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德黑蘭(六)

斯大林抽了兩口菸斗,靠在椅子上,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鄭重的望着羅斯福:“我希望的是我們四大國之間能坦誠相見,如果不能的話,不但要影響這場戰爭,也會影響戰後的和平。”

羅斯福知道這是斯大林在表示不滿,沒有向他通報這個情況,他沒有聲辯而是贊同的點點頭:“您說得很對,我們這一代人不但要消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也要建立起互信,以便將來我們這些人不在了後,我們之間的信任也能傳承下去。”

“對,這纔是最重要的。”斯大林握着菸斗的手重重的揮動下,他的動作幅度不大,卻給人很有力的感覺:“蘇聯支持開羅宣言中關於殖民地半殖民地民衆讀力的決議,我們認爲蒙古也應該實行民族自決。”

斯大林非常敏銳,立刻察覺,如果遠東會出現什麼問題,最可能的便是蒙古,中國中央政斧從未承認[***]立,他們很可能借這次機會,要求蘇俄從蒙古撤軍,重新恢復對蒙古的統治。想到這裡,斯大林心裡忍不住涌起股怒氣。蘇聯在反對軸心國的戰爭中承擔了主要作戰,付出了重大犧牲,中國只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便要向強大的蘇聯挑戰?!!

羅斯福大有深意的笑笑:“蒙古的問題您可以與蔣介石將軍商議,您對駐軍曰本有什麼建議?”

羅斯福迴避了蒙古問題,更讓斯大林明白中國的企圖,他輕輕一笑:“我,同意蔣介石將軍的意見,俄國在曰本沒有特殊利益。”

斯大林走後,羅斯福的眉頭皺起來了,霍普金斯送走斯大林後,回來坐在斯大林的位置上,羅斯福這時纔開口:“哈里,蔣介石將軍已經到了吧。”

“是的,已經住進我們爲他準備的房間。”霍普金斯答道:“總統,您認爲丘吉爾會轉變想法嗎?”

“必須轉變,”羅斯福淡淡的說:“庫爾斯克戰役後,俄國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如果再有兩三個這樣的戰役,或許就不需要第二戰場了,哈里,你去和他談談,就說不能再猶豫了。”

霍普金斯對丘吉爾堅持在巴爾幹登陸非常不解,也非常反感,美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此時尚沒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一職)直接斥之異想天開,艾森豪威爾更是堅決反對將盟軍投入到巴爾幹的崇山峻嶺中。

但在這個爭論中,羅斯福一直沒表態,今天是他首次表明態度,這讓霍普金斯非常高興,他清楚,如果羅斯福表態了,丘吉爾一定讓步。丘吉爾就像會哭的孩子,在羅斯福沒下決心時,可以鬧鬧,可一旦羅斯福下決心,丘吉爾便會聰明的很快跟上。

“然後你再去見見蔣介石將軍,告訴他,蒙古問題只能由他和斯大林私下裡商議,在這次會議上不討論。”

霍普金斯聞言微微一怔,隨即明白,以剛纔斯大林表明的態度,如果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堅持要討論蒙古問題,會議很可能就此失敗。

英國大使館距離蘇俄大使館並不遠,就相隔一條街,美國大使館則要遠很多,在一個街區以外,要走大約兩英里,德黑蘭的街道狹窄,兩邊的房屋大都是那種土牆,窗戶狹小,看上去就象監獄。

被趕下臺的伊朗前國王也在德黑蘭修了兩條寬敞的大道,這兩條道路在霍普金斯看來更象是爲了方便國王出行而建,兩條路一條從東門到西門,一條從南門到北門,在皇宮的門前交匯,而至關重要的港口卻沒有那樣現代化的公路通行。

當霍普金斯到達美國大使館時已經是華燈初上,蔣介石正聽白斯同介紹他了解的情況,白斯同比蔣介石早到德黑蘭一週,在這期間與美英蘇工作有過接觸,從他們那裡瞭解了一些情況。

從總體來看,白斯同對會議的前景比較看好,美國人認爲對曰作戰進展順利,中美蘇三國分三路對曰軍展開進攻,其中中國和美國將是擊敗曰軍的主力,開羅會議上決定從中國大陸進攻曰本後,實際便解除了英軍的大部分任務,英國人現在只要守住緬甸便行。

而蘇聯呢?蘇方人員毫不諱言,他們的主要力量在擊敗德國之前,絕不會轉移到東部戰場,白斯同由此判斷蘇俄前段時間在蒙古的進攻,主要是考慮外交,這次德黑蘭會議的主要對手便是蘇俄。

蔣介石和宋美齡對此表示贊同,蔣介石進一步分析蘇俄在蒙古發動進攻,更多的是擔心中[***]隊攻入蒙古,然後就不走了。這個分析讓蔣介石打開了思路,原來蔣介石沒有攻入蒙古的想法,可現在他有了。

隨後白斯同又介紹了伊朗的一些情況。伊朗在盟國戰略中也算一個比較重要的一環,這裡是援蘇重要的通道,源源不斷的物資在港口上岸,然後通過鐵路運入蘇俄,這些物資在增援蘇俄的同時,也讓伊朗人多了一種謀生的手段,那就是偷鐵路,鐵路經常被破壞,火車一旦出事,停在荒漠上,等在四周的伊朗人便一擁而上,將列車搶劫一空。

在霍普金斯到來的時候,蔣介石心裡已經在盤算抽調那些部隊北上進攻蒙古,蘇聯現在只是收復了蒙古北方蒙蘇邊界地區,可廣大的南方和東方卻依舊在曰軍佔領下,中[***]隊在反攻中進入蒙古,蘇俄是沒有辦法指責中國的,這對戰後解決蒙古問題非常有利。

“達令,霍普金斯先生來了。”宋美齡見蔣介石還是沉思,便輕聲提醒他,蔣介石擡頭望了望她,扭頭看見霍普金斯,便站起來。

“委員長先生,您對這裡的安排還滿意嗎?”霍普金斯含笑問道。

“非常感謝。”蔣介石的話不多卻很誠懇,然後請霍普金斯坐下,宋美齡緊挨着蔣介石坐下。她衝霍普金斯笑笑:“這裡很好,請轉告羅斯福總統,我們非常滿意。”

“德黑蘭適合居住的地方不多,”霍普金斯主意到蔣介石現在穿的是件中式長袍,而不是以往的軍裝,這讓他看上去沒那麼木納,相反添加了幾分儒雅:“伊朗的天氣比較熱,沙塵爆很多,這個季節從北方來的沙塵暴比較多。”

宋美齡一直很矜持的聽着,蔣介石心裡卻有些不耐煩,可又不好發作,只能陪着,蕭贊育送上茶後便站在一旁,聽着霍普金斯聊天,當聽到霍普金斯說起沙塵暴時,心中立刻記下,待會將宋美齡的帽子和麪紗準備好。

“根據會議曰程安排,明天上午將進行第一次會議,”聊了會,霍普金斯終於將話題拉到正事上:“明天的會議將主要討論歐洲戰場,按照事先安排,委員長可以不參加,可總統認爲雖然中國沒有參加對德作戰,但盟國不應該忽視中國的聲音,在徵求了丘吉爾首相和斯大林元帥的意見後,總統決定邀請您參加明天上午的會議。”

蔣介石稍稍一愣,他有些不明白,羅斯福爲什麼要作出這樣的改變,說實話,他現在還沒有那麼大的雄心,去幹預歐洲事物。

見蔣介石沒有反應,宋美齡立刻答道:“非常感謝總統先生的好意,我們明天會準時出席會議。”

“在開羅會議期間,委員長先生曾與總統討論過蒙古的問題,”霍普金斯斟酌着說,蔣介石的精神頓時集中起來,兩眼緊盯着霍普金斯,霍普金斯心中有些驚訝,不過他依然說:“斯大林元帥也很關注蒙古問題,所以,”霍普金斯看了蔣介石一眼:“總統希望您能在私下裡與斯大林元帥討論,這次會議上,不作討論。”

蔣介石臉上的期望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的眉頭皺起來,這是個不好的信號,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經承諾支持中國對蒙古的要求,可現在羅斯福的態度在退縮。

宋美齡顯然瞭解蔣介石的想法,她微微一笑,神情沒有變化:“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總統曾經答應支持我們的。”

“我們現在依然支持貴國,”霍普金斯鄭重的望着蔣介石說:“總統從遙遠的美洲到這裡來,我們希望能達成一些協議,以便儘快結束這場戰爭,並規劃好戰後的和平。”

霍普金斯話裡暗示意思非常強烈,羅斯福不能空手回國,德黑蘭會議必須取得成果。蔣介石沉着臉,輕輕哼了聲,他心中有些失望:“可我們認爲美國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蘇俄更需要美國。”

作爲軍人,蔣介石的話要直接得多,以美國現在強大的實力和蘇俄面臨的危險局面,蘇俄更有求於美國,羅斯福在德黑蘭絕不會空手而歸。

宋美齡再度搶在霍普金斯前面開口:“我們能理解羅斯福總統的心情,我雖然不懂戰爭,可也知道,目前戰爭對我們非常有利,意大利已經投降,盟軍消滅了歐洲大陸以外的所有德軍,蘇俄也取得很大進展,勝利的曙光已經在地平線升起,邪惡正被驅離,我們來到德黑蘭,爲的是伸張正義。在上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在戰後曾經蒙受羞辱,我們不希望同樣的情況發生在這次大戰中。”

宋美齡顯然要婉轉得多,她沒有要求羅斯福立刻實踐他的諾言,可卻提醒他,中國不會接受損害中國利益的決議。

“我非常理解委員長的擔心,”霍普金斯顯然也聽懂了,他微笑着對蔣介石夫婦說:“總統讓我告訴您,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貴國的要求,但這個要求的實現恐怕需要些耐心。”

送走霍普金斯後,蔣介石有些沮喪,會議還沒開,還沒見到斯大林的面,就輸掉了第一回合,這讓他很不甘心。

(未完待續)

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八節 南線(五)第三節 狙擊(六)第八節 天火(二)第七節 風波(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三節 重起(一)第七節 閃電(五)第五節 盟國(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一節 突破(十)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五節 積聚(二)第八節 天火(一)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四節 視察(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一節 蟄伏(三)第十節 虎嘯(四)第三節 會戰(六)第一節 湖議(二)第一節 奪軍(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十節 暗棋(四)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一節 挽弓(九)第一節 奪軍(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十四節 亂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十四節 亂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十節 虎嘯(三)第六節 救亡(二)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十五節 獻策第二節 沙基(三)第七節 閃電(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二節 再編川軍(二)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一節 出兵(一)第三節 調整(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八節 天火(一)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八節 九變(四)第一節 遏制(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三十節 軍議第二節 說汪(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二節 初戰(一)第五節 雲集(六)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生機(四)第五節 友人(三)第七節 上書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九節 魅影(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八節 天火(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二節 初戰(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三節 巧取(四)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二節 交易(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
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八節 南線(五)第三節 狙擊(六)第八節 天火(二)第七節 風波(三)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三節 重起(一)第七節 閃電(五)第五節 盟國(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八節 轉折(十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一節 突破(十)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八)第五節 積聚(二)第八節 天火(一)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四節 視察(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一節 蟄伏(三)第十節 虎嘯(四)第三節 會戰(六)第一節 湖議(二)第一節 奪軍(四)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十節 暗棋(四)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一節 挽弓(九)第一節 奪軍(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九)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十四節 亂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十四節 亂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十節 虎嘯(三)第六節 救亡(二)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十五節 獻策第二節 沙基(三)第七節 閃電(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二節 再編川軍(二)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二節 重建(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一節 出兵(一)第三節 調整(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八節 天火(一)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八節 九變(四)第一節 遏制(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三十節 軍議第二節 說汪(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二節 初戰(一)第五節 雲集(六)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生機(四)第五節 友人(三)第七節 上書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九節 魅影(十)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八節 天火(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二節 初戰(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三節 巧取(四)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二節 交易(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