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管見十條

把眼中刺肉中釘的翟鴻穖搞掉,奕劻和袁世凱並不輕鬆。他們也沒法輕鬆,開始的各打五十大板就不消說了,現在則是危機更甚。

因爲,一方面,翟鴻穖所以這麼容易就得手,顯然表明翟鴻穖傳出的拿掉奕劻的動議,並非無穴之風。

翟鴻穖地被開缺,並不表示下架奕劻的危險不存在了。

而且,奕劻和袁世凱很快聽到風聲,慈禧曾徵求過孫家鼎的意見,把翟鴻穖和奕劻同時拿下的可能性?

聽說孫家鼎擔心做這樣大的動作,朝中一時無人可用。

好像在關鍵時刻,孫家鼎有意無意,又一次幫了奕劻和袁世凱。

袁世凱和奕劻商定,試探一下慈禧太后究竟是如何打算?就由奕劻面見慈禧,主動提出辭去他自己在軍機處的職務,結果未被慈禧接受。

奕劻請辭的時候,很注意慈禧太后的表情。看到慈禧沒片刻猶豫,心安了許多。

但很快有幾件事,令袁世凱很不痛快。一個是一貫對袁世凱沒好印象的載灃進入了軍機處。

雖然袁世凱和奕劻不知道,慈禧是讓這個年輕人熟悉政務,準備將奕劻取而代之。但他們本能的感到,對他們說來,這不是好消息。

緊接着,又出了另一件事,七月七日,御史三霖公司之一的趙炳麟,上奏《請銷黨見疏》。內稱:“今日大臣爭權,小臣附勢,人心險詐,朝綱廢弛,不早維持,弊將安極,豈徒開明末黨援之習,且恐釀唐季藩鎮之憂。推究其源,皆因威福下移,天下知大臣,不知天子之所致也。”

奏請飭令朝中各部院及直隸總督袁世凱,將康熙三十年十一月禁絕朋黨的上諭,豎於衙署,使之觸目驚心,預防流弊。

並附參惲毓鼎圖升官發財,彈劾翟鴻穖各事均與事實不符。

對於前者,慈禧立刻照準,責令各部院和袁世凱執行。

對於後者,也就是惲毓鼎參翟鴻穖之事,則擱置未問。

袁世凱敏銳的感到,這是朝奕劻和他來的,暗指奕劻和他結黨營私。否則,總督府不止一個直隸,爲什麼別處隻字不提?

接下來,御史陳田又參了袁世凱一本,說他“覽權營私”。雖然沒有實質內容,雖然也沒有下文,但袁世凱敏感感到,朝廷在通過陸軍部和度支部在逐漸收回直隸督撫的軍權和財權。 好像是搞不動奕劻,一些人越來越把矛頭指向了自己。

一再地遭受攻擊,袁世凱沉不住氣了。他不想坐以待斃,決定出手反擊。

七月二十五日,他上折密陳管見十條。其中有一條叫做“明黨派”,辯稱結黨有公私之別。有結黨爲公,有結黨爲私之別,公黨立國,私黨病國。攻擊翟鴻穖“專務汲引私人,阿比親舊”,“內外結引,排異聯同”,搞的完全是私黨。請求朝廷“嚴辯於君子小人之界”,“必察其所行所爲。究竟爲公爲私,而因示以勸懲焉”。

等於公然承認自己和奕劻結黨,只是他們是結黨爲公。

這樣做其實有害無益,因爲慈禧最忌憚有人結黨。無論結黨爲公,還是結黨爲私。

而在這個奏摺中,袁世凱還做了件更大的錯事,就是主動挑起了和鐵良的鬥爭。

除袁世凱和奕劻所代表的北洋派,及翟鴻穖和苓春煊所代表的清廉派外,在朝中還有兩股勢力: 其一,“親貴”勢力。由滿洲皇親貴族組成,以醇親王載灃、鎮國公載澤、軍機大臣陸軍部尚書鐵良、肅親王善着、宗室良弼等爲首。 其二,“老臣”勢力。內中較有活動能量的有大學士孫家鼐、湖廣總督張之洞、軍機大臣鹿傳霖等。

這兩股勢力,對袁世凱和奕劻對翟鴻穖和苓春煊的這場爭鬥,一直做壁上觀,他們對這兩派都沒好感。

而奕劻不管怎麼說是皇族宗親,因此說如果鐵良他們對這惡鬥中的二派,傾向誰方一些的話,還是傾向奕劻和袁世凱這夥兒一點的。

而“老臣”勢力的重要人物孫家鼎,其實是一直對奕劻和袁世凱有幫助的。

袁世凱上呈的“管見十條”中有一條是:“國勢必須振興”。

他寫道:“陸軍部設立以來,已閱十月,觀聽所繫,尚無振作之現象興革之舉動。足饜衆望而愜羣情。凡兵法如何釐定,兵區如何規劃兵備如何籌計,兵數如何擴充,及何以作養兵才,何以增進兵格,何以偵察各國之兵勢,何以會通東西之兵學,固皆未遑議及,即本部章制,亦迄未見實行。

“至近幾已成之四鎮,舉以委諸副都統風山督練,查鳳山初非出身學堂,又未一經戰事,……才非出衆,識非過人,無威望之可言,無功績之足數,即論其軍營閱歷,亦甚淺鮮。……舉四萬衆之重任,付諸謬妄人之手,中外騰笑,將士解體……

“似此非但武備決無起色,且恐愈趨愈下,久將杌隉不安,以我介乎日、俄兩強之間,彼方擴張軍權,各不下百萬之數,我如仍此泄沓瞻徇,幾視兵事爲兒戲,欲廁於列強而倖免其禍,詎可冀也?……

“應請旨飭下慶親王奕劻破除情面,慎選辦理武備人才,……方可振興軍政,挽救時艱。”

袁世凱的意圖很明顯,是想把鐵良和風山搞掉,用自己的人取而代之。

鐵良毫不示弱,聲言一切“是非自有公論”,奮力反擊,進言慈禧太后,奏袁世凱“存心叵測,若不早爲抑制,滿人勢力必不能保全”。

對風山則大力推崇,“異常得力”一將難求。

最後的結果是,非但鐵良和鳳山沒有撼動,鳳山還加封了一品頂戴。

很明顯,因爲奕劻請辭未準,使袁世凱對形勢產生了誤判。其實,袁世凱不但沒看清形勢,而且自我感覺良好。

在同一奏摺中,自己公開承認自己和奕劻結“公黨”,緊接着提出把鐵良和鳳山拿掉,讓奕劻“慎選辦理武備人才。”其用心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

表面上看,袁世凱似乎沒什麼損失,實際上他在慈禧哪裡是因此而丟很多分的。

很快,袁世凱和奕劻得知,苓春煊沒去兩廣任上。藉口有病待在了上海,和翟鴻穖的人來往密切,很明顯在伺機而動。袁世凱和奕劻都知道,苓春煊雖被排擠出京,但仍受到“宮人交口揄揚”,慈禧太后對他的眷寵“尚未全衰”。實是心頭大患,不把他徹底搞垮,是不能睡安生覺的。

憑苓春煊的口碑和給慈禧形成的印象,要將其扳倒是很難的。

苓春煊曾經是積極支持戊戌變法的,而慈禧是最恨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的,想搞掉苓春煊,只能從這裡下手。

袁世凱於是安排人上奏摺,密奏苓春煊曾入保國會,和康有爲、梁啓超關係非比尋常。現在以有病爲藉口,不去兩廣上任,而是整日和康、樑餘黨打得火熱。奏請朝廷嚴辦。

密摺交上去後,過了好多天,一點動靜都沒有。很明顯,慈禧不信,懷疑這是有人對苓春煊地陷害。

正在袁世凱和奕劻無計可施的時候,有人主動找上門獻計。

此人名爲蔡乃煌,極有才氣,號稱廣東文壇“四大金剛”。只是人品很一般,特別喜歡鑽營。早年持才充當科考“槍手”,每考必中。後因吃花酒爭風,影響很壞,被革除了功名,改名乃煌頂替堂侄子爲國子監監生。

光緒十七年中舉後,入福建藩司唐景崧處做幕僚。

一八九四年唐景崧升臺灣布政使,署理臺灣巡撫,蔡乃煌隨唐景崧入臺。

甲午戰敗臺灣割讓,蔡乃煌趁機捲走部分庫銀,回大陸鑽營。得知袁世凱和奕劻正急於倒苓春煊,趕來投靠。

蔡乃煌獻上的一計極妙,也特別歹毒。他通過一個廣東朋友,從上海一照相館分別搞到了苓春煊和康有爲、梁啓超的照片。他的計策就是通過影像技術,把三個人的照片合成一張照片,編排成三個人在一起商量事狀。

袁世凱聞聽大喜,表示事成後,一定重金酬謝。

蔡乃煌最不缺的就是錢,聽了袁世凱的話後很不高興,說袁世凱這樣做有損於他的人格。他自己這是爲國家除害,如若是爲了錢而陷害人,自己還是人嗎?

當然,從臺灣回大陸後,一直無事可做,倒是很想跟着袁大人和慶王爺爲國家效力。

袁世凱馬上明白蔡乃煌想要什麼,看到這蔡乃煌也確實是個人材,就一口答應。

袁世凱和奕劻事後沒辜負蔡乃煌,最後這蔡乃煌還做上了上海道臺,曾在上海股市興風作浪。

當然,這是後話。

當奕劻把這特製的照片交到慈禧手時,慈禧對苓春煊的信任最終動搖了。

她這樣的人怎麼會知道可以進行照片合成呢?

看到照片中幾個人談笑的樣子,真是越看越生氣。她這一生中最恨的兩個人就是康有爲和梁啓超,一怒之下,下旨把苓春煊開缺。

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398章 張瘋子第5章 去買官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46章 驅張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79章 新人物第609章 考據癖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68章 張勳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05章 八股文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36章 張瑞璣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45章 張毒菌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11章 點翰林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530章 白話詩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11章 完婚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
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398章 張瘋子第5章 去買官第468章 中華民國大學院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46章 驅張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79章 新人物第609章 考據癖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68章 張勳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1章 東南互保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05章 八股文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64章 燎原烈火第336章 張瑞璣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45章 張毒菌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11章 點翰林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530章 白話詩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511章 完婚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556章 人權與約法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59章 北京大學的”蔡元培時代” 落幕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