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南京戲(一)

清晨的南京,經過一夜冬雨的洗刷,空氣中透出一股清新,寒風依舊拂過南京的大街小巷,報童稚嫩的叫聲劃破寂靜的南京城。

“看報,看報,中央宣佈討伐張楊”

“褫奪張楊本兼各職。”

“張楊提出八項主張。”

行色匆匆的路人紛紛止步,看着報上的消息,或搖頭嘆息,或交頭接耳,無一不面色沉重,充滿憂慮,南京城內空氣頓時緊張。

下關碼頭,桂永清神色嚴肅的看着整裝待發的士兵,碼頭外事大羣等待過河的市民。教導總隊不愧是全國最精銳的部隊,四萬多人一夜之間即動員完畢,清晨先頭部隊即可渡江。

桂永清身邊站着的是幹國勳和任覺五,送走桂永清之後他們就要去武漢和渝城,實現控制華中和西南的兩大中心。他們不知道的是此刻有個人也在去機場的路上,他就是何應欽的堂弟何輯五,他的路線與任覺五相同。

疲倦的宋美齡卻輾轉難眠,明天會發生些什麼呢?直到天矇矇亮纔好容易睡着,待睜開眼時已經是十點了,而陳果夫陳立夫曾養甫徐恩增戴笠張治中等人就在憩廬等待了。

宋美齡埋怨了吳媽兩句,然後迅速打扮下樓,可吳媽卻像往常一樣慢吞吞的,嘴裡還唸叨不管什麼時候都不丟了氣度,宋美齡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好容易梳妝打扮完了,才邁着與往曰相同的步伐下樓。

“大家請坐。”宋美齡坐在往曰蔣介石的座位上,然後才示意衆人坐下,她就是要通過這個動作告訴他們,今天她要接替蔣介石的主持全局。

宋子文和孔祥熙率先在她兩側坐下,接下來是張治中和陳果夫,然後是陳立夫,戴笠坐在最後。

“除了雨農,昨天的會議你們都參加了,”宋美齡開門見山的說:“他們想要武力討伐,根本目的還是想要委員長死。”

陳果夫和陳立夫心裡一顫,他們是主戰的,如果這樣說,那麼他們不也是想讓委員長死嗎。

“夫人,”陳果夫立刻就要分辨,宋美齡擡手製止了他,柔聲說:“我知道你們和他們不一樣,你們的目的只是想顯示力量,逼迫張楊放回委員長,你們的用心和他們的用心是完全不同的,這我知道,否則今天我也不會請你們到這裡了。”

陳果夫這才舒口氣,然後他說:“夫人明鑑,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一切都亂了,現在好了,有夫人主持大局。”

宋美齡點頭表示接受:“今天我找你們來就是一個目的,下午的會上,要堅決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一切的根本要立足於讓委員長平安回國。”

“戴季陶一介書生,僵化刻板,不知變通;何應欽心懷叵測,暗藏機心。”宋子文冷冷的說,在場的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張治中爲人寬厚,在黃埔系中有很高威望。

“那就幹掉他,”徐恩增冷冷的說,這樣的會議一般沒有紀律,都是隨意發言:“看看誰還敢妄想。”

“不行,絕對不行,”張治中急忙制止,他心中暗驚,何應欽與蔣介石的關係並不像表面那樣融洽,這在黃埔高層中不是秘密,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就有何應欽的原因,從此以後,蔣介石就再也沒讓何應欽掌握過軍權,軍政部長,看上去位置很高,卻沒有絲毫實權:“何敬之在軍隊內的支持者很多,更重要的是,現在南京不能亂,南京一亂,委員長就肯定回不來了。”

“文白說得對,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委座回來,何敬之雖有異志,卻沒有公開反對委座,一旦他被殺,南京城內會人人自危,立時就要陷入大亂之中。”孔祥熙也表示反對,張治中說何應欽在軍隊支持者很多,其實就是提醒在場的人,殺掉何應欽,黃埔系會分裂,就會動搖蔣介石的統治基礎。

“何敬之是利令智昏,”陳立夫沉穩的說:“他以爲委座去後,他能號令黃埔,其實他錯了,他不能號令黃埔,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號令天下,無論湖南何健、還是山西閻錫山、山東韓復渠、北平宋哲元,都不會聽他的,黨政軍也不會聽他的,唯一令人擔憂的是他與汪精衛結成同盟。”

“擔憂沒用,”宋美齡淡淡的說:“現在要做的是,討伐令不能下,儘快與西安方面取得聯繫。”

毫無疑問,宋美齡無疑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只要蔣介石回來了,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不下討伐令與取得聯繫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討伐令是挑起戰爭,取得聯繫就是尋求妥協。

“教導總隊今朝過江了。”戴笠忽然開口道。

衆人楞了下,張治中奇道:“誰讓他們走的?我這個教育長怎麼不知道?”

教導總隊屬於中央軍校編制,全稱是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教導總隊,張治中作爲中央軍校的教育長對教導總隊有指揮權。

“藍衣社的決定。”戴笠平靜而簡單的說,他沒有把昨天的情況再重複一遍。

“膽大妄爲,”張治中拍案而起,他立刻叫來副官,命令他立即趕到下關碼頭,命令桂永清立刻把部隊撤回營地:“如果桂永清已經過河了,你就把後續部隊攔住,命令周振強、胡啓儒、張坤生立刻回校,在校內等我。”

等張治中處置完一切後,宋美齡才淡淡的說:“看來我得找賀衷寒他們聊聊,這些年輕人太沖動了。”

說完之後宋美齡接着分派任務:“徐恩增、戴笠,你們要密切注意南京城內的情況,同時還要注意西安方面的情況。”

徐恩增和戴笠站起來接受任務,入痛就在蔣介石面前一樣,宋美齡隨後又對陳立夫說:“立夫,你與共C黨方面聯繫,告訴他們爲了抗戰,必須阻止張學良蠻幹,保證委員長安全,否則中央必定全力以赴,剿滅共C黨和張楊,內戰就將繼續下去。”

“果夫,你立刻去聯繫中央委員們,告訴他們,現在幫我的,我將來一定回報他們。”宋美齡說到這裡似乎想起什麼:“張靜江先生到了嗎?”

張靜江是中央監察委員,而且此公人緣不錯,與張繼、林森、戴季陶、居正等人交情都很不錯,他要表態支持宋美齡,可以影響一大批人。

“不清楚,昨天他沒參加會議。”孔祥熙說。

“立刻與上海方面聯繫,讓他們用最快的速度送靜江先生到南京。”宋美齡說完之後,轉頭對孔祥熙和宋子文說:“孔院長,子文,把軍費卡死,能拖一天是一天。”

這個會不可能太長,聯席會議下還要繼續召開,商定完後,衆人還要分頭聯繫,所以宋美齡分派完後,衆人立刻散去,宋美齡卻留下張治中和孔祥熙,與她一起去朝天宮。

賀衷寒體內有一股亢奮,從昨天到現在,他只打個短短的盹,然後就接着工作,他在朝天宮已經整整三十個小時了。與他同樣勤奮努力的還有鄧文儀,他們有種緊迫感,有種天降大任的感覺。

幹國勳在中午時分從武漢來電,他已經到達,任覺五卻還滯留武漢,劉建羣也已經飛往廣州,劉詠堯去了福州,蔣堅忍從洛陽來電他已經控制了洛陽的幾十架飛機,一切都很順利。這時外面進來報告,宋美齡、孔祥熙、張治中來了。

賀衷寒和鄧文儀還沒來得及安排什麼,宋美齡三人就闖進來了,她的第一句話就是:“鄧文儀,把藍衣社的在京幹部召集起來,我要和他們講話。”

鄧文儀答應後就出去了,賀衷寒卻神態平靜的給宋美齡三人端來茶,然後恭恭敬敬的坐在她的身邊。

“賀衷寒,教導總隊過江是怎麼回事?奉誰的命令?爲什麼沒向我報告?”張治中首先質問道。

Wωω •ⓣⓣⓚⓐⓝ •C〇

“是藍衣社總部的決定,”賀衷寒沒有迴避,而是直率的說:“昨天總部開會,同志們羣情激昂,教導總隊官兵請戰,我們批准他們去陝西前線平叛。”

“誰給你這樣的權力?”文雅的張治中又驚又怒,他沒想到賀衷寒居然如此大膽,敢私自調動國家軍隊。

“張老師,這不是某個人的決定,”賀衷寒平靜的說:“領袖危難,我們作爲他的學生,他的部下,心急如焚;藍衣社以國家安危爲己任,對這種叛亂行爲,我們絕不坐視!”

賀衷寒眼帶淚花,擲地有聲。

但張治中不爲所動口氣依然嚴厲:“軍隊不是其他,調動必須由國家統一進行,任何個人或團體,都不能私自調動,否則形同謀反,這個道理難道你不知道?”

“張老師,我知道,但我們不是私自調動,”賀衷寒抗聲道:“張楊叛亂已經一天多了,可是中央呢?開了整整一天會,卻連個像樣的決定都沒有,這是國民政斧的奇恥大辱,我們採取行動有什麼錯?如果連這樣的行爲都不容許,還談什麼愛國愛黨愛領袖!”

張治中頓時被噎住了,他沒想到賀衷寒居然還能振振有詞,他略微一頓:“教導總隊屬於中央軍校管轄,沒有我這個教育長的命令,教導總隊不能動。”

賀衷寒不言聲的拿出一張紙推到張治中身前:“張教育長,教導總隊全體軍官請戰,請教育長批准!”

張治中再度被震驚了,教導總隊軍官的請戰書居然不是交給他而是交給了藍衣社,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這些人已經把藍衣社看得比軍校,比軍政部更高。

(未完待續)

第十節 暗棋(五)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一節 辦學(三)第五節 盟國(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八節 天火(八)第七節 風波(一)第四節 戰爭(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三節 會戰(一)第八節 轉折(六)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十節 偵察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魅影(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七節 曙光(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三節 巧取(七)第五節 反擊(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十九節 變計第一節 遏制(三)第五節 反攻(八)第五節 “異心”(三)第十三節 冷遇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九節 殤(十)第七節 上書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四節 外交(五)第五節 號角(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六節 救亡(八)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三節 魅影(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二節 投敵(六)第七節 閃電(六)第三節 暗戰(三)第八節 轉折(八)第二節 起航(五)第一節 亂起(一)第七節 閃電(七)第二節 投敵(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五節 反擊(三)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四節 戰爭(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四節 謀殺(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二節 策劃(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三節 交易(二)第七節 風波(六)第三節 暗戰(二)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三節 調整(三)第四節 陰雲(四)
第十節 暗棋(五)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一節 辦學(三)第五節 盟國(五)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八節 天火(八)第七節 風波(一)第四節 戰爭(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三節 會戰(一)第八節 轉折(六)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七節 風波(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十節 偵察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魅影(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七節 曙光(七)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三節 巧取(七)第五節 反擊(一)第三十二節 挽留(二)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十九節 變計第一節 遏制(三)第五節 反攻(八)第五節 “異心”(三)第十三節 冷遇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二)第九節 殤(十)第七節 上書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四節 外交(五)第五節 號角(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六節 救亡(八)第四節 塞北烈焰(四)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三節 魅影(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二節 投敵(六)第七節 閃電(六)第三節 暗戰(三)第八節 轉折(八)第二節 起航(五)第一節 亂起(一)第七節 閃電(七)第二節 投敵(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五節 反擊(三)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四節 戰爭(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四節 謀殺(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二節 策劃(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三節 交易(二)第七節 風波(六)第三節 暗戰(二)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三節 調整(三)第四節 陰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