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突破(一)

東北戰雲密佈,製造這場戰雲的克林姆林宮卻十分平靜,忽然一聲憤怒的吼叫打破了這個平靜。

“MZD!”

等候接見的官員們屏息噤聲,開始祈禱待會自己進去時,斯大林的心情已經轉變。

華西列夫斯基默默的看着斯大林,他心裡有些納悶,不知道爲什麼,斯大林在處理中國事務時,總是有些感情用事,與他以往的冷靜明智完全不同。

斯大林的憤怒是莫洛托夫帶來的,莫洛托夫剛剛帶來潘友新的報告,中國政斧已經知道蘇軍將追擊曰軍進入東北的消息,爲此中國政斧通報他,如果蘇軍進入東北,將視爲對中國的侵略,中[***]隊將進行反擊;其次,中[***]隊將對盤踞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曰軍展開進攻。

這是中國人發出的嚴重警告!甚至可以說是最後通牒!

美國政斧的照會隨即送到,羅斯福在照會中的用詞非常委婉,但含義卻非常清楚,東北地區已經被中[***]隊控制,即便有小股曰軍殘餘,相信中[***]隊也能將消滅,當前,戰爭正處在關鍵時刻,希特勒德國的武裝力量依舊強大,盟國應該集中全部力量消滅這個頑強的敵人;“我們的另外一個敵人,曰本,他們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受到沉重打擊,遠東形勢發展很順利,盟國之間應該擱置分歧,團結一心,…。”

至於中國,更是羣情激昂,國民政斧發表公開聲明,揭露蘇俄的真實目的,社會各界紛紛支持,渝城學生將抗議書送到渝城大使館,各大城市市民紛紛上街遊行,僞南京政斧趁機向渝城搖動橄欖枝,表示願意與渝城政斧合作,共同抗擊蘇俄入侵。

直接面對蘇軍的東北戰區,戰區司令莊繼華和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發表聯合公告,告訴東北民衆,東北戰區百萬大軍絕不會象十多年前那樣,一槍不放放棄東北,國民政斧和國民革命軍將爲東北的每一寸土地而戰。

“…我們將東北城市作戰,將在東北的鄉村作戰,將在東北的山林作戰,我們將爲東北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黑龍江地區,新八軍迅速展開,戴安瀾沒有收縮部隊,而是將新四十四師和反正的僞滿洲國防軍二十六師派駐到中蘇邊境地區,接管這裡的築壘地帶,以遲滯蘇軍,新三十九師會同僞滿洲國防軍西進伊春地區,並儘可能向北展開。

南下的新11軍在齊齊哈爾地區被[***]攔住,傳達了戰區司令部命令,命令他們立刻返回駐地,準備抗擊蘇軍入侵,但新11軍置之不理依舊堅持南下。

中國方面如此迅速的作出反應,很顯然是情報泄露,種種跡象判斷,是延安有意泄露了情報。斯大林非常悔恨,當初就不該通報延安,導致被陰暗窯洞內的那個教書匠給耍了。

“斯大林同志,我建議暫時停止或取消遠東方面軍的行動,遠東方面軍應派出主力收復符拉迪沃斯託克,如果被中[***]隊佔領,將來我們會更被動。”

華西列夫斯基本就不贊成在遠東展開軍事行動,遠東方面軍實力薄弱,又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部隊很疲憊,急需休整,而且就算休整結束,也不應該與中國發生衝突。可惜的是,現在的蘇俄是斯大林的蘇俄,他的意志不容質疑。

斯大林臉色陰沉,中國人拋出的兩招殺手鐗,斷了他的全部設想。斯大林的設想是,佔領北滿地區,然後用外交手段拖下去,可現在中國人擺明看破了他的想法,遠東方面軍實力並不強大,能夠投入東北作戰的只有四十萬,其中還要包括十萬蒙古方面軍,進攻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部隊只有五萬多人。

在中國東北戰區面前,這點兵力實在太弱小,指揮着數百萬大軍的斯大林,當然清楚實力差距,所以他對MZD的憤怒更加強烈。

部隊正在向中蘇邊境挺進,從蒙古方面東進部隊的前鋒已經到達中蒙邊境,正準備越境;從外興安嶺南下的部隊收復邊境所有城市,也正在靠近邊境,一天之內便能到達邊境。

斯大林必須立刻作出決定,否則中蘇戰爭便不可避免。

可斯大林不甘心,他很不甘心,這時莫洛托夫上前一步:“斯大林同志,如果和中國發生戰爭衝突,勢必嚴重影響戰後遠東局勢;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以你的軍事經驗估計,如果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我們獲得勝利的把握有多大?”

華西列夫斯基毫不猶豫的答道:“一成,不會超過一成五。”

莫洛托夫微微愣了下,他雖然不看好,可也沒有想到會這麼低;他深深的看了華西列夫斯基一眼,似乎想知道這是巧妙勸諫還是他的真實想法。

斯大林輕輕哼了聲,他清楚這是華西列夫斯基的真實判斷,兵力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對方指揮官又是百戰名將,不會給他們任何機會。

“報告!”斯大林正左右爲難,門外傳來報告聲,斯大林有些生氣的叫道:“進來。”

斯大林的私人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推門進來:“斯大林同志,羅斯福總統電報。”

“念。”斯大林心裡很清楚,羅斯福會說些什麼。

“斯大林元帥,中蘇分歧對我們的事業將產生嚴重影響,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柏林和東京,我希望您能剋制衝動,有什麼分歧我們可以在開羅解決。您的朋友富蘭克林.羅斯福。”

斯大林嘴角冷冷的抽動下,羅斯福的話裡套話,可實際卻是在警告,希望他剋制,便說明了一切。

“給羅斯福回電,不過由於戰爭,我希望會見地點改在雅爾塔,我非常期待到時能接待您和丘吉爾先生。”

說完之後,斯大林扭頭看看華西列夫斯基:“就按您的想法辦,命令部隊在邊境停下。”

“另外,告訴張W天,他們需要的東西,我們暫時無法滿足,另外請他們儘快離開我們國家,他們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者。”

莫洛托夫微微嘆口氣,這又是斯大林的衝動,中國無論是現在還是戰後,都與蘇俄有重大戰略利益,蔣介石現在顯然不會支持蘇俄,現在能指望的就是延安了。

“斯大林同志,延安是牽制蔣介石的重要力量,我建議還是與他們談談,滿足他們的部分需要。”

斯大林目光嚴厲的盯着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是少數幾個可以在斯大林面前坦率說話的人,他是黨的第二號人物,天才的外交家。

可坦率說話的權力是斯大林給的,他隨時可以收回去,那時便是滅頂之災。可莫洛托夫卻很坦然的面對斯大林陰冷的目光。

華西列夫斯基緊張到極點,窗外雖然陽光明媚,可他卻感到渾身發冷,斯大林的目光猶如毒蛇般寒冷,讓整個房間都變得冷嗖嗖的。

波斯克列貝舍夫很想低下頭,可他不敢,如果他這樣作了,斯大林就會懷疑他的忠誠,那麼他很快便會失去信任,對他這樣位置的人來說,失去信任便意味着死亡。

雷霆之怒就要從天而降,波斯克列貝舍夫極力讓自己看上自然點,等帶風暴的降臨。

良久,斯大林才冷冷的問道:“你們的意見呢?”

華西列夫斯基沉默會才說:“從長遠來看,斷絕和延安的關係對我們不利,我們需要他們從內部牽制蔣介石。”

這實際是贊同莫洛托夫的意見,毒蛇的般陰冷的目光在他身上一繞,又離開了。華西列夫斯基輕輕舒口氣,這幾秒鐘就好像幾十年那樣長。

波斯克列貝舍夫見斯大林的目光又轉到自己身上,便連忙說:“我認爲,他們已經背離社會主義道路,不能算合格的GCD人,變成了機會主義分子。”

斯大林握着菸斗在房間內來回踱步,過了一會,他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裝上菸絲,將菸斗點燃,吸了口煙才說:“那麼好吧,莫洛托夫,你繼續與他們談判,告訴他們,我們會給他們提供武器支援,但這要等到戰爭結束以後。至於,…,我沒空見他們。”

莫洛托夫答應一聲轉身便要走,斯大林又將他叫住,沉默了一會才說:“另外,讓塔斯社發表聲明,蘇聯政斧承認東北是中國固有領土,相信中[***]隊能消滅流竄在中蘇邊境地區的小股曰軍殘餘。”

華西列夫斯基徹底鬆了口氣,身體頓時感到輕鬆,斯大林這個話表明,他已經全盤接受了他和莫洛托夫的意見。

“對中國,我們要始終保持警惕,蔣介石反蘇[***]的立場從未改變,你們一定要記住這點。”斯大林說道:“在戰後,社會主義將得到很大發展,特別是在東歐,但是在亞洲呢?在中國推行社會主義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卻沒有獲得決定姓突破,原因便在於,很多民族主義分子混進了社會主義政黨內,這對我們的事業極其不利。莫洛托夫同志,應該想辦法讓中國同志明白這點。”

“是,斯大林同志,我會在見張聞天同志時,將您的話轉告他,請中國同志一定要注意這點。”莫洛托夫的回答非常平靜,似乎看不出他剛剛違扭了斯大林的意志。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四)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三節 整編(四)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十節 軍議第七節 曙光(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五節 突擊(六)第四節 謀殺(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二節 投敵(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六節 和約(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二節 投敵(四)第八節 轉折(一)第七節 生機(二)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返川(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五節 號角(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一節 挽弓(四)第八節 天火(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節 婚禮(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五節 突擊(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一節 出兵(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三節 狙擊(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六節 和約(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八節 南線(四)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一節 出兵(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二節 空軍(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九節 魅影(八)第十節 風雲(一)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八節 離校第五節 “異心”(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二節 起航(八)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八節 九變(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五節 突擊(九)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
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五十四節 農村(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四)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三節 整編(四)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三十節 軍議第七節 曙光(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五節 突擊(六)第四節 謀殺(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二節 投敵(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六節 和約(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二節 投敵(四)第八節 轉折(一)第七節 生機(二)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返川(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五節 號角(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三節 會戰(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六節 救亡(六)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三節 調整(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一節 挽弓(四)第八節 天火(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四節 婚禮(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三)第五節 突擊(三)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一節 出兵(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三節 戰鼓(八)第三節 狙擊(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六節 南京戲(一)第六節 和約(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八節 南線(四)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一節 出兵(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二節 空軍(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九節 魅影(八)第十節 風雲(一)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八節 離校第五節 “異心”(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二節 起航(八)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八節 九變(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五節 突擊(九)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