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

都是他的走卒,都想表現忠誠,不到三天,“讜論”都抒發過來。沒人提法律草稿本身有何問題,估計他們也找不出什麼毛病,對這一點,袁世凱也心知肚明。

手下有不少御用的法律專家。他曾拿着憲法草案,徵求過幾個人意見。這幾個人都附和他的喜好講話,而讓他們從法律角度對草案提出異議,則各個面有難色。

Wшw TTκan ¢o

後來有一人壯着膽子,說了一句,做爲民主共和體制,這草案所表達的大多是最基本的原則。用法治取代人治,用法律對行政權進行限制和監督,對個人的隨意性進行管控,防止個人的任性妄爲和無法無天,正是民主共和體制的真諦。是民主共和體制區別於封建專制的根本之所在。

雖然沒明說,這憲法草案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但袁世凱還是能聽明白是怎麼回事。和當年老佛爺不懂立憲一樣,袁世凱跟着大家喊了這麼長時間的民主共和,其實一直沒搞明白這民主共和是怎麼一回事。現在,總算是懂一點了。

他好像終於弄清楚一件事,好像不是《臨時約法》和《憲法草案》和他過不去,應該是這民主共和本身和他過不去。

怎麼辦?難道就能俯首聽命任這民主共和擺佈嗎?袁世凱不服,他不甘心。他從來就不信邪,只相信一句話: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有了權力就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袁世凱當然不指望下邊能提出憲法草案有什麼毛病,他只需要下邊發聲。需要方方面面聽聽底下的呼聲,需要用底下的呼聲給國會和相關方面施加壓力。

手底下的文武官員好像猜透了他的心思,這些人也真會“揣摩上意”,都不約而同的把矛頭指向了國會,指向了憲法草案,指向了憲法起草委員會,指向了國民黨議員。

他們大罵國會和憲法起草委員會是“國家的蟊賊”,強烈要求剷除國民黨,驅逐國民黨議員,解散國會,作廢憲法草案。

親信近臣倪嗣沖、馮國璋、張鎮芳、湯薌銘、張勳喊得最兇。

特別是倪嗣沖,早就呼籲:“似此(國民黨議員)害羣之馬不除,天下安有永平之望!擬請通令京外各處,將國民黨一律解散,其有身居津要而跡涉嫌疑者,應令免職回籍,使之閉門思過。”

收到袁世凱的電文後,更是大放厥詞,說憲法草案“顯違法理,陰加鼓煽,實爲該黨破壞民國再接再厲之手段,與黃興等之謀逆搆亂,一而二,二而一也。”叫嚷:“迅將國會解散,其國民黨議員,並即驅逐回籍,交各省官司詳加察看”。

這一日,《憲法草案》全部殺青,憲法起草委員會三讀通過,提交憲法會議。

袁世凱看到了,大家都在搶時間,於是決定攤牌。

國會已經不再有利用價值,原打算是想讓他們制訂一個自己可心的憲法,取代《臨時約法》;現在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了,他要對國會下手了。

不過,這之前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就是要拉上國.務.總.理熊希齡。因爲,按《臨時約法》,發出的文告和決定,還需要國.務.總.理聯署。

經過了一番籌劃後,總.理熊希齡被約到總統府議事。

熊希齡剛到,就有外國使者求見大總統。這當然是事先就約好了的。內外有別,袁世凱自然是要先接見外賓。

他很抱歉的請熊希齡在辦公室稍等。

熊希齡閒來無事,隨意看了一眼袁世凱桌子上擺得一個卷案。是前司法總長許世英,查辦承德避暑山莊的案子。略加窺視,發現關係自身,大驚失色。

原來熊希齡任熱河都統時,就住在承德避暑山莊。那裡是清廷的行宮,皇帝常到那裡避暑狩獵。山莊陳列了許多清室珍寶古物,每任都統到任,都對這裡的文物進行檢查,並向清廷報告。

熊希齡在山莊居住時,清點過山莊的文物。

他曾把一把摺扇,送給袁世凱的親信薑桂題。薑桂題沒敢私自留下,把寶物交給袁世凱,並把熊希齡密報。

熊希齡擔任熱河都統的時候,正值庫侖蒙匪叛亂,邊務吃緊。他看到行宮古玩盜賣嚴重,加之房屋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爲保護這些珍貴文物,熊連續兩次呈文袁世凱,要求修整行宮和整理陳列的文物。並建議將文物裝箱運往北京,作價賣給民國博物館收藏。

袁世凱批准了熊的建議。熊希齡從一九一三年五月開始,對行宮房屋進行修理,對陳列的文物徹底清查。他還頒發了十三條清理辦法,編制了各種清理表格,委任了兩名清理官員。會同宮裡的事務主官,費數月之功,分門別類,將行宮古物徹底清查完畢。

熊希齡本人對於古玩完全是個門外漢,既無賞鑑知識,亦無收藏雅興。在修整房屋和清理文物過程中,由於經費緊張,熊在經袁世凱同意之後,派人從宮中的古文物中,選了十多件稍貴重的瓷器,運往北京、上海變賣,得到一筆鉅款,充作修繕經費。

但是,袁世凱對誰都信不過,批准熊希齡提出修整行宮和整理古玩的建議後,背後又指使前清內務府官員暗中監視。

內務府官員將熊希齡在北京、上海變賣的瓷器與其他被盜賣的古玩搞在一起,大約二百多件,開列一個清單,要求袁世凱進行追查。

袁世凱派人秘密調查此事,調查者根據袁世凱的意思,在調查報告上故意閃爍其詞,暗示熊希齡有盜寶嫌疑。袁世凱接到這份調查報告後,故意壓下不發。

於是,就有了前司法總長許世英,查辦承德避暑山莊的案卷。那案卷一直壓在袁世凱處,現在派上了用場。

袁世凱接見完外賓,請熊希齡到外間談事。

見熊希齡面色有異,顯得特別關切:“秉三,你昨晚別是因爲忙沒有睡好覺吧。不然,爲什麼面色這樣不好,精神很顯疲憊呢?咱們這身上的事情,如何有忙完的時候呢?可要注意休息,保護好身體。”

熊希齡是個特別膽小怕事的人,也沒經過什麼風浪。腦子裡還在想着剛纔的事,心想袁世凱是不是要落實避暑山莊盜寶案的什麼問題,還沒想好該怎麼回答。

見袁世凱關心自己的身體,忙不迭的表示感謝。

兩個人扯了幾句閒話,袁世凱突然臉色一變,“秉三,你這段時間應當看清楚了,國事不好向前推進,都因國民黨處處設障。凡事故意刁難掣肘,真令人痛心!我國實行的是責任內閣制,如果不能把國民黨這個障礙剷除掉,內閣既不能順利執行職責,總統的權力也無法行使。我現在想明白了,爲了把我們這個國家治理好,只能痛下決心,解散國民黨了。秉三,你怎麼想?”

袁世凱聲色俱厲,根本不是和熊希齡商量事的表情。

性格懦弱的熊希齡,這個時候,除了點頭,還能說什麼?

袁世凱見他無異議,遂將準備好的解散國民黨的命令放到了熊希齡面前,讓其簽字。

熊希齡都沒顧得看上邊寫什麼,就乖乖地把字簽了。

熊希齡簽完,袁世凱馬上把在隔壁房間等着的內務總長喊過來,也在上邊簽了字。

此時此刻,熊希齡才意識到這是給他設下的一個圈套。

他心裡很不舒服,也很難過,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幹壞事的人的同謀。他很後悔,幹嘛私自拿承德避暑山莊的東西送人,成了把柄讓人抓住,能怪誰呢?此前,熊希齡一直很爲自己驕傲,自己都很欽佩自己。現在,不一樣了,自己瞧不起自己了。

在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之前,進步黨首領梁啓超聽到了消息,乃匆匆忙忙地跑到總統府,希望袁顧全大局,不可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

他到總統府門口,侍衛阻擋他入內,告訴他說:“總統正在討論要緊的公事,請總長(樑是司法部總長)明天來吧!”

樑發急說:“我正是有要緊的公事要和總統商量,我在這裡等一會吧!”

樑等了好大半天,侍衛才向他說:“總統有請。”

樑見到袁世凱後,說了一大篇道理,勸袁世凱勿下命令解散 國民黨。

袁世凱微笑而有耐心地聽他陳說,最後,淡淡地說:“晚了!命令已經發出了!”

在命令發佈的同時,袁世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出動了三百多人包圍外彰儀門大街的國民黨北京支部。暴徒一樣的軍警連續搜查四個小時之久,將黨員名冊,文件和檔案材料全部收繳。

第二天又包圍了參衆兩院,甚至半夜跑到國民黨議員的家裡,繳獲了國民黨議員的證書、徽章共三百多件。

袁世凱在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的命令中宣稱:“此次內亂(指二次革命),該國民黨本部與該國民黨國會議員潛相搆煽……但知搆亂以便,早己置國家危,國民痛苦於度外,亂國殘民,於斯爲及,……特飭令迅將國民黨京師本部立予解散;並令各地將國民黨所設機關,不論支部、分部、交通部及其他名稱,於三天內一律解散。……

“嗣後再有以國民黨名義發佈印刷物品,公開演說或秘密集會者,均屬亂黨,應即一體查辦,毋稍寛縱!……至於國民黨議員,陽竊建設國家之高位,陰預顛覆國家之亂謀,實以喪失議員資格,……凡國民黨議員,一律追繳議員證書、徽章。所缺議員名額,由內務總長速令各省分別查取本屆合法之參議院、衆議院議員候選人,如額遞補。”

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命令的藉口,竟是已經時過境遷的“二次革命”,實可謂欲加之罪。

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96章 陸榮廷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196章 陸榮廷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6章 辦實業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486章 學寫詩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章 去買官第511章 完婚第50章 過街老鼠第5章 去買官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72章 六字箴言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482章 離開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96章 陸榮廷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16章 柳暗花明第89章 出師未捷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05章 八股文第96章 風雲突變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164章 芥蒂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8章 開灤礦權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196章 陸榮廷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7章 管見十條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
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96章 陸榮廷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110章 最後一次朝見儀式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196章 陸榮廷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6章 辦實業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486章 學寫詩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章 去買官第511章 完婚第50章 過街老鼠第5章 去買官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22章 大事不妙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72章 六字箴言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482章 離開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96章 陸榮廷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16章 柳暗花明第89章 出師未捷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05章 八股文第96章 風雲突變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519章 五四運動中的胡適第164章 芥蒂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8章 開灤礦權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196章 陸榮廷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7章 管見十條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