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生機(二)

初秋的東北的瀰漫着成熟的香味,火紅色的高粱沉甸甸的垂着頭,落葉隨風飛舞,幾個孩子在地頭玩耍,道邊的馬車滿載着收穫向村莊奔去,車上的農夫洋溢着歡樂的笑容。

轎車摁響喇叭,躺在稻草上的青年擡頭看了看,衝着司機笑了笑,返身衝着駕馬車的中年人叫了一聲。

路邊正在修整溝渠的兩個工人擡頭幾乎同時擡頭看了看,然後有低下頭繼續忙着手中的活計,北寧線中斷後,每天公路上都有大量的車經過,現在的公路比前段時間迅捷多了,軍隊在每條河上都架設了幾座浮橋,但堵塞還是時常發生,特別是最近的收穫季節。

馬車慢慢的向前,司機嘟囔着低聲抱怨,鄧演達卻沒有在意,他貪婪的望着車窗外的原野和遠處冒着黑煙的煙囪,這塊膏粱之地將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前面的馬車依舊很慢,轎車跟在他後面慢慢的向前挪動,這段路正在整修,道路兩邊不時可以看到堆在路邊的石子和沙土。由於農忙,修整公路的民工大幅度減少,只剩下寥寥數人,有些地段甚至根本沒有人,各種材料胡亂的堆在道邊田間。

過了錦州後,戰爭的痕跡越來越少,但破壞依舊很嚴重,橋樑全部被炸燬,鐵軌被堆在一齊燒得變了形,以致完全不能用。

穿過一遍平原後,馬車拐進旁邊的小路,向遠處的村莊駛去。司機低聲咒罵,一腳油門,轎車速度陡然加快。

嚴重調整了下坐姿,他朝後面看了看,後面的轎車車速也提上來了,軍校還在唐山,正在準備搬遷,他帶了幾個人先進東北,爲整個軍校的搬遷作準備。

莊繼華早就催促鄧演達出關,可鄧演達卻不着急,他繞了大圈子,先去了武漢,在南下廣東,再到江蘇山東山西,與閻錫山會談,在山西建立社會明煮黨分部,然後纔到北平天津,在北平天津盤桓了兩週,才進入冀東。

原五戰區軍校搬遷到灤縣,鄧演達特意到軍校去探望,這所軍校爲社會明煮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幹部,這些軍校學員畢業後便進入社會明煮黨將領掌控的部隊,充當下級軍官。

在軍校時,陳銘樞建議鄧演達暫時不要到東北,莊繼華在蘇軍入侵上犯下錯誤,引起蔣介石的懷疑,如果現在到東北,蔣介石將更加警覺,說不定會提前對莊繼華下手,那時莊繼華便進退兩難。

於是鄧演達在冀東停留下來,在冀東社會明煮黨力量發展得很快,他們控制大半個冀東,莊繼華啓用了大批社會明煮黨人擔任冀東各縣縣長和縣保安隊隊長,整個冀東的社會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縣組建的工作組下到鄉間地頭,推行減租減息。

鄧演達也下到遷安附近的社會明煮黨敵後根據地,在社會明煮黨敵後根據地,社會改革早已經完成,減租減息已經深入民心。鄧演達主要考察的是當地政權,遷安縣長和保安隊長都是第三黨老黨員,1935年便跟隨鄧演達,保安隊長更是黃埔五期畢業。

“我們的理想不是一黨專政,在根據地內,允許各黨派發展,只要不違反法律,民衆可以遊行集會,可以罷工,要逐步擴大參政會權力,讓參政會更好的監督政斧。

你們的工作非常重要,這是我黨完全掌握政權第一個縣級政斧,遷安政斧的組成和發展是在爲中國未來國家政權組織形式進行探索。”

鄧演達的這番話發表在遷安當地報紙上,隨即被大公報轉載,在國內引起不小的震動,蔣介石密令冀東行署專員和保安司令藍運東對當地社會明煮党進行監控,要遏制社會明煮黨的發展。

藍運東拿着電報便向莊繼華報告,莊繼華回信告訴他,“社會明煮黨乃國家承認的合法政黨,在渝城武漢北平天津均公開存在和發展,遷安地區,乃該黨黨員經過七年奮戰,犧牲無數黨員,才光復的地區,在艱苦戰爭中,當地民衆始終與該黨站在一起,君有何理由對他們進行監控和遏制?”

拿到回信後,藍運東心領神會,派人到遷安走馬觀花看了一番,然後向蔣介石交了份報告便把心思放在編練新軍上了。

莊繼華揮師出關後,冀東兵力空虛,莊繼華向軍政部要了個番號新編七十六軍,藍運東以華北會戰中傷愈的新兵爲底子,將原冀東地區游擊隊和反正僞軍全部編進去,編成了這兩師四旅的乙種軍。

冀東國民黨敵後游擊隊其實就是社會明煮黨游擊隊,這支部隊在戰後便擴編爲旅,現在又擴編爲師,實力又擴張一倍。

讓藍運東比較苦惱的是,部隊編成了,可缺少武器彈藥,從西南運來的武器彈藥首先要滿足東北戰場的需要,一槍一彈都要運到前線,全軍不得不使用曰制武器。

塔斯社聲明後,蘇軍入侵威脅頓消,東北的局勢一下穩定下來,蔡廷鍇秘密來電,讓鄧演達儘快出關,將社會明煮黨中央搬遷到東北,黨的工作重心搬到東北。

鄧演達雖然沒有出關,但社會明煮黨散佈在各地的全國各地的精兵強將紛紛調往東北,短短一個月時間,社會明煮黨從各地抽調了四千多幹部趕赴東北。

接到蔡廷鍇的密電後,鄧演達決定立刻到瀋陽,可藍運東卻拿着莊繼華的電報求見,一直在催促鄧演達的莊繼華態度卻變了,在電報中讓他暫緩出關,在冀東多待幾天。

“文革的意思是,冀東是聯繫東北華北的重要通道,老師可以在這裡多做些工作。”藍運東說着將懷裡的另一封電報揉碎,那是蔣介石的密電,蔣介石讓他監視鄧演達在冀東的活動,另外要注意莊繼華與鄧的聯繫。

鄧演達思索後明白莊繼華的意思,社會明煮黨在冀東的基礎很好,這塊地區戰略地位很重要,鄧演達應該好好指導下這裡的工作,將其建立成社會明煮黨的穩固基地。

於是鄧演達繼續在冀東考察,便發現冀東的形勢發展雖然很好,可底下問題不少,首先是組織上,宗派情緒嚴重,這種宗派是在長期戰鬥中形成的;其次軍隊中的問題更加嚴重,不少部隊不是靠體制和信仰凝固在一起,而是靠軍隊領導人的威望,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如果軍隊領導人叛變或出現其他問題,整支軍隊便會隨之叛亂;最後,冀東今後的發展也是嚴重問題。

此外,農村工作也有一些問題,減租減息過程中,地方幹部出現不少簡單粗暴,沒有貫徹黨的政策情況。

鄧演達與陳銘樞嚴重蔣光鼐商議,首先解決的戰略發展方向問題,冀東要繼續向南發展勢必引起蔣介石的注意,而且莊繼華對北寧線看得很緊,很可能會引發雙方的爭執。

北方是熱河,熱河省主席內定傅作義,但傅作義領兵在蒙古,整個熱河空虛,GCD的冀熱遼根據地受到國民黨壓制,同時因爲政治原因,無法擴張,社會明煮黨可以趁機向熱河滲透。

經過商議後,鄧演達決定在冀東實行向北發展向南鞏固的方針,向北發展不是軍事發展,而是黨的滲透,在熱河各地建立黨支部。

在新開闢地區繼續推行由社會明煮黨主導的社會改革,加強黨的基層建設,黨組織建立監察部,監察部與當地組織平級,直屬上級領導。

對於另外兩個問題,特別緻命的軍隊問題,鄧演達早就準備對軍隊進行變革,引進GCD的體制,在連以上建立黨支部,各級設立黨代表以加強黨的領導。

陳銘樞提了個高明的建議,對整個冀東的軍隊和地方領導人進行輪換,以打破地方宗派和宗族勢力。

這個建議被鄧演達採納,由陳銘樞帶領一個工作組,留在冀東全面指導冀東地區的黨政軍整頓,軍校工作暫時由蔣光鼐主持,嚴重隨鄧演達出關,到瀋陽爲軍校搬遷到瀋陽作準備。

辦完這些事後,鄧演達終於放心的出關了,藍運東看他的衛士不多,派出一個連護送他們到錦州。

錦州是東北的大門,交通樞紐,從關內支援前線的大批物資在這裡集中,然後分送到各地,按照莊繼華的命令,送到朝鮮戰場的物資和黑龍江吉林的物資比例是一比一。

鄧演達沒有在錦州停留,第二天便出了錦州趕往瀋陽。

轎車在山口停下來,衛士長跑過來報告,前面在修路,鄧演達點點頭,嚴重伸頭看了看問:“要等多久?”

“哨卡說可以通過,這裡是單行道,要等那邊的車放過來後,這邊才放行。”

嚴重嗯了聲吩咐加強警戒,便不沒再言聲,過了一會,十幾輛空車陸續從對面過來,最後一輛車將一個標示交給哨卡,哨卡接過來便吩咐放行,告訴他們保持車距,不要靠得太緊。

公路的狀況的確很差,到處是坑,轎車顛簸着緩慢行進,兩車之間保持着七八米左右的距離,嚴重朝後面看了看,後面的車跟上來了,他這才放心。

山谷比較長,兩側的山坡陡峭,山上怪石嶙峋,風化的岩石縫中小草在瑟瑟搖擺,試圖抓住最後一絲青色,暗紅色泥土裸露在地表,山巔有株孤零零的大樹,發黃的樹葉隨秋風飄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正向蒼茫天際揮舞。

前面的吉普車駛過一處山凹,轎車顛簸着開進去,發動機發出沉重的轟鳴,嚴重正要暗罵,忽然聽到一聲槍聲。

“啪!”

槍聲,壓倒了發動機的轟鳴,在寂靜的山谷中是如此震耳。

(未完待續)

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節 說汪(二)第三節 演練(一)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巧遇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十節 暗棋(六)第八節 轉折(四)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一節 突破(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一節 諜影(一)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六節 突破(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南線(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八節 日薄(一)第五節 圈套(三)第十節 撤退(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一節 出兵(一)第二節 初戰(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八節 天火(三)第五節 盟國(七)第一節 出兵(二)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三節 魅影(三)第五節 友人(三)第八節 天火(三)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二節 起航(三)第一節 返川(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三節 交易(一)第五節 突擊(八)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五節 反攻(四)第四節 婚禮(一)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二節 川軍(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三節 重起(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五節 “異心”(二)第一節 遏制(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三十節 軍議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十三節 煩惱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三節 結盟(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七節 閃電(十)第六節 耳光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四節 陰雲(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七節 生機(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四節 酒會(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十四節 家宴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五節 突擊(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
第四節 戰鼓(四)第二節 說汪(二)第三節 演練(一)第四節 視察(四)第一節 巧遇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十節 暗棋(六)第八節 轉折(四)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二節 起航(四)第一節 突破(八)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一節 諜影(一)第十一節 大捷(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六節 突破(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八節 南線(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八節 日薄(一)第五節 圈套(三)第十節 撤退(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一節 出兵(一)第二節 初戰(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八節 天火(三)第五節 盟國(七)第一節 出兵(二)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三節 魅影(三)第五節 友人(三)第八節 天火(三)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二節 起航(三)第一節 返川(四)第一節 陰謀(八)第三節 交易(一)第五節 突擊(八)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五節 反攻(四)第四節 婚禮(一)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二節 川軍(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三節 重起(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四)第五節 “異心”(二)第一節 遏制(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三十節 軍議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十三節 煩惱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三節 結盟(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十節 風雲(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七節 閃電(十)第六節 耳光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四節 陰雲(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七節 生機(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四節 酒會(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十四節 家宴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五節 突擊(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