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安民告示

下午二點整,選舉都督的會議正式舉行,參加人是諮議局議員和起義軍的主要領導人。

湯化龍首先發言,主要是表明態度,贊成共和,支持革命。

此前,他還是在猶豫不決中,黎元洪的加入,使他下定了決心。

湯化龍(1874—1918),字濟武。漢族,湖北蘄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學畢業,立憲派的代表人物。

清朝光緒進士,授法部主事。後任山西大學堂國文教習,出版《教育雜誌》。

一九零九年秋任湖北諮議局籌辦處參事,次年當選爲諮議局副議長,覆被舉爲議長,積極參與發動請願速開國會運動。

一九一零年赴北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一次會議,被推爲會議主席,參加各界代表第三次請願。後與譚延闓、蒲殿俊等謀作第四次請願,未果。

翌年六月再次晉京參加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二次會議,猛烈抨擊“皇族內閣”,參與發起組織“憲友會”。武昌起義後,參與組織湖北軍政.府,並通電敦促各省諮議局響應革命。

前面提到過,民國成立首屆國會時,他曾當選爲衆議院議長。又與梁啓超合組進步黨,對抗國民黨。一九一四年任教育總長兼學術委員長,翌年辭職赴滬,參加護國運動。後曾任段祺瑞內閣內務總長,一九一八年出國考察,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市被國民黨人王昌刺殺身亡。

會議上,吳兆麟接着發言,他首先講了首義後的大好形勢,鼓勵大家建立必勝的信心。接着,他說:“當前,軍民兩政實繁,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兄弟我向諸位提議,公推黎元洪協統爲湖北都督,湯化龍議長爲湖北民衆總長。黎、湯二公爲湖北人望,不但在湖北,在全國也是知名人士,口碑極佳。他們站出來主持大局,不但湖北各界會心悅誠服,在全國也會獲得支持。”

吳兆麟話音剛落,立即獲得大家的熱烈掌聲。

這樣,黎元洪就正式坐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位置。

就位後,黎元洪和大家商量了一下,馬上召集各界代表,軍中各協、標、營士兵,於下午五時到十五協司令部開會。很明顯,黎元洪這是在各界人士面前公然亮相,爲軍政.府建立起領導權威。

關於這次會議,十月十日晚參加起義的二十九標一營管帶何錫蕃,一九一二年受《湖北革命實錄館》之約,所寫的《湖北起義戰守實錄》一文中寫道:“湯化龍任籌餉,饒漢祥任安民,錫蕃、蔡濟民任組織各機關,遂調集各軍於十五協,聽黎元洪演說,併發口糧。”

文章談到,黎元洪在演說中講道:“革命應天順人,弔民伐罪。今鄂渚底定,外省從風,誠千載一時不可多得之機會。諸君戮力同心,元洪誓與諸君同興漢室。”

熊秉坤在他的《前清工兵八營革命實錄》中,也提及過這次會議:“時下午兩點後,黎公諭傳各處,午後四時(應爲五時)各協、標、營士兵均至十五協集合。及時到者無幾,因各士兵多負有責任,不得離崗。顧黎公去十五協時,伏處旗兵開槍射擊。”

這次會議,對黎元洪那個時候是怎樣的表現關係重大。這樣的,一上任就在衆人面前亮相,發表政見。那些所謂的如泥菩薩一言不發的說法,不攻自破。這也說明,黎元洪雖不是革命黨,但是傾向革命的。

當天晚上,漢陽的黨人胡玉珍到黎元洪處彙報漢陽光復的情況。

黎元洪很高興,嘴裡囑咐着胡玉珍,一定要維護好各方面的秩序,手裡拿出筆準備給自已的手下,駐漢陽的四十二標統下達指示。

還沒等動筆,漢口的黨人,武昌的紳商相繼過來彙報情況。等把這些人接待完送走,黎元洪看着自己手裡的筆,竟想不起自己要寫什麼?望着面前的白紙,想了一下,還是沒想起來。

便問身旁的胡玉珍:“我剛纔要寫什麼?”

胡玉珍說:“您不是要給四十二標統張永漢寫指示信嗎?”

黎元洪笑了,“看我這記性!”

胡玉珍走後,黎元洪又在幾個急件上批了字,看到一張文告草稿,他仔細看了看,添上了嚴禁亂殺滿人幾個字。看手裡的事處理的差不多了,才感覺到了睏意。是不是該睡一會兒?

黎元洪走到窗前,推開兩扇窗,東方已露出魚肚白,原來自己這都督上任後的第一個夜晚,已經在忙碌度過了。

看到晨曦中的黃鶴樓,黎元洪好像第一次發現,早晨的黃鶴樓有一種獨特的美,是才注意到,還是因爲換了人間?黎元洪很感慨。

十月十一日下午,武昌主要街頭都出現了安民告示。每個告示前都聚着一羣人,從晚上開始,就槍炮聲不斷,出了什麼事?看到佈告明白了。

湖北軍政.府大都督黎元洪簽署的佈告寫道:“今奉政.府命令,告我國民知之。凡我義軍到處,爾等勿用猜疑。我爲救民而起,並非貪功自私,救爾等於水火,拯爾等之瘡痍。爾等前受此虐,只因滿清專制。……建立中華民國,同胞無所差池,士民工商爾衆,定要齊心協力。軍行素有紀律,公平相待不欺。願我親愛同胞,一例敬聽我言。”

安民告示很快起到了安民作用,都督黎元洪的名字不脛而走,有人則說,原來黎協統也是革命黨,滿清焉有不滅之理?

一隊隊臂上戴着白袖標的士兵,在街頭巡邏,維持秩序,商店米店很快正常營業。

十月十一日,對於武昌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天。

親歷過武昌起義的李方廉,曾經這樣描述過當時的情況:元洪未到諮議局前,羣龍無首,“其實,陽夏未定,瑞澂和張彪退守漢口,收拾潰軍,據劉家廟,四處請援,省垣殘餘旗兵,尚未肅清。同志集諮議局者,經半日之久,一籌莫展……消息沉悶。然焦急者失望,膽怯者惶恐,至有忿忿作歸計者,其情勢緊張,較九日、十日更爲難堪。午後則武昌城裡內遍佈佈告,往觀者途之爲塞,歡聲雷動。至有艱於步履之白髮老翁,倩人扶持,擁至佈告前,必欲親睹爲快。旅漢外籍人士,聞之也爲之動,殘敵更一驚膽裂,易裝潛逃者,不可勝算。”

章太炎老先生在他的《大總統黎公碑》雲:“瑞澂始謂小寇蜂起易定,固走江上兵艦待其變。聞公(指黎元洪)出,乃去。”

當時有記者寫道:“自安民告示出後,知都督爲黎元洪,黎素忠厚,有名於時,商民均歡欣鼓舞,啓門照常營業。外國人亦讚美不止,其一種悲壯之現像,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從發出第一份安民告示起,到十月十六日止,以鄂軍都督黎元洪名義,發出的文電有:《傳檄全國電》、《檄各卅府電》、《致海外人士電》、《諭湖北各卅府縣及自冶公所電》、《通告各自冶職員電》、《檄各卅府縣電》、《檄各督府電》、《宣佈滿卅罪狀電》、《通告各省城鎮鄉地方巡警電》、《告漢族同胞之滿卅將土者電》、《致滿清政.府電》。

而軍政.府最先送出的是發給各國領事的照會。

從此,都督黎元洪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由於黎元洪的被推出,不但安定了民心,穩定了中間勢力,也可以說凝聚起了社會更階層,極大的壯大了革命陣營的力量,也給全國各地,起到了示範作用。

事實證明,革命黨人選擇黎元洪是正確英明之舉。

十月十日晚,武昌首義成功後,漢陽和漢口的革命黨人除了聽到槍炮聲外,其他一無所知。四十二標是黎元洪的二十一混成協的下屬。下設三個營,其一營駐在漢陽,防守龜山腳下的兵工廠和鋼鐵廠。營部設在兩個廠之間的龍燈堤。第二營駐在漢口,駐在大智門火車站和華景街,負責京漢鐵路交通及市面的治安。第三營駐在河南信陽。第一營屬於文學社的四支部,革命黨的正代表是胡玉珍,副代表是邱文彬。

胡玉珍,十六歲投湖北混成協第四十二標當兵,很快投身革命。先與同志組織益智社,當時四十一標有振武學社,彼此聲氣相通,後併入文學社,即任第四十二標文學社代表。

他見本標駐地分散,建議成立文學社四支部,他任文學社四支部支部長兼四十二標代表。

他還倡議月捐所得,除供開支外,接濟在獄中同志。一九一一年十月八日,營管帶汪炳山限制士兵出入軍營。他明知必有變故,但無從得悉內情。十日輪到他當採買,便利用時機跑步到漢口.交通機關範明山家探聽消息。

適副社長王憲章自武昌逃出至此,始知武昌大概。十二日,袁金生送公文赴漢口,他要袁跑步由漢口過江探明真象。

袁回來說,武昌城門緊閉,守兵袖纏白布。開始確信武昌已起義,於是決定晚八時響應起義,馬上通知前隊戈承元、後隊邱文彬,準時發動不誤。

他自己換上便衣親赴漢口通知趙承武,又派同志以最快速度通知信陽同志到期響應。

這是個人品很好的人。漢陽光復,大家推他負其全責。他說隊官宋錫全是日知會老人,不如舉宋。於是宋錫全由清軍隊官一躍而爲民軍第一協統領,他自己任協參謀。和議成,北伐停,他退居武昌,以筆墨爲革命效力,遂團結二三友人辦《春秋報》。後自費赴日留學。一九一五年袁世凱復闢帝制,他回國討袁,先擬舉事山東,不成逃到上海。袁政.府請英捕房予以逮捕,同年死於獄中。

邱文彬 (1886~1972) 字質儒,湖北襄樊人。生於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畢業於湖北軍校。後入湖北新軍,任炮兵正目,組織成立益智社,後加入文學社,任陽夏支部副部長。

武昌首義前任第四十二標副代表,陽夏起義臨時總指揮,辛亥首義漢陽司令部參謀長,先後任湖北討袁護國軍總司令,湖北靖國軍總部上校參謀、少將參軍、軍需處處長。

先後加入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後任北伐軍鄂軍第一師顧問,北伐建國軍別動師師長,武漢首義公園經理,綏遠興和徵收局局長,湖北宜昌第三區區長,河南省立戒菸所所長,河南《民國日報》社工務主任等職。一九四四年後賦閒,寓居蘭州。一九五七年被聘爲甘肅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344章 北歸第134章 較量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78章 漢口之戰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62章 國恥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09章 怪八股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78章 漢口之戰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112章 兵變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410章 會考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41章 美育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294章 曹錕第345章 張毒菌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29章 辭職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398章 張瘋子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11章 點翰林
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396章 江防事變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344章 北歸第134章 較量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78章 漢口之戰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62章 國恥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09章 怪八股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376章 奉直大戰如箭在弦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78章 漢口之戰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82章 一明一暗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112章 兵變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410章 會考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41章 美育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294章 曹錕第345章 張毒菌第72章 六字箴言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429章 辭職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398章 張瘋子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11章 點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