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

回去的路上,孫連仲和曹福林相對無言,回到駐地,曹福林便隨即告辭,孫連仲叫住他,告訴他三天後到司令部參加會議,落實戰區規定的任務,曹福林當然不能拒絕,莊繼華殺氣騰騰的模樣如一座大山壓在他心上。

當曹福林的背影消失在目光中,孫連仲臉上的愁緒立刻蕩然無存,向參謀長何章海使個眼色,何章海心領神會,兩人並排向房間走去,孫連仲邊走邊說:“越蘇,草擬個命令,所有旅以上軍官三天後到集團軍司令部開會,部署部隊訓練,另外,莊司令發下的作戰訓練大綱和政治工作計劃,你好好看一下,擬定個實施計劃,開會的時候發下去,以後就按照這種方式訓練。”

“是,”何章海說:“劉子亮的事情,莊司令是怎麼說的?”

孫連仲沒有答話,到了門口,他轉身從副官手中接過公文包,讓大家散去,然後和何章海一起進屋。

“劉子亮這次算完了,莊文革這次決心很大,不會放過他。”孫連仲浮現一絲笑意。

何章海也微微一笑:“如此說來劉子亮是在劫難逃了。”

別看孫連仲在莊繼華面前爲劉汝明求情,可實際上劉汝明和曹福林與孫連仲的關係,就像孫連仲與蔣介石的關係,甚至還不如,他們之間同樣矛盾重重。

六十八軍軍紀廢弛,但人數卻不少,孫連仲數次想插手六十八軍,均遭到劉汝明的堅決反擊,比如暫編三十六師原是二十七旅,孫連仲做主將其擴編爲暫編三十六師,他原想用自己人吳鵬舉擔任師長,但劉汝明堅決拒絕了,用劉汝珍擔任師長,孫連仲也沒辦法。

此後孫連仲又嘗試過多種辦法,比如軍官互換,部隊互調,可最終發現,沒有絲毫進展,劉汝明和曹福林均採取掌握下級軍官的方式相對抗,對調來的軍官採取架空的方式,對調來的部隊,則不聞不問。孫連仲最後也沒有辦法,只好又迴歸原來。

“也不一定,”孫連仲搖頭說:“莊文革雖然很強硬,但他總不能把所有軍官都換了吧。”

何章海聞言點點頭,不過,劉汝明既然被調走,對部隊的掌控肯定沒有以前那麼強,而莊繼華作爲戰區司令,表現又如此強硬,肯定已經有辦法。

“大哥,怎麼辦?”

曹福林的背影一消失,劉珍年就忍不住開口問,劉汝明臉色陰沉,一言不發,轉身返回房間,副軍長兼119師師長陳新起,143師師長李曾志,參謀長張勳亭一起涌進他的房間。

“大哥,怎麼辦?”劉珍年再次焦急的問。

劉汝明依舊沒開口,只有用目光瞪了他一眼,陳新起重重的嘆口氣,房間裡氣氛比較沉重,煙霧繚繞,只有菸頭在閃爍。

“大不了我們把部隊拉走。”劉珍年恨恨的說,劉汝明冷笑一聲:“拉那去?投曰本人?你要敢投曰本人,先拿槍打死我。”

“我們,…,”劉珍年一下語塞,他知道投降曰本人是不可能的,說說氣話可以,但真要這麼作,六十八軍的弟兄們就不會跟着走,就算這個房間裡的人,也不會跟着走。好半天,劉珍年才憋出一句:“大不了我們去投GCD?”

“那得穿過整個一戰區,先別問衛立煌是否同意,七十八軍兩個師就在眼前,孫連仲也絕不會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機會。”陳新起搖頭反對:“司令,我看還是用老辦法,掌握住團營一級的軍官,六十八軍就還在我們手中。”

“陟初兄說的纔是,”劉汝明將菸頭仍在地上,用腳狠狠的碾了兩下:“回去後,要切實掌握好部隊,把那些不可靠的調走,”他扭頭對陳新甲和張勳亭說:“部隊就拜託你們了,我們必須學GCD和老蔣,在部隊中成立一個組織,青年軍官促進會,由陳副軍長擔任會長,張參謀長擔任幹事長。”

“這樣好,”李曾志明顯鬆了口氣:“只要我們內部團結,莊文革絕對拉不走部隊,能對付孫連仲也就能對付莊文革。”

話雖如此,但莊繼華不同於孫連仲,辦法更多,手段更強,劉汝明和劉珍年又遠在渝城,部隊發生什麼他們根本無法干涉。

“軍長,”張勳亭沉默下說:“我以爲我們可以以退爲進,就以不能勝任爲由,推辭不去,再不然就辭去軍長職務。”

劉珍年的臉色微變,劉汝明卻微微點頭,這個辦法纔是他最滿意的,但劉珍年的事情卻不好處理,中央軍校特別班本來就是培養高級幹部的班級,很多黃埔軍校出來的正牌嫡系都在爭取去這個班,劉珍年去在平常看來,這是好事,但現在這個情勢下,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珍年,你過兩天啓程,到了渝城後,不要輕易與人接觸,好好唸書。”劉汝明說完後,又對衆人說:“這是我們六十八軍的一道坎,只有齊心協力才能邁過去,大家回去吧,讓我靜一下。”

衆人站起來默默的向外走,劉汝明又把劉珍年叫住,衆人回頭看着他,他沒有任何表示,陳新起首先轉身離開,衆人也都明白的離開了。

等人都走光後,劉汝明才做個手勢,讓劉珍年坐到他的對面,兄弟倆面對面坐着,中間隔着個火爐子。

“莊文革不是孫連仲,比孫連仲難弄十倍,”劉汝明淡淡的說:“你要記住,在渝城,千萬不要與馮老總那夥人來往,也不要管這邊發生什麼事,你要記住,你是我的後手,只要你在,我們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劉珍年聽出一點不妙,劉汝明從來沒有這樣消沉過,當年中原大戰後,西北軍瓦解,那樣的情況下,劉汝明都沒有今天這樣絕望。

“大哥,難道事情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劉珍年非常甘心。

“希望還是有的,”劉汝明斟酌着說,但語氣顯得很不自信:“得到這個消息,我就在考慮怎麼辦,我想了很多,以前的,莊文革是什麼人,這是個決不打無把握的仗的人,其他人我們可以聯絡地方部隊將領製造聲勢,但對他不行,首先川軍將領就不會支持我們,孫連仲拿到四十軍,也就不會支持我們,他對三十三集團軍一直不錯,馮治安也不會支持我們。兄弟,這次我們只能自己靠自己。”

劉珍年呆坐在那裡,好半響才喃喃的說:“大哥,這可是你幾十年的心血呀,就這樣白白給了莊文革?”

劉汝明目光陰沉的盯着爐內的那塊發亮的黑炭,他當然不甘心,就算兔子落在陷阱裡也會撲騰兩下,他決不束手就擒。

戰區所有有心人,一邊安排戰區部署的訓練,開展練兵活動,另外則留意着六十八軍的舉動,劉汝明沒有參加孫連仲的軍事會議,而是讓副軍長陳新起代替他參加,劉珍年在兩天後向副師長吳鵬舉移交權力,踏上了去渝城的路,但劉汝明依然沒動。

莊繼華等了三天,不再給劉汝明時間了,他連續發佈兩道人事命令,任命六十八軍副軍長陳新起爲六十八軍代軍長,任命武同方爲六十八軍政治部主任,原政治部主任調任戰區幹部學校。

兩道命令一下,劉汝明開始動作了,他先給蔣介石去電,表示自己才疏學淺,無法擔任兵役署署長的重任。

“….,職部長期從事軍旅,不擅民事,兵役署關係抗戰大局,職部恐有負所託,當更以才俊之士,……。”

馮詭搖頭晃腦的讀着,莊繼華臉上掛着一絲冷笑:“在察哈爾當主席時,就不覺得才疏學淺,不擅民事了,這個劉子亮臉皮不是一般的厚。”

“這是理所當然的,”馮詭把電報放下,擡頭看着他:“文革,我們該走下一步了吧。”

“再給他加把力。”

金子瞻奉命來到戰區司令部,作爲一個從GCD那邊過來的人,能獲得戴笠的信任,出任軍統一個特工站的少之又少,因此他無曰不戰戰兢兢,奮力效勞。對莊繼華,他還在GCD內部時就聽說過,當時的徐州辦事處主任宣俠父和黃明誠都與他關係非淺,對他深爲忌憚。到了這邊,沒想到戴笠這個權傾一時的特工頭子也對他深爲忌憚,在到五戰區上任前,千萬叮囑,對莊繼華必須謹慎,絕對不能讓他有絲毫察覺。

到了五戰區,他第一次見到莊繼華時,莊繼華給他留下的印象卻很好,很溫和,對他們的要求幾乎全部滿足,沒有滿足的也解釋了原因,似乎兩人的關係很好。可越這樣,他心裡的忌憚越深,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他知道只有那種深刻了解自己實力的人,也是真正有實力的人才會這樣平和,因爲他們清楚,他們不需要時時表現出強勢。

“金站長,軍統在六十八軍的棋子可以啓動了,不過動靜不要太大,威懾力又要有。明白嗎?”

一見到金子瞻,莊繼華便直接下令,絲毫沒有什麼過場。

(未完待續)

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一節 奪軍(七)第一節 遏制(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十四節 亂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五節 曙光(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十節 虎嘯(二)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一節 亂起(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十六節 誓言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三節 議戰(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謀殺(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說汪(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六節 突破(一)第五節 調整(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七節 曙光(十)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六節 救亡(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遏制(一)第二節 起航(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八節 轉折(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一節 突破(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一節 出兵(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十一節 圈套第一節 辦學(二)第二節 沙基(三)第五節 雲集(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六節 突破(五)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五節 反攻(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四節 戰鼓(八)第二節 策劃(五)第八節 日薄(六)第一節 亂起(一)第九節 殤(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七節 風波(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十節 衝突第十節 虎嘯(九)第六節 懲韓(三)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節 調整(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
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一節 奪軍(七)第一節 遏制(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十四節 亂第六節 “小文革”(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五節 曙光(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第十節 虎嘯(二)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一節 亂起(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十六節 誓言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一)第三節 議戰(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四節 謀殺(二)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說汪(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六節 突破(一)第五節 調整(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七節 曙光(十)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六節 救亡(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遏制(一)第二節 起航(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一)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八節 轉折(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一節 突破(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一節 出兵(六)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十一節 圈套第一節 辦學(二)第二節 沙基(三)第五節 雲集(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六節 突破(五)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五節 反攻(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四節 戰鼓(八)第二節 策劃(五)第八節 日薄(六)第一節 亂起(一)第九節 殤(六)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七節 風波(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十節 衝突第十節 虎嘯(九)第六節 懲韓(三)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節 調整(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