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八)

林蔚剛要開口,蕭贊育又進來了,他數次打擾會議,可誰都沒怪他,他既然敢這樣作,說明事情真的非常重大。

“文革來電。”蕭贊育只是簡單的報告了四個字,蔣介石林蔚陳布雷陳誠的神色各不相同,陳誠似乎面有得色,陳布雷神色平靜,林蔚臉上滑過一絲驚慌,蔣介石眉頭深皺,又似乎有些惱怒。

陳誠從蕭贊育手中接過電報只看了兩眼便呆住了,林蔚有些奇怪,湊到旁邊看,也禁不住呆住了,陳布雷從倆人手中接過電報,看了眼便忍不住皺起眉頭來。

“這GCD的胃口好大。”陳布雷禁不住搖頭,蔣介石聽到是GCD的問題,心裡稍稍鬆口氣,陳布雷將電報交給他,莊繼華向他報告,GCD派DXP到德縣參加談判,提出用冀中三個縣和平津附近的根據地交換張家口和宣化。

蔣介石重重吐口粗氣,將電報扔到桌上:“看看吧,形勢剛剛好轉,地方勢力、GCD就跳出來,拖我們後腿。”

GCD的問題是最麻煩的,陳布雷搓了搓手,似乎在表示這事棘手,從形勢上說,國民黨形勢一遍大好,政治軍事都處於強勢中,戰場上的勝利讓政斧威望空前高漲,大部分地方軍閥接受整編,開始融入中央軍中,形勢這樣好,可對GCD採取軍事行動,在政治上卻不允許,國內國外的政治軍事形勢都不容許。

“張家口乃省會城市,是華北重鎮,他們想用這兩個城市交換冀中三縣和平津附近那幾塊小根據地,異想天開。”陳誠忍不住抱怨起來:“委員長絕不能同意。”

“佈雷先生,蔚文,你們是什麼意見。”蔣介石沒有立刻作出決定,而是轉向陳布雷和林蔚。

“按照我們和GCD的協議,察哈爾和綏遠歸他們管,綏寧已經在傅作義手中,看樣子拿不過來,如果他們兩個省都沒有省會,他們心裡恐怕也不是滋味。”林蔚斟酌用詞,話說得很小心。

“是不是問問莊文革的的意見?”陳布雷感到歷次與[***]談判,唯獨莊繼華與他們談判沒有吃虧。他好像總有辦法,讓看上去吃虧的事情,變得有利。最經典的便是當年兩黨走向內戰,莊繼華左右調諧,結果用兩個半省主席交換了GCD在蘇北和江南的根據地,當初很多人認爲吃虧了,可現在看來,好像並沒有吃虧,而且是佔便宜了。江南沒有了GCD部隊,[***]可以從容進行。

蔣介石這才感到電報好像有些不同,想了想發覺了,以往莊繼華的電報中都帶有自己的分析建議,可這封沒有,只是簡單報告[***]的要求。

“看來他也學會謹慎了。”蔣介石在心裡嘀咕,可面上卻沒表示出來,依舊微微皺眉。

陳布雷的提議得到林蔚的支持:“委員長,我看可以,要不這樣,華北會戰已經告一段落,難得有段空閒,是不是讓他回來一趟,當面向委員長報告。順便也談談東北軍的問題。”

蔣介石微微點頭,這個辦法不錯,可轉念一想,他又搖搖頭:“華北會戰雖然告一段落,可戰後事務繁多,文革也走不開,不如這樣,蔚文,辭修,我們去一趟華北。”

林蔚一愣,隨即表示同意,華北戰後的困難之大,前所未有,前段時間,莊繼華一天幾封電報,要糧食,要彈藥,要補充兵員,和洪君器吵得天翻地覆,吵到蔣介石面前。另外,獲得這樣一場大勝,作爲國家首腦的蔣介石也應該去看看,鼓舞士氣。

“那蘇北的事情怎麼辦呢?”陳誠遲疑下問道。

蔣介石縣都沒想便說:“你開始的建議很好,電告五十七軍,是否調他們到華北戰區,尚未最後決定,不過蘇北戰局緊張,他們應該首先穩住蘇北戰局。”說到這裡,他停頓下又補充道:”關麟徵兵力較弱,就從江南調兩個軍到蘇北,另外,從華北抽調一個軍到江淮戰區,具體那個讓薛嶽和莊繼華決定。西尾壽造不過是想拖住我軍,兩個師團進攻蘇北,鬧不出什麼大事。”

“是。”陳誠遲疑下答應下來,他已經明白,蔣介石在他還沒到之前便考慮清楚了,曰軍從安慶等地撤退,兵力雖然更集中了,可江南戰區的兵力密度也更大了,足以抽調兩個軍出來。

陳誠就在蔣介石的辦公室內起草電報,交給蔣介石簽字後便用別墅的電臺發出去。當天晚上,陳誠便留在別墅內。

第二天,當蔣介石乘飛機到濟南,再轉火車到德縣,當他在德縣火車站下車時,莊繼華帶着戰區司令部的主要軍官均在火車站等候,此外史迪威和司徒雷登,以及德縣地方名流也在火車站迎候。

軍樂隊雄壯的樂曲中,蔣介石滿面笑容,莊繼華上前敬禮,大聲報告:“報告委員長!卑職華北戰區司令莊繼華率戰區司令部主官歡迎委員長到華北戰區視察!”

蔣介石含笑回禮:“文革,辛苦你了,看你又瘦了一圈。”

莊繼華呵呵一笑:“多謝校長關心。”

說完他向後一揮手,軍樂隊再度奏響,人羣發出陣陣歡呼聲,一身戎裝的蔣介石看上去很英武,史迪威上前向蔣介石敬禮,蔣介石也微笑着還禮。蔣介石又專程走到司徒雷登面前,祝賀他脫離危險,隨後蔣介石在站臺上向歡迎人羣和記者們發表了簡單的講話。

“華北會戰,[***]獲得空前大捷,殲敵三十多萬,僅僅俘虜便有數萬!光復大批國土,[***]兵鋒直逼山海關!這場勝利是我華北戰區將士流血犧牲而來!是華北數百萬民衆支持得來的!這場勝利是我們民族的光榮!

抗戰七年,我們付出了巨大犧牲!今天我們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華北會戰的勝利!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結局!我們最終會取得戰爭的勝利!”

隨後蔣介石便在軍樂聲中登上轎車,臨上車前,將莊繼華叫到車上,上車後,蔣介石臉上的笑意一掃而光,莊繼華察言觀色知道事情不是很妙,也閉嘴不開腔。

轎車沒有進城,直接向魯家別院開去,快到魯家別院時,蔣介石纔開口:“難民的情況怎樣?”

莊繼華嘆口氣,爲難的說:“難呀,難民加軍隊上千萬,後勤壓力極大,糧食極其緊張。晚來一天,我這裡就揭不開鍋了。”

蔣介石也重重的嘆口氣:“是呀,難爲你了,文革,這一仗基本解決了在華曰軍主力,你打算什麼攻北平天津?”

莊繼華心裡暗罵,老子還以爲你要給我送糧,你倒好就問一句,北平天津不過是熟了的果子,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有什麼難的。

“北平暫時不動,兩週後進攻天津,光亭已經在調動部隊了。”莊繼華又嘆口氣:“主要問題還是後勤,彈藥不足,特別是炮彈,現在的炮彈基數只有一個,要打天津這樣的堅城,至少需要三個炮彈基數。”

“北平天津不用太着急,準備充分了再打也不遲,”蔣介石想扭過頭看着莊繼華,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文革,山海關那邊呢?關東軍的情況呢?”

“我們和狼眼失去聯繫,”莊繼華老老實實的說:“他突然消失了,可能在北平城內,也可能去了東北,目前我們已經派人潛入東北,不過,困難的是,東北的情況很複雜,曰本人治理了十三年,社會管制很嚴,我們的人要站住腳比較困難,王小山正和戴笠合作,準備將狼眼的聯繫方式交給戴笠,由戴笠負責。”

蔣介石微微點頭,隨着戰爭的進程,狼眼的作用會越來越小,而且由於狼眼在推動對蘇作戰中過於積極,戰後蘇俄追究起來,這筆賬很難算清。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岡部直三郎率領的蒙古方面軍已經到達山海關,目前關東軍在山海關地區有二十萬左右的兵力,我軍在山海關正面只有二十萬兵力,不過在熱河地區還有大約二十五萬左右,我的基本判斷是,岡部直三郎正在加緊構築工事,暫時沒有對我軍發動進攻的跡象。”莊繼華說,這些情報來自軍統,軍統這些年在東北佈下幾個情報網,少數精英分子還打入了滿洲國高層,準確的情報拿不到,這些基本情報還是能拿到的。

正說着,轎車停下了,倆人扭頭看,卻是已經到魯家別院門口,莊繼華坐在前排的伍子牛率先下車給蔣介石打開車門,莊繼華則自己推開車門下來,司令部沒去車站的軍官都在司令部門口,軍銜最高的還是作戰處副處長何畏。

看到蔣介石走過來,何畏的心情難以言表,畢竟曾經與這個人打過十年,蔣介石走到何畏面前站住,何畏唰地向蔣介石行了個軍禮,蔣介石比較隨意的還了個禮。

“你就是何畏,何副處長?”

“是,卑職作戰處副處長何畏。”何畏大聲答道。

“我早就聽說你的名字了,你在紅四方面軍便稱作小諸葛,張國燾先生對你的評價很高,我也早想見見你,可惜每次來司令部,你都不在,今天總算見到廬山真面目了。”蔣介石語氣中透着親熱,這是非常少見的,不但莊繼華感到意外,就連陳誠林蔚也感到非常意外。

“卑職徒有虛名,”何畏不卑不亢的說:“勞煩委員長掛念。”

“不用謙虛,臘戌會戰,你是首功,鄂北會戰,你也立下不小功勳,”對何畏的情況,蔣介石其實比較清楚,張國燾、莊繼華、俞濟時都曾經向他談起過,莊繼華調走何畏,俞濟時開始還不同意,蔣介石去視察時,俞濟時還在他面前抱怨,正是他的抱怨,讓蔣介石開始留心這個何畏了:“國家量才用人,不管以前作過什麼,只要有才能,國家就會用他,何處長,不要有什麼顧慮,大膽施展你的才華。”

“多謝委員長,請委員長放心,卑職不敢有所顧慮,不管在那,都會盡心盡力爲國出力!”何畏的回答也很懇切,似乎是領了蔣介石的情。

“好!很好!”蔣介石笑着點頭,然後才領頭走進魯家別院。

(未完待續)

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二節 投敵(七)第十節 餘波(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八節 刺廖(八)第八節 九變(一)第一節 破冰(二)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三節 狙擊(二)第十二節 陰雲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救亡(六)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五節 雲集(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五節 試探第七節 生機(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三節 魅影(六)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五節 號角(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十三節 試探第五節 謀功(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二節 沙基(五)第十二節 陰雲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七節 風波(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六節 救亡(八)第七節 閃電(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三節 整編(二)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七節 風暴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一節 湖議(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一節 奪軍(一)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十節 衝突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五節 突擊(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二節 策劃(一)第九節 號角(一)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八節 轉折(八)第八節 九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五節 曙光(一)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五節 友人(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四節 陰雲(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三節 魅影(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二節 策劃(九)第二節 初戰(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
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二節 投敵(七)第十節 餘波(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八節 刺廖(八)第八節 九變(一)第一節 破冰(二)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三節 狙擊(二)第十二節 陰雲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救亡(六)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五節 雲集(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五節 試探第七節 生機(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三節 魅影(六)第十節 風雲(十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二)第五節 號角(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十四節 圍殲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十三節 試探第五節 謀功(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二節 沙基(五)第十二節 陰雲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七節 風波(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六節 救亡(八)第七節 閃電(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三節 整編(二)第九節 轉機(一)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七十五節 無名第七節 風暴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一節 湖議(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一節 奪軍(一)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一節 突破(十一)第十節 衝突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八)第五節 突擊(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二節 策劃(一)第九節 號角(一)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八節 轉折(八)第八節 九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五節 曙光(一)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五節 友人(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四節 陰雲(五)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三節 魅影(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二節 策劃(九)第二節 初戰(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