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陸榮廷

從地理位置上看,對於護國討袁大業,廣西的地位極爲重要。如果廣西全身心投入袁世凱陣營,護國軍的後方就始終處於被威脅的態勢。而如果廣西能夠加入護國行列,和雲南、貴州聯爲一氣,情勢則完全改變。

因此,做爲廣西王的陸榮廷的態度,對護國大業的成敗關係極大。

陸榮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 ,壯族,,字幹卿,小名阿發。清咸豐九年(1859年) 農曆七月十五日(公曆8月13日),生於廣西武鳴縣壘雄村(今南寧市武鳴區寧武鄉雄孟村),一個壯家的破舊茅寮裡。

陸家世代務農,一貧如洗,以至他出生時連塊裹身的破布也沒有。其父業秀,靠耕田和打短工度日。

咸豐十年(1860年),其父陸業秀被有的村民誣爲與“長毛”(太平軍)勾結,引太平軍入村,並被毆打至死。同治元年(1862年),陸榮廷之生母歐氏改嫁縣城魏家,陸榮廷隨養母生活。

同治七年(1868年),陸榮廷隻身到縣城找母親,被送入私塾上學。同治八年(1869年) 母歐氏病死,陸榮廷失學後淪爲孤兒、乞丐,處境悽慘。

光緒元年(1875年),陸榮廷因在武鳴縣城無法容身,流落到南寧,後又隨船戶朱拉索到龍州立足,在“三友齋”當侍仔。

光緒三年(1877年)陸榮廷結識龍州廳衙役樑亞珠,當上了龍州廳號役。送公文到各地衙門,逐步熟悉衙門禮儀、規矩,增長見識。

光緒五年(1879年),陸榮廷因打死法國傳教士的一條狗,被迫逃避到土司墳地,以“不搶中國人”爲前提,入夥越境行劫,爲逃避官兵追捕流落到龍州水口村。

不久,陸榮廷因不堪忍受一名法國人欺侮及毒打,將此法國人打死,從此被迫上山爲匪,專與法兵爲敵。

光緒八年(1882年),陸榮廷被駐水口關清軍管帶程武英招爲親兵。

光緒十年(1884年),陸榮廷應募進清軍唐景崧軍營,入選鋒營(敢死隊)參加中法戰爭。陸榮廷隨唐景崧部深入越南境內,在與劉永福黑旗軍的協同作戰中,因作戰英勇被劉永福提升爲哨長。

光緒十二年(1886年),因景字軍被清政.府裁撤,陸榮廷率衆拿走一部分號衣和槍械,嘯聚於中越邊境,以傑出的山地叢林游擊戰術專與法國侵略軍爲敵。

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那蘭之戰中,陸榮廷率衆痛殲法軍多威大衛部隊。此戰後陸部聲威大震。後所部發展到五千多人,成爲中國關外重要的遊擊抗法力量。

法國殖民軍對陸榮廷部恨之入骨。

光緒二十年(1894年)陸榮廷部受清朝招撫,編爲健字前營。歷任管帶、督帶、分統。因作戰勇敢並善帶兵,深受兩廣總督岑春煊賞識,升陸榮廷爲榮字軍十營統領。而後在岑春煊的一手提拔下,仕途進入快車道。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陸榮廷奉派到日本考察軍事,同年十二月回國。在東京期間,陸榮廷與孫中山會面,並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升左江鎮總兵。宣統三年(1911年)授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被舉爲副都督;後當上廣西都督。

岑春煊對陸榮廷有知遇之恩,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非同尋常。岑春煊從來都是反袁的,他早就勸陸榮廷參加討袁大業。兩廣和雲、貴一樣,都是北洋軍勢力沒有到達的區域。

廣東將軍龍濟光對國民黨心狠手辣,袁世凱因此而特別喜歡他,把龍視爲最可信任的新袁黨成員。

袁世凱任命各省將軍時,根據前清督撫駐地,給予各省不同的待遇。龍濟光被任命爲振武上將軍,而對在遜清時同官爲廣西都督的陸榮廷,卻只封爲寧武將軍。人是喜歡攀比的,對此,陸當然有受冷落之感。

袁世凱發現陸榮廷有離二之心,才又晉授陸爲耀武上將軍。但在陸被封上將軍後,龍濟光卻被封爲一等公爵,不久又因平定惠州有功晉封郡王,而陸則只是一個侯爵。

袁的封爵本是藉此籠絡各省僚屬,想不到由於爵位有高低,雖滿足了某些僚屬,卻也失去了一部分僚屬。

陸榮廷被封侯爵時,不許屬員向他道賀。加上袁又派王祖同爲廣西巡按使,會辦廣西軍務。這更使陸對袁離心離德。

在王祖同於民國四年九月到廣西上任時,陸榮廷雖沒公開表示拒絕,但拒不接待,向袁請假以示敵意。爲防留後患,把在北京的兒子陸裕勳召回。

陸裕勳原在北京總統府任武官,請假回廣西探視父疾。當他到了漢口,竟不明不白地暴斃,有人說這是袁世凱暗下的毒手。

陸榮廷表面上對此不形於顏色,而袁世凱也裝出悼惜的樣子,派員照料喪事。旁觀者清,暗笑這兩人都會演戲。

陸榮廷既不滿意袁世凱,對帝制更不贊成,但他不敢輕舉妄動。

他很注意北洋系段祺瑞、馮國璋兩大將的態度。段祺瑞在北京裝病,袁、段不諧已成公開事實。而馮國璋不肯去北京,都對他產生重大影響。

馮國璋曾有一個代表潘博到廣西來訪,陸榮廷從潘口中得知袁、馮之間裂痕日益擴大,使他反袁的勇氣倍增。

陸榮廷隨即派了五個代表到南京、上海一帶活動。他對梁啓超很仰慕,所以他的代表被指定的任務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迎梁啓超赴廣西。

梁啓超和蔡鍔在天津分別後,也於十二月十八日由天津潛抵上海,較蔡鍔抵滇先一天。雲南起義後,樑留在上海用筆倡言反袁,鼓吹討袁。他於民國五年一月下旬曾有一函長三千餘字,給廣西將軍陸榮廷。

二月十九日,忽然有陳祖虞代表陸榮廷來見梁啓超,面稱奉陸榮廷之命邀樑去桂。表示一俟樑抵桂後,陸榮廷即舉義。

二十二日,又有唐紹慧銜陸命來促樑入桂。

梁啓超於是於三月四日搭日輪橫濱丸赴香.港,十二日搭船由香.港去海防,再由鎮南關入廣西。

三月二十六日梁啓超輾轉抵達南寧,但是,陸榮廷已於三月十五日宣告獨立了。

原來,袁世凱對雲南用兵時,本有通過滇越鐵路運兵攻滇的打算,後遭法國公使拒絕而作罷。

這樣一來,袁世凱便寄希望北洋軍能借道廣西進攻滇東。

陸榮廷得知這個消息,便發動廣西士紳團體公開拒絕北洋軍入境。袁世凱投鼠忌器,不敢對陸榮廷過分,就反過來勸陸榮廷派兵攻打雲南,陸榮廷則以廣西軍餉械兩缺爲由加以謝絕。

袁世凱於是又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派陸榮廷的親家,龍濟光的哥龍覲光率軍借道廣西攻雲南。

袁認爲龍氏兄弟都是雲南人,又是滇南土司,派他攻滇可得人和。龍覲光的兒子龍運幹是陸榮廷的女婿,派龍覲光借道廣西,陸榮廷不好反對。

果然這個決定,陸榮廷無法拒絕,只好電請龍覲光多帶軍械,少帶士兵。理由是,有了軍械不愁沿途招募士兵。

剛好這時龍濟光在廣東兵力不敷,不能抽調更多兵力交給他的哥哥,所以龍覲光只好帶了四千粵軍組織起遠征軍一支。

民國五年一月中旬,龍覲光率軍到了南寧,在桂省又招募了四千兵,合共八千人馬。

一月三十日,龍由南寧前往武鳴訪問裝病的陸榮廷,這時候的龍覲光正春風得意。

兩個親家見面時,一個很熱情,一個很冷淡。陸榮廷竭力做出一付心灰意冷的模樣,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二月八日,袁世凱委任龍覲光爲臨武將軍兼雲南查辦使。不勝恩寵的龍覲光隨即派所部團長李文富由百色進攻雲南剝隘,又派兒子龍運幹潛赴家鄉蒙自,招募當地武裝。

當龍覲光向雲南挺進時,袁世凱電請陸榮廷派兵協助其進攻雲南。袁本沒抱很大希望,沒想到陸榮廷這次竟欣然受命,馬上派兒子陸裕光率軍前往協助龍軍。

袁世凱見陸榮廷態度好轉,得寸進尺要求陸榮廷派兵進攻貴州。陸榮廷也不推辭,只要求袁撥發步槍五千支,軍餉一百萬爲開拔條件,袁世凱馬上照辦。

三月七日,袁世凱委任陸榮廷爲貴州宣撫使,派廣西軍第一師師長陳炳焜署理廣西軍務。任命中竟無中生有說,這是出自於陸自己地請求。

在此命令發出的同時,慣善於玩二手的袁世凱,又密令龍覲光就近監視陸。

袁世凱原以爲陸榮廷一定不會接受貴州宣撫使一職,怎知陸卻立時通電就任,只是又給袁世凱一個電報,要求再加軍餉一百萬元。袁生怕陸反悔,馬上照辦。

陸榮廷在南寧開拔前,曾召開一次軍事會議。在會議上,被袁世凱任命爲署理廣西軍務的陳炳焜發言激烈,袁世凱本想利用他倒陸,怎知他卻是反袁的中堅。

他大聲指責陸態度曖昧:“事新君(指袁)不忠,背舊主(指岑春煊)不義,忘殺子仇不慈,一個人怎可以不忠不義不慈!”

三月十一日,陸榮廷由南寧率師到達柳州。

十三日,他效仿蔡鍔和唐繼堯,先率領廣西軍將領通電勸袁辭職,並限二十四小時內答覆,全電雲:

“前大總統袁公惠鑑:痛自強行帝制,民怨沸騰,雲貴責言,干戈斯起。兵連禍結,徂冬涉春。國命阽危,未知所屆。遠推禍本,則由我公數年來,殃民秕政,種怨毒於四民。近促殺機,則由我公數月來,盜國陰謀,貽笑侮於萬國。

“查《約法》第四十六條,有總統對於國民負責任之規定,失政犯憲,萬目具瞻,厲階之生,責將誰卸?雲、貴既扶義以興,勢無返顧,我公猶執迷不悟,何術自金?榮廷奉職巖疆,保安是亟,啓超歷遊各地,蒿目滋驚,因念辛亥之役,前清以三百年之垂統,猶且不忍於生民塗炭,退位讓皇。今我公徒以私天下之故,不惜戕億萬人之生命,以蹙國家於亡。以較勝朝,能無顏汗?

“況事終無成,徒見僇笑,名爲智者,顧若此乎!榮廷等以數年來共事之情好,不忍我公終以禍國者自禍,謹瀝誠奉勸,即日辭職,以謝天下。榮廷等當更任力勸雲、貴同日息兵,則公志既可自白,而國難亦可以立紓矣。事機安危,間不容髮。務乞以二十四小時賜復,俾決進止,不勝沉痛待命之至!陸榮廷、梁啓超、陳炳焜、譚浩明、莫榮新、馬濟、王祖同。”

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78章 漢口之戰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33章 告密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23章 離開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429章 辭職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63章 請願大潮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19章 一心離開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6章 署理山東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0章 心機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123章 孫袁會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58章 離開老巢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04章 勸退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
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78章 漢口之戰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33章 告密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23章 離開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429章 辭職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63章 請願大潮第37章 涉外事件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19章 一心離開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607章 寓居紐約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6章 署理山東第383章 風口浪尖的黎元洪第20章 心機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202章 撤銷帝制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123章 孫袁會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58章 離開老巢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04章 勸退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16章 柳暗花明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