寧時俊等陪同下返回西苑。在車上,龍謙問與他同乘一車的魯山,“爲什麼將司令部設在西苑?”

“地方是清華選的,可以設爲司令部的地方真不少,好多王府都空着。清華認爲西苑條件最好,地方寬敞,又有高大的圍牆便於保衛,我覺得也不錯。”

“你們想過沒有,部隊在進入大城市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當年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就是在進入北京後腐化的,很快就垮了。不是被敵人打敗,是被自己打敗的。住西苑暫時可以,將來不行。”

“就是等司令來主持大局嘛。這些日子我心裡抓撓抓撓的,別說,這種日子好緊張的。”魯山笑着說。

“緊張就對了。千萬別鬆弛。”龍謙輕聲道,“我將司徒留在武昌主持江南軍事。這次到北京,主要就是研究建國的最主要幾件事情,軍隊的整編,總部機關的設立等等,現在城裡有多少部隊?”

“兩個旅,熊勳的二十五旅駐西城、南城,二虎的二十八旅駐北城和東城。其餘部隊都在城外駐紮。”

“唔,部隊紀律如何?”

“還好。許公持抓的很緊。”

“你看到了嗎?外國使節都沒有露面……我們奪取全國政權,不爲大多數列強高興。我們的任務重着呢,你們身爲方面軍司令官,要居安思危!何況,我們根本就沒有到歡慶勝利的時候。”

“有司令在,什麼麻煩都能解決。司令來了,我就放心了。”魯山道。

“我不放心吶。對了,江雲跟你說了蒙古的情況嗎?”龍謙忽然想起軍情局關於外蒙局勢的報告來。

“說了。”魯山已經接到了軍情局關於蒙古生變的報告了。

“背後一定有俄國人的影子。但是,我絕不容許搞獨立!中國現在的領土,一寸也不準割出去!以前丟掉的領土,我們還要一塊塊地收回來!仗並未打完,部隊決不能鬆氣!北方軍迅速返回東北,有沒有問題?”龍謙銳利的眼神盯住了身旁的魯山。

“沒有問題,隨時可以開動。”

“那就好。魯山,北方的事情我是準備依靠你的,你要心裡有數。”

“隨時等候司令的命令。”魯山堅定地說。

“那就好!你這麼說我還真有幾分輕鬆了。哦,文秀他們好嗎?都到了吧?”

“都到了。他們都住在西苑了。”

“部隊整編,你們兩個司令官要有個意見,總體上我已經跟司徒擬了個章程,回頭我讓歐陽給你們一份總參整理的資料,你們儘快研究一下。對了,唐紹儀呢?他好吧?來北京了嗎?”之前,龍謙曾致電魯山,讓他將唐紹儀及張紹曾接至北京。

“來了。和張紹曾一起住在賢良寺。”

“段祺瑞呢?”

“他在北京有家室,就住在家裡。”

“嗯,如果可以,今天我想見見唐少川。”

“司令,今天就算了吧。跟夫人孩子團聚下,晚上我準備給司令接風,大家都好幾年沒有見司令了,咱們總算搞出這個局面,都想跟你喝杯酒,你可得給我面子,不能掃大家的興。”

“這是應該的。黃玉呢?接來了?”龍謙想起陣亡於錦州的盛光。

“沒有,”寧時俊答道,“黃玉不願意來。”

“可惜了盛光了。”龍謙嘆息一聲,“要建立一座英烈祠,讓後人永遠記住爲今天的勝利付出生命的英烈們。晚上的宴席。將家眷們都叫上,她們很不容易,尤其是北方軍的家眷們,我要給她們敬杯酒,謝謝她們。”

說話間,車隊駛進了西苑南門寶月樓的大門,這座皇家別院在另一個時空可是一個神秘的所在,龍謙望着盪漾着微波的湖水和掩映在高大喬木間的亭臺樓閣,心潮起伏,沒想到自己竟然以主人的身份入駐此間。

第4節 軍方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1節 展望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節 白瑞庭第2節 春節一第4節 南京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6節 政黨之議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0節 北京十第19節 王士珍三第4節 破莊四第9節 國慶日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2節 軍規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4節 于右任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1節 秋瑾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7節 外交沙龍第25節 變化一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節 練兵之始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43節 陳淑第6節 比武放對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3節 重逢第10節 兗州行四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5節 七月第18節 末日五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1節 北京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4節 方聲遠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32節 出征二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4節 方聲遠第8節 許思二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32節 變化八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4節 陳超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節 初定軍律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5節 黃興入粵第4節 破莊四第5節 海空軍第11節 特種作戰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5節 大勢四第10節 升允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5節 風起一第4節 各方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3節 新局面一第16節 肅奸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4節 抗洪四第11節 阻擊四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3節 阻擊六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1節 楊士驤一第30節 變化六第10節 升允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節 軍歌嘹亮二
第4節 軍方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1節 展望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節 白瑞庭第2節 春節一第4節 南京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6節 政黨之議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4節 楊士驤四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20節 北京十第19節 王士珍三第4節 破莊四第9節 國慶日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2節 軍規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4節 于右任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21節 秋瑾二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7節 外交沙龍第25節 變化一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節 練兵之始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43節 陳淑第6節 比武放對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13節 重逢第10節 兗州行四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5節 七月第18節 末日五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11節 北京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4節 方聲遠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32節 出征二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4節 方聲遠第8節 許思二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32節 變化八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36節 鑾駕回京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4節 陳超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節 初定軍律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5節 黃興入粵第4節 破莊四第5節 海空軍第11節 特種作戰第14節 晉源票號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5節 大勢四第10節 升允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5節 風起一第4節 各方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13節 新局面一第16節 肅奸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4節 抗洪四第11節 阻擊四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3節 阻擊六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1節 楊士驤一第30節 變化六第10節 升允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2節 軍歌嘹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