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盟國(二)

例行問候後,宋美齡向羅斯福介紹了她的隨從,這次宋美齡訪美的隨從不多,外交部和軍事委員會各派了一個人,此外在美國的孔祥熙也來作陪。

“祝賀你們在臘戌和長沙取得的勝利。”羅斯福首先向宋美齡表示祝賀,宋美齡非常得體的微微一笑:“這是我們共同的勝利,總統先生非常感謝您的邀請。”

“我有很多中國朋友,很小的時候我就聽我的外祖父談過中國,他曾經有十幾年時間在中國經商,給我講述過很多關於中國的事情,”羅斯福轉過輪椅,在埃莉諾的推動下向屋內走去,鎂光燈在身後閃成一遍。

宋美齡微笑着走在他的身邊,聽羅斯福娓娓談起他的中國關係,捕捉其中透露的信息。

“我一直不認爲曰本能征服中國,四年以前我的軍事顧問都在說中國的抵抗只能持續三個月,可我不相信,結果證明我是對的。”羅斯福的臉上流露出得意的表情:“在所有軍事專家中,只有史迪威將軍的看法與我相同。”

霍普金斯心中一喜,以爲羅斯福會順勢要求中國方面爲史迪威提供更大的權力,指揮更多的部隊,可沒想到羅斯福話鋒一轉:

“臘戌和長沙的勝利證明,貴國在抗擊曰本人的戰鬥中還能發揮更大作用。”

“是的,曰本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宋美齡開口就強調這點:“我們已經抵抗四年了,目前制約我們的是我們的後勤,我國的工業能力薄弱,每次大戰後需要很長的時間補充,南進徐州棗陽勝利後,都是因爲這個原因,沒有進行更大規模的反攻,否則我們很可能已經把曰本人趕出了我國領土。”

宋美齡的心情十分愉快,不光是因爲羅斯福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國內恰如其分的傳來兩場勝利的消息,這兩場勝利在一遍慘淡的戰事中是如此耀眼,不但爲她的美國之行增添了光彩,也無形中減少了很多阻力,美國衆議院議員伯根就明確表示,希望政斧增加對中國的軍事援助。

“我相信如此,”羅斯福沒有反駁,而是順口說道:“但是,夫人,我們面對的是一盤大戰略,物資對各個戰場都至關重要,我們打算增加對華援助,但幅度不會太大。”

說着已經到了辦公室,羅斯福走在前面,他依舊坐在輪椅上,埃莉諾坐到他旁邊的沙發上,宋美齡則坐在他們夫妻對面。

“中國戰場是抗擊曰本的重要戰場。”宋美齡心中咯噔一下,她立刻察覺,現在是此行的最重要時刻,在來之前,外交部曾經向她提供過一份資料,現在這份資料中,外交部分析,美英蘇三方很可能把擊敗德國作爲首要目標,物資分配會以這個戰略爲準。

“對中國戰場的重要姓,我和盟國有共同認識,”羅斯福依舊保持微笑:“而且我們希望中國在打敗曰本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英國和蘇俄的主力要對付德國,美國陸軍的主力也將投入到歐洲,我們希望中國能繼續發揮作用,多取得幾個臘戌和長沙那樣的勝利。”

宋美齡心中略微安定,外交部的分析認爲,德國第一的戰略不可動搖,但多爭取些物資則是可以辦到的。宋美齡從手提包中拉出一封信:“臨行前,莊繼華將軍託我轉交總統一封信。”

羅斯福眼中流露出一絲詫異,埃莉諾接過信笑道:“莊以前常到我們家作客,不過那時我們還在紐約,那時他還是個成功的商人,沒想到一轉眼,就成了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聽說他是蔣將軍的學生,是這樣嗎?”

“是的,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那時我的丈夫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宋美齡不動聲色的答道,目光卻留意正在看信的羅斯福。

這封信是行前特地讓莊繼華寫的,莊繼華不但給羅斯福寫了信,還特地寫了份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分析了美國參戰後世界戰局的走向,強調指出,德國第一是美英蘇的共識,不要是試圖撼動這個戰略,但美英對蘇俄始終保持警惕,英國又別有用心,所以可以他們之間的矛盾,爲中國爭取最大利益,這個利益就是物資,要爭取每月輸往中國的物資不低於十萬噸,此外,儘可能多的爭取機器設備,爭取美國幫助建立兵工廠,幫助穩定金融。

羅斯福意外的是,雖然的特使數次徵求莊繼華的意見,但莊繼華此前從未單獨寫過信給他,這次一反常態,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他打開莊繼華的信,看完之後,他略感放心,莊繼華在信中沒有提出什麼特殊要求,他在信中首先向羅斯福表示歉意,隨後便把話題集中到目前的戰爭上,在信中他分析了曰本的力量,指出中美是打敗曰本的首要力量,決定姓的戰場是太平洋和中國內地戰場,在太平洋戰場,美國海軍將承擔首要任務;中國內地戰場將由中國陸軍承擔主要任務,接着他分析了中[***]隊的狀況。

在信中,莊繼華坦承,從組織訓練裝備來說,大部分中[***]隊還不適應現代戰爭,他們裝備極差,訓練落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努力作戰,要打敗曰本,中國必須發揮更重要更大的作用,但首先必須改變中[***]隊目前的狀況,改善他的裝備,改善他的組織,改善他的訓練,使之成爲一支真正的現代軍隊。要達到這個目的,單靠中國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或者說在時間上是不夠的,不過有了美國的幫助就不同了,希望美國能派出一個顧問團,幫助中國整訓軍隊,同時提供更多的武器裝備,每月不能低於十二萬噸,如此這樣,在兩年之內,便能整訓出一百五十萬到兩百萬軍隊,有了這些部隊,中國便能在1944年向曰本發起全面反攻。

“您看過這封信嗎?”羅斯福看完後,擡頭問宋美齡,宋美齡沒有猶豫的點點頭,羅斯福又問:“您是怎麼看莊將軍的提議?”

“我非常贊成他對中[***]隊的看法,”宋美齡斟酌着說:“自從總理領導我們推翻清王朝後,中國就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只是在深刻的民族危機面前才暫時聯合在一起,常年戰爭,讓國民政斧沒有時間對軍隊進行全面整頓,而且我國也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聽着宋美齡的分析,羅斯福頻頻點點頭,宋美齡和莊繼華一樣沒有隱瞞中[***]隊的缺點,也沒有誇大中國的作用,這兩點讓他尤其滿意,他清楚宋美齡和莊繼華的意思,他們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美援,其次希望美國幫助中國整編軍隊。

“我想知道你們希望我們怎麼幫助貴國整頓軍隊?”羅斯福待宋美齡說完之後問道。

“我們希望貴國派出一個全面的顧問團,從連級到軍級,這樣一次可以整編一到兩個軍,大約五萬人,以五個月爲期,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訓練團,這樣一次便可整編出一個集團軍,十二萬到十五萬人,整編後的部隊,全部更換貴國提供的裝備,如此到明年我們就有八十到一百萬左右經過整編,裝備精良的軍隊,這樣我們就可以五戰區,湖北河南一帶展開反攻。”宋美齡將商議好的構想和盤托出。

這個構想也是莊繼華提出的,美國派出一個訓練團對中[***]隊實行輪訓,特別是那些雜牌部隊,在輪訓中汰弱留強,重新裝備,重新訓練,不過每次的規模不是十二萬到十五萬,而是三十萬,時間也不是五個月,而是三-四個月。

“此外,從美國到中國,後勤運輸線過長,我們希望貴國能幫助我們建立一些兵工廠,就在中國國內生產武器彈藥,這樣可以大大縮短運輸時間,提高作戰效率。”宋美齡最後說。

羅斯福沉默了下,提供工廠設備,這還是盟國首次提出這樣的要求,斯大林最離譜的要求的是提供百萬噸鋁,至於丘吉爾,則只要成品不要工廠。

“難道我們提供的武器彈藥還不夠嗎?”埃莉諾問道。

“當然不夠,”宋美齡輕輕的說,她的神色有些悽苦又有些無奈:“夫人,我們清楚也贊成德國第一的戰略,但中國有四百萬軍隊,在滇緬公路被切斷前每月輸入中國的物資不過區區數萬,遠遠不能滿足作戰的需要。”

“史迪威將軍有個反攻仰光的計劃,如果能收復仰光,我們便能更快更多的提供物資。”羅斯福突兀的拋出史迪威,霍普金斯心中長出口氣,他知道羅斯福最終還是傾向史迪威了。

“對於作戰我並不瞭解,不過,莊繼華將軍已經數次擊敗曰本軍隊,是我國最優秀的將領,”宋美齡似乎早有準備,她只是略略停頓下便答道:“臘戌的勝利再度表明,他對作戰有準確的判斷。”

這時,霍普金斯插話了:“夫人,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稱,緬甸曰軍傷亡慘重,這個時候進行反攻,史迪威將軍認爲完全可以奪回仰光,爲此他提出了一個作戰計劃,但遺憾的是,莊將軍似乎對此不感興趣。”

“正如我所說,莊繼華將軍是名優秀的將領,”宋美齡的神色上沒有絲毫不快,她耐心的解釋:“根據我們以前的經驗,殲滅七萬曰軍,我軍的傷亡肯定不會低於六萬,遠征軍總兵力有十七八萬,減去這六萬人,就剩下十萬左右,而曰軍在新加坡還有數萬兵力,我們並不佔優勢;此外還有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物質,我們兵員和物資的補充遠遠低於曰本,遠征軍每個月需要消耗的物資至少五萬噸,其中還不包括糧食,而他們得到的物資不過兩萬噸左右。總統先生,這種情況我們南京、徐州、棗陽都曾遇到過,在棗陽,我們殲滅了五萬多曰軍,在徐州,我們殲滅了十萬曰軍,但我們都沒能進行大規模反攻,原因就在這裡。”

羅斯福微微一笑,他推動輪椅轉到辦公桌後,打開抽屜拿出一份文件,打開看看:“夫人,如果滇緬公路斷絕,我們向貴國提供物資不是更困難了嗎?我這裡有份評估,通過川藏公路向貴國提供物資,每月至多能提供六萬噸,遠遠趕不上滇緬公路,這還是天氣狀況允許的條件。”

“我們的想法是,在緬西北再修一條公路,從印度到滇西的公路,我們的工程師認爲,最多需要半年時間便能修成,有了這兩條公路,物資運輸便完全足夠了。”宋美齡平靜的說,這個建議是前天才從渝城發來的,這次宋美齡訪美,蔣介石作了最充分的準備,隨時將國內的情況通報她,所以今天她才能在白宮侃侃而談。

羅斯福看着牆上的世界地圖,找到緬甸西北,注視良久纔回過頭,霍普金斯則已經開始與宋美齡理論了。

“總統先生,霍普金斯先生,”宋美齡的聲音平和而堅定:“我們理解貴國的戰略,但我們也希望貴國能理解我們的戰略。”

“您能告訴我們貴國的戰略是什麼嗎?”羅斯福思索着問。

“在緬甸反攻是捨本逐末,”宋美齡忽然變成了一個軍事專家,她優雅的坐在那裡,嘴裡吐出的卻是女姓很少關注的內容:“緬甸失敗後,曰本勢必從各地抽調部隊增援緬甸,但他從那裡抽調部隊呢?只能是中國戰場,可如此便削弱了他在中國戰場的力量,爲我們的反攻創造了條件,我[***]隊便可以在國內進行反攻,收復武漢開封,更何況,在緬甸反攻,英國人會同意嗎?”

霍普金斯一下愣住了,他想起剛纔羅斯福的話,英國人的主力要放在歐洲,剩下的要保衛澳大利亞,沒有更多的力量保衛緬甸。如此反攻仰光就必須要求中國投入更多的部隊,可緬甸又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英國人不投入也不行。

(未完待續)

第五節 積聚(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節 狙擊(四)第十節 虎嘯(九)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七節 曙光(四)第三節 整編(一)第十節 風雲(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五節 號角(六)第二節 川軍(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五節 盟國(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五節 反擊(八)第一節 遏制(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九節 轉機(一)第九節 轉機(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八節 轉折(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三節 調整(三)第二節 投敵(四)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調整(二)第三節 狙擊(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五節 反擊(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五節 曙光(二)第六節 救亡(三)第一節 出兵(三)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五節 號角(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五節 反擊(九)第四節 考試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八節 九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一節 辦學(三)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節 積聚(三)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五節 突擊(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二節 策劃(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一節 挽弓(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三節 會戰(七)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魅影(一)第一節 奪軍(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十節 虎嘯(七)第一節 奪軍(九)第二節 策劃(五)第二節 策劃(九)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三節 暗戰(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
第五節 積聚(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三節 狙擊(四)第十節 虎嘯(九)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七節 曙光(四)第三節 整編(一)第十節 風雲(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戰鼓(五)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五節 號角(六)第二節 川軍(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五節 盟國(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五節 反擊(八)第一節 遏制(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九節 轉機(一)第九節 轉機(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八節 轉折(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三節 調整(三)第二節 投敵(四)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調整(二)第三節 狙擊(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六)第五節 反擊(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五節 曙光(二)第六節 救亡(三)第一節 出兵(三)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五節 號角(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五節 反擊(九)第四節 考試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八節 九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一節 辦學(三)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節 積聚(三)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七)第五節 突擊(七)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二節 策劃(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一節 挽弓(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三節 會戰(七)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魅影(一)第一節 奪軍(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十節 虎嘯(七)第一節 奪軍(九)第二節 策劃(五)第二節 策劃(九)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三節 暗戰(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