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

聽到何應欽的粗口,莊繼華不由一愣,何應欽一向以儒將自許,學識淵博,待人隨和,很受黃埔同學敬重,現在居然也罵粗口了,前線情形看樣子很不樂觀。

“校長派我來看看前線的情況。”莊繼華對王俊交代了蔣介石派他來的目的,然後又解釋姓的補充了句:“本來校長要親自來,被我們攔住了。”

王俊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前面打得不順手,一團已經連續發起四次衝鋒,連蔣巫山都被打下來了,你看旅長也正在着急。”

蔣先雲都被打下來了?莊繼華有些詫異,他不明白這些雙槍兵怎麼突然有這麼頑強的戰鬥力了。要知道一團是最早組建的部隊,而且是何應欽親手訓練出來的團,下級軍官更經歷過棉湖血戰的洗禮,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在三個團中是最強的,這次平叛何應欽拿他當前鋒,未嘗沒有希望他再立新功,爲自己臉上添光的意思,可是沒想到…。

“巫山都被打下來了!滇軍不都是雙槍兵嗎,戰鬥力怎麼會這樣強?”

王俊搖搖頭表示不贊成莊繼華的話:

“是呀,當初我們也是因爲這點才斷定他們的戰鬥力不強的。可是沒想到….,還是旅長對他們瞭解更多些。沈團長也曾經這樣說過,當時旅長就說別小看雙槍兵,這些雙槍兵其實是很能打仗的,特別是防守。”

“早告訴他們不要輕敵,不要輕敵,總以爲雙槍兵戰鬥力就差,可就沒想過正面的敵人是楊希閔的主力中的主力,是他的警衛團,軍官和士兵幾乎都是跟着他參加過討袁護國、四川混戰、討伐唐繼堯的老兵,別看他們一手煙槍,一手步槍,他們可以邊抽菸便射擊。”何應欽冷着對兩人說,他放下電話後,聽見他們倆的話,心中忍不住又要發火。當初佈置時他就再三強調不要輕敵,不要輕敵,可結果還是打得一團糟。

“邊抽菸邊射擊?他們怎麼做到的?”莊繼華有些驚訝也有些納悶,抽鴉片可不是抽香菸,鴉片對神經有麻痹作用,這就是爲什麼抽鴉片總是躺着抽,因爲過完癮後那種飄飄然和騰雲駕霧的感覺是不適合幹任何事的。

“不知道,當年我討袁時我曾聽下面的軍官說過,當時沒細問。”何應欽皺着眉說。莊繼華想想還是去前面看看,留在這裡沒有絲毫益處。於是他向何應欽和王俊告辭:“何旅長,王參謀長,我去前面看看,這裡我只能給你們添亂。”

莊繼華趕到到團指揮部時,一團的第五次衝鋒已經開始了,他沒有與團長劉峙打招呼,而是找個望遠鏡觀察交戰的情況。

一團的攻擊方向並非龍眼洞主峰,而是其左側的高地,目的是攻下該地然後向龍眼洞進攻,攻擊部隊越過半山腰後,敵人的射擊變得兇猛,在據敵陣地百米左右的距離上,雙方展開對射,敵人居高臨下,一團十分吃虧,而且敵人主要是老兵,槍法比一團的士兵還要好,對射一陣後,攻擊部隊抵抗不住又紛紛往下退。

等攻擊部隊退下來後,莊繼華在望遠鏡裡真的看見這些滇軍士兵真的把槍放下就在陣地上開始吞雲吐霧了,他立刻衝進團指揮所。

劉峙已經得到旅部通知,知道莊繼華蔣介石派來前線看看的,這個看看裡面的意思可大可小,劉峙當然要把它往大的地方想,不過他一直沒看見莊繼華,剛纔戰鬥緊張,就把他忘記了,這時他卻突然出現了。

“劉團長,你看看那。”莊繼華指着敵人的陣地說道。

劉峙抓起望遠鏡往對面觀察,見敵軍陣地上的滇軍士兵正在抽鴉片,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了。他想想以後明白了,肯定是莊繼華沒見過在戰鬥間歇抽鴉片的事情。

“文革,不要奇怪,他們這樣也不是第一次了。現在派人上去,他們就會放下煙槍,接着打。我們試過的。”劉峙悶悶的說。莊繼華聞言不禁有些失望,他以爲這是敵人的煙癮發作,正在過癮,現在上去正是機會。

劉峙說完之後,沒有放下望遠鏡,叫道:“參謀長,向旅部報告,我團第五次進攻又告失敗,正在組織第六次進攻。”

莊繼華失望之餘,也拿起望遠鏡向對面觀察,不過他心裡始終有個疑問,鴉片癮是毒癮,總有發作時間吧,何應欽所說的邊打邊抽,應該就是這種在戰鬥的間歇抽,不可能是打一槍抽一口,如果攻擊持續時間夠長,總能熬到敵人煙癮上來,那時候敵人就是紙糊的,別說打仗了。可是如何才能讓攻擊時間夠長呢,而且還能讓我方保持戰鬥精神。

想了會,莊繼華有了主意,他放下望遠鏡,問劉峙:“劉團長,煙癮的發作時間一般要多長?”

劉峙愣了下,很快明白,但隨即又搖頭道:“你想一直進攻,直到他們的煙癮發作?”見莊繼華點點頭承認了。

“如果要這樣,我們就必須給他們持續的壓力,可是沒有那個連隊能做到,部隊擴編後,新兵太多,戰鬥力下降很厲害,特別是戰鬥意志。”

“我是這樣想的,”莊繼華解釋道:“可以組織四到五個連,每個連上去打一陣,然後另一個連接替他們,讓他們下去休息,如此輪流替換,每個連打一個小時,五個連就是五個小時,我不信他們可以五個小時不抽菸。”

劉峙眼前一亮,想想說:“也許這是個好辦法,管他的,現在也沒別的辦法了,試試看吧。”然後轉身命令參謀長劉秉粹,把一營長蔣鼎文和二營長陳繼承叫來。二營是正在進攻的部隊,一營是他留下的預備隊,三營正在左翼進攻,目前也是進展緩慢。

劉秉粹也聽到莊繼華的話,他是接替朱棠擔任一團參謀長的,朱棠在東征之後向蔣介石表示自己還是想回校教書培養人才,於是蔣介石借這次黨軍成立之時調整人事,用劉秉粹接替了朱棠,朱棠則帶二期學生回校了。

劉秉粹立刻在心裡對這個方案進行評估,感到這個方案可行姓非常高,撤下來的部隊可進行休整,士兵知道只要打一陣後就可以撤下去休整,作戰時必然盡力,休整時還可以防禦敵人的反衝鋒。

蔣鼎文和陳繼承來後,劉峙把莊繼華的方案告訴他們,他們也表示贊同,於是,滇軍士兵很頭疼的發現,一團就像一塊甩不掉的橡皮糖,粘在身上了,打上那麼個把小時就走了,不過走一批又上來批接着打,連續幾個小時,自己這邊火力稍微弱點,他們就趁機前進一段距離,幾個小時下來,敵人居然在五十米左右的距離上站穩了。

剛開始滇軍指揮官沒有發覺黨軍這麼打的目的,時間長了就感到不對了,敵人一撥一撥的換,換上來的士兵都是生力軍,而自己的士兵作戰時間很長了,已經顯露出疲態,少數士兵是已經不管不顧的停止射擊,專心抽起鴉片來了,長官發現後不管是命令還是威脅都不起作用,最後只好不管,可是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下去,現在還是少部分,如果大多數士兵都這樣,想到這裡他明白敵人的目的了,敵人這是在拖時間,就等他們煙癮發作時再發起最後一擊。他媽的,誰想出這個餿主意的,可是不得不說這個主意已經讓他陷於困境。怎麼辦?只有把敵人趕走,至少趕遠點,讓弟兄們可以休息一下,抽口鴉片。於是他趁敵人槍聲稍弱,士氣下降時,新輪換的部隊還沒到時,下令發起反衝鋒。

看到滇軍發起反衝鋒,莊繼華知道這個山頭拿下來了,劉峙和劉秉粹也高興的笑了,山上的敵人估計不過爲兩個連,劉峙派出了六個連進行輪換進攻,每次上去兩個連,由一個營級軍官率領,另外四個連中,下來的兩個連防禦,另外兩個連則準備下輪進攻。

果然滇軍的反衝鋒被引到山下,遭到一團優勢火力的打擊,而且一營的兩個連從側翼迅速向山上發起進攻,發現這個情況後,滇軍指揮官有些慌了,率領部隊就往山上退,可是士兵已經跨了,只有少數人隨他退回山上,他還沒站穩腳跟,正面陳繼承和蔣先雲率部就衝進陣地,一瞬間,陣地就崩潰了。

看到部隊衝進敵人陣地後,莊繼華就向劉峙告辭了,他也沒回旅部,而是直接回蔣介石的總指揮部。

“文革,回來了,前面怎麼樣?”蔣介石看到莊繼華就問。

“報告校長,前面很順利,我走的時候已經拿下了龍眼洞側翼陣地。”莊繼華雙腳一併報告道。

“聽說是你剛發明的一種無賴戰法,奪下來的。”蔣介石忍不住在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剛纔在電話裡何應欽笑着向他說了莊繼華的戰法,並且說被俘的滇軍營長大罵黨軍戰法無賴。一團把這個戰法報告給何應欽後,何應欽立刻把他推廣了,二團利用這個戰法也攻下敵人的兩處陣地。

莊繼華嘿嘿笑了:“什麼無賴,戰場上沒有無賴,只有勝利。再說又不是我讓他們抽鴉片的。”

“對,這話對,我支持,戰場上沒有無賴,只有勝利。”周總理在一旁也笑着插話道:“我們可不是宋襄公,不擺堂堂之陣。不過,校長,這種戰法的最大缺點就是花的時間太長,而且有很大的侷限姓,目前奪下的基本上是敵人的前哨陣地,敵人兵力不多,而主陣地上低了兵力雄厚,再使用這種方法恐怕不行了。”

“周主任說得對,現在只是打開僵持局面,真正扭轉局,給敵人的那致命一擊,校長已經準備好了。”莊繼華說道。周主任“哦”了聲,轉頭對蔣介石說:“原來校長胸有成竹,只是不知何時圖窮匕現。”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外交(十)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二節 起航(五)第一節 出兵(六)第八節 日薄(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八節 轉折(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諜影(一)第四節 視察(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圈套(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二節 初戰(一)第五節 謀功(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八節 日薄(七)第三節 狙擊(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五節 積聚(九)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四節 視察(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九)第八節 刺廖(六)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初戰(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川軍(七)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五節 盟國(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五節 調整(三)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三節 重起(七)第十節 虎嘯(十)第七節 生機(六)第四節 外交(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三節 巧取(三)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十節 風雲(五)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六節 救亡(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六節 和約(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九節 殤(六)第七節 風波(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
第七節 閃電(十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九)第四節 外交(十)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第二節 起航(五)第一節 出兵(六)第八節 日薄(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八節 轉折(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諜影(一)第四節 視察(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圈套(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二節 初戰(一)第五節 謀功(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八節 日薄(七)第三節 狙擊(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五節 積聚(九)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四節 視察(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九)第八節 刺廖(六)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初戰(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川軍(七)第三節 太行行(八)第二十八節 舒心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五節 盟國(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五節 調整(三)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四)第三節 重起(七)第十節 虎嘯(十)第七節 生機(六)第四節 外交(七)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三節 巧取(三)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十節 風雲(五)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六節 救亡(九)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六節 和約(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九節 殤(六)第七節 風波(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九)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