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

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着相對沉默的袁崇煥,臉上的若有所思之色早已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凝重的神情,忽然拋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剎那引得了兩人的注意。

“孫總督,一旦建奴與咱們大明和談成功,咱們這邊是不是也該行動了,對付那些遼東的世家大族?”

聞聽此言,孫元化精神爲之一怔,心中卻是翻起了巨大的波瀾,孫承宗也沒有立即作出迴應,而是面有思索之色,右手輕輕撫着下巴,緩緩捋過鬍鬚,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頗爲堅定地一點頭,咬字道:“是該行動了~”

聽到對方肯定的回答,顯然,袁崇煥知道孫承宗心裡想得什麼,緊跟着補充道:“到了那個時候,建奴早就是自顧不暇,當然也就無法理會那些遼東的世家大族,暗中與後金交好之人。”

“而且,爲了促成和談,在那之前,野豬皮一定會表示一下誠意,將那些家族勾結他們的證據拿出來,從而爲使團的出訪,提供一個相對交好的條件。”

“還有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隨着民兵組織成功,軍中的改革進入了後期,即便是那些世家大族有一些實力,具備一定的武裝,但也無法改變大局。”

......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相比於袁崇煥侃侃而談的內容,孫承宗關心的卻是另一部分遼東的世家大族,以祖大壽爲代表的家族。

這些大家族,不僅是財力雄厚,幾乎控制了遼東的經濟命脈,還有就是,除了剛剛收復的那些失地,原本寧錦防線一帶的良田,十七八都控制在他們的手中。

手中有錢有糧,又握有軍權,關鍵的是,還極爲貪婪,如此一來,對於即將恢復民生的遼東,將會是最大的障礙,暗含着諸多的危險,不穩定因素。

因此,相比於收拾勾結後金的那些家族,解決這些遼東的世家大族,就顯得迫切得多。

漸漸地,袁崇煥越說越高興,越說越輕鬆,滔滔不絕間,臉上更是浮滿了笑意,忽然又說道:“孫總督,趁着這個機會,收拾了那些暗中資敵的家族之後,將其家產全部充公,先不說一半要上繳朝廷、一半留下來,作爲恢復遼東民生的經費。”

“單單是那些家族的田產,作爲軍餉的另一種形式,分給士兵的家人,咱們治理遼東的壓力也會小很多,可以節省不少的銀子,用作他途。”

“而且,如此一來的話,還有殺雞儆猴的效果,震懾其他的商人不敢再做此類的事情。否則的話,他們可就要掂量掂量了,賺取的那些不義之財,有沒有那個命花?值不值得賠上全家人的性命?”

說到這裡,似乎想到了什麼,袁崇煥的話語一頓,一直都在留意孫承宗神情變化的他,看到對方聽得很是認真,頻頻點頭,一副十分認同的樣子,於是換了另一種語氣,試探性的問道:“大人,祖大壽多次尋找下官,希望大人能夠向皇上說說情,替他們祖家說一些好話......”

袁崇煥再也沒有說下去,而孫承宗卻是瞭然於胸,孫元化更是聽得明白。

這個時候,孫承宗深深看了一眼袁崇煥,面露意味深長之色,略微沉吟了一下,不答反問道:“袁大人,本官暫且問你,你知不知道,祖大壽等人的處境爲何如此微妙,越來越難以得到皇上的重用?”

袁崇煥的神色有一些複雜,並未回答孫承宗的詢問,而後者就好像沒有想過能得到答案一般,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袁大人,咱們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沒有必要再遮遮掩掩,一直以來,在東北的諸多形勢變化之中,遼東兵往往充當着先鋒的角色,直面抵禦建奴的入侵,其中的功勞之大,自不必說。”

“但是,巨大的功勞之下,還有挾功自傲,謀求一己之私,漠視dázǐ的發展壯大,實力不斷地膨脹,其中還有故意縱容的嫌疑,而這一切只是爲了,始終維持和凸顯自己的重要性。”

“說白一點,努爾哈赤之所以發展到那一步,一發而不可收拾,再難控制,直至威脅到大明的東北邊陲,成爲無法忽視的禍患,這些遼東將領之中,許多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之所以這樣講,並不是說他們作戰不利,而是指他們故意放水,從而好一路高升,獲得更高的軍中職位,同時,也是爲了他們的家族子弟,獲得軍功。”

孫承宗的聲音雖輕,看似漫不經心,卻蘊含着一股咄咄逼人之勢,說得袁崇煥面有羞愧之意,漸漸低下了頭,緊接着,孫承宗長嘆一聲,再次轉移了話題。

“袁大人,本官知道,你和祖大壽的關係很不錯,與祖家走得很近,人情世故之下,難免會抹不開面子,替祖家說情,希望能夠解決祖家所面臨的處境。”

“袁大人,你的這種做法,本官明白,也能理解,卻不能苟同,實在是,這不僅僅是祖大壽一家的事情,而是代表這一類的遼東世家大族。”

“孫大人,難道這件事情真的到了沒有緩和的地步了嗎?”袁崇煥硬着頭皮,又問出了這麼一句話。

“也不是~”

孫承宗輕飄飄地吐出三個字,使得袁崇煥的精神爲之一振,煥發出絲絲希冀與期待之色,就欲張口詢問,卻被孫承宗接下來的話語,給堵了回去。

“祖家要想跳脫目前的困境,誰也幫不了他們,唯有自救,就像毛文龍那般,必須有一些實際行動,重獲皇上的信任。否則的話,就算求再多的人,也是於事無補。”

“孫大人,你的意思是......?”

袁崇煥的心中一動,已經有了某種猜測,但還是有一些不確定,心裡有一些沒底,直直地看着孫承宗的同時,試探性地問了這麼一句,極爲期待對方的迴應。

“本官的意思很簡單,祖家要想自救,脫困目前的處境,就必須做到‘捨得’二字,要麼放棄手中的軍權,要麼捨棄大部分的家財。”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已經沒有說下去的必要了,否則的話,那也太沒意思了,顯得袁崇煥太不識趣兒,反應有一些愚鈍了,和他的遼東巡撫的身份不符。

“孫大人,下官明白了,一定會轉告祖大壽,讓他做出明智的選擇,自古以來,魚和熊掌,都是不可兼得。”

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一百九十八章 從中漁利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瘋狂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
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二十一章 孫傳庭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四十八章 防患於未然第一百六十章 變質的沐府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十六章 社長的人選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南的威脅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一百九十八章 從中漁利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瘋狂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雙喜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一百一十八章 疑惑不解的張書堂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爾右翼之變第六百零五章 第一受害者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一章 寒冷的夜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九)第五百八十八章 繪製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