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搶救國會

進步黨和國民黨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兩個黨在國會裡歷來是,只要是對方贊同的事,另一方肯定反對。反之,一方反對之事,另一方則肯定投贊成票。也就是常說的,是爲了贊成而贊成,爲了反對而反對。

這一次國民黨遭到滅頂之災,進步黨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兔死狐悲,表現得很寒心。

梁啓超雖向袁當面要求沒有結果,他乃作第二步努力。就是在國務院秘密會議上討論這個問題時,表示激烈的反對。

他認爲袁的解散國民黨命令未經國務會議通過, 主張內閣全體辭職,以表示對袁的抗議。

對他的這個提議,大家都默不作聲,面面相覷。 坐在主席位子上的熊希齡也是面部毫無表情,不置可否。

看到大家的樣子,梁啓超心裡已經明白了大概,他看了看大家,搖了搖頭。

有人以爲梁啓超會個人請辭,但是沒有。

梁啓超沒再說話,他的這個提議只好不了了之。

進步黨的另一個領袖,衆議院議長湯化龍對解散國民黨也表示極大的憤慨,尤其對於取消國民黨籍的國會議員,認爲更是罪大惡極。

他表示:議員資格應由國會本身來解決。總統出動軍警來干涉是不合法的,如果政.府認爲某些議員有附亂嫌疑,則應提出確實證據,請國會依法處理。

因此,他對議院秘書處下達指示,以後議會開會的通知書, 仍照以前一樣投送,不管他是任何黨派的議員。

同時,他還跑到總統府向袁直接交涉, 要求發還“未附亂”議員的證書和徽章,以免國會流會。

在總統選舉前,袁世凱每見到湯議長都是格外尊敬,所謂言聽計從。這一次袁總統變了個人,見到衆議院議長湯化龍,只是冷冷地向他瞟了一眼,一句話也不說,湯化龍只落得個下不了臺。

進步黨拿出了渾身解數,請名義上是進步黨領袖的黎元洪出面與袁交涉,希求挽救這個破裂的局勢。黎元洪沒讓大家失望,爲挽救國會積極奔走、呼籲。但是,袁世凱根本不給副總統面子,雖然沒說什麼難聽的,就是不理不睬。

進步黨有的議員,開始對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幸災樂禍。,以爲解散了國民黨,他們在二會就一黨獨大了。

當二會都不能形成後,纔看到問題的嚴重。有人或許已經看出,袁世凱搞垮國民黨是一箭雙鵰,除了搞垮他的政敵國民黨,同時也是爲了搞垮國會。

無論從哪個角度,國會中剩餘人員,達成了共識,——搶救國會。

他們考慮了兩個補救措施,其一,設法恢復部分被追繳的證書和徽章的議員資格。如果第一步行不通,他們就來第二步,從候補當選人中增補,已補足法定人數。

十一月七日,剩餘議員開會,議定由參總兩院議長王家襄、湯化龍出面見袁世凱。商談維持國會問題。要求對收繳議員證和徽章的議員進行甄別。

確實屬於以下三種情況之一者,恢復議員資格。其一是湖口之役前已經脫離國民黨者,其二是確有證據證明反對江西起義者,其三是已經加入其他黨派者。

這三條意見合情合理合法,當天,王家襄、湯化龍去面見袁世凱。同去的還有梁啓超、張謇等。

王家襄談了恢復部分議員資格的三點意見。

湯化龍則痛切的對袁世凱說:“議員罪應黜否在法,總統得黜議員否,事須別論,要不能借口僕國會,無國會非立憲也。今憲法尚未成,則國會竟寐罷,公將何以處民國?”

梁啓超和張謇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提請袁世凱應支持國會工作,儘快恢復國會的正常運轉。

袁世凱就是想要國會無法運轉,當然不能答應國會方提出的要求。但是,這些人提出的意見也無可辯駁,思考了半天,說這些具體事還是由國務院去查證。

幾個人再去找熊希齡時,熊希齡幾次都不在。好不容易找到了熊希齡,熊希齡卻一改往日彬彬有禮,謙虛謹慎的作派,變得不可理喻,說這麼複雜的時情誰能搞清楚。

幾個人說,這些問題有什麼複雜的,不是很容易搞清楚嗎?

熊希齡則一口咬定,就是搞不清楚,最後乾脆什麼道理也不講,對幾個人下逐客令。

氣得王家襄說,他們要對國.務.總.理啓動罷免程序。

熊希齡出言相譏,說你們兩院能開成會嗎?把王家襄頂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幾個人過去本來和熊希齡私人感情不錯,這一下子結下了仇。

幾個人氣急敗壞的離去後,熊希齡臉色陰沉,心情沉重。他站在窗前目送幾個人離去,看着他們激動的樣子,不停的對自己辦公室指指點點,肯定沒說自己的好話。熊希齡嘟囔了幾句,沒人聽到他在說什麼,只是能看到他兩眼含淚,看樣子比王家襄幾個人還難過。

但是,他現在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給袁世凱當聽話的羔羊。

王家襄和湯化龍按着大家在一起商量的步驟,見第一步走不通,就走第二步,從候補議員中增補。這也符合袁世凱十一月四日,袁世凱解散國民黨的命令精神。

增補得各地來做,國會這邊剛通知下去,袁世凱馬上授意內務部,電告各地。增補議員事關重大,各地不能擅自行動,要聽從中.央政.府的統籌安排。

眼看二步都走不通,王家襄和湯化龍只好通告在京議員,由於兩會達不到法定人數,無法開議,從十四日起暫停發放議事日程。議員們不甘心讓袁世凱搞垮國會,奮起抗爭。

十七日,衆議員議員一百九十餘人向政.府提出:《質問追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徽章影響及於國會書》

“質問書”全文如下:“民國不能一日無國會,國會議員不能由政.府取消,此世界共和國之通義,立憲政治之大經也。

“近閱報載,大總統十一月四日命令解散國民黨,並追繳隸籍該黨國會議員 證書徽章;夫該黨本部與南方亂黨勾結,政.府依法律委任,以行政命令解散不法之結社, 凡我國民,無不認爲正當,獨是國民黨與隸籍國民黨之議員,在法律本屬兩事,其處分 自不能從同。

“假令議員而與亂黨通謀,確有證據,勿論隸何黨籍,均得按法懲治,否則 確與亂事無涉,即隸國民黨籍,亦不能牽連取消。蓋黨自黨而議員自議員,二者性質不侔,即不能併爲一談。

“查議院法第八條,議員於開會後發現不合資格之疑義時,各院議 員得陳請本院審查,由院議決,選舉十三人組織特別委員會審查之。據此,議員資格之疑議,其審查權屬之兩院,院法規定,彰彰可證。今政.府以隸籍國民黨之議員早不以法律上合格之議員,自居爲理由,豈非以政.府而審查議員資格,侵害國會法定之權限乎? 至於追繳證書徽章,直以命令取消議員資格,細按《約法》,大總統無此特權,不識政.府毅然出此,根據何種法律?此不能不懷疑者一也。

“十一月四日命令之結果,國民黨議 員被取消者三百餘人,次日又追加百餘人,遂過議員總額之半,兩院均不能開會。

“查議 員中有早已脫該黨黨籍,改入他黨,或素稱穩健,曾通電反對贛亂者,亦一同取消。政 府確爲懲治內亂嫌疑耶?則應檢查證據,分別提交法院審判,不得以概括辦法,良莠不分,致令國會人數不足,使不蒙解散之名,而受解散之實也!

“近復報紙紛傳政.府將組織行政委員會修改國會組織法,改組國會。此種傳說是否屬實,姑不具論,究竟政.府方針, 對於民國是否有國會之必要?對於國會是否以法律爲正當之解決?此不能不懷疑者二也。 議員等對於國民黨,素深惡絕,當南方無事,政.府敷衍偉人之時,於彼破壞主張,無不嚴厲攻擊。

“及湖口亂起,天下震動,亦曾連名通電,聲罪致討。今政.府去害羣扶正氣爲前提,實與議員等素志符合,唯去之之方,是否適法?扶之之道,是否誠心?羣懷疑慮, 勢難緘默。茲依議院法第四十條質問,應請政.府於三日內明白答覆。民國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參議院議員糾集六十餘人,也提出質問書。內容大體與衆議院議員的質問書相同,特別強調了:“此事於民國國體政體有重大關係”,“政.府如以爲民國猶應有國會也,其速取消前令,彼此相見以法律。否則,以爲國會掣政.府,防大政方針之實行,則政體如何,無關存亡,儘可任意所爲。乃計不出此,既以非法使議會永無開會之日,而又畏首畏尾,不欲居破壞國會之名,究竟奚所取義?是何居心?”

態度極其強硬。

衆議院和參議院議員的“質問”,不但三日內無消息,簡直如石沉大海。經多次催促和多方周旋,到過了近二十天的十二月二十三日,國務院才做出答覆。

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8章 開灤礦權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09章 怪八股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71章 您不走嗎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261章 張作霖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05章 八股文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30章 朋友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44章 肅貪治吏第482章 離開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4章 幸運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123章 孫袁會第7章 奇遇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25章 找事做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12章 兵變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4章 肅貪治吏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439章 進德會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98章 張瘋子第40章 系矯旨第8章 約定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46章 驅張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614章 轉折點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49章 就職
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8章 開灤礦權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09章 怪八股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71章 您不走嗎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261章 張作霖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405章 八股文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30章 朋友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44章 肅貪治吏第482章 離開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5章 多事之秋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4章 幸運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123章 孫袁會第7章 奇遇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25章 找事做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12章 兵變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44章 肅貪治吏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439章 進德會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98章 張瘋子第40章 系矯旨第8章 約定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346章 驅張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614章 轉折點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49章 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