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章 弄巧成拙

見嘉靖的收斂了笑意,沉吟不語,黃錦也不知道東廠的那羣番子在摺子裡說了些什麼,當下便謹慎的道:“皇上,張閣老在外求見。”

嘉靖微微點了點頭,道:“宣。”

張璁進門便恭敬的跪下行禮,他知道嘉靖因爲是小宗入繼大統,特別講究禮儀,所以在禮儀方面從來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待其禮畢,嘉靖才淡淡的道:“免禮。”

謝恩之後,張璁才從容起身,隨後從袖中取出一份摺子,躬身道:“皇上,微臣前日收到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知縣胡萬里上書建言,革除驛站弊端,革新科舉制度,懇請皇上過目。”

又是胡萬里,是龍溪知縣?嘉靖微微沉吟,便知這所謂的建言,必然是胡萬里意識到有被彈劾的風險,而採取的補救措施,當下便微微點了點頭,黃錦連忙上前接過摺子,雙手呈了上去。

粗粗一看,嘉靖的神情便嚴峻起來,細細看完,沉吟半晌,他才道:“驛站之種種弊端,可是屬實?”

“回皇上,屬實。”張璁忙躬身道。

屬實?嘉靖瞥了張璁一眼,這摺子他前日便已收到,卻只到今日見了彈章才呈上來,足見他是不贊成革除驛站弊端的,這是爲什麼?思忖半晌,嘉靖才緩緩開口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驛站如此多弊端,顯然非是一日之驟變,何以之前無人提及?”

“回皇上。”張璁從容說道:“驛站弊端不止於此,產生諸多弊端的根源在於,天下的州縣府道官員可以藉着驛站經費不足的名義撈錢。”

聽的這話,嘉靖不由一愣,既是如此,那就更該整治,不過,他很快就反應過來,牽一髮而動全身,此時若是大張旗鼓的整頓革除驛站的弊端,無異於是得罪大明所有的官員,不利於他推行新政,而且,即便革除了驛站的弊端,一衆齷齪官員難道就能清廉了?他們仍然會想出其他辦法來撈錢。

想到這裡,他不由暗歎了口氣,太祖皇帝當年肅貪何其嚴厲,不仍是貪官遍地?這事還是緩緩再說,微微沉吟,他才道:“對於科舉制度革新,你是何看法?”

“回皇上。”張璁當下便朗聲道:“自八股取士以來,大明士子數量逐年攀升,如今全國士子總數已有二百三十餘萬,如此多人皓首窮經空洞無物的八股之中,實於朝廷無益。

微臣竊以爲,朝廷應想法子對數目龐大的士子加以引導,否則,數目龐大的士子羣體遲早會成爲一大隱患。”

引導?如何引導?嘉靖微微皺了皺眉頭,總不能象胡萬里所言讓士子去從事農業、手工業、商業吧,如此有**份之事,士子們如何肯做?至於限制考生年齡,分段側重考覈,增加士用科目考覈等建議更是不值一提,沒有辦法善加引導,妥善安置士子之前,這些舉措將會引發極大的矛盾。

思忖良久,他纔開口道:“此事,內閣縣商議吧,有了妥善的法子再奏上來。”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龍溪知縣胡萬里似是頗有才幹,何以會外放地方?”

一聽這話,張璁連忙回道:“胡萬里只前乃是授官福建汀州府武平縣丞,微臣有心磨礪其性情才幹,才轉遷其爲漳州龍溪知縣。”

一聽之前授的竟然只是一個縣丞,嘉靖不由微微笑了笑,道:“磨礪一番也好,他在南京挾妓夜遊秦淮,此風不可長,令其就任之後領杖二十,以儆效尤。”

一聽嘉靖將罪名改成挾妓夜遊,卻又懲處其自杖二十,將此事就此輕輕揭過,張璁不由暗笑,忙躬身道:“微臣尊旨。”

嘉靖微微點了點頭,又接着道:“他既建言革除驛站弊端,着他在龍溪縣試行,朕倒要看看,他究竟有無真才實幹,至於革新科舉制度,着他詳細系統的闡述清楚奏上來。”

聽的這道旨意,張璁心裡不由一跳,嘉靖這是什麼意思?還是要整頓驛站?這道旨意一公開,豈不是將胡萬里架在火上烤?他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到時候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玩笑開的可有些大了。

他忙躬身道:“皇上,龍溪縣乃是附廓漳州府城,境內驛站乃是江浙通往廣東的必經之地,胡萬里不過一小小的七品知縣,不僅年輕,亦毫無處理地方政務之經驗,豈能擔當如此重任?微臣懇祈皇上三思。”

嘉靖本身亦才二十二歲,聽的這話,他眉頭一皺,道:“胡萬里雖然年輕,卻能時時留心地方政務,驛站弊端,科舉隱患,甭說三百多新科進士,滿朝文武大員,地方數以千計的大小官員有誰上書建言?”

微微一頓,他才放緩了語氣道:“朕非是不明白眼下不宜整治驛站弊端,然驛道驛站乃國之脈絡,不容壅滯,不可一日廢也,不過三、五年,騰出手來,必然要大舉整頓,福建驛站驛道並非緊要之地,龍溪一縣之驛站更不足爲道。

令胡萬里在龍溪境內試行革除驛站弊端,既能積累經驗,亦能收敲山震虎之效,震懾一下各地的驛站,何樂而不爲?胡萬里雖然年輕,但卻是膽大、勇於任事之人,而且善於琢磨事理,是個不錯的人選。”

聽的這話,張璁不由暗歎了一聲,這下是弄巧成拙了,微微沉吟,他便躬身道:“皇上,胡萬里年輕膽大,在龍溪試行革除驛站弊端,不定惹出什麼事端來,微臣懇祈皇上擇一老成持重之人前往。”

嘉靖微微一笑,道:“試行革除驛站弊端,而且是一縣之地,何須老成持重之人?膽大點更好,動靜越大,震懾的效果越好,張閣老惜才,朕何嘗不惜才?朕加授胡萬里福建巡按御史銜。”

巡按御史也不過是七品的官銜,但卻是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得直言無避,可謂是位高、權重,職寬,有這個身份,胡萬里在龍溪試行驛站革新,可謂是毫無風險。

張璁卻是躬身道:“皇上,巡按御史位高權重職寬,豈能以一知縣兼任?還請皇上慎慮。”

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105章 緝私錢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79章 船隊第58章 談生意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152章 軍火商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01章 錢弊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388章 布袋陣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74章 激勵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28章 賑濟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49章 安撫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119章異想天開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111章 比較第274章 激勵第75章 有野心第364章 下旨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1章 踏青賞美第484章 鋪開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349章 蠱惑第20章 京郊送行第61章 出海第 17章 豪賭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7章 南京(三)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47章 贖金第473章 結盟第388章 布袋陣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78章 虧大了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84章 弱點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90章 一把火第422章 捐款第72章 試探第123章管閒事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410章 城破第171章擢升第312章 投降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394章 爭權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417章 文鬥第476章 反困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61章 出海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11章 三天第15章 風波起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51章 南京(七)第21章 冷落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64章 聊勝於無第91章 雙管齊下第59章 釜底抽薪第90章 一把火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64章月港內訌第95章 計劃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83章 翻臉第326章 威懾第204章 相親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204章 相親第29章 親隨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02章 臺東
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105章 緝私錢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79章 船隊第58章 談生意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152章 軍火商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01章 錢弊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388章 布袋陣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74章 激勵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28章 賑濟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49章 安撫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119章異想天開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111章 比較第274章 激勵第75章 有野心第364章 下旨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1章 踏青賞美第484章 鋪開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349章 蠱惑第20章 京郊送行第61章 出海第 17章 豪賭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7章 南京(三)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347章 贖金第473章 結盟第388章 布袋陣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78章 虧大了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84章 弱點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90章 一把火第422章 捐款第72章 試探第123章管閒事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410章 城破第171章擢升第312章 投降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394章 爭權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417章 文鬥第476章 反困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61章 出海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11章 三天第15章 風波起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51章 南京(七)第21章 冷落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64章 聊勝於無第91章 雙管齊下第59章 釜底抽薪第90章 一把火第183章再提開海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164章月港內訌第95章 計劃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83章 翻臉第326章 威懾第204章 相親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204章 相親第29章 親隨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02章 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