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

“呵呵....”

崇禎突兀地淡淡一笑,隱隱帶着嘲弄之意,嘟囔道:“林丹汗的野心是足夠大,但他有皇太極的才能嗎?”

冷曉磊知道,對方並不是在嘲弄自己,而是對林丹汗的鄙夷,很是看不這位蒙古大汗。

這一刻,聽到崇禎的這句自言自語,洛養性和冷曉磊的心同時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皇如此看不林丹汗,絲毫不將其放在眼裡,又如何這麼忌憚呢?

似乎是看出了兩人心的疑惑,崇禎再次開口了。

“當然,林丹汗的兵力過多,地盤過大,實力過強,還會對大明造成很大的麻煩。”

“雖然林丹汗無才無德,能力一般,沒有一代帝王應有的表現,最多也是一個梟雄,對大明還構不太大的威脅。但是,有一點不得不說,對於大明而言,林丹汗還是有着一大妙用。”

這個時候,崇禎賣了一個關子,成功的勾起了兩人的好心,對於他的後面之語,愈發的期待起來。

“相對而言,雖然統一的蒙古對大明的危害最大,但事情總有兩面性,有弊有利,只要林丹汗統治遼河套的大部分蒙古部落,在與大明交好的情況,那些遊牧的蒙古人能更好的遭到約束。”

一語點醒夢人,冷曉磊和洛養性頓時爲之明悟。

崇禎的意思不難理解,以往之時,大明在北方的戍邊之策,無非是“以蒙御蒙”和“以遼御遼”這二種,以對抗爲主,而現在,皇正在提倡新的戍邊觀念,以蒙治蒙。

當然,這不是崇禎獨創,而是有着前車之鑑。

試想土默川的“三娘子時代”,不因爲,三娘子友好大明,連帶着蒙古的順義王也老實了許多,約束麾下的部族,不準騷擾大明的邊境。

這,是最初、最原始的“以蒙治蒙”之策。

不同於漢人,乃是羣居的種羣,以農業爲生,以蒙古人爲代表性的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即便是大明的軍隊佔領了那些草原,也很對那些遊牧民族有效治理,還不如讓他們自己管自己。

這個時候,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洛養性的眼前一亮,忽然說道:“皇,末將這裡倒是有一計,未嘗不可以遏制住林丹汗的發展勢頭?”

“哦~什麼計策?”

隨着崇禎問出口之時,冷曉磊也來了興致,跟着看向了洛養性,等待對方的後面之語。

“皇,你怎麼給忘了?您在東北的親家,可不止林丹汗一個,還有科爾沁部落的兀魯特部呢~”

一瞬間,兩人洞悉了洛養性的意思,知道他想要說什麼,接下來之語,更是驗證了他們心的猜測。

“兀魯特部落的起步雖晚,實力還不足以和林丹汗對抗,但儼然是成了東北的第四大勢力,不是不能和林丹汗一較長短,阻擋林丹汗的攻勢,進一步發展。”

“既然如此,東北的局勢之變,已經無法更改,後金的倒退已經無法避免,那朝廷何不成全兀魯特部,讓博爾濟吉特·明安吞併那些小部族,從而取代後金的位置。”

“算林丹汗心有不滿,不願意看到兀魯特部落的趁勢做大,但有着朝廷的支持,林丹汗還不敢亂來。”

......

這個時候,隨着越來越多的觀點被拋出,冷曉磊和洛養性終於明白一些事情,一些難以理解的做法。

當初的時候,朝廷的大軍將林丹汗的部落困在遼河套之,兩路大軍東西夾擊,南北布有雷區,完全有實力將其一舉殲滅,一勞永逸,一次性解決林丹汗這個大患。

然而,皇卻是力排衆議,堅決地要放林丹汗一條生路,不僅僅是兩者之間的同盟關係束縛,還有是皇的“以蒙治蒙”思想,儘可能地穩住東北的邊境,爲關內贏得更多的時間,抵抗天災。

毫無疑問,現在看來,崇禎當初的這個決定有多麼的明智!

不然的話,一旦殺死了林丹汗,滅了他的部落一二十萬人,。勢必會擴大戰爭,遼東之戰沒有那麼快結束,自然而然地,一旦陷入長期的戰爭之,本濱臨崩潰的大明財政,將會瞬間崩潰,何談抵禦天災,賑濟災民?

結果也是,西北的民亂也來越厲害,進而波及到山西與河南,最終重蹈歷史的覆轍,擺脫不了歷史的魔咒。

這是崇禎心的想法,不禁暗自感慨,如果當時因爲戰勝而高興過了頭,擴大戰爭,勢必陷入歷史的那個惡性循環,大明的軍隊在圍剿亂軍與抵禦後金來回奔波,被搞得焦頭爛額,直至精疲力盡,最後滅國。

呼~

崇禎暗暗長呼了一口氣,收拾了一下心情,暫時壓下沉重的思緒,剛想要說些什麼,卻聽冷曉磊問道:“皇,既然皇太極的實力遭到了重創,後金已經淪爲了末流小國,那朝廷的天花計劃還要繼續嗎?”

“當然要繼續,爲什麼不繼續?”

完全出乎冷曉磊的意料,洛養性也很意外,誰也沒有想到,崇禎的回答是這樣的,後金弱到如此,都已經對大明構不成威脅,皇爲何還要亡人家國、滅人家種呢?

“西海女真和東海女真的背叛,從後金分離出去,正好給朕了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即便是與後金議和成功,哪怕是結盟,朝廷再對西海女真和東海女真用兵,皇太極也無法說什麼,只能對大明感恩戴德。”

剎那間,洛養性和冷曉磊的腦海裡閃過一抹亮光,恍然頓悟了,明白了崇禎爲何這麼決絕?爲何非要堅持天花源計劃?

原因很簡單,之所以亡人家國、滅人家種,是不想給女真族東山再起的機會,哪怕只有一絲?

當然,這也是在報仇,更是在雪恥,自從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建立後金以後,tú shā的漢人百姓,太多太多,足足整個女真族的總人口的數倍有餘。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洛養性和冷曉磊看向崇禎的目光有一些負責,有時候嬉笑謾罵,不拘小節;有時候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像是一個地痞流氓;有時候妙語連珠,滿嘴驚人之言,讓人心生膜拜之意......

這一刻,從崇禎的身,兩人看到了一種俠義之氣,快意恩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極爲分明!

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八章 聖意難測(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
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八)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個名額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六)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六百五十八章 最爲合適的處理方式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五百六十六章 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第一百八十九章 毛文龍不再那麼重要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八章 聖意難測(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配合第七十五章 武科開試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立商館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