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事不妙

六月四日,李鴻章命水師提督丁汝昌派軍艦兩艘,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兵聶士成抽選淮軍一千五百人,向朝鮮進發。

但是,當中國軍隊在路上時,日本的先頭部隊四百人已經先期到達。

爲了遮人耳目,對外聲稱這四百人是護送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回朝赴任,並保護日本公使館免遭起義軍攻擊。

這樣不同尋常的興師動衆,引起了高宗李熙的驚慌,立找袁世凱討主意。

日本方給袁世凱的通知是大鳥圭介只帶二十名巡捕回任。

事情都已經明瞭,袁世凱不出去覈實,仍一味的相信大鳥圭介。回覆李熙:大鳥圭介不喜歡多事,只帶二十名巡捕,自無打仗之意。

六月六日,中國按事先約定,告知日本中國出兵朝鮮。

六月七日,日本答覆中國,不承認朝鮮爲中國屬邦。正式通知,日本軍隊已經進入朝鮮。

然後威脅李熙,不能同意中國軍隊來朝鮮,以防擦槍走火,把朝鮮變成中日的戰場。

李熙驚恐萬分,連忙告知袁世凱。通知中方,清軍到達後不要上岸,也不要再增兵。

袁世凱不做理會,答覆李熙:“日本出兵,朝鮮應當力加阻止。如無力阻止,中國也要調兵躡防。”中國沒有不出兵的道理,是不是進兵朝鮮?“惟視全匪存亡,不能因倭調兵遽停進”。

到了這個時候,袁世凱還對日本出兵朝鮮的嚴峻形勢缺乏應有的重視。

六月八日,大批日軍隊開進朝鮮,袁世凱此時纔看到大事不妙。

馬上致電李鴻章:“倭來甚銳,似非有得,不肯遽去。”

但他還對日本存有最後的幻想,安慰李熙:說日本出兵意在“與華爭體面,兵來非戰,且勿驚極”,堅持認爲“欲速退倭兵,唯有速圖剿匪”,這樣就可以使日本失去駐軍朝鮮的藉口。

而此時,東.學.黨.起義人員,已退出全州,日本人還在繼續開進朝鮮不止。

日本看到自己的目標已達成,軍事部署已近完成,正式和中國攤牌。告之中國,日本軍隊進入朝鮮與否,進入朝鮮多少人,中國無權干涉。

清**爲避免和日本發生衝突,提出兩國同時從朝鮮退兵,日本根本不理。

爲了阻止日本繼續的進兵朝鮮,袁世凱敦促朝鮮**與日本交涉,同時請各國公使出面干預。

大鳥圭介在各國公使的壓力下,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

經過談判,雙方約定不再增兵。大鳥圭介說一套做一套,繼續增兵不止。

而袁世凱卻信以爲真,電告李鴻章不要增兵。

這樣一來,二國在朝鮮的兵力越發懸殊。

當東.學.黨.起義已經完全被鎮壓,清**以朝鮮亂局已平定,要求中日按原約定同時撤兵,但日本根本不加理會。

袁世凱終於看出了日本的真正企圖,是想處心積慮的挑起中日衝突,把中國趕出朝鮮。這時才和李鴻章說實情,宣稱局勢有多嚴重,請求大舉增兵。

幸虧有這份電報,否則,袁世凱是會很麻煩的。別說是官位,弄不好腦袋都保不住。關於這一點,我們以後會知道的。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鴻章不會不知,出兵朝鮮已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和日本之間的一場大仗;甚至是二國的全面戰爭。這對於中國來說,有沒有能力?在不在李鴻章的權力範圍之內,先另當別論?最根本的是自己這邊還沒有任何準備呀!

也就是說,由於袁世凱地自以爲是及其提供的虛假信息,機會已經錯過了。

日本控制朝鮮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李熙對外宣佈:朝鮮是完全獨立的國家,和任何國家都沒有所謂的宗藩之類的關係。

也就是把朝鮮問題和中國徹底脫勾,日本在朝鮮幹什麼?都與中國沒有關係。

李熙不知如何是好?找袁世凱商議。

袁世凱現在不敢輕易自作主張了,發電請示李鴻章。

李鴻章也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袁世凱沒有辦法,只能指示李熙拒絕日本的無理要求,而且一再要求李熙堅決頂住日本的壓力。

這麼大的宗主國不能爲藩屬提供保護,反而要求弱小的藩屬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怎麼可能?

李熙除了對日本的要求一切照辦外,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袁世凱這個時候,不但不檢討自己的失誤和無能,反而把責任都推到李熙身上。說他是:目無上國,冒天下之大不違。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袁世凱身上又沾染了一個官場官員的惡習:出了問題,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即便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也要想法設法的甩鍋,把責任搞到別人頭上,或者爲自己找到辯護的理由和原因。

像袁世凱這一類的某些居於高位之人,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永遠正確,總是有理。

在他們看來,他們怎麼可能有錯呢?他們怎麼可能犯錯呢?如果他們有錯,如果他們犯錯,世人還能尊重他們嗎?還能還拿他們當回事嗎?不是要威信掃地嗎?那還了得?

其實,他們錯了。那些真正品格高尚的政治家,人羣中那些胸懷坦蕩的首領級的人物,他們的高風亮節恰恰在於他們總是善於和不斷的查找自己的不足,找尋自己的毛病。

而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夠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公開說出自己的毛病和不足。而正是這樣的人,反而會得到世人更強烈的擁護和尊重。而且,這擁護和尊重是發自內心的。

而事實上,他們也肯定會把事情辦得更好。因爲,人總是要在克服不足中前進的,因爲,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是,袁世凱怎麼能懂這些呢?用這樣的高尚的人品要求袁世凱這樣的人,不是太難爲他了嗎?

看到朝的形勢已經無法挽回,而且越來越惡化,再留到朝鮮,不但不會有什麼業績,而只能是背越來越多的黑鍋。袁世凱知道自己不能在朝鮮待下去了,必須想辦法離開。

這時,他聽到消息,大鳥圭介正準備派兵把他押解出境。

這是可能的,因爲日本一直把袁世凱視做眼中釘肉中刺。

如果真的被武裝押送處境,不但他自己的顏面掃地,國家也會顏面無存。這下子他找到開溜的理由,於是接連給李鴻章發了兩封急電。

其一曰:“聞韓決意不從屬,是無上國。凱華員,須詰勸韓,轉告大鳥。聞鳥擬照公法作梗例,兵押凱出。果爾,辱甚。只可照萬國使例,送文知照韓,回國稟商,請兵伐韓。”

其二雲:“聞倭兵八百今駐赴牙路,意叵測,倭韓相結,我兵可危。又俄,法署使來稱,韓廷犒賞倭兵米肉甚多,韓喜倭,殊不可解。華人在此甚辱,凱在此甚難見如,應下旗回,擬留唐(唐紹儀)守看館探事。”

李鴻章顯然認爲袁世凱是小題大做,草木皆兵。回電:朝鮮尚未公開承認不是中國屬邦,應留下密勸朝鮮堅持;俄國公使已經答應出面調處,必有收場。“倭允不先與華開釁,豈能拘送使臣?勿怯退。”

這個時候,李鴻章還不知道袁世凱在朝鮮已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以爲他還有很大能量,還指望袁世凱能利用他的影響力,使朝鮮的形勢不至於太糟。

這也難怪,誰讓袁世凱此前一直閉着眼睛說瞎話了。

所謂,吹牛雖然不用交稅,但可能給自己找麻煩。

李鴻章回電,雖然沒有訓斥袁世凱,但一句“勿怯退”,已經很難聽了,袁世凱能聽不出來嗎?但是,他已經顧不得許多了。

很快又給自己開溜找到了藉口:“倭兵萬人,分守漢城四路各要害及我陸兵路,均置炮埋雷。……觀其舉動,不但無撤兵息事意,擬將有大兵續至。倭蓄謀已久,志甚奢,倘俄、英以力勒令,或可聽;如只是調處,恐無益,徒誤軍機。……葉(葉志超)君居牙,難接濟,倭再加兵,顯露無忌。應迅派兵商船全載往鴨綠或平壤下,以待大舉。韓既報匪平,我先撤亦無損;且津約倭已違,我應自行,。若以牙軍與倭續來兵相持,釁端一成,即無歸路。”

袁世凱說了這麼多,說到底還是請求同意他離開。

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106章 小德張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63章 請願大潮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章 科舉之路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41章 美育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94章 僵局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410章 會考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58章 歐戰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87章 唐繼堯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123章 孫袁會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289章 內鬥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390章 內幕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7章 駐節朝鮮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章 小人精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
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106章 小德張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63章 請願大潮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3章 科舉之路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38章 高密事件第441章 美育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9章 全力追剿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94章 僵局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410章 會考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158章 歐戰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187章 唐繼堯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123章 孫袁會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289章 內鬥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390章 內幕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7章 駐節朝鮮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章 小人精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