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六道命令

主站派可不管電令還是總統命令,馮國璋的電令發表後,曹錕和張懷芝立刻要求發給南征軍費二百萬元。

各省軍閥也在對南用兵的大旗下下紛紛催索軍餉,截留稅收,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

馮國璋對主戰派只能是步步退讓。

民國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馮國璋特派段祺瑞爲參戰(歐戰)督辦,派段芝貴任爲陸軍總長。

同一天還下一道手令,以後關於參戰事務均交參戰督辦處理,不必呈送府、院。

馮的本意是這樣就可以和和段劃分了勢力範圍,對外問題交段處理,對內問題由他主持。希望彼此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段也很樂意做這個參戰督辦,因爲他深知督軍團是一種利害結合,張勳復辟前車可鑑。如果他自己無可用之兵,則一切是空的。

做了參戰督辦,就可以利用日本軍械和借款,暗中建立自己的軍隊。

段祺瑞就任參戰督辦後,督辦公署正式成立。以靳雲鵬爲參謀處處長,張志潭爲機要處處長,羅開榜爲軍備處處長,陳籙爲外事處處長,衛興武爲副官處處長。

不知是是小徐出的主意還是段祺瑞自己想到的妙策:督辦公署聘政.府各部總長爲參贊,次長爲參議。於是,這個督辦公署成了內閣以外的另一政.府,

事實上段對出兵國外作戰並無興趣,而是想利用出兵之名,編練一支可以由他自己控制的參戰軍。就如當年袁世凱在洪憲時期,編練模範軍一樣。

馮國璋本意是要把段祺瑞的權力限制在對外問題上,結果適得其反。

參戰督辦並不隸屬內閣,他的一切決定可以直接發交有關各部辦理。對內可以發號施令調動軍隊,對外可以憑藉這個機構直接取得外援。糊里糊塗中軍政大權反而因此而落在段祺瑞手中。加之王士珍的無爲,結果自這個參戰督辦公署成立後,內閣倒有些名存實亡了。

這樣一來,馮想剝奪段的權力,和逐段下臺的一切努力都化爲了烏有。

有說直系和桂系之間曾有秘密約定:即直系在北方推翻段內閣、取消臨時參議院;桂系則在南方推翻護法的軍政.府、取消非常國會。然後南北統一召集新國會,推舉馮國璋爲大總統。馮國璋和黎元洪都乾的是袁世凱的任期,已經快到屆了。

在段內閣垮臺後,天津會議後讓主戰派成爲主導,直系並不能掌握北方的局勢。這使得桂系,不能不對取消廣州的護法軍政.府和非常國會的行動,不敢擅行。

主戰派威脅叫囂要他對南方下討伐令,而桂系則催促他下停戰令。馮國璋在兩難中想出一條出路,他密令李純電勸陸榮廷取消兩廣自主。

兩廣取消了自主,主戰派便師出無名,這樣就可以實現南北休戰。

桂系鑑於段內閣名倒而實不倒,主戰派勢大,堅持北京政.府先下停戰令,然後召開南北和談以達成南北統一。

陸榮廷向李純表示:只要北軍退出嶽州,桂軍也可以從湖南撤退回粵。

馮國璋爲了表示對桂系的讓步,十二月二十一日,馮下令任命李靜誠爲廣西省長。李靜誠是廣西督署的參謀長,任命李靜誠爲廣西省長是陸榮廷的意見,這是馮對桂系作出的姿態。

李靜誠則隨後向北京政.府保薦張德潤爲政務廳長,這表示桂系已經事實上取消自主了。

李靜誠(1867-1944)廣西武鳴人,壯族。清末貢生。多次鄉試落第後改學刑名,進身仕途,先後在府、廳、州、縣衙門充當幕僚,掌管刑名、錢糧、文案十餘年。

清宣統三年(1911)五月,隨龍濟光到廣東陸路提督衙門供職。

辛亥革命後回廣西追隨陸榮廷,歷任南寧軍政.府副秘書,龍州、梧州中關統稅局長,廣西都督府秘書、廣西陸軍第二師少將參謀長、廣西督軍署中將參謀長、廣東督軍署顧問,廣西省長公署財政廳廳長等職。曾積極參與討袁護國運動。

桂系不但先下了停戰令,還間接表示了不繼續作戰。“聯帥”譚浩明在答覆漢口和南昌兩個商會的電報中特別強調和聲明,南軍決不侵犯湖北和江西。

直系的湖北督軍王佔元爲了配合桂系的行動,也請求北京政.府準其調回第二師,以新開到嶽州的第十一師師長李奎元接任嶽州城防司令;這些都表示直、桂兩系的合作關係正在積極加強。

繼派出兩路討南的司令的電令後,馮國璋曾發出一電:“前因湘事失敗,欲利用停戰之名,騰出時間以籌軍備。”並以大元帥名義電令各軍分途出發,表明他也是個主戰派。但十二月二十六日馮又忽然下了停戰佈告。

一方面向桂系表示接受了他們請下停戰令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向北方主戰派解釋停戰佈告與停戰令有區別,停戰佈告不是正式文告,隨時可以改變。

他把“停戰佈告”說成是“武裝和平”,如果南方不聽話便仍然進行討南軍事。

桂系對馮國璋的停戰佈告感到滿意,陸榮廷建議推岑春煊爲南方議和總代表,希望北方也推出議和代表來以便舉行南北和議。

北方主戰派反對南北和議,堅持對南方動武。爲了向馮國璋施加壓力,皖系政客們放出一個風來,說如果馮堅持不下討伐令,皖系即以非常手段對付馮。不待新國會成立,即由臨時參議院通過議案,迎接黎元洪覆任大總統。

這個威脅相當有效,馮國璋絞盡腦汁想出一個敷衍之法,試圖把南方的“全面討伐”壓縮爲“局部討伐”,把主戰派對南方討伐導向荊、襄一隅之地。

在馮看來:荊、襄自主軍本不屬於西南方面,而是地方上的抗命部隊;北軍進攻荊、襄只是剿匪行爲而不是對南用兵,這一來對南方也好交代。

怕引起桂系誤會,馮國璋通過陳光遠向桂系解釋,荊、襄問題是湖北內部問題。又通過王士珍對岑春煊解釋:“局部討伐令決不會影響南北的和局。”

他發電給岑春煊,邀請岑到北京磋商南北和平問題,作爲對陸榮廷請岑春煊爲南方議和總代表的電報的答覆。

民國七年一月十三日,徐樹錚鼓動倪嗣沖出面策動,主戰的十六省區的督軍聯名通電,反對“局部討伐”,堅持全面討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聯名提出罷免李純。

李純成爲段系攻擊馮系的替罪羊,皖系把全部怒火都發在他的身上。

不堪重負的李純,一連發出三個電報請求辭職。

他在最後一次電報中憤慨地說:“反覆矛盾之所爲,君子所恥;而進退出處之際,古人所難。二者不可得兼,則寧犧牲其所難,而決不容忍遷就以忘其所恥。既知任重力微,即當潔身遠行。並非避嫌負氣,不過行其所安。”

針對天津的十六位主戰派通電,西南方面在一月十四日由唐繼堯,程璧光、伍廷芳、譚浩明、劉顯世、莫榮新、李烈鈞、程潛、黎天才、陳炯明、石星川、熊克武十二人聯名發出通電。

對北京政.府在發佈停戰佈告後又派出兩路徵南軍司令,參陸辦公處發出進攻荊、襄的電令,以及起用大段、小段,利用劉存厚擾亂四川,利用龍濟光擾亂廣東的種種挑釁行爲,提出了嚴厲質問。

陸榮廷在這電報中不曾列名。這表明,不但馮國璋主導不了北方的局勢,陸榮廷也主導不了南方的局勢。

馮國璋挖空心思想出“局部討伐”之法,想大事化小,避重就輕,以爲既可以滿足主戰派的要求,又讓西南方面不受到進攻。沒想到與他的願望相反,是既不能取得西南方面的理解,又不能滿足北方主戰派的要求。

主戰派堅持必須以總統名義正式發佈對西南的討伐令,不然他們就不管有沒有令都要討伐。並且宣佈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

馮國璋身邊,王士珍一不願戰,又不敢和,新任陸軍總長段芝貴則不停地在國務會議上催促下討伐令。

正在這時,北京內外盛傳徐樹錚正部署要召奉軍入關,發動政變。

這使馮國璋面臨這樣的抉擇,或是順從主戰派的意見,下討伐令;或是放棄總統。

萬般無奈之下,馮國璋一連下了六道命令,對南方大興討伐之師。

第一道命令:“查湖北襄鄖鎮守使兼陸軍第九師師長黎天才,暨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石星川,分膺重寄,久領師幹,宜如何激發忠誠,服從命令,乃石星川於上年十二月宣佈獨立,黎天才自稱靖國聯軍總司令,相繼宣告自主,迭次抗拒國軍,勾結土匪,攻陷城鎮,並經各路派出軍隊,奮力痛剿,將荊、襄一帶地方,次第克復,而該兩逆甘心叛國,擾害閭閻,實屬罪無可逭。黎天才、石星川,所有官職勳位勳章,應即一併褫奪,仍着各路派出軍隊,嚴密追緝,務獲懲辦,以肅軍紀而彰國法!此令。”

第二道命令:“譚浩明等,擁衆恣橫,甘爲戎首,前已有令聲罪致討。譚浩明以現任督軍,不思綏輯封圻,恪盡軍寄之責,乃竟自稱聯軍總司令,率領所部,侵擾臨疆,若再濫廁軍職,何以申明紀律,警戒來茲?署廣西督軍陸軍中將譚浩明,着即褫奪官職暨勳位勳章,由前路總司令一體拿辦。其他附亂軍官,並着陸軍部查明懲處,以彰國法而警效尤!此令。”

第三道命令:“前因湖南督軍傅良佐,代理省長周肇祥,擅離職守,曾令免職查辦。兩月以來,荊、襄叛變,嶽州失守,士卒傷亡之衆,人民流離之慘,深愴予懷。追論前愆,該前督等實難辭失律僨事之咎。傅良佐一案,着即組織軍法會審,嚴行審辦。周肇祥職司守土,遇變輕逃,並着交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依法懲戒,以肅綱紀而儆方來!此令。”

第四道命令:“陸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前令以總司令代行湘督職權,督同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保守長沙,立功自贖,乃竟相繼挫敗,省垣不守。此次嶽州防務,範國璋所部,又復先行潰退,總司令王金鏡,身任軍寄,調度乖方,以致嶽城失陷,均屬咎有應得。王汝賢、範國璋,均着褫奪軍官勳位勳章,交曹錕嚴行察看,留營效力贖罪。王金鏡着褫奪勳位勳章,撤銷上將銜總司令,以示懲儆!此令。”

第五道命令:“江西督軍陳光遠,於湖南戰役,疊有電令進援,乃該督軍託故延緩,致誤湘局,殊難辭咎。陳光遠着褫上將銜陸軍中將,仍留督軍本職,俾其奮勉圖功,以策後效!此令。”

第六道命令: “……迨前湖南督軍傅良佐棄職輕逃,前援湘總司令王汝賢,副司令範國璋,接踵潰退,長江陷落,大損國威。前國務總理段祺瑞暨各國務員等,以軍事失敗,政策撓屈,引爲己責,先後呈准辭職,國璋於此,正宜申明紀律,激厲戎行,奮一鼓之威,作三軍之氣,乃因湘有停止進兵之電,粵有取消自主之言,信讓步爲輸誠,認甘言爲悔禍。方謂干戈浩劫,猶可萬一挽回,固料其非盡真誠,而終思要一信義,於是佈告息爭,以冀共維大局。孰意譚浩明等反覆恣肆,攻破嶽州,今則攘奪權利之私,實已昭然若揭,不得不大張撻伐,一翦兇殘。然苦我商民,勞我師旅,追溯既往,咎果誰歸?傅良佐等僨事失機,固各有應得之罪,而舉措之柄,操之中央,循省藐躬,殊多慚德。兵先論將,往哲有言,泛駕之材,詎可輕馭。

“國璋不審傅良佐等之躁率,而輕用人,是無知人之明也。叛軍幸勝,反議弭兵,內訌終兇,言之成理。國璋欲慰大多數人之希望而徑許之,是無料事之智也。思拯生靈於塗炭,而結果乃重擾閭閻,思措大局於安全,而現狀乃愈趨棼亂。委曲遷就,事與願違,是國璋之小信未能感孚,而薄德不堪負荷也。耳目爭屬,責備難寬。既叢罪戾於一身,敢辱高位以速謗?惟攝職本出《約法》,詎容輕卸仔肩?鄂疆再起兵端,尤應勉紓籌策。所望臨敵之將領軍隊,取鑑前車,各行省區域長官,共圖後盾,總期大勳用集,我武維揚,俾秩序漸復舊觀,蒼赤稍蘇喘息。國璋即當返我初服,以謝國人。耿耿寸心,願盟息壤,凡百君子,其敬聽之。特此佈告!”

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68章 張勳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98章 張瘋子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94章 曹錕第261章 張作霖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55章 反擊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479章 新人物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609章 考據癖第14章 平定政變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62章 垂釣洹上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439章 進德會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81章 戰漢陽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82章 一明一暗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64章 燎原烈火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5章 積重難返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45章 張毒菌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0章 系矯旨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346章 驅張第166章 實情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39章 慶典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442章 春風化雨
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180章 兩揖一讓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68章 張勳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98章 張瘋子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94章 曹錕第261章 張作霖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55章 反擊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479章 新人物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609章 考據癖第14章 平定政變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62章 垂釣洹上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439章 進德會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81章 戰漢陽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82章 一明一暗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64章 燎原烈火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45章 積重難返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45章 張毒菌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0章 系矯旨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346章 驅張第166章 實情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139章 慶典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29章 評判的態度第442章 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