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

可這種平靜又讓莊繼華感到有點不滿足,他在《渝州晚報》上以《我們現在該做什麼》爲題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莊繼華詳細分析了中國目前的國情和中曰之間的差距。

“……綜上所述,中曰之間的差距表面上是軍隊實力的差距,裝備的差距,實際上是工業能力的差距,民衆組織的差距,經濟實力的差距,明白這點我們就明白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了。

首先我們大力發展工業,工業當中首推重工業,特別是鋼鐵業,有了鋼鐵,我們就能生產出機槍大炮,生產出子彈,就能夠給部隊更好的裝備。

其次我們應該改革社會,加強民衆組織,近期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引起不少議論,但這是將民衆組織起來的最好最快的方式,有些人整天喊抗曰,可但改革措施稍微損害他的一點權利,就立刻叫嚷起什麼不自由,可他們不想想一盤散沙的中國能戰勝實力強大的侵略者嗎?

在社會改革的初期不可避免的要損害人們的權益,比如身份證制度,還比如後備役。按照後備役制度,所有適齡青年都要當兵,這帶有強迫姓,這就讓某些人很不快活,因爲他們宣揚的抗曰是讓別人去戰場,自己是不去的,於是他們就開始攻擊這項制度殘忍,不人道,可是他們沒想過,沒有強大的後備役,軍隊的補充從哪裡來?戰爭是有損耗的,是要死人的,這次長城抗戰失敗如此之快,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部隊不滿員。

中國大多數軍隊是實行的招募制,也就是常說的樹旗招兵,這種方式雖然‘人道’,但時間緩慢,因此無法迅速彌補大規模戰爭的損耗,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後備役,而建立後備役需要很多輔助政策,比如身份證,比如戶口,比如街道這種基層的社會管理單位。

同胞們,第二次長城抗戰告訴我們什麼,在我看來,曰本人這是告訴我們,大規模全面侵華就要開始了,我們沒有時間爭論了,停止吧,抓緊時間幹吧!

要想取得明天的勝利,只有今天埋頭苦幹。”

前段時間實行的戶口和身份證制度,在社會上引起很多議論,反對的不少,所以莊繼華花了很多篇幅來解釋爲什麼要實行這些措施。《渝州晚報》在上次新聞大戰中大出風頭,隨後搶奪讀者中,在莊繼華資金支持下,梅悠蘭再度大獲全勝,《渝州晚報》成爲渝城最大的三家報社之一,而其餘兩家也在莊繼華控制之下。

莊繼華的文章在渝城引起大討論,滕傑與莊繼華的配合越來越好了,他組織三青團團員給報社寫讀者來信,參加這場討論。《只要能打敗曰本人》、《社會改革的代價》、《中國人爲什麼不願當兵》。在渝城掀起一股強烈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的呼聲,反對社會變革的都被扣上投降派的帽子,社會名流們開始讚揚市政斧的頒佈的各種法規,批評這些制度的聲音一掃而空。

可莊繼華還是感到不夠,他下令工會、三青團、國民黨黨部組織基層黨團員和會員學習討論這篇文章。

“必須讓每個黨員,團員都認識到局勢的危險,要聯繫到本人的工作來討論如何抓緊時間,如何加快速度。”莊繼華對滕傑和馮詭說。

馮詭到渝城後就明顯感到渝城的莊繼華與廣州時的莊繼華有了很大不同,在廣州時,莊繼華在很多問題遊離,他給你提出建議,採納了他沒什麼喜悅,不採納他也沒什麼沮喪;甚至連升不升管都無所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整編川軍後蔣介石對他的冷落,連他都提心吊膽的擔心莊繼華的反擊,他知道莊繼華要一怒之下提出辭職的話,蔣介石絕對會用讓步來安撫他的。可最終莊繼華什麼也沒做,好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

可渝城的莊繼華就不一樣了,有些地方非常強硬,堅決要把自己的主張貫徹下去,任何勸說都沒用,可最終發現實行他的主張的確有效,就說這個身份證吧,對於限制共C黨的活動就有很大作用。

這次莊繼華要求他們組織討論,滕傑還有些猶豫,馮詭卻立刻答應下來,他想先試試看,看看到底能發生什麼。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馮詭大跌眼鏡,一廠工會在討論中提出搞個“提高技術,狠抓質量”的活動,這個報告交上去,莊繼華大加讚揚,認爲這個行動拓展了工會的工作思路,讓一廠立刻實行。

爲了搞好這個活動莊繼華親自到一廠蹲點,他告訴工會領導人肖三木,工會的作用就是關心工人,維護工人的利益,但是你不能只停留在這上面,還應該關注工廠的狀況,解決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現在次品率這麼高,這是爲什麼呢?很顯然是工人的技術不夠,既然如此工會是不是應該幫助工人提高技術?當然應該,如果一個工人生產一百件產品,其中三十件是廢品,這三十件廢品浪費的材料值多少錢,如果這是你的工廠,你還會僱這樣的工人嗎?所以幫助工人提高技術也就是幫助他們把飯碗捧牢,技術在你手上,誰也搶不走,你就等於捧了個金飯碗。

這一席話說的在場的工人心服口服,然後莊繼華接着發揮:“抗曰需要大量武器裝備,現在的產量根本夠,我們馬上就要擴大生產,但工人的數量是個大問題,你們現在也知道了,有些工作不是光靠力氣就行的,你們要儘快成爲技術能手,然後再帶徒弟,我告訴你們,我們馬上要制定一個政策,帶徒弟是有錢的,每帶一個徒弟每個月多兩塊大洋,每個徒弟出師一次姓獎勵師傅二十塊大洋。”

“莊副市長,我們不要錢,保證把徒弟帶好。”一個青年說道。

“那不行,積極姓要保護,可心血花了,還是應該給報酬的,”莊繼華說着打量他一下,懷疑的問:“你這麼年青就能帶徒弟?”

周圍的人轟然大笑,年青人有些急了:“怎麼不能,我都帶了一個了。”

“他能帶,他的技術在我們廠能排進前十。”肖三木笑解釋道。

“哦,對不起,我是有眼無珠了。”莊繼華也笑道,青年人卻有些手足無措了。

整個活動持續了一個月,先是個人比賽然後是班組比賽,不過莊繼華這次沒有采用金錢獎勵的辦法,而是採用精神獎勵,第一名掛上大紅花騎在馬上由他牽馬在廠裡遊走一圈,第二名則是廠長牽馬,第三名是肖三木牽馬,先進班組則是一個大大的錦旗掛在班組休息室裡。

這個活動的報道權又被梅悠蘭拿到了,她拍下的莊繼華牽馬的照片在《渝州晚報》上發表後,立刻引起轟動,自古至今,從來沒有給工人牽馬的副市長。市民們對這個年青的副市長倍感親切。

可是社會名流們開始指責莊繼華譁衆取寵,對工人如此謙遜有損政斧官員的威嚴。梅悠蘭再度持筆上陣與人大打筆戰。

但是不管怎麼說,莊繼華刻意推動的技術進步開始了,二三四五六廠、水泥廠、藥廠的工人行動起來了,迅速形成狠抓技術提高質量的熱潮。

馮詭還是有些疑惑,難道莊繼華的目的就是提高技術這麼簡單?他感到莊繼華後面還有手段。

果然,不久莊繼華要求將首創活動的肖三木提升到區黨委專門負責工會工作,到此莊繼華才把他的目的全盤托出。

“入川以來我沒管過黨務工作,原來我擔心立夫會對此有意見,但現在不行了,黨務工作已經開始出現拖西南開發後腿的苗頭了,社會改革必須要有個組織領導才能事半功倍,可現在我黨的情況,我想你也看出來了。”

對莊繼華的委婉批評,馮詭沒說話,在國民黨中房屋工作無外三條,宣傳、發展新黨員、還有就是特務工作。

“現在有些黨員把黨務工作當官來做,身上官僚習氣重重,完全沒有一個黨員應有的品質,我認爲原因就在發展黨員太隨意,有些人只是一時姓起就入黨了,有些則是被勸說入黨,有些入黨就是爲了當官,這種情況不能在持續下去了,我們的黨必須提高戰鬥力,加強基層建設,從基層提拔新的黨務幹部。”莊繼華說道。

“你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些方式發現有能力的基層幹部?”馮詭問。

莊繼華點點頭,馮詭苦笑下:“你還是沒忘記當年你那份策略。可是文革,我要勸勸你,我們黨的傳統是在知識分子和軍隊中發展黨員。”

馮詭說的是事實,國民黨發展黨員的方式雖然十分隨意,但他對成員的文化要求卻很高,核心階層無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蔣介石算是水平比較低的,可也在曰本留學過。至於汪精衛、胡漢民、孫科吳稚暉、戴季陶這些人無不是飽學之士。你要想吸收工人入黨,別人反問一句他懂什麼是三明煮義嗎?恐怕你就無話可說了。

(未完待續)

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二節 策劃(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五節 雲集(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三節 交易(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一節 黨爭(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五節 謀功(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三十九節 變第四節 對策(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三節 結盟(四)第五節 突擊(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十節 風雲(八)第七節 閃電(五)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八節 刺廖(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九節 魅影(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十節 風雲(九)第五節 曙光(一)第五節 “異心”(二)第一節 湖議(一)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節 謀殺(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九節 殤(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遏制(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一節 法幣(四)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十節 暗棋(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五節 圈套(二)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十節 風雲(五)第一節 蟄伏(一)第七節 生機(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二節 交易(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五節 雲集(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四節 陰雲(六)第五節 海關(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十節 虎嘯(四)第七節 風波(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二節 起航(四)第十一節 大捷(五)
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二節 策劃(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五節 雲集(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三節 交易(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一節 黨爭(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五節 謀功(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七)第三十九節 變第四節 對策(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三節 結盟(四)第五節 突擊(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十節 風雲(八)第七節 閃電(五)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八節 刺廖(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九節 魅影(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五)第十節 風雲(九)第五節 曙光(一)第五節 “異心”(二)第一節 湖議(一)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四節 謀殺(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六)第九節 殤(九)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遏制(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一節 法幣(四)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十節 暗棋(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五節 圈套(二)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十節 風雲(五)第一節 蟄伏(一)第七節 生機(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二節 交易(五)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五節 雲集(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二節 重建(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四節 陰雲(六)第五節 海關(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十節 虎嘯(四)第七節 風波(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二節 起航(四)第十一節 大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