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

畢自嚴只覺得嘴裡乾澀無比,有一些吭吭哧哧地吐出三個字,還是斷斷續續的那種,猶如急得說不出話來一般,似乎是想要解釋什麼,然而,卻被崇禎風輕雲淡地給打斷了,後者並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一切都不過是畢自嚴的心理作用而已。

“放心吧~畢愛卿,不用這麼緊張,朕沒有一點責怪你的意思。”

看着畢自嚴這副模樣,崇禎顯然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不無安撫之意的來了這麼一句,進而又補充道:“開採礦藏,並對相應地材料進行冶煉,朝廷收取相應的稅賦,並無不合理的地方,再正常不過了。之所以惹得tiān nù人怨,商人難以過活,不過是收稅的官吏從中謀私,才造成的。”

“至於礦監稅使,也有存在的必要,畢竟,爲了防止偷稅漏稅,或者官員貪墨稅銀,自然就需要朝廷派出相應的監稅使,從旁監視着這一切。”

“各個階層之所以深惡痛絕礦監稅使,不是因爲它的存在不合理,而是充當它的角色之人,藉助手中的權力,盤剝各行各業的人士,纔會使得礦監稅使成爲臭名昭著的存在。”

一番話下來,畢自嚴更加的無言以對,不知道該怎麼反駁,而崇禎卻是洋洋灑灑地繼續說道:“因此,畢愛卿,你所講的這些問題,並不是矛盾的關鍵所在,而是在於,收稅的過程不夠規範,不夠透明,再加上宦官擔任礦監稅使,由於他們身份的特殊性,權力也就大得多。”

不得不說,崇禎的這番話相當隱晦,並未點明,這一切的一切應該歸咎在萬曆身上,而是他的幕後指使,故意縱容所致,把這一切都推到了那些宦官的身上。

很顯然,不管是畢自嚴,還是一旁的林宗載,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也並未點明,前者更是附和道:“皇上英明~!礦監稅使,之所以搞得tiān nù人怨,民怨沸騰,就在於那些宦官的橫徵暴斂,近乎於明火執仗地掠奪商人的錢財和家產。”

“比如說,就拿當時的蘇州織造太監孫隆,當時的蘇州,可謂是商業發達,是大明極爲富庶的地方之一,而孫隆卻在蘇州的各個交通要道設置關卡,向商販徵收重稅,以至於行商小販不敢轉運,致使稅源日益減少。”

“有鑑於此,不甘之下,想要斂取更多的錢財,孫隆將魔爪伸向了當地的機戶,徵收高額稅金,規定每張機納銀三錢,產紗一匹,納銀兩分;產緞一匹,納銀五分,直接導致了大量的作坊倒閉,更是引起了‘葛賢事件’,十萬市民的反抗。”

“嗯,畢愛卿,朕知道這件事情~”

崇禎忽然插了一句話,腦海裡更是浮現了這方面的一些信息,神色已經變得鄭重無比,更是補充道:“而且,這個葛賢至今還活着,在蘇州有着極大的聲望,自那件事情之後,被人稱之爲‘葛江軍’。”

“因此,由於事情鬧得極大,百姓又站着理,並未zào fǎn,只是在街上游行,到衙門口shì wēi,表達不滿和憤怒,隨着yú lùn的愈演愈烈,使得當時的神宗皇帝不得不認錯,事情出於公憤,而未追究葛賢等人的罪責。”

一時間,隨着崇禎的出言符合,表達憤懣之意,畢自嚴隨之義憤填膺了起來,在接下來的言語表達上,有一些忘乎所以,忘記了身份,忘記了場合。

“還不僅如此呢,皇上,當時的宦官馬堂,出任山東礦監之時,爲了徵收店稅,更是公然採取了持械搶劫的方式,稍有反抗者,就以抗旨處置,致使大量的山東中產之家破產。”

“還有就是,當時的另一位礦監宦官陳增,眼紅於馬堂的斂財方式,將魔爪伸向較爲富庶的臨清,使用各種手段,徵收重稅,由於權力的重疊性,兩人發生了矛盾,甚至於大打出手。”

“不過,即便如此,兩人最終還是發了橫財,卻苦了山東的百姓。”

相比於畢自嚴的義憤填膺,說到動情之處,幾乎是雙目直欲噴火,但基於歷史學家的理性與分析眼光,崇禎要平靜得多,鎮定得多,看到問題更加深刻,想得更加深遠。

這一刻,崇禎深深地意識到,自己要想實現大明中興,想讓大明真真正正地強大起來,那是任重而道遠,並沒有那麼簡單,並不只是重視商業那麼簡單。

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的同時,也要有相應的法律輔助,進行一定的保護。

而且,現在這個社會,存在了太多太多的弊病,還是制度上的那種弊端,如果不將其修正過來,即便自己再如何的重視商業,也不夠那些執行者破壞的。

畢竟,如果不能實現制度上的完善性,就算有再多的優惠商業政策,那也是等同於畫餅充飢,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還有呢,皇上,那些朝廷委派的礦監稅使,宦官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一些在淨身之前,多是市井流氓,一旦頂着皇命,而又缺乏律法的束縛,就會在地方肆意妄爲。招收的稅使,也多是社會上的殘渣餘孽,亦或是遊手好閒之徒。”

“而且,最爲關鍵的是,這些礦監稅使,強徵上來的稅銀,十之六七,至少一半以上,絕大部分都進入了他們的腰包,肥了他們自己,細細算來,朝廷的財政並未獲利。”

“由於這些礦監稅使的原因,致使天下的動盪,出現了大量的貧困百姓,塑造了邪教滋生的土壤。”

......

聽着畢自嚴的講述,崇禎有了另一個感慨和領悟,明末時期,說是天啓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倒不如講,是萬曆皇帝將大明變成了一個爛攤子,來得更加貼切,更加精準。

至於中間的明光宗,登基不過一個月,根本就是一個短命鬼皇帝,無論如何,也怪不到他的身上。

萬曆的懶政,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使得大明的zhèng fǔ機構處於停滯狀態,幾乎是無法運轉,如果說,這些爲大明埋下了禍根。

那麼,萬曆向天下委派了大量的宦官,擔任礦監稅使,肆無忌憚地斂財,就是直接破壞了大明的根基,漸漸走向覆滅的深淵。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展緩慢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展緩慢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一百零三章 削藩的大概策略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六百一十一章 正主來了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五百八十六章 試驗區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六十三章 蒼白的安撫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輿萬國圖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五十八章 不該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