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

天法十五年,李來亨詔令山東、蘇鬆、浙江、福建、廣西五省,開辦船政傳習所,以爲海運招商局和南洋延平公司儲備骨幹。

天法十六年二月,由於部分省份財用困難,無法辦理那麼多種類的學校和傳習所,皇帝即詔令財用困難的甘肅、貴州、廣西等省停辦種類繁多的學校、傳習所,而是將這些機構全部合併爲綜合類的縣、州、府、省四級官校。

天法十六年七月,有諫議大夫巡視地方時,發現浙江省的船政傳習所中充斥官商勾結的情況,地方海商利用傳習所爲渠道收買海運招商局的船隻,爲自己夾帶私貨。

李來亨趁機下詔,罷免全國所有的各類官辦學堂、學校、傳習所,皆仿甘肅、貴州、廣西三省舊制,將其合併爲縣、州、府、省四級的正式官校。

李來亨除了在潛移默化中,利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在地方上建立起了完善的四級職業教育體制以外,還借朝廷的黨爭案,將不少地方上的書院也收爲國有官辦。

天法十六年十月,一些大臣認爲實行職業教育的官校都能享有朝廷撥款,而培養士人的書院卻沒有朝廷撥款,這豈非是有辱斯文?

於是李來亨立刻詔令官辦書院,全部得以享有朝廷撥款,藉此派官員開始直接管理官辦書院的行政工作。

而在基層官員的升遷上,李來亨已經儘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常常越級拔擢各類官校和官辦書院的畢業生。

甚至不少人未經科舉,並無功名,就已經在幾年間升到了五品、六品的朝官之列。

有些士紳也慢慢回過味兒來了。

這回他們沒有像過去那樣,發動全天下讀書人的輿論同天子爲難。而是恰恰相反,大部分發覺皇帝有意重用官校和官辦書院畢業生的士紳,都是立即選擇了讓自家子弟不去參加科舉,而是跑去官校就讀了。

畢竟幾年前的那場科舉改革,是在大部分人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危及大部分人的關鍵利益。

而現在溫水煮青蛙的改革措施,則可以讓一部分人先慢慢準備起來。

那些發覺皇帝用心的士紳,也大多不對外說出這種想法,而是抓緊時機,趕緊安排自家的子弟去官校就讀,好趕上這波仕途的東風。

改革措施的直接、間接方式不同,便直接造成了天下人的接受程度大爲不同。

到天法二十五年以後,在六品以下的官吏之中,各類官校出身的畢業生和科舉正途出身的士人,已經大約達到了二比三左右的比例。

三品以下,六品以上的高級官員中,官校畢業生和科舉士人的比例,則達到了一比三左右的比例。

而且由於科甲正途出身的士人,大多對於複雜的行政細務缺乏經驗,在很多專業崗位上,根本不可能競爭得過官校畢業生。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有識之士也終於開始呼籲起來:應該在科舉考試中增添數學、地理等新內容了!否則科甲士人,在朝堂上根本無法和官校畢業生競爭!

天法二十七年,朝廷在制度性的會試以外,新增了經濟特科考試。

經濟特科考試是爲選拔“洞達經濟時務”人員專設的科目,由天子下詔舉行,令各部、院長官及各省經略、節度、學官保薦人員參加考試。

爲了鼓勵士人學習經濟時務的各種專業行政知識,李來亨將考試的入選門檻放得很低,參加考試的一百八十人,最後錄取的人數竟然多達一百二十七人之多。

其實通過考試的,大多爲庸樑之士。但畢竟首開新風,所以朝廷特爲重視。

天法二十八年,爲了解決殿試進士多不通時務,難以同官校畢業生出身的官員競爭等問題,朝廷決定在京師特設進士館。

凡是一甲授弘文院修撰、編修的進士,還有考中二甲的庶吉士們,全部要先進入京師進士館學習實學,“以明徹天下大局,並於刑名、地理、學習、理財、農、工、商八項政事,皆能知其大要”。

天法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京師進士館正式開學,令新進士入學,並下令國子監學員閒暇時亦可旁聽。

政事堂上奏的《更定進士館章程折並清單》中即規定:

“進士館系奉旨特設,造就已仕人才,以期振興實學,陶育人才。令新進士用弘文院修撰、編修及中書者入館學習。

學員分內外兩班,內班住館肄業,外班到館聽講,弘文、中書職司清暇,作爲內班住館肄業,分部人員願住館肄業者,仍照舊辦理,願在本衙門當差者,即作爲外班到館聽講。

其已得要差,本政府諮明留署之員,則毋庸聽講。如弘文、中書因精力不濟,願歸外班聽講,亦聽其便。

而新進士有在學堂充當教習及總理學務事者,由該省經略、節度先行奏諮在案,如三年期滿實能稱職,準與本館學員一律辦理。

上一兩科進士如有弘文、部屬、中書自願入館者,自行呈請本衙門堂官諮送,文諭院考察後,可收者均予收入,畢業後與此次新進士一體辦理。”

進士館每年分兩學期,正月開學至小暑節爲第一學期,七月開學至年終爲第二學期。

學科分十一門:史學、地理、教育、刑名、錢穀、縱橫、兵政、農政、工政、商政、格致。算學、田徑爲選修科目,習否聽便。

爲規範教學,規定學生如不守學規,不遵教課,輕者記過,重者記大過,情節嚴重者即時請旨辦理,並隨時諮回原衙門交堂官察看。管理及教學人員亦不準曠職瞻徇。

爲了督促和鼓勵進士館學員,每學期結束,文諭院的官員會同進士館監督分科考驗學員,成績爲平時分數與考驗分數平均計算,及格者得及格憑照一張,三年畢業後由欽派大臣會同文諭院官員舉行畢業考驗,但肄業未滿六學期或所得及格憑照不滿三次者,不準與考。

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
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八十五章 幼辭小妹妹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北來水師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六章 倫理梗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二)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