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

一直以來,關於江南的賦稅,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猶如禁忌般的存在,羣臣都是儘可能地避開這個話題,然而,今時今日,誰也沒有想到,皇上居然如此直白,就這麼大喇喇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將矛頭直指江南的那些士紳大族。

一時間,大殿裡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先是變得凝重無比,一片寂靜,緊接着,就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一些官員的態度,明顯有一些曖昧起來。

尤其是那些武將,更是嘴角微微上揚,眉眼舒展開來,臉上的笑意若隱若現,明顯就是一副幸災樂禍的姿態。

畢竟,江南的那些勢族,不僅與他們毫無關係,一旦那些士紳倒黴,毫無疑問,將會有許多的官員牽涉其中,到時候,文官集團勢必遭到重創,而他們武將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高。

龍行虎步間,盧象升徑直走了出來,剛一站定,長施一禮的同時,朗聲說道:“皇上,江南各地上繳上來的稅銀,之所以這麼少,不是當地有什麼天災,而是因爲,許多的豪門大戶偷稅漏稅所致,隱瞞家裡的真實田產。”

“再加上,朝中有不少人收受了賄賂,接受了那些豪門大戶的好處,亦或是一些田產本就是某些官員的,自然而然地,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就使得江南的賦稅收不上來。”

“而且,朝中的不少官員,多是出自於江南的一些豪門大戶,亦或是曾經得到過江南士紳的幫助,還有就是,江南士紳多故舊,免不了人情世故。”

此刻,不管是盧象升現在所講的這些,還是崇禎之前的種種發問,都猶如一柄重錘,一次次地狠狠擊打在那些文官的心臟之上,讓他們有一種窒息感。

毫無疑問,不管是門生故舊,還是曾經的施恩之情,文官多東林,多是江南之人,這些都是實情,而皇上責難與針對的意思也已經十分明顯,如今這個時候,沒有一個文官敢觸這個眉頭,也不敢隨聲附和。

可謂是左右爲難,進退不得。

這個時候,崇禎忽然笑吟吟地站了起來,在龍案前的平臺上來來回回地踱着步,同時,緩緩開口了,語氣雖然平靜,帶着平和之意,但話裡的內容卻是使得衆人心裡一驚,心神激盪之下,不啻於一聲驚雷在耳邊炸響。

“就在數日之前,河南的錦衣衛傳回來消息,河南巡撫丘兆麟遭人行刺,若不是朕派人暗中保護,差一點就會一命嗚呼,魂歸九幽。”

說到這裡,語氣一頓,崇禎正好走到了平臺的中央,隨即轉身,面對着衆人,就好像沒有看到百官的神色爲之一變,突兀的問道:“各位愛卿,你們知道丘兆麟爲何遭人行刺嗎?”

顯然,拋出這個問題之時,崇禎從未想過能夠有人作出迴應,猶如自問自答一般,繼續說道:“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自從去年被召爲河南巡撫之後,丘兆麟就開始整頓軍備,實施保甲制,彰善懲惡,清除積弊,由此得罪了不少的地方豪強與權臣。”

說話之間,崇禎再次動了,緩緩向龍案走去,來到龍案的旁邊,信手拿起了幾本奏摺,猛地一轉身,面對着衆人,聲音變得高亢的同時,又蘊含着幾分色厲內荏之意。

“看看,這些都是彈劾丘兆麟的奏本,說什麼獨斷專行,爲禍地方,行爲不端之類的說辭,而這些......”

說到這裡,崇禎話語一頓,反手又從背後的龍案上拿起幾本奏摺,在空中揚了揚,繼續說道:“而這些奏摺,乃是朕讓錦衣衛前往河南的各州府縣城,秘密調查而來的消息,對於丘兆麟的官品和操行進行調查,驗證那些御史彈劾的事情是否屬實,結果嘛,呵呵....”

伴隨着一陣冷笑,崇禎的話音戛然而止,轉身快行兩步,重新坐回了龍椅,目光冰冷地掃視着衆人,充滿嘲諷與戲謔之意。

位於前排的朝中重臣,周道登這些人,多是朝中老人,又豈能不熟悉丘兆麟這個人?

此刻,就算沒有崇禎右手中的那些奏摺,作爲憑證,以他們對丘兆麟性情的瞭解,秉性剛直,爲官清正,盡心公事,一點也不懷疑皇上對他的評價,更是相信,河南的那些豪強與權貴會對他下手。

畢竟,對於丘兆麟在河南的諸多做法,他們也已經有所耳聞,早已觸到了那些權貴的利益,尤其是推行的土地改革,重新丈量田地。

這個時候,禮部右侍郎周延儒徑直走了進來,躬身行禮道:“皇上,微臣奏請,不管是何人,牽涉到誰,都要查名是誰買兇刺殺丘巡撫。不然的話,若是不予以嚴懲,不予追究,以後,恐怕朝廷的諸多政策難以推行到地方,恐怕再無官員肯幹實事。”

轉瞬間,其他的文官反應不可謂不快,立即就明白了溫體仁的用意,這根本就是轉移皇上的注意力,於是紛紛附和了起來,表現的格外積極。

“皇上,微臣也認爲,應該爲丘大人討回一個公道!”

“微臣也贊同,應該嚴懲河南的那些不法豪紳,膽敢謀害朝廷命官。”

“臣附議!”

“臣等也附議!”

......

隨着大殿裡的氣氛再次變得熱絡起來,看着紛紛奏請的百官,崇禎臉上的嘲弄之意愈發的明顯,又豈能不明白這些文官的心思,打得什麼主意?

轉移話題,從而好爲江南的鄉紳爭取更多的時間,甚至於推脫,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丘兆麟這件事情上,暗暗冷笑一聲,崇禎並未戳破那些紛紛奏請之人的心思。

“好了,無需多言,朕自有打算,肯定要爲丘兆麟主持公道,還其清白~!”

說話之時,崇禎連連擺手,阻止那些文官再這樣鬧下去,等到大殿裡再次恢復安靜之時,神色爲之一斂,變得極爲的鄭重,語重心長地轉而說道:“御史,雖然有糾察百官之責,有着進言之權,但是,卻不代表御史就可以胡言亂語,憑個人的喜好與臆測而去彈劾。”

說到這裡,崇禎的語速微微放緩,稍稍一頓,聲音拔高了幾分。

“從今天開始,不管是都察院,還是其他衙門,全部取消風聞奏報,進行彈劾官員,凡是都要講證據,重事實,切莫以個人的主觀去彈劾官員。”

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
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沒有絕對的信任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熱門人選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六百四十三章 “妥協”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