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再回南京

月牙湖畔,一顆高大的榕樹下,胡萬里、蔡克廉、李良、孫光輝四人舉杯暢談,歡聲笑語不斷,直到夕陽西下,四人才盡歡而散,胡萬里也未進漳州城,直接就在農學院住下。

次日一早,胡萬里一起身,便聞報蔡克廉、李良在外候着,他不由看了李風烈一眼,埋怨道:“怎的不早叫醒我?”

李風烈委屈的道:“二位大人說老爺舟車勞頓,不讓叫。”

“請他們進來罷。”胡萬里說着便趕緊起身,待的收拾妥當,他便快步來到廳房,見他進來,蔡克廉、李良略忙起身迎上來,含笑道:“昨晚休息的可好?”

胡萬里含笑道:“這半年疏懶慣了,倒讓二位年兄久候。”說着,他瞅了一眼滿滿一桌琳琅滿目的早點,輕笑道:“我在農學院可是要待上幾日的,早點都如此豐盛,不怕將你們的家底吃空?”

“咱們準備的不多。”蔡克廉含笑道:“都是龍溪縣衙的縣丞、主薄、典史幾人巴巴送來的,還備下了請柬,晚上宴請長青兄,另外,漳州府知府何大人昨晚也送來請柬,今日午時在‘萃文樓’爲長青兄接風。”

漳州府知府換人的消息,胡萬里早已知道,原來的知府顧顯仁調任京師,就任太常寺少卿,雖然仍是四品,但一個京師一個地方,地位不可同日而語,算是高升,這個新來的漳州府知府何大人也不是生人,乃是原德州府知州——何洪修,胡萬里路經德州時與他打過交道。

微微笑了笑,他才輕描淡寫的道:“白日抽不出時間,讓何大人將接風宴改在晚上吧。龍溪縣衙的宴請改爲明日。”

聽的這話,蔡克廉、李良都有些不可思議的望着胡萬里,這傢伙這三年是怎麼做的官?竟然一點不講官場規矩和禮儀,要知胡萬里如今已不是官身,而且辭官前也就是應天府府丞。從四品而已,還低知府半級,何洪修聽聞消息便送來請柬,要爲胡萬里接風洗塵,這已算是折節下交了,胡萬里卻還大刺刺的讓他改時間。

微微一愣。李良才道:“長青兄,何大人對農學院甚爲照拂。”

他一張口,胡萬里知他想說什麼,當心便含笑道:“無妨,與何大人也算是舊識,他不會見怪。”說着。他話題一轉,道:“吃了早點,咱們去看看實驗地的農作物。”說着,他便徑直取了一節煮玉米啃了起來。

見他啃玉米,蔡克廉不由一笑,道:“長青兄,這嫩玉米煮吃尚且不錯。但老玉米該如何吃?”

“我說道卿怎的如此大方,舍的用玉米招待我,原來是在這等着我。”胡萬里放下玉米棒子,含笑道:“跟小麥一樣,曬乾後磨成粉,煮粥,窩頭、麪餅什麼的應該都可以。”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除了食用,還可以用來釀酒、做飼料,玉米杆應該還可以用來造紙。總之用途很廣,慢慢摸索吧。”

“那番薯和馬鈴薯呢?”李良追問道。

“都是好東西。”胡萬里含笑道:“馬鈴薯既可做主食也可做菜,做飼料,番薯可以釀酒、熬糖、做飼料用途很廣,如今先別想其他的。先熟悉這些農作物的性能再說。”

吃完早點,漱口淨手潔面之後,胡萬里便道:“先去實驗地看看吧。”

出的門來,胡萬里便發現有五六個學生在外候着,亦步亦趨的跟在他們身後,他也懶的理會,估計的李良二人招來的較爲出色的學生,蔡克廉瞥了那幾個監生一眼,便含笑道:“長青兄昨日說引進作物只是農學院一個任務,主要任務是提高稻穀、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產量,可有把握?”

“沒有。”胡萬里很乾脆的道:“農學是門大學問,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農學院,培養農學人才,只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這麼說吧,咱們目前所做的,僅僅只是打開了一扇門,大明的農業能走多遠,就看這些學生能有多大的成就了。”

“長青兄就別謙遜了。”蔡克廉含笑道:“您隨口點撥幾句,農學院都能受益無窮。”

聽的這話,胡萬里不由微微一笑,憑他的見識,隨口點撥幾句,確實能夠讓農學院受用無窮,見他含笑不語,李良不由含笑道:“長青兄不會是還想藏一手吧?”

連激將法都用上了?胡萬里不由一笑,他也想給二人吃顆定心丸,當即便邊走邊緩聲道:“提高農作物產量,必須的循序漸進,主要手段還是雜交,這法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不過,一旦成功,產量翻一番,甚至兩番都有可能。”

稻穀產量翻一番,甚至兩番?這是什麼概念?蔡克廉、李良都是一呆,旋即,李良便興奮的道:“真能如此,便是花費再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是在所不惜。”

胡萬里點了點頭,道:“是的,在所不惜!這道門既然已經打開了,就不能再被關上,喊了幾千年以農爲本,卻從來不重視農學人才,以至於積累的農學著作少的可憐,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蔡克廉卻是沉吟着道:“長青兄是如何得知雜交能夠提高水稻產量?”

雜交水稻,在後世誰不知道?胡萬里既然敢說,自然是早就想好了如何解釋,當下便笑含笑道:“騾子就是雜交的,是馬和驢雜交的,動物能夠雜交,農作物爲什麼不能?開花結果,開花結果,花是什麼?花就是農作物的那玩意——生殖器。”

花就是農作物的生殖器!蔡克廉、李良都想象看怪物一樣看着胡萬里,這傢伙腦袋裡究竟想的些什麼,居然會冒出這種想法?

見二人神情古怪,胡萬里不由訕笑道:“格物致知,說起容易。做起來難,我對花草樹木頗有研究,發現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結果,比如銀杏、桑樹,就不是所有的花都結果。基本只有一半的花會結果,不相信,你們可以仔細觀察。”

聽的這話,衆人不由面面相覷,這傢伙還真是個怪人,居然會如此較真。幾個監生卻是暗忖要好好觀察一番,看看桑樹是不是隻有一半左右的花結果。

冷場了一會,一個監生怯怯的道:“大人昨日提及土壤的分類,沙土、粘土,可學生遍查典籍,唯有《禹貢》和《周禮》《地圓篇》中對土壤有記載。卻並無沙土、粘土這種分法。”

聽的這話,胡萬里背後不由沁出一身冷汗,古書中就有對土壤的分類?回頭看了那幾個學生一眼,胡萬里才沉吟着道:“我將土壤分爲三類——沙土、粘土、壤土,是根據土壤的保水性來劃分的,對農作物而言,水最爲重要。再則,如此劃分,農民也容易懂。”

說着,他含笑看了幾人一眼,讚賞的道:“做學問要的就是你們這股子認真勁,沙土、粘土、壤土具體如何劃分,我隨後給你們通過具體的樣土詳細解說。”

在漳州農學院,胡萬里一呆就是半個月,直到月港謝文昌遣人帶來口信,說是在月港聽聞有人在議論滿刺加被大明水師收回的消息。他才動身趕回月港。

在月港登岸,胡萬里便徑直來到謝家大宅,聽的門房稟報,謝文昌也沒出迎,只是吩咐管家將胡萬里一行迎進來。他則候在二門,待的胡萬里進來,便上前躬身見禮,道:“謝文昌見過少爺。”

“進屋再說。”胡萬里說着便徑直進了廳堂,落座後,他才道:“無須拘禮,坐。”俟其落座,他才問道:“是怎麼回事?”

“回少爺。”謝文昌忙欠身道:“去滿刺加的船員水手都反覆叮囑過,不得走漏消息,而且去滿刺加的子弟都是家眷安置在東興港的,走漏消息的可能極小,月港之所以會有傳言,估摸着是有下南洋的船隊拐道去了滿刺加。”

“傳言如何說的?”胡萬里沉聲問道。

謝文昌忙回道:“傳言是說朝廷派遣水師四千人,戰船百艘,打敗了弗朗機人,攻佔了滿刺加,繳獲了弗朗機人無數戰船。”

聽的這話,胡萬里半晌沒有吭聲,攻佔滿刺加他知道不可能長期瞞的住這消息,但他估計總的到明年纔會傳開,卻不料回來還不到一個月,消息就傳開了,大明朝廷水師攻佔滿刺加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一旦傳出風聲,很快就會傳的沸沸揚揚,月港如今廠衛耳目不少,估計很快就會將這一消息彙報上去,朝廷會是什麼態度?

見胡萬里沉吟不語,謝文昌含笑道:“在下聽到這個傳言,已經着人散播消息,說是大明水師根本沒有下南洋,是一股海盜打着水師的旗號攻佔滿刺加。”

胡萬里接着問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傳言是前日出來的。”謝文昌不敢隱瞞,如實說道:“在下昨日令人散播消息避謠。”

稍稍沉吟,胡萬里才微微搖了搖頭,道:“避謠避的太快了,反而容易令人生疑,這是典型的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即便是要避謠,也的等上一段時間,趕緊將散播消息的人手全部撤往東興港。”

有如此嚴重?太謹慎了吧?謝文昌不由微微一愣,他也意識到有些不妥,卻沒意識到事情會如此嚴重,當即便道:“如此難道不能混淆視聽?”

“混淆視聽?”胡萬冷笑道:“你知不知道大明沿海有多少兵力?大明沿海數省,北起山東北部遼東都司,南至廣東南部的海南半島,分別建立衛五十四個,千戶所一百二十七個,巡檢司一百三十一個,烽堠墩堡一千三百餘座,整個沿海海防兵力約四十萬,戰船千艘左右。

如此龐大的兵力,又是分佈各省,你如何知道朝廷沒有派水師南下?一聽就知道這是混淆視聽,欲蓋彌彰!”

謝文昌登時就驚出一身冷汗,連忙起身道:“在下這就吩咐下去,招回人手。”說着轉身就要退下,胡萬里卻是輕喝道:“回來。”

“少爺還有何吩咐?”謝文昌忙回身一揖。

胡萬里沉聲道:“要不動聲色。別讓人看出破綻。”

謝文昌吩咐完之後,便快步返了回來,訕訕的道:“少爺放心,派出散播消息的都是機靈子弟,不會有事的。再說,就算是廠衛的探子也不敢在月港生事。”

胡萬里微微笑了笑,才道:“千萬別小看了廠衛的探子,以後也別犯糊塗,滿刺加之事,朝廷就算知道。也不敢派水師前往,畢竟不是大明的疆域,藩屬國對大明而言,可有可無,否則也不會讓葡萄牙人佔領滿刺加二十年之久,重要的是不能把月港牽扯進去。”

“在下明白。”謝文昌忙躬身道。

在月港呆了一天。聽聞所有散播消息的子弟都已送往東興港,胡萬里才長鬆了一口氣,啓程前往南京。

七月的南京正是最爲酷熱的時候,雖是一路乘船,胡萬里也被悶的不行,從秦淮河直接進了長青園後院碼頭,一上岸。胡萬里便趕緊的吩咐人打水沖涼,一身清爽的浴房出來,見伍子順候在門口,他不由一驚,沒有急事,伍子順是不會守在浴房門口的,他忙沉聲道:“什麼事?”

“少爺。”伍子順輕聲道:“七月二十,南京就收到東興港轉來的消息,吳家勘探察航線的船隻在倭國遇襲,五艘船隻有兩艘逃出。”

什麼?胡萬里不由一驚。道:“他們船上難道沒有配備火炮?”

“應該有。”伍子順不確定的道:“具體的消息尚不清楚,逃出的兩艘船尚未回來,他們是以鴿信報訊。”

倭國竟然敢搶劫東興港的勘察船!胡萬里臉色一沉,隨即問道:“吳亦有呢?趕緊叫吳亦有前來見我。”

伍子順早料到他要見吳亦有,忙回道:“已經派人去叫了。”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便徑直往書房而去,勘察船的事情他一直沒怎麼過問,但料想船上應該配備有弗朗機火炮和火銃,船隻若是被擊沉還好說,若是被倭國繳獲,火器必然也就隨之流入倭國,他這裡纔將滿刺加的口子堵死,卻不料勘察船會在倭國出事。

想到這裡,他又覺不對,寧波那些海商勾結倭寇在海上搶劫,難道沒有火器流入倭國?微微沉吟,他纔看了一眼亦步亦趨跟在身後的伍子順,道:“東興港的俘虜你都詳細審訊過沒有?那些寧波商人可有弗朗機火器?”

“寧波海商手中有火器。”伍子順肯定的道:“他們與弗朗機商船有過兩次交易,不過火器數量相當少,都在鄧達的手中,許存志他們手中並沒有。”

許存志他們手中沒有火器?胡萬里想了一下,才問道:“他們在還上搶劫了多日,難道沒能搶劫到火器?”

“這就不清楚了。”伍子順輕聲道。

胡萬里微微笑了笑,現在追究這問題已經沒什麼意義,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勘察船的火器是否落在倭寇手中,快步進了書房院子,李風烈便一溜小跑從後面追上來,道:“老爺,老爺同年魏老爺、趙老爺在外求見。”

魏一恭、趙文華來了?胡萬里當即停下腳步,看了伍子順一眼,才道:“你去外面等着吳亦有。”說着便轉身出了院子,一出院子,便見周志偉、趙文華聯袂而來,他當即快步迎上前輕笑道:“二位年兄消息可夠靈通的。”

魏一恭、趙文華還離着幾步便拱手笑道:“怎麼着,長青兄還打算躲着咱們?”

“長青兄這半年躲在何處逍遙,咱們可是脖子都等長了。”

“呵呵,不好意思,讓幾位年兄久候了。”說着,胡萬里便問道:“怎的不見本中兄?”

“長青安排本中兄協助賑濟工程,他可是一天到晚都在外城工地。”魏一恭含笑道:“我已經派人去通知本中和士尚了。”

“好,難得相聚,咱們今兒好好醉一場。”胡萬里說着便吩咐道:“李風烈,着人通知嚴世藩,訂一艘大畫舫,今兒夜遊秦淮河”

“長青無須破費。”魏一恭苦笑着道:“就在後院擺一桌,咱們幾個同年縱情一醉。”

見他一臉苦澀,胡萬里登時心裡一沉,立刻猜到嘉靖打發三人來慈善會沒有好事,他當即便問道:“另有差事?”

魏一恭微微點了點頭,才輕嘆道:“進屋再說罷,半年沒有長青的音訊,我們幾個都快急死了。”

三人一進書房,魏一恭便面南而立,沉聲道:“皇上有旨。”

一聽這話,胡萬里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仍是微微一怔,看了二人一眼,這才趕緊跪下,見他跪下,魏一恭才接着道:“皇上口諭,着慈善會全力協同南京戶部在五年內完成新舊銅錢的兌換,統一全國貨幣。”

聽的這話,胡萬里不由一呆,協同南京戶部五年內完成新舊銅錢的兌換?慈善會哪來這麼多銀子?(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第79章 船隊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36章 被逼第135章霸道第145章 變化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74章 激勵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08章 譁變第229章 紛爭起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67章 回家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229章 紛爭起第312章 投降第365章 安南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69章 逛街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17章 彈劾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96章 無事生非第373章 生意經第128章家難當第215章 扯皮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83章 挑釁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387章 要俘虜第97章 鑄私錢第162章有後了第388章 布袋陣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162章有後了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237章 沒白來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426章 飛剪第422章 捐款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64章 下旨第371章 送禮第231章 不解第78章 作秀第183章再提開海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2章 少爺稱謂第70章 特區第382章 依仗第370章 淘金潮第264章 寒心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66章 招攬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238章 下套第110章 離衙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186章長幹寺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8章 分歧第420章 共贏第127章無聊嘉靖第210章 借勢第94章 雛形第20章 京郊送行第182章 離任第37章 會票第102章 臺東第192章另有意第270章 天后宮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149章 安撫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46章 機會第278章 雙嶼第47章 南京(三)第211章 王廷相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97章 鑄私錢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八章 試探第40章 首輔張璁第305章 外儒內法
第79章 船隊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36章 被逼第135章霸道第145章 變化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74章 激勵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08章 譁變第229章 紛爭起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67章 回家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229章 紛爭起第312章 投降第365章 安南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69章 逛街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17章 彈劾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96章 無事生非第373章 生意經第128章家難當第215章 扯皮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83章 挑釁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387章 要俘虜第97章 鑄私錢第162章有後了第388章 布袋陣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96章 遷界禁海第162章有後了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237章 沒白來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426章 飛剪第422章 捐款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64章 下旨第371章 送禮第231章 不解第78章 作秀第183章再提開海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2章 少爺稱謂第70章 特區第382章 依仗第370章 淘金潮第264章 寒心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266章 招攬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238章 下套第110章 離衙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186章長幹寺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8章 分歧第420章 共贏第127章無聊嘉靖第210章 借勢第94章 雛形第20章 京郊送行第182章 離任第37章 會票第102章 臺東第192章另有意第270章 天后宮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149章 安撫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46章 機會第278章 雙嶼第47章 南京(三)第211章 王廷相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97章 鑄私錢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八章 試探第40章 首輔張璁第305章 外儒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