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刺廖(六)

“對,沒有規定說地主不可以加入農會。”彭分田畢竟經驗豐富立刻轉變態度:“不過,能不能當領導者,必須經過全體會員選舉。”

“這點我同意。”莊繼華點頭表示贊成,然後轉身對劉震恩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農會也有農會的規則,老前輩要想….領導農會就必須經過農會會員的選舉。”

劉震恩想想後緩緩點頭,劉虎急了:“阿爸,不能這樣便宜他們。”

莊繼華笑笑又微微搖頭,這個劉虎和他老爸比起來差得太遠,劉震恩非常精明,知道今天不答應減租減息是不可能的,既然必須答應,那麼趁機謀求些許好處,而且他謀得的這個好處還是非常大的。

“胡說,莊長官剛纔說得明白,減租減息爲鄉梓造福,有什麼那麼不好。”劉震恩淡淡的呵斥了劉虎。

“老前輩大義,莊某深感佩服。”這話半真半假,雖然認識的時間極短,莊繼華對這個劉震恩的老辣靈活還是非常讚賞,不過他接下來要採取什麼手段,還需要觀察。

“莊文革,你爲什麼要接受這些地主入會。”宮繡畫依然非常生氣,她粉臉帶霜,眼神凌厲。

“宮同學,我要反過來問一句,爲什麼不能接受地主入會?”莊繼華反問道。

“地主不會真正贊成農民運動,他們入會的目的就是破壞農民運動。”宮繡畫直截了當的點出了劉震恩的目的,彭分田卻沒有說話,只是冷靜的觀察莊繼華。

“嗯,”莊繼華沉思良久,才緩緩說道:“我也認爲劉老前輩入會對農民運動發展有一定阻礙,但我不認爲這就是壞事。”他擡手製止了宮繡畫,後者面容激動的準備反駁:“請聽我說,中國要強大,社會必須改造,農民的負擔必須降低。可怎麼改造社會,疾風暴雨式,循速漸進式,究竟那種好?”

說到這裡莊繼華看看客廳中的衆人,彭分田問道:“何爲疾風暴雨式,何爲循速漸進式?”

“疾風暴雨就是打倒一切,掃除一切。社會改造就是社會利益的重新分配,以達到一個合理的平衡。五四以來,國民一直在提倡明煮,可從來沒人意識到曰常工作和生活中怎麼作纔是明煮,其實明煮很簡單,就是在規則允許下,允許各方維護自己的利益。以農會爲例,不讓地主加入農會,是擔心其利用在地方上的傳統權力奪取農會領導權,以達到維護自己利益的目的。其實這種擔心是錯誤的,拒絕地主入會更是[***]的。明煮的實質是制衡,用規則,用組織架構、用選舉來制衡。比如說劉老前輩,他入會後,不但不減租減息,反要增加租稅,你說會員會答應嗎?還會讓他擔任領導職務嗎?”

莊繼華在客廳侃侃而談,客廳外面一雙秀麗的眼睛跟着他的身影在客廳裡流轉。

“如果會長就能決定一切,那就是組織結構不合理,因爲不管是彭兄還是劉老前輩都可能犯錯誤。不讓地主入會是錯誤的,地主入會後維護利益是天經地義的,農民爭取利益也是天經地義的,二者達到平衡,妥協,社會就能緩緩進步。”

“緩緩進步?中國需要的是快速進步。”宮繡畫提出異議。

“社會改造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都在追求中國強大,可中國能在一夜之間強大起來嗎?急於求成,可能會適得其反。況且羣衆運動也需要制約,因爲羣衆在很多時候是盲目的,在海豐時,我聽見那些農民喊彭湃當皇帝,他們就能過上好曰子。”莊繼華說到這裡苦笑着搖搖頭:“國際歌裡有句話,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所以宮同學,你也不是什麼救世主,也當不了救世主。可羣衆卻喜歡有個救世主,比如海豐農民,他們就把彭湃當作救世主。”

“所以你認爲地主進入農會可以制約農民,也就是你說的盲目。”彭分田插話道,他感到自己抓住了莊繼華的中心思想。

“對。”莊繼華承認。

“可是地主在地方上擁有傳統權力,很多農民怕他們,他們能很快取得領導權。如此農會的姓質就可能改變。”彭分田點出問題的關鍵。

劉虎這才明白他阿爸的想法,可現在已經被別人瞧破了,那還行嗎?他不由又把目光寄託在莊繼華身上,希望他能頂住。

“彭兄這個問題問得好。聽我慢慢說。”莊繼華感到彭分田的問題說明[***]內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而他的真實目的是要制約[***]內的過激派:“改造社會是個龐大的工程,中國有多大,合貴我兩黨都沒有足夠的幹部,怎麼辦呢?團結。革命不是簡單的打倒,而是吸收。既然可以把農民吸收到革命陣營中來,也可以把地主吸收進革命陣營中來;幹部可以從農民中來,也可以從開明地主中來,只要他們接受現行規則。彭兄的擔心,其實也正是貴黨的擔心,其實大可不必,可以通過組織架構來制約。”

彭分田這下倒感興趣了,廣東農村劉家這樣的大地主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中小地主和富農,富農一般是自己種一部分,出租一部分,按照黨的規定,這部分人也是不能加入農會的;可這些人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卻很大,而且中國農村一般是以族羣劃分,以劉塘鎮爲例,鎮裡的居民一般是三大家族:劉、林、楊。這些家族的族長無一不是地主,這些人加入農會不成,就轉而利用家族的力量抵制農會,這給農會的發展造成很大障礙。如果能解決地主加入農會,地主被限制住,那麼不失爲高明的策略。

“比如,可以分權,農會的領導權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決策權,一部分是審查權,另外還可以把農會領導集體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地主可以擔任1/3的職權,農民可以擔任另外1/3的,剩下的可以是知識分子,也可以是鄉鎮上的手工業者。任何決策都必須過半的人贊成才能實行,如此就可以用明煮的方式限制任何一方的過激或盲目。”

“這是美國的三權分立吧。”彭分田平靜的問。

“三權分立也好,分權也罷,實質是制約。主佃矛盾是內部矛盾,不能簡單採取鎮壓方式。”莊繼華說到。

劉震恩將他們毫無顧忌的在客廳裡談論如何既限制又利用自己,心中不由有些氣惱,卻又無可奈何,他到是聽明白了莊繼華的構想,他先是有些氣惱,不過轉念一想,此舉雖然不能讓他完全控制農會,但也能控制部分權力,不至於任人宰割,因此他有逐漸平靜下來,心裡也接受了這個結果。

“減租降息可以,不過降多少,減多少,不能由你們說了算。”劉震恩決定反擊一下,他實在不能忍受這兩人的旁若無人。

莊繼華作了個手勢,請彭分田答話,他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端起茶杯喝水,這種具體的事務他不打算插嘴。

“劉先生認爲多少合適?”彭分田制止住宮繡畫和夏陽林問道。

“地租收四成,利息收20%。”劉震恩說。

“不行,”彭分田不幹,不過他沒有關閉談判的大門:“四成太高,20%年息可以接受。”

“我說的是月息。”劉震恩糾正到。

……….

………。

雙方你來我往,夏陽林和宮繡畫先後插話,劉虎卻很少插話,全憑劉震恩一人作主。最後雙方總算達成協議:地租最多收三成,利息按年息20%計算,劉震恩可以加入農會。最後這一條是彭分田的大膽嘗試,不過他也沒辦法,因爲莊繼華揭穿了國民黨沒有地主不能加入農會的規定,一旦傳播開,那麼地主就會羣起申請加入農會,若農會強行拒絕,就必然造成國民黨的干預與懷疑,對清新以後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

協議達成以後,劉震恩一直緊繃的臉上綻開笑容,曾擴情和劉勘等人一直沒有插話,曾擴情當初雖然很是激動,其實他也不知道該怎麼作,來的時候,莊繼華就豐富他們多看少說,最好不要說話。

進劉家大院時,曾擴情還以爲莊繼華會一邊倒的支持農會,沒想到莊繼華卻是採取的調和態度,而發現農會主要是[***]領導時,他也感到進退兩難,進,就變成了支持[***],退,他又難以接受那些地主老財的做法。等莊繼華逐步調和雙方利益,特別是莊繼華提出限制羣衆運動時,他才明白莊繼華爲何讓他們多看少說。

劉勘、邱清泉、楊引之、鍾彬他們與曾擴情的態度大同小異,他們都是孫學會的骨幹,對支持[***]沒興趣,可他們本身出身農村,對農村的情況有所瞭解,因此贊成降低農民負擔,減少地租,降低高利貸,因此他們也決定只聽莊繼華的,其他不管。

協議達成之後,外面等待的農民們散去了,劉震恩卻邀請莊繼華彭分田等人留下吃飯,以消除嫌閡。莊繼華這才見識了民國農村大地主的風範。

(未完待續)

第十節 虎嘯(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三節 重起(十)第一節 出兵(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一節 法幣(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三)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五節 積聚(二)第三節 演練(二)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六節 救亡(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一節 返川(二)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九節 殤(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五節 曙光(四)第五節 積聚(三)第二節 空軍(一)第五節 盟國(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七節 閃電(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八節 日薄(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十四節 亂第五節 調整(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七節 生機(六)第一節 諜影(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一節 挽弓(七)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八節 轉折(二)第五節 友人(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七節 風波(八)第十六節 招生第八節 天火(十)第五節 號角(十)第一節 黨爭(一)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一節 奪軍(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五節 曙光(七)第十節 偵察第八節 日薄(八)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調整(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三節 調整(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一節 蟄伏(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五節 突擊(六)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二節 川軍(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七節 風波(九)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一節 破冰(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日薄(十四)
第十節 虎嘯(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三節 重起(十)第一節 出兵(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一節 法幣(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四)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三)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五節 積聚(二)第三節 演練(二)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六節 救亡(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一節 返川(二)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九節 殤(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十節 大撤退(六)第六節 波瀾起(三)第五節 曙光(四)第五節 積聚(三)第二節 空軍(一)第五節 盟國(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七節 閃電(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八節 日薄(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十四節 亂第五節 調整(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七節 生機(六)第一節 諜影(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一節 挽弓(七)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八節 轉折(二)第五節 友人(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七節 風波(八)第十六節 招生第八節 天火(十)第五節 號角(十)第一節 黨爭(一)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一節 奪軍(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第五節 曙光(七)第十節 偵察第八節 日薄(八)第八節 日薄(六)第五節 調整(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三節 調整(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一節 蟄伏(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五節 突擊(六)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二節 川軍(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八節 特使(十四)第七節 風波(九)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一節 破冰(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四節 對策(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八節 日薄(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