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

四面楚歌、風雨飄搖中的龍濟光,一方面向袁世凱請示應對之策?一方面要求派大軍增援。

袁世凱密令龍濟光“獨立擁護中央”,另電駐上海的第十師速行援粵,第十師防務則由駐南苑的十二師接防。

運兵行動尚未開始,四月四日寄駐廣州的寶璧、江大兩兵艦竟參加義軍,投入魏邦平部。魏邦平隨即統率艦隊駛抵海珠,預備攻城。

走投無路的龍濟光、張.鳴岐,在萬般無奈之下,四月六日宣佈廣東獨立。

佈告如下:“爲佈告事:現據廣東紳學各界全體公呈,粵省連年災患,地方已極凋零。近來各省多已反對袁氏,宣佈獨立,粵省危機四伏,糜爛堪虞。各界全體爲保持全省人民生命財產起見,羣衆公議,聯請龍上將軍爲廣東都督,以原有職權保衛地方,維持秩序。此係擁護共和,天經地義,請即剛斷執行等情。

“查閱來呈,持議甚韙。本都督身任地方,自以維持治安爲前提,刻經通電各省、各機關、各團體及本省各屬地方文武官,即日宣佈獨立。所有各地方商民人等,及各國旅粵官商,統由本都督率領所屬文武官擔任保護,務須照常安居營業,毋庸驚疑。如有不逞之徒,假託民軍,藉端擾害治安,即爲人民公敵,本都督自當嚴拿重辦,以盡除莠安良之責。其各同心協力,保衛安寧,有厚望爲。特此佈告。”

廣東的獨立是假獨立,是奉袁世凱密令獨立,獨立而擁護北京,等於不獨立。但真假獨立外界不知,所產生的影響卻是真的。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廣東的獨立,進一步壯大了護國反袁勢力的聲威。

龍濟光、張.鳴岐的假獨立,很快露出真容,因爲緊接着就發生了“海珠事變”。

這個歷史上稱爲“海珠慘案”的事件發生在四月十二日,前中國銀行行長湯覺頓代表陸榮廷帶人先由梧州來粵,與龍濟光接洽。算是爲準備來粵的陸榮廷、梁啓超先行打前站的。

這一天中午,湯覺頓與龍濟光的部下及民黨領袖徐勤等,參加龍濟光在廣州海珠島水上警署召開各界代表參加的,解決廣東獨立善後問題的會議。會議剛開不久,龍濟光的警衛軍統領顏啓漢等人突然開槍,將湯覺頓、譚學夔、王廣齡擊斃。

梁啓超得知這個消息後憤怒異常,他本來準備去廣州的,現在只能留在梧州看形勢的發展。

龍濟光擔心事情鬧大,趕忙派張.鳴歧前往梧州,向梁啓超、陸榮廷說明情況。

海珠事變後,曾經擔任過南京民國臨時政.府海軍總長,此時在廣東治河事宜處督辦任上的譚學衡急電陸榮廷、梁啓超。

電雲:“梧州探投陸都督梁任公臺鑒:今日海珠會議,湯君覺頓、舍弟學夔當場受槍殞命,王君協吉、呂君清受重傷,隨後亦斃。當經力請龍、張兩公,終始維持,毋使廣東糜爛,均盼召從星夜來粵,妥商善後辦法,全粵幸甚。”

龍濟光、張.鳴岐把海珠事變的責任完全推到蔡乃煌和顏啓漢身上。

蔡乃煌是奉袁克定之命,到廣東來搞鴉片煙籌措帝制經費的。他當然容不得廣東獨立,利用一切機會破壞廣東獨立,顯然是說得通的。但顏啓漢是龍濟光的警衛軍統領,他怎麼會不聽龍濟光的而聽蔡乃煌的,龍濟光很難自圓其說。

海珠事變發生後,各派勢力都有“屠龍”之論,但梁啓超與陸榮廷從大局着眼,還是希望能把龍濟光拉到反袁勢力一方。

這時候由於廣東各地民軍蜂起,龍濟光的號令不出廣州,當然害怕廣西大軍壓境,所以極力向廣西方面做出姿態。

陸榮廷遂提出幾個條件:一、交出禍首蔡乃煌、顏啓漢,二、分調警衛軍出省,三、龍軍一半須隨護國軍出征江西,四、陸榮廷等到廣州,寓所自擇,龍鬚讓出東園給陸軍駐紮。

兩方經過協商,議定四款:(一)查辦海珠禍首;(二)請陸榮廷、梁啓超到粵維持粵局;(三)陸、樑電飭廣東省內各路護國軍暫停進攻,靜待解決;(四)嚴辦土匪,保衛地方。

龍濟光想用商談來拖,以待大局變化,什麼事都是一拖再拖。不久,海珠事件的禍首顏啓漢又逃走,潛匿到上海。

陸榮廷、梁啓超見龍濟光毫無誠意,於是由梧州順流而下向廣東進軍,進至肇慶,肇慶鎮守李耀漢歡迎桂軍。

陸榮廷、梁啓超聯袂發表告龍濟光及廣東軍界全體將士通電,全文如下:

“龍都督並分送軍界全體將校士卒公鑑:榮廷、啓超承龍都督之招,來粵共商大計,本擬輕裝減從,星夜馳來,嗣疊接龍都督四電,力言北伐救國之急務,作兩粵會師進取之遠猷,敦迫率重兵來會,榮廷等義無可諉,隨帶桂軍萬人,次第東下,此事純出於龍都督之意,專爲國家前途起見,與兩粵內部交涉,毫無關係。仍恐軍界諸君及粵中父老,或有誤會,謹先將榮廷等之心跡及計劃,披瀝陳之。榮廷生性恬淡率直,毫無爭權貪位之心。

“粵中軍界,多有曾與榮廷共事者,當能深知其爲人。今迫於公義,揮淚興師,自行督兵,出境北伐,並廣西都督一席,亦不願久居。今茲來粵,只欲以旬日之間,議定大計,即行北上,斷不能久淹滯粵境。外間或有慮榮廷到粵,粵中軍界將有變動。榮廷敢矢信,誓保其必無。望我軍界諸君,推誠信之。

“至於啓超本一介書生,于軍事素無所知,其不願干預軍政,自無待論。其對於各黨派之賢俊,惟有敬受,絕無偏袒。兩年以來,專意於社會教育事業,與黨派久脫離關係。此次迫於義憤,勉從諸君子之後,竭其 棉薄。首義之始,即自誓無論何種地位,斷不肯居,若有相強,惟有引身而退。今次來粵,惟本恭敬桑梓之心,稍盡維持調護之責。粵事粗定,便須遊歷他方,更思自效,此來於粵中軍界,絕無影響,更何待言?

“須知今之國賊,實爲袁氏。袁氏一日不退,國患一日不息。今袁勢日趨窮蹙,然淫威積之既久,摧陷尚費全力,我軍全力報國,正在此時。若兩粵境內秩序安謐,無內顧之憂,自能出其勁旅,迅定中原。若內部自生葛藤,則爲敵所乘,勢將自潰,更何所挾持以救國,而身家權位,更何所託。龍督與榮廷、啓超有鑑於此,故一月以來,苦心調護,務成兩粵一家,同心禦侮之局。耿耿血誠,可表天日。想我軍人必能深會此意也。特此先行馳告。其北伐進取方略,俟與龍督會晤後,當決定迅速進行。凡我軍人志切從戎者,請各安待,必有以償諸君之壯志也。六榮廷、梁啓超。鹹。印。”

接着陸榮廷命莫榮新率軍五千進抵三水。

由於三水離廣州不遠,所以龍濟光不能不力求妥協,於是偕張.鳴.岐親赴肇慶與陸、樑會商,達成立五項協議;(一)廣東獨立後仍由龍濟光爲都督;(二)肇慶設立兩廣都司令部,舉岑春煊爲都司令;(三)懲處禍首蔡乃煌死刑;(西)從速北伐;(五)各地民軍自岑春煊入粵後設法撫綏,並自三水劃清防界,以馬口爲界,西南以上歸魏邦平、李耀漢、六蘭清防守,西南以下歸龍軍防守。

四月二十日龍濟光由肇慶返廣州,着手組織廣東護國軍三個軍,做出整裝待發姿態。

二十四日龍濟光把蔡乃煌交出,解往長堤槍斃。

蔡乃煌是爲袁氏稱帝出死力之人,其人品也很壞,跟着袁克定幹了很多壞事,應是死有餘辜之人。但做爲海珠事件的禍首,肯定是冤枉他了。

有文記載他被抓和處死情況:龍濟光從肇慶返廣州,“一入省城,即與譚學衡密談數語,學衡會意,便調了軍士數百名,直至蔡乃煌寓所闖將進去。乃煌莫明其妙,尚與那新納的簉室,對飲談心,備極旖旎,猛見了譚學衡,知是不佳,急忙起身欲遁,哪經得譚學衡的武力,一把抓住,彷彿與老鷹攫(又鳥)相似。

“可憐這個蔡老頭兒,生平未嘗吃過這個王法,嚇得渾身亂顫,帶抖帶哭道:‘這……這是爲着何事?’

“譚學衡也不與細說,一徑拖出門外,交與軍士,自己隨押出城,行至長堤,喝一聲道:“快將殺人造意犯,捆綁起來,送他到地獄中去。”

“蔡乃煌才知死在目前,當向譚學衡道:‘我不犯什麼大罪,就是罪應處死,也要令我一見子誠,如何你得殺我?,

“‘問你何故設計殺人?’譚學衡道:‘你還說沒有大罪麼?往事不必論,就是現在海珠會議,你與顏啓漢等通謀,害死多人,我弟學夔,也死在你手,問你該死不該死呢?’

“乃煌不禁大哭道:‘龍濟光賣友保身,譚學衡替弟復仇,總算我蔡乃煌晦氣,一古腦兒爲人受罪,我不想活了六七十歲,反在此地處死呢’

“‘誰叫你做到這般?’語尚未畢,已被軍士縛在柱上,一聲怪響,槍彈洞胸,蔡乃煌動了幾動,便一道魂靈,馳歸故鄉去了。

“堤上觀看的行人,統說是這個貪賊,應該槍斃,並沒有一個愛惜。驀地裡來了一位美人兒,行至乃煌身旁,總算哭了幾聲老頭兒,老殺坯,後經軍士說明,才曉得這個俏女郎,就是與乃煌對飲的美妾,還不過與乃煌做了半月夫妻。

“小子有詩詠乃煌道:享盡榮華逞盡刁,長堤被縛淚瀟瀟。貪夫一死人稱快,只有多情泣阿嬌。”

第390章 內幕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182章 開張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439章 進德會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106章 小德張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57章 管見十條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187章 唐繼堯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49章 君主立憲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123章 孫袁會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12章 平叛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5章 反擊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5章 找事做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268章 張勳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204章 勸退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62章 垂釣洹上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65章 模範團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390章 內幕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12章 平叛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613章 虛位以待
第390章 內幕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182章 開張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439章 進德會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533章 提攜後進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106章 小德張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57章 管見十條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187章 唐繼堯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49章 君主立憲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160章 二十一條第123章 孫袁會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12章 平叛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5章 反擊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6章 柳暗花明第25章 找事做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268章 張勳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204章 勸退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62章 垂釣洹上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610章 關於陳垣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65章 模範團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390章 內幕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12章 平叛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613章 虛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