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成都之戰

此時,南軍爲何進攻嶽州呢?

嶽州即今湖南嶽陽市。在歷史上有過多個稱謂,如巴陵、巴州等,民國以後,正式定名爲岳陽。

嶽州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東鄰江西銅鼓、修水和湖北通城。南抵湖南長沙、瀏陽市。西接湖南沅江、南縣、安鄉。北接湖北赤壁、洪湖、監利、石首。嶽州的地理位置極爲重要,素稱“湘北門戶”,是防守北方來敵的屏障。

桂系既然和北方的直系暗通,自然不願擴大戰爭。

但是,問題在於湖南軍民的情緒。此時的湘軍戰意極濃,如果過分予以壓制,桂系在湖南的領導地位將會失去。

再者,國民黨對桂系在湖南按兵不動的情況日益不滿。如果桂系再與湘軍爲敵,迫使國民黨和湘軍聯結一氣以對桂系,桂系在廣東的領導地位也將動搖。

北軍已進攻荊、襄自主軍,荊州已經陷落,襄陽也保不住。直系主和派並不能夠控制局勢,皖系的主戰派兵鋒必然直入湖南。桂系無法不同意南軍進攻嶽州。

南軍的軍事行動沒有受到抵抗。守嶽州的北軍是王金鏡的第二師,李奎元的十一師,王汝賢的第八師,範國璋的二十師,都是直系部隊或是接近直系的部隊,他們在內心並不願和南軍作戰。

南軍剛開始進攻,北軍放火焚燒嶽州,然後撤出。南軍進入嶽州,撲滅了空城的漫天火焰。

嶽州自從民國二年二次革命後一直控制在北軍手中,歷時四年餘,這時才重入南軍懷抱。

嶽州易手後,西南各省人心大振。多數主張長驅直下武漢。由於北軍主力集中在荊、襄方面,武漢軍力異常空虛,南軍如果乘勝挺進,武漢是可以攻下的。

如果攻下武漢,唐繼堯以護國元勳身份出兵北伐,北方局勢如何演變是很難預料的。

事實上,經過半年的奮戰,各路護法(靖國)軍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在湖南戰場上,護法軍在奪取了長沙之後又拿下了嶽州。

在四川戰場上,同樣連續取得重大戰果。

滇黔川聯軍攻佔重慶後,即確定了以佔領成都爲主要目標的全線進攻作戰計劃。

進佔重慶的部隊分兵三路向成都進發:四川靖國軍爲右路,由重慶出壁山,經青木關、合川西攻成都;

貴州靖國軍爲中路,由重慶出壁山、大足,經安嶽、樂至進逼成都;

滇軍顧品珍部爲左路,由重慶西攻永川、榮昌,進取內江、資中,爾後北攻成都。

與此同時,退駐川南的滇軍趙又新、黃毓成等部由永寧北攻納溪、瀘州,然後一路循長江反攻敘州,一路經富順進攻自流井。得手後,再進取威遠、榮縣,經仁壽進逼成都。

聯軍發起進攻後,進展頗爲順利。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午前,滇軍趙又新部攻佔納溪,繼向瀘州進逼。

十八日,川軍第一師下屬第二旅在合川發出通電,宣佈護法,駐守瀘州之劉湘第一旅隨之動遙。十九日,滇軍一舉攻佔瀘州,劉湘旅退往永川。

二十二日,顧品珍部攻佔永川,川軍第一師代師長徐孝剛暨劉湘旅退往隆昌。

劉存厚接任四川督軍後,完全倒向北京政.府。一邊電令各部固守,阻止滇軍前進,一邊調集兵力,調整部署,準備組織反擊,奪回瀘州、重慶。

然而,未等川軍反攻,滇黔川聯軍先敵發動了更爲強大的攻勢。

其部署是:

滇軍顧品珍部由永川沿大路攻取隆昌、內江;

趙又新部一由瀘州攻富順,一向敘州進攻,以爲牽制;

黔軍王文華師之一部出大足,經吳家鋪助攻隆昌、內江;

川軍石青陽部進攻安嶽、樂至;

熊克武部一由安嶽取遂寧,一攻順慶;

敘南趙鍾奇部牽制盤踞敘州之川軍,策應主要戰場行動。

據此部署,顧品珍所部於一月二日佔榮昌,八日下隆昌,十五日佔內江。

熊克武指揮之川省靖國軍於一日克渠縣,三日克遂寧,九日克順慶(今南充)、保寧(今閬中)。

黔軍王文華師佔領了大足等地。

此後,趙又新所部於十四日佔富順,敘南趙鍾奇進佔屏山、筠連。靖國聯軍的強大攻勢,不僅打破了劉存厚反攻瀘州、重慶的計劃,而且進一步削弱了他的實力。

劉存厚各部被壓縮在敘州、自流井、簡陽至成都的狹長地域內。面對險惡形勢,一面迭電北京政.府,請速接濟槍支彈藥,並請轉令陝、甘、鄂三省督軍迅速抽調勁旅增援。同時再次調整兵力,準備對聯軍實行局部反攻,企圖奪回部分失地,穩住陣腳,堅守待援。

一九一八年一月十六日,劉存厚軍北路司令楊肇錫反攻遂寧獲得成功。

二十日,南線之舒榮衢旅打退趙又新部的進攻,奪回富順。中路鐘體道師也擊敗進攻安嶽之黔軍,推進到永清。

劉存厚軍的反擊,給滇軍造成較大損失,但其所屬部隊亦因數月激戰,已成強弩之末。局部反攻雖獲小勝,終因兵力不敷,無法擺脫被動態勢。

一月二十三日,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兼北洋陸軍第二十一師師長,舒榮衢爲該師第四十一旅旅長,陳洪範爲第四十二旅旅長,劉成勳爲陸軍第二十二混成旅旅長,汪可權爲第二十三混成旅旅長。試圖用將劉存厚所統之川軍納入北洋軍序列的作法,把劉存厚牢牢拴在“武力統一”的戰車上。

北京政.府這一招果然見效,劉存厚在接到命令的當天,即致電北京政.府,聲稱要作戰到底,“決不與滇黔議和”。

然而,這種堅定態度,並未給川軍帶來任何希望。

一月二十五日起,川南滇軍分兵四路向敘州、富順、內江和資中等地發起猛烈進攻。劉軍因傷亡慘重,彈藥匱乏,後援不繼,戰力銳減,整個防線呈瓦解之勢。

三十日,劉存厚急電段祺瑞,謂“餉械全罄,各軍退卻,敘州、遂寧相繼失陷,維持力竭,乞速援救”。

但此時北軍在湖南新敗,嶽州失守,北軍正急於改變湖南戰場的被動態勢,無力顧及四川方向。對劉存厚的告急電,未予迴音。

一月三十一日,滇軍攻佔敘州,二月二日攻佔內江、富順,六日攻佔自流井。

劉存厚軍一、二、三師龜縮於樂山、簡陽至成都間狹小的地域內。

爲了保存實力,應付危局,劉存厚於一月三十一日通電宣稱:將四川督軍一職讓給熊克武,“自己解甲歸田,以明素志”,要求與聯軍停戰議和。

這一緩兵之計當即被聯軍識破,認爲“所云停戰,實系緩兵”。

唐繼堯、熊克武要求劉存厚率部撤出四川,退往陝西。劉存厚默而不答。於是,各路靖國軍繼續揮兵前進。

緩兵之計落空後,劉存厚決心以所餘兵力固守成都外圍要點,等待北京政.府救援。

他分析戰場形勢,認爲滇軍在南路,黔軍及熊克武所部在北路,“兩相比較,實南強而北弱”,因而決心對南路之滇軍取守勢,對北路之黔軍取攻勢。爲此,決定抽調防守資中的部分兵力至簡陽方向,準備伺機反擊。

二月上旬,防守簡陽的川軍第三師未等資陽之援兵趕到,就倉促協同第二師之第三混成旅,對樂至之黔軍發動進攻,攻佔該鎮後,又繼續進攻安嶽。

中途遭到黔川聯軍迎頭痛擊,旋即放棄樂至,回守簡陽。聯軍乘勢追擊,在樂至以西之施家壩遭到由資中和樂山赴援之劉存厚軍猛烈阻擊。

正當簡陽劉存厚軍頑抗聯軍進攻之際,第二師所屬之劉成勳、陳洪範兩旅於二月十六日在樂山宣佈參加護法。十八日,第一、三兩師全體軍官和第二師之汪可權、舒榮衢旅,也宣佈與西南靖國軍一致行動,並推熊克武主持四川軍政事務。

劉存厚軍紛紛參加護法,滇黔軍得以長驅直入,於二月十八日佔領簡陽,進逼成都。熊克武所部也乘勢攻佔淮鎮,向成都挺進。

劉存厚見所屬部隊分崩離析,無法再戰,遂於二月十九日夥同城防司令田頌堯等撤離成都,退往川北。

三月八日,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爲四川督軍。歷時八個月的四川護法戰爭,至此告一段落。

與此同時,其它各省的護法勢力也有很大發展,“獨立”、“自主”的通電接連不斷。

在湖北,石星川、黎天才的靖國軍雖遭挫損,但尚有革命黨人蔡濟民率領的民軍在廣濟等地活動。

在陝西,陝軍團長郭堅在鳳翔宣告自主,革命黨人于右任、胡景翼在三原宣佈獨立,陝西靖國軍一度攻佔了西安。

在浙江,駐寧波的旅長葉煥華宣告獨立,溫州、處州(今麗水)、紹興等地的軍隊一度響應。

在河南,原京津總稽查長王天縱在臨汝宣告獨立;在山東,部分陸軍起義,一度攻佔了東平。

在福建、安徽,也出現“靖國軍”、“討倪軍”,響應護法。

短短几個月內,護法烽火遍及十幾個省,形勢十分有利。這時,如果參加護法的各種勢力能夠團結一致,在護法軍政.府統一領導下,協同作戰,共同對敵,未嘗不能發展大好形勢。

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289章 內鬥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72章 六字箴言第93章 南北議和第19章 一心離開第439章 進德會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17章 駐節朝鮮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36章 署理山東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章 去買官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97章 中山先生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511章 完婚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45章 張毒菌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40章 系矯旨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3章 志得意滿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5章 挫折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64章 芥蒂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87章 唐繼堯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62章 國恥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85章 殿前作答第78章 漢口之戰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37章 涉外事件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166章 實情
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289章 內鬥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446章 十四等於零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72章 六字箴言第93章 南北議和第19章 一心離開第439章 進德會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17章 駐節朝鮮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36章 署理山東第67章 迫不及待第5章 去買官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97章 中山先生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511章 完婚第113章 首屆內閣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345章 張毒菌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40章 系矯旨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13章 志得意滿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5章 挫折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164章 芥蒂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125章 中國憲政之父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187章 唐繼堯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62章 國恥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85章 殿前作答第78章 漢口之戰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37章 涉外事件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166章 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