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

看着畢自嚴一臉憂心忡忡的模樣,那副吞吞吐吐的樣子,似乎洞察了他的心中所想一般,不願意潑自己冷水,崇禎淡淡一笑,忽然轉移了話題,卻極爲巧妙地解答了畢自肅心中的疑惑與擔憂。

“畢自嚴,你應該知道,如今的陝西,所謂的賑災,並不是像過去那般,純粹的發放賑濟糧,簡單地讓災民不至於餓死了事,而是使用更加卓有成效的救災方式,雙管齊下,賑災與抗旱相結合。”

“發放賑濟糧的同時,啓動更多的建造工程,從而提供更多的出力之處,以此提高受災百姓的收入,或是架橋鋪路,或是挖河造渠,或是清理河道淤泥,等等,凡此種種,都需要徵調大量的民夫,參與其中。”

“對於徵調的這些民夫,朝廷也不再是僅僅提供吃食,沒有任何的工錢可言,現在卻不一樣了,凡是參加的民夫,都會給予一定的工錢,雖然不多,卻也能聊補家用,作爲賦稅之資。”

漸漸地,畢自肅陷入深思之中,聽得頻頻點頭,心中有了某種猜測,聯繫到那三百萬兩的小面額寶鈔,大概猜到了崇禎想幹什麼,如何發揮寶鈔的妙處?

儘管心中有了某種猜測,但畢自嚴還不是很確定,心裡還是有一些沒底,自然而然地,也就進行了一番試探性的詢問。

“皇上,你的意思是,作爲賑災的這三百萬小面額寶鈔,就是作爲那些民夫的工錢之資?”

“不錯,朕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可是,皇上....”

崇禎毫不猶豫地就予以了肯定的回答,看到畢自肅還有憂慮的模樣,不是很放心,進而又補充道:“或許,一些商人還不認可寶鈔,那些百姓還不能用其購買日常生活所需,卻可以用於繳納賦稅,作爲現銀抵扣。”

“可是,皇上,如果當地的州府衙門不接受寶鈔,作爲繳納賦稅之資,百姓手裡的寶鈔不就是一無是處,沒有任何用處了嗎?不就是形同於一張廢紙了嗎?”

“哼~”

崇禎冷笑一聲,眸子裡閃爍着絲絲寒芒,看似輕鬆的神情爲之一斂,緊跟着,沉聲說道:“他們敢...?”

“朝廷發行的寶鈔,如果當地的衙門膽敢拒收百姓手裡的寶鈔,作爲抵扣賦稅之資,輕則罷官奪職,削爲平民;重則捉拿問罪,發配到苦寒之地,朕倒是要看看,凡是朝廷設立的衙門,哪個官吏膽敢拒收寶鈔?”

冷冷地吐出最後一個字之後,崇禎的身上迸發出一股強烈無匹的氣勢,寒意漸濃,轉而看向畢自嚴,進而補充道:“朕隨後就讓內閣起草一份詔書,將寶鈔之事昭告於天下,凡是有人居住的村落,必須有那麼一則告示,介紹寶鈔的用途之時,一旦被拒收,使用的百姓可以直接舉報。”

畢自嚴恍然了,皇上這是準備從兩個方面進行推廣和發行寶鈔的小範圍試點,其一,自然是用於茶馬交易,結束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其二,就是用於賑災,作爲民夫的工錢,讓那些百姓可以使用寶鈔,進行繳納賦稅。

畢竟,每個人都要繳納賦稅,誰也拖沓不了,尤其是那些小老百姓,更是不敢。

如此一來,使用寶鈔繳納賦稅,也就沒有了火耗稅,即便百姓還是持着懷疑的態度,對於寶鈔還是不置可否的樣子,他們肯定還是願意一試。

畢竟,從古至今,朝廷徵用民夫,又有幾個人能夠拿到工錢的?

多是以徭役的名義,無償徵用!

同時,別看崇禎一臉的冰冷之色,一副憤怒的樣子,但他的心裡卻是十分的自信,寶鈔必將受到天下人的追捧,尤其是老百姓和商人。

前者的收入本就有限,哪怕是一文錢,都是來之不易,使用寶鈔繳納賦稅,也就沒有了火耗,可以節省不少的一筆銀錢。

至於後者,商人的生意做得越大,所要繳納的賦稅也就越多,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下,使用現銀繳納賦稅,他們的火耗也就越多,可謂是很大的一筆。

所以,崇禎相信,只要寶鈔推行成功,百姓和商人發現,它確實可以作爲繳納賦稅之用,不用再另行繳納火耗,一旦消息傳開,就算不用朝廷的刻意施爲,也會有許多人主動兌換寶鈔。

自然而然地,寶鈔流通於天下,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也不會太久。

這一刻,作爲戶部尚書,又深知天下百姓之堅,畢自嚴心裡清楚,關於寶鈔的那些改革,一旦得以貫徹執行,最多三年,寶鈔將會流行於天下,爲天下人所接受,將會爭相追捧。

因此,到了那個時候,寶鈔也將會替代金銀,作爲一種交易方式。

“對了,畢自嚴,你離去之後,不妨找一下工部尚書李長庚,你們二人商議一下,討論出一個具體方案來,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頂尖一般的人物,在原來的基礎之上,設計出新的大明寶鈔,增加他的防僞功能,讓人很難仿冒的同時,又能容易辨識真假。”

“是,皇上,微臣遵旨!”

畢自嚴離去了,沉穩的神態之下,暗藏着一顆激動之心,全身都充滿了幹勁兒,他明白,大明寶鈔的再次發行,不同於從前的那種,將會給大明朝帶來一場大的變革。

儘管這個變革是緩慢的,初期的時候,大明寶鈔的推廣可能是困難重重,可是,一旦它的優點顯現出來,讓百姓眼見爲實,大明寶鈔真的可以兌換爲現銀,並能在現實中使用,大明寶鈔將會大規模普及,爲天下人所接受。

到時候,也就是大明寶鈔真的發揮它的貨幣功能,等同於金銀和銅錢,可以購買各種生活所需。

“啊哈...處理了一上午的奏摺,又和畢自嚴談論了這麼久,真夠累的,終於可以休息了...”

崇禎長長地打了一個哈欠,如此自語了一句之後,隨即站了起來,舒展了一下四肢,扭了扭有一些僵硬的脖子,看了一下守在門外的冷曉磊,繼續活動着身體,邁步向外走得同時,漫不經心地說道:“冷曉磊,去換一下便裝,等一下,隨朕出宮一趟,在京城裡轉一轉,好好遊玩一番,感受一下武舉科考之前的氣氛,正好散散心,換換心情。”

“是,皇上,末將這就去!”

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
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百四十四章 和談的相對重要性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一十六章 天人交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百二十九章 摻沙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延遲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二百七十六章 敏銳的洞察力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十一章 勢大第三百六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二十氣章 明悟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四百三十章 輿論壓力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三百零六章 史上最會掙錢的皇帝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童試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五百一十九章 以蒙治蒙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