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

張維賢先是認可了孫祖壽的觀點,表示贊同,說話之間,更是從衣袖裡面取出了一個摺子般的文書,將其遞給孫祖壽的同時,進而又說道:“孫巡撫,各位將軍,你們先看看這份文書,皇上示意咱們,做好相應地準備,恢復宣德五年時候的萬全都司管轄範圍。”

聞聽此言,正在翻看文書的孫祖壽,動作就是一滯,大廳裡的文官武將都是神色爲之一驚,心中也隨之波瀾四起,如果恢復宣德五年時的萬能都司管轄範圍,也就意味着,大明的北方防區,還要進行擴展,向關外之地以北的地方,延伸幾十裡,甚至數百里。

也就說,如今的察哈爾左翼的蒙古各族,在未來的某一天,其中的一多半,要麼接受大明的統治,要麼就向北方遷移。

毫無疑問,如果這樣的話,雖然還不是根本性地解決了問題,卻也是最大化地保護了進行互市的地方,按照皇上在皇家軍事學院所講的軍事觀點,那就是延長了大明的戰略縱深,提高了北方的防禦體系。

在場之人,有不少都是文武兼備的將領,還有部分文官,在這個時候,不禁想起了大明在塞北最巔峰的時候,在漠南一帶設置了四十幾個衛所防衛,什麼東勝衛啊,什麼雲川衛、官山衛、全寧衛、老哈河衛之類的,其大概走向,一直到了陰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倫河一帶,和東北的奴兒干都司遙相呼應,形成掎角之勢,猶如兩座大山,鎮守着整個北方邊境。

然而,自“靖難之役”以後,許多邊塞軍隊被朱棣抽調,再加上天氣轉寒、農耕不濟等諸多原因,使得大明在北方的防禦體系開始南移。

儘管朱棣登基之後,數次北征,一度推進北方的防禦體系,但東北的奴兒干都司等軍事防禦體系,卻是作爲一種允諾,被朱棣交給了女真人管理,只是名義上還是大明的疆域。

自然而然地,從大的戰略佈局來看,北方的這種掎角之勢不再,更是爲以後埋下了禍根。

衆人還在不斷地傳閱文書,而孫祖壽也已經恢復了平靜,迎着張維賢那徵詢的目光,緩緩說道:“張總督,本官非常贊同皇上的這個提議,儘早恢復萬能都司最巔峰時的管轄範圍。”

“不錯,本督也是這樣認爲,就是不太明白,皇上書中所講的那一條,還需要咱們完善和細化行動的具體事宜,不能簡單地駐軍而處之。”

張維賢情不自禁地插了一句,一副笑呵呵的模樣,似乎是問出了孫祖壽想要說得一般,他接下來的話語,就好像是在回答張維賢的問題,爲其解惑。

“以前的時候,朝廷在北方關外建立的衛所,城裡雖有百姓,有軍事重鎮之稱,但更像是一個個固定化的營區,所謂的城池,也只是一座座土城,只能遮擋風沙而已。而城裡的人,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士兵,多是亦兵亦民,這也就是所謂的屯田制。”

“可是,這樣也有着極大的弊端,衛所過小,管理過於僵化,缺乏和關內的聯繫,自然而然地,一旦時間過長,防衛能力就會不斷下降。”

“因此,要想恢復萬能都司的統轄範圍,達到固定北方防禦的目的,要想一勞永逸,就應該像現在的遼東那般,實行衛所制的同時,加強郡縣制的建設,提高邊境地區的百姓流動,搞活民生,增加與關內的聯繫。”

......

不管是張維賢,還是已經看完了文書的衆人,當然明白孫祖壽的意思,無非是,讓邊境繁榮起來,增加與那些遊牧民族的交流,從而實現民族大融合。

簡而言之,就是以繁榮爲誘因,不斷地同化北方遊牧民族。

一年多的互市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蒙古人,進入關內,或是做生意,變賣自己的東西,換取大明所盛產的貨物;或是定居下來,成爲大明的百姓之一。

尤其是後者,讓不少的武將嚐到了甜頭,從這些新的大明百姓之中,抽調的兵丁,軍事身體素質更強,個人戰鬥力更強。

現在的大明邊軍之中,不僅有許多的蒙古將領,更是有大量的蒙古士兵,而其中的大部分人,他們的家人都定居在了大明境內。

毫無疑問,同化的蒙古越多,大明的邊境就會越穩定,就會越安全,這真真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耐心地等到孫祖壽說完之後,張維賢面露思索之色,沉吟了那麼一下,緊接着說道:“孫巡撫,本督也贊同在這宣府一帶實行郡縣制,漸漸取代那些衛所,由原來的軍事重鎮,發展爲軍事與商業並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關外建造城池,相比於直接駐軍,興建營地,所需要的費用要多得多,而現在這個時候,朝廷的財政支出極多,國庫裡還有多餘的銀子,能夠支持咱們在這北方搞城鎮建設呢?”

“畢竟,如果只是單純地衛所制,只需要在一個相對平坦的地區駐軍,興建一個土城,花不了多少銀子。”

然而,聽到這番話,孫祖壽神色依舊,還是那麼的平靜而鎮定,一副自信的樣子,並不覺得有什麼難做,而是緩緩說道:“張總督,建造城池,雖然需要大筆的銀子,但你卻忽略了一點。”

“如今的北方邊境地區,尤其是進行互市的地方,可不比以前,不僅非常的熱鬧,更是有很多的商人,而這些人最不缺的就是錢,咱們可以借雞生蛋啊?”

“借——雞——生——蛋?”張維賢一字一頓地複述了這四個字,滿臉的疑惑之色,凝視着孫祖壽,等待對方的解釋。

“張總督,你應該知道,關外有很多棄之不用的土城吧?”

“嗯,當然知道。”張維賢輕輕點頭,迴應了一句,心裡愈發的不解了,進而又問道:“可是,那又怎麼了?”

孫祖壽沒有立即回答,臉上依舊掛着自信般的微笑,而是緩緩說道:“以前之時,那些土城也是極爲繁盛和熱鬧的地方,之所以迅速破敗,最後變得空無一人,就是因爲,三娘子死了之後,土默川一帶的蒙古各部落,和咱們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一度緊張了起來,雖無大的戰事發生,但卻是小的摩擦不斷。”

“因此,只要咱們在那些土城駐軍,確保安全,不被土匪和馬賊襲擾,再將關內的一些互市遷入其中,就能夠再次繁盛與熱鬧起來。”

“到時候,隨着大量百姓的遷入,尤其是商人,在城裡定居,購置房產之類的,就能夠有地方財政收入,自然而然地,也就有錢修補周圍的外城牆。”

......

3

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九十八章 從中漁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
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九十八章 從中漁利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一百三十二章 悽慘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七十二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六甲海峽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訓沒有那麼大的約束力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四百五十章 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