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臺海戰爭與朝鮮戰爭的結束讓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感到幸運,戰爭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還沒有顯現之前結束了戰爭從而避免一場經濟風暴,可謂非常及時。

停戰之後,經濟制裁結束了,中外貿易往來可以正常進行了,外國企業再次衝入中國市場,欲繼續戰前的事業,然而讓人失望的是重返中國市場不易,中國人變得“自私”了,想盡方法保證本國的企業,外國企業要想重返中國市場很容易,可要重新佔領中國市場越來越難。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學會了許多東西,當然也付出不少“學費”,戰爭破壞了原來的秩序,現在雙方站同一起跑線上,中國人沒有理由再次落後於人。

中國保護本國企業的做法,無法讓西方國家接受,於是一場新的經濟戰爭開始了。一時間世界各國紛紛築起貿易壁壘,打起貿易戰,自由貿易是過去了!如果是以前這場經濟戰爭對中國是極爲不利的,然而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策應隨着需要的變化而變化,中國已經有了很強的經濟實力。

波音公司本以爲來自中國的訂單馬上會飛來,可是該公司的駐華報告說:中國不會恢復已取消的訂購,更不採購新的波音飛機,中國決定今後優先採用本國製造的飛機,運-10計劃已經恢復,並計劃在3年內讓運-10投入使用,製造比運-10更大的飛機的計劃也開始了。

這不是瘋了是什麼?運-10的技術已經非常落後了,而且3年時間太短了,然而美國人發現中國人沒有瘋。也許從成本的角度看,這是非常不合算的,然而從長遠的角度講,這是中國民用飛機工業騰飛的起點,其意義與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再說20年間中國的航空技術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新的運-10只是樣子與老運-10相近,不過個頭大了不少,機上的許多東西都是重新設計的。

爲保證中國民用飛機制造工業的發展,中國政府簽下了訂購100架新運-10的合同,人大則通過議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政府不能撕毀這個合同。新運-10計劃的美好前景確實擁有無窮的吸引力,俄羅斯人首先要求參與該計劃,接着歐洲人座不住了,也要求參與,只有美國人被拒之門外。

這些都是公開的消息,不公開的消息是中國已經決定研製戰略轟炸機,中國人自己的戰略轟炸機將在數年之後出現在天空中。

戰爭將北朝鮮變爲一片廢墟,戰後的重建任務是相當堅艱鉅的,也是北朝鮮自身所無法承受的,因此必須獲取國外的援助,唯一可以提供這些援助的國家是中國。中國政府內部在援朝問題上並沒有多大反對力量,問題是援助多少?北朝鮮的需求無疑是天文數字,許多人擔心朝鮮會成爲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反對大量援朝,並援引了原蘇聯的例子。原蘇聯曾向許多國家提供援助,可是許多受援國根本無力還債,結果蘇聯名義上是一個債權國,實際上借出的錢根本收不回來。在這種情況下,經過中朝兩國政府在援建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談判,最終北朝鮮如願獲取了鉅額援助,不過援助的附加條件很多,也很苛刻。主要內容爲,北朝鮮需推行類似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實行經濟、政府等方面的改革。對此一名中國經濟學者評價是:“附加一些條件不過是爲了保證我們的援助不被浪費!”而一名英國經濟學家的評價爲:“通過這些附加條件,中國將北朝鮮變爲其經濟殖民地!”

北朝鮮的戰後重建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加之北朝鮮政府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引吸了無數企業與投資者,然而許多人失望而歸,北朝鮮的政策是優先考慮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幾乎爪分了整個北朝鮮戰後重建這塊“大蛋糕!”除此之外,只有俄羅斯人分到一點,至於其它國家連口湯都喝不到。

中朝兩國間一系列協定的簽定,加深了兩國間的聯繫,如:中朝兩國互免簽證。朝鮮幾乎成了中國的一個經濟特區。

當中國內部忙於各種事物之時,外面的世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戰爭雖已結束,然而由於戰爭引起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對這個地區的國家的打擊是沉重的,本來臺海與朝鮮的停戰有利於這場危機的結束,然而中國對越南的軍事打擊又讓問題嚴重了,該地區的經濟危機不僅沒有一點緩和的跡象,相反還加重了。中國人可以將大門關起來,以保衛本國企業,然而東南亞國家不能這樣,因爲這一地區自身的經濟基礎上不好,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嚴重依賴於對外貿易,尤其是從西方進口某些高技術產品。

本來南美地區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非洲國家經濟形勢嚴峻,現在東南亞地區又出現日愈嚴重的經濟危機,整個世界經濟受到巨大的影響。日本經濟最先受到影響,接着歐洲國家與美國也受到了影響,雖然歐洲人與美國人憑藉雄厚的實力頂住了壓力,然而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絕非憑空想象。此時美國總統最最關心的問題是美國股市與匯市,其它問題都是次要的。

中國答應提供給臺灣的援助中有500億是被用於金門與馬祖的戰後重建,這似乎有點太浪費了,可是真幹起來之後,發現這點錢並不多。因爲戰後重建不是簡單的將被摧毀的東西按原樣建起來,而是整個金門與馬祖地區重新規劃、重新建設。以金門爲例,按照新的規劃,金門將被建設成爲擁有30萬人口的海港城市,由於金門的本地的人口只有3萬多,因此需要接歸25萬人的新居民,這些人將主要來自大陸地區。這樣的計劃不僅改變這裡的人口構成,使金門真正變爲大陸的一部分。同時也讓中國政府收回了部分重建成本。重建之後的金門將呈現於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宏偉的景象。再加上優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人口移民金門。只有金門的原有居民可以享受免費的政策,新居民在此定居就必須出付出一定的費用,無數開發商也涌入金門。開發商將一個又一個重建項目承包下去,不僅不要政府的一分錢,還是各政府交歸一定的費用,以獲取承包權。結果最終重建計劃完成了,政府的500億重建經費還沒有用完。

宏偉的重建計劃讓夏健等臺灣人感覺是心痛,因爲這表明臺灣不僅在軍事上,也在行政上永遠失去了金門與馬祖,金門與馬祖將成爲兩個特殊行政區重新歸入福建省的管轄之下。

然而臺灣當局對此毫無辦法,因爲金門與馬祖處於大陸的實際控制之下,再說臺灣當局正面臨着嚴重的內政問題,沒有精力顧及金門與馬祖了。

在經濟危機中臺灣的情況最嚴重,臺灣經濟非常依賴於進出口貿易,由於是主戰場,雖然臺灣在戰爭中損失的主要是軍事裝備,但電力系統的癱瘓使臺灣經濟陷入停滯,加之進出口貿易基本中止,臺灣經濟在戰時幾乎陷入絕境。只有軍事工業還在生產,但是臺灣的軍事工業基礎太差了,對臺灣經濟沒有多大幫助。戰後,臺灣的電力供應很快恢復正常,進出口貿易也重新恢復,然而戰爭帶來的影響並沒有馬上消除,而且東南亞經常危機也開始影響到臺灣。臺灣又發生了金融危機,引發臺幣的連續貶值,而臺幣貶值對臺灣經濟的打擊超過了戰爭。

解決面臨的經濟問題成了臺灣當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此*下令組成一個研究小組,研究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然而研究小組的報告她只看了幾眼就受不了,隨手到報告扔掉之後,她將研究小組負責人徐錚請來,她要親自問一下。其實她並不想見他,因爲他是統一派人物,可惜她又不能見他,因爲他是臺灣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沒有比他再優秀的人。

她問:“當前的經濟形勢有希望嗎?”

“沒有!”徐錚做出了回答,這並非他情願說的話,並解釋道:“當前的主要問題是阻止臺幣的繼續貶值,可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戰時的鉅額軍費開支早已耗光了今年的財政預算,我們的財政開支早已經是赤字,實際上我們在財政上已經破產了。”

“不能求助於美國人或者日本人嗎?”

“毫無效果!”徐錚又解釋道:“可是到目前爲止,我們籌集的資金很少,可說是杯水車薪,沒有實效。”

“中國人不是要提供2000億人民幣的援助嗎?”*想起了這件事,

“實際上我們只得到1500億,(其餘的500億被用於金門與馬祖的戰後重建)而且全部是物資,我們需要的是金融援助,而不是大米和白麪等不急需的物資。”接着又補充道:“實際上中國人的援助無助於臺灣經濟的恢復,不穩定臺幣幣值,臺灣經濟就沒有希望。”

“有什麼好的解決之法嗎?”

“有!”徐錚猶豫了一下才說道:“但效果不一定好,那就是緊縮開支,中止目前戰時狀態,裁減軍隊,大量壓縮軍費開支,目前的軍費開支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我們的軍隊再多,沒有美國人的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相反,只要在獨立問題上退回以前的立場,不激怒大陸,戰爭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沒有接受徐錚的意見,因爲她還需要考慮一下,接着她立即請來了參謀總長夏健。

當她將徐錚的意見說給他聽之後,夏健說道:“結束戰爭狀態、裁減軍隊、壓縮軍費開支等確實是必要的,然而現在絕對不能執行。”

*說:“你是擔心中國人再進攻嗎?”

“不,中國有再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但可能性不大,經過這次戰爭後,中國人應能明白臺灣的實力,以及美國的態度。問題是一旦戰爭狀態結束,國民黨、親民黨那樣傢伙能老實嗎?他們一定會借這個機會把我們趕下臺,甚至要你我的腦袋,因此絕對不能結束戰爭狀態。”

“不結束戰爭狀態又如何是好?那些人不說什麼嗎?”

“戰爭狀態之下是不存在民主的,我們掌握着軍隊,就掌握了一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夏健接着又說道:“你我不過是當一回蔣介石吧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已經上絕路,回頭已經晚了,只能繼續走下去,我不擔心中國方面的問題,擔心的是美國人的態度,沒有美國人的支持不好辦。”

“怕什麼?可以做美國人的工作,再說臺灣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下,美國人也拿我們沒有辦法。當務之急是控制軍隊,裁減軍隊、壓縮軍費開支絕不可能,沒有軍隊什麼辦不了。”

“軍備當然要加強,不過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過分的刺激中國人。”

“是的!”夏健表示同意的說道:“我認爲中國領導人軟弱,缺乏自信與勇氣,表面看似強硬,實際上骨子裡是畏懼戰爭,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中國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過高,只要不過分的刺激中國民衆的情緒,中國領導人沒有開戰的勇氣。因此以後應小心的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尤其不要再談‘獨’的問題。”

“關於武器檢查的事怎麼辦?還有停火協議中那些附加條件怎麼辦?”

“中國人畏懼核武與遠程飛彈,美國人也不同意我們繼續擁有,因此只能放棄,以後有機會我們再發展,反正武器檢查會結束的。中國人在停火協議中加入的那些附加條件不過是爲方便他們所謂的‘統戰工作’,我們要小心應對,不能對中國人太多的口實。”

夏健對於中國領導人的分析也許是正確的,中國大陸政府似乎只對臺灣的武器檢查一事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關心的問題。武器覈查小組在組長風之揚的帶領下如入無人之境,將臺灣用於生產、研究核武器、生化武器及遠程導彈的各種設置及材料、技術資料等全部摧毀,同時利用武器覈查之便,對臺灣的軍事工業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瞭解,隨手還收集了不少軍事情報。

對此臺灣當局只能聽任之,因爲禁止或限制武器覈查小組的活動只能引起麻煩。臺灣當局高興的是,大陸方面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對於臺灣內部的事物,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似乎是臺灣人愛怎樣就怎樣,只要不鬧獨立就可以。關心的問題唯有臺灣當局是否按停火協議辦事,而現在臺灣內部的事情在協議中根本沒有提及。最多是不得已的時候表個態,說些讓人早已聽煩了的話。

臺灣當局放心的繼續他們的計劃,拒絕解除戰爭狀態,繼續壓制異已,打擊統一派人士,重用分裂派分子,實行獨裁政治。在這樣的政策下,臺灣經濟形勢開始惡性循環,爲了應付巨大的開支,不得不多發行紙幣,引起貨幣貶值,貨幣貶值的結果又是不得不增加開支,加印紙幣。因此整個臺灣企業中除了軍工廠之外,只有印幣工廠開足馬力的生產。

這樣的情況對於臺灣經濟只能是傷口上再來一刀,外資爭先撤走,臺灣本地資本也大量外流,臺灣的各類人才也外流了,移民海外成一個潮流。

對於這樣的現狀臺灣民衆可不答應,反對臺灣當局的示威遊行出現了,國民黨、親民黨等政治組織也活動,結成了反呂同盟。結果換來了當局的鎮壓,最初是警察的催淚彈,高壓水龍,接着是軍隊的真槍實彈,於是臺灣的民主不復存在,獨裁統治再次出現,執政黨實行獨裁統治其實也是不得不而爲之,否則不光*下臺,*被送上法院也是可以想象的。在鎮壓民主運動的同時,臺灣社會的種種問題體現出來了,貪污受賄,黑金政治等等,不過這回臺灣人民有了反抗暴政之勇氣,爭取民主與自由的運動在臺灣興起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對於這些民主運動一點也不關心,本國國內的事情還沒有管過來那,那有心情管臺灣人民的事,這些讓臺灣當局越來越大膽的,毫無顧及的鎮壓民衆。

大陸提供的鉅額援助,雖然受臺灣當局的抵制,許多物資在港口的倉庫內等候變成垃圾,或者被某些臺灣官員明目張膽的侵佔,拿到黑市上出售。然而這些援助確實使大陸在臺灣人的心目出現了變化。隨着大陸的各種書籍、報紙等出版物等開始在臺灣出現,總之,大陸經過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讓臺灣人瞭解大陸,大部分臺灣人心中的分裂思想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臺灣當局的宣傳開始變得無力了,暴力鎮壓反成爲唯一的方法。

臺灣當局與臺灣人民的心越來越遠了,相反中國大陸人民與臺灣人民的心越來越近了,統一已經爲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所接受。

第2節 第3節 作者的話第1節 第51章 第2節 第1節 第29章 第1節 第1節 第58章 第2節 第5章 第55章 第48章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9章 第1節 第1節 第28章 第2節 第19章 第11章 第17章 第31章 第1節 第3節 第21章 第40章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62章 第3節 第31章 第2節 第1節 第41章 第3節 第29章 第19章 第2節 第25章 第50章 第2節 第8章 第24章 第1節 第48章 第2章 第29章 第2節 第35章 第55章 第3節 第3節 第27章 第3節 第34章 第1節 第1節 第16章 第37章 第63章 第3節 第7章 第38章 第21章 第25章 第1節 第2節 第9章 第3節 第3節 第2節 第59章 第2節 第40章 第21章 第53章 第2節 第36章 第1節 第3節 第35章 第1節 第40章 第43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47章 第2節 第37章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3節 作者的話第1節 第51章 第2節 第1節 第29章 第1節 第1節 第58章 第2節 第5章 第55章 第48章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9章 第1節 第1節 第28章 第2節 第19章 第11章 第17章 第31章 第1節 第3節 第21章 第40章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62章 第3節 第31章 第2節 第1節 第41章 第3節 第29章 第19章 第2節 第25章 第50章 第2節 第8章 第24章 第1節 第48章 第2章 第29章 第2節 第35章 第55章 第3節 第3節 第27章 第3節 第34章 第1節 第1節 第16章 第37章 第63章 第3節 第7章 第38章 第21章 第25章 第1節 第2節 第9章 第3節 第3節 第2節 第59章 第2節 第40章 第21章 第53章 第2節 第36章 第1節 第3節 第35章 第1節 第40章 第43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2節 第47章 第2節 第37章 第2節 第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