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

不過孔胤植信奉“識時務者爲俊傑”這一衍聖公家族的偉大信條,歸誠大順以後,很快就摸清楚了實際掌握大順政權的晉王李來亨之脾性。

他已經打聽到了大順軍在湖廣推行特別嚴格的營莊制,在河南推行的則是較爲寬鬆的營莊和均田制,這兩個地方的營田新政,看來都比山東正在搞的“減租減息”可怕得多。

孔胤植據此判斷,李來亨之不願在山東推行湖廣、河南式的營莊制一體改革,大約是考慮到大順軍在山東的基礎尚不牢固,又要忌憚濟南的東虜,所以政策較爲緩和。

如此看來,晉王殿下並沒有打算將天下士紳趕盡殺絕,衍聖公家族就還有用武之地。

孔胤植恍然大悟以後,他對待大順軍的態度立刻發生一百八十度的重大變化。從過去的略微冷淡,轉爲如今的積極熱忱,不僅主動助餉三萬餘兩白銀,而且還將孔府在泰安、臨淄一帶的莊園主動捐獻給大順軍做軍資之用。

這樣好的態度,孔府的身段之靈活,就連李來亨都要讚歎兩句咯。

晉王殿下的肚子裡自然藏着將來“託古改制”對付孔家的辦法,不過如今抗虜纔是第一要事,還沒有必要和孔府撕破臉。

大順軍也還有用得到孔胤植的地方,因此晉王殿下便不約束許都這樣的士人和孔家往來,也算是從另一種渠道向孔胤植暫時釋放出一些友善的信號。

雨越下越大了,許都帶着義軍隊伍沒有進入泰安城中,而是在城外孔家的莊園駐足休息。孔府的勢力主要集中在曲阜,但孔胤植在山東各地另外還有許多田宅廬舍,孔家的財力由此可見一斑。

許都招攬來的義軍副將馬應試便感嘆道:

“我算得上是山東黑道有頭有臉的一號人物啦,可也從來未曾見過這樣大的宅子和花園。這連片的田地全都是孔府所有,如此多的房屋,都足可以供招討的親軍所有人馬居住了。”

滿家洞義軍武裝的首領“擎天王”宮文彩也憤憤不平地說:

“我看這個孔胤植,算得什麼聖人之後?兗州府中哪裡沒有傳過他貪贓枉法的消息?我們真的不爲百姓剷除這個貪官污吏嗎?”

許都畢竟是士人出身,對這些義軍將領指責孔胤植的話,心裡總歸是不大舒服的。他悶哼了兩聲,用一種模棱兩可的語氣回答道:

“這些……這些事情,關係到衍聖公的事情,我會稟報晉王殿下處置的。衍聖公關係甚大,即便馬經略、郭節度,亦是不好處置的,我們自然更不能隨意下手。”

馬應試拔劍砍在桌上,罵道:“他媽的,難道要便宜了孔胤植不成。”

許都還想爲這些義軍將領們解釋解釋衍聖公的神聖性和尊貴性,但很快就又有夜不收送來消息,山東的軍情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孔家莊園外面雨水滴答滴答響的不停,許都把新的軍情文書展開在桌上,轉移了衆人的話題說:

“谷帥回來了!你們知道嗎?他在開封已經受封爲東昌公,成爲了如今大順不多的幾位公爵之一。谷帥此次回來山東,又從河南帶回了一支勁旅——殿前軍,這是過去大順中營改編而來的一支野戰主力!”

大順軍在山東兵力頗多,但其中大多數都是欠缺野戰能力的地方武裝。馬應試和宮文彩等地方義軍首領,聽聞原任山東經略使,同樣在山東一帶已經建立相當威望的谷可成回魯,而且還是帶着一支大順政權中有名的野戰軍回魯,立刻就忘記了關於孔胤植的不快之事,臉上紛紛顯露出驚喜之色。

宮文彩拍桌喊道:“我們反攻的時機到了!”

另一位山東地方義軍的首領張千雅也湊過來說:“咱們定要殺回省城去,趕走這幫禿頭的狗韃子。”

大家都因爲這條喜訊而雀躍不已,將士們按捺不住胸中的萬丈豪情,都感到大順軍拍馬反擊東虜的時刻已經爲時不遠。

似乎莊園外的連綿秋雨,此時都顯得不是那樣令人頭疼,反而是展露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優美感來了。

許都爲諸將介紹說:

“殿前軍的野戰主力,是左、中、右三師,有數萬戰兵。這其中中師是由我們的馬經略相公掌握的,左師和右師則分別由大順軍中的兩位宿將黨守素和任繼榮掌握。谷帥此番援魯,自然勢在必得,估計晉王殿下投鞭斷河之日已經不遠,諸君揚馬燕雲的日子,同樣是不遠了!”

許都這個人身上有不少讀書人的壞毛病,但又有一股漢唐時古之士大夫的豪氣。他的演講特別富有情感上的渲染力,一經開口,就散發出一種讓販夫走卒都爲之着迷的魅力。

許都把軍情文書、山東地圖、大運河地圖都放在桌上,他指着地圖上的數個位置,情緒激動地爲諸將介紹着目下的軍事形勢。

說到激動處,許都便將披風解開,開懷大笑道:

“我輩雖生亂世,是一大不幸。可有幸遭逢雄略之主,或將締造千古之下所無有的開國大功,將來揚威異域,開拓大順皇威於萬里之外,從此留名青史,又將是一種後人所豔羨不已的大幸了!”

許都的這番話說得他身邊那些山東地方義軍首領們,全都爲之熱血沸騰。秋雨打不涼此刻衆人心中的熱火,所有人對於戰勝清軍的希望都大大加強了,一種沛然的樂觀情緒滿溢於軍營之中。

許都看着他們,自己在心中微微緊張地捏了一把冷汗。因爲順軍探馬送來的消息,其實不止是谷可成帶領殿前軍增援山東的消息,還有東虜的英王阿濟格接替豪格擔任清廷東路軍主帥的消息——

自然,阿濟格來到濟南,絕不是單槍匹馬孤身而來的,而是帶着一支自北京調來的大軍,洶涌席捲而來的。

看來多爾袞還是沒打算放棄打通山東漕運……

許都決定等自己將這些地方義軍在泰安整編完了以後,再告訴他們清軍英王阿濟格率領大軍增援濟南前線的壞消息,免得影響到軍心和士氣。

他自己也知道山東漕運的重要性,清廷佔據的遼東、燕雲、陝西,都不是明朝重要的糧食產區。從八旗軍竊據北京以來,已經過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想來他們的糧食危機已經到了千鈞一髮、迫在眉睫的地步。

也因此,多爾袞爲了解決北京的糧食危機,想來一定是會不惜一切代價的。

否則滿洲人即便不死於大順軍之手,也將在北京被活活餓死。

山東、山東,還將有一場風起雲涌的大戰啊。

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章 鳥銃隊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
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章 鳥銃隊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七章 鳥銃隊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九章 任繼榮和任光榮兄弟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二章 楊嗣昌的終局(六)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