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突擊(三)

這確是個不引人注意,卻很嚴重的漏洞,現在就看西尾壽造的了。實際上,這次陳誠這次在江南發動的攻勢是下了血本的,土木系嫡系十九集團軍、十一集團軍、新組建的三十集團軍,三十萬人馬分兩路向長江邊發動進攻。

左翼是十九集團軍的十萬人馬,從湖口出擊,沿彭澤、東至進攻;右翼是十一集團軍和三十集團軍二十萬人,進攻祁門,光復祁門後,又兵分兩路,十一集團軍走石臺,三十集團軍越九華山,直撲銅陵。

在浙江,顧祝同調集二十三集團軍和三十二集團軍,總兵力十六萬人,也是兵分兩路,唐式遵的二十三集團軍攻擊金華,李默庵三十二集團軍攻擊縉雲,與駐守這裡的曰軍二十二師團展開激戰。

直接投入作戰的有五十萬人之多,而在這兩個主戰場之間,還有四十四軍、七十三軍組成的搔擾部隊,從蘇南向南京方向展開搔擾進攻。迫使西尾壽造不敢放手增援安慶,在第二線上,第十軍、五十二軍、二十五集團軍、三十五集團軍等,正厲兵秣馬,隨時準備投入反擊曰軍的反擊中。

在天空中,是空軍第一師和第二師,總計三百架各種作戰飛機,來往穿梭,俯衝轟炸;曰軍飛機升空迎戰,雙方在天空中展開一場混戰。經過六年發展,中國空軍全部換裝爲p40和p51,主力機種P51/B姓能超過了零式戰鬥機,空戰中優勢明顯,開戰三天即奪得江南天空制空權,曰軍好容易收集到的兩百多架飛機消耗大半,剩下的龜縮到長江以北,不敢起飛迎戰。

聲勢浩大的江南反擊戰,吸引了全國的目光,與之相比,江北戰區卻是靜悄悄的,只見部隊調動頻繁,卻始終沒有動靜。戰區司令官莊繼華頻頻在河南羣衆集會上露面,江北戰區的主力,四十九集團軍第一機械化集團軍第五集團軍三十一集團軍,依舊待在黃河岸邊,沒有絲毫南下跡象。

可西尾壽造依舊不敢對江北掉以輕心,不敢抽調江北部隊南下參戰,相反卻一再嚴令,江北守軍警惕,加強戰備。

在鄂北會戰後,十一軍殘部退到皖北,原本東京大本營爲中國派遣軍補充七個師團,可華北岡村寧次堅決要求補充華北派遣軍,而且由於中國方面大舉增兵河南,華北威脅曰大,東京又從蒙疆方面軍和關東軍中抽調五個師團增援華北,這樣中國派遣軍總共得到十二個師團的增援,其中七個給了華中方面。

不過華北派遣軍的五個師團除了第五師團外,其餘部隊不能和華中得到的增援部隊相比,從南洋調回的十八師團第九師團第二十八師團,國內新組建的第137師團第138師團,還有從蘇俄戰場抽調的關東軍第十師團和二十七師團;第此外十一軍殘部第三師團,104師團,六十八師團、三十九師團,得到補充,重建了被殲滅的第六師團、十三師團、十七師團。

經過補充增援的華中曰軍,總兵力達到三十七萬,不過這三十七萬分佈在淮河以南到浙江南部的廣大地區中,而且,不管西尾壽造還是板垣徵四郎都不得不承認,這其中有三分之一強是新部隊,兵員要麼是十七八歲的娃娃,要麼是三四十的“老人”,訓練也只匆匆進行了兩個月,根本不能與那些損失了的老兵相比。

這個問題讓西尾壽造和板垣徵四郎非常惱火,這些士兵在六年前陸軍根本不要,可現在也不得不降低標準,加緊訓練,可就算根據士兵艹典的最低標準來看,中[***]隊發動進攻前,在這些人還不能算成熟的士兵。

西尾壽造和板垣徵四郎的共同意見是,那些新建和重建的部隊,不能在這次戰鬥中出戰,只能依靠老部隊和從南洋調回來的部隊。

在安慶,負責防禦的是從南洋調回來的第九師團和116師團,在南京附近則是十八師團和讀力混成11旅團、讀力混成13旅團,浙江則填補了新到的138師團二十八師團,讀力混成17旅團;幾乎所有戰鬥力的部隊都佈置在長江以南。

長江以北則是從武漢退回來的第三師團和104師團,新到的137師團,六十八師團和三十九師團,其中主力104師團和第二混成旅放置在長江北岸的安慶地區,第三師團和十五師團,則放在更北邊的合肥。

江南戰區攻勢猛烈,西尾壽造沒有慌亂,武漢失守後,他就組織參謀部進行了兵棋推演,這次江南戰區的進攻與他們的預測如出一轍。西尾壽造抓住從三月到七月這四個月的平靜,在安慶地區構築了嚴密的工事,前後共構築了六道防線,在長江上架設了三道浮橋,以溝通兩岸聯繫,鎮江、銅陵外圍,同樣構築了嚴密堅固的防禦體系,西尾壽造相信,即便中[***]隊,能攻入安慶,也絕抵擋不住皇軍的反擊。

但很快長江北岸的江北戰區的部隊開始頻頻調動,西尾壽造頓時有些心驚,他知道,單是江南戰區是無法擊敗他的,可要是江南江北兩個戰區同時行動,就不是他所能抵抗的了,爲此,他連續給岡村寧次去電,要求他隨時做好出擊河南,牽制江北戰區主力,電令山東的華北派遣軍12軍鬆井石根,隨時做好增援華中的準備。

做好這一切安排後,西尾壽造心才稍稍安定,他不敢寄希望於中國將領由於派系問題,而不出兵,鄂北會戰給了他足夠深刻的教訓。

可就在他以爲江北已經安排好時,104師團師團長鈴木貞次的緊急電報就到了,支那江北戰區部隊向安慶外圍展開進攻,已經出現在戰場的番號是二十一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

“….,支那軍攻勢猛烈,目前外圍防線,稀疏失守,我部正按照預定部署後撤到第一道防線。”

這句話絲毫沒給西尾壽造和板垣徵四郎半點安慰,倆人在地圖上緊張的查看地圖,參謀們的動作很快,已經將新出現的情況在地圖上標註出來。

“以支那將軍的習慣,肯定不會只有這一路出動。”板垣徵四郎望着地圖喃喃說道,曰本軍隊吃了莊繼華太多的虧,對他的作戰風格已經很熟悉了,況且江北戰區兵多將廣,絕不會只出動這麼點部隊。

他還會在那出動呢?西尾壽造的目光在地圖上來回尋覓,桐城,舒城,合肥、淮南,是那個地區呢?還是全部?江北戰區近百萬大軍,精兵強將無數,二十一集團軍還勉強可以算二流部隊,那個第四集團軍好像是西北部隊?根本連二流部隊都算不上,那些精兵被部署在哪呢?

根據情報,支那第一強軍四十九集團軍,第五集團軍,都在黃河南岸,沒有動地方,支那將軍到底想做什麼?

長期以來,曰本軍隊就強調進攻,對防禦缺少研究,他們的防禦經驗主要是上次歐戰的經驗,要塞式防禦,可目前中國戰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由於兵力不足,無法組成綿密的防線,也根本不能實現凡爾賽式的防禦。也無法象開戰之初的中[***]隊那樣,處處設防。

“不管支那將軍怎麼作,有幾個要點必須守住,”板垣看了半天,還是沒有頭緒,乾脆對西尾壽造說:“首先是安慶外圍,其次是合肥,淮南,這三個點必須保住,電令他們加強戒備,支那軍很可能會以主力來攻。”

西尾壽造沉凝半天,作爲軍人,幾個要點都清楚,不過他擔心的是,淮南守軍是新組建的137師團,這個師團是由國內的守備隊爲基礎組建起來的,根本沒有作戰經驗。

“淮南附近有沒有支那軍在活動?”西尾壽造問。

“137師團沒有報告。”副參謀長後宮淳答道。

“立刻去電,問問秋山敏夫。”板垣徵四郎立刻明白西尾壽造的想法。

西尾壽造心中有些後悔,不該將137師團放在淮南,應該將合肥的十五師團放在這,讓137師團去合肥,可當初爲什麼要這樣呢?當初不是就想到在合肥配置兩個強力師團,可以居中策應,既可南下增援安慶,又可以北上增援淮南。

可是,他疏忽了,支那軍兵力衆多,可以三路齊發,同時進攻這三個要點。

很快,秋山敏夫回電,淮南外圍平靜,支那軍沒有動作。這個電報沒讓西尾壽造安心,反而讓他更加擔心了,連忙電令秋山加強戒備,不可有絲毫鬆懈。

整個派遣軍司令部有種莫名的情緒,浙中安慶南京外圍戰火紛飛,中[***]隊持續不斷的發動進攻,曰軍士兵在中[***]隊的狂轟濫炸下,苦苦堅守陣地,原以爲可以堅守半個月的第一道防線,在短短五天之內,即告失守。

浙中戰場,中[***]隊強攻金華,從三面切入金華防線,一直攻抵金華城下,二十二師團師團長磯田三郎開始請求戰術指導。

江北安慶戰場,二十一集團軍從正面強攻,第四集團軍繞道北面,攻克懷寧,切斷安慶和合肥之間的聯繫,迂迴到安慶側後,安慶戰局惡化。

“命令,內山,增援安慶吧。”副參謀長根本博建議道。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三節 魅影(五)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五節 謀功(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四節 外交(六)第十節 餘波(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三節 巧取(三)第一節 返川(二)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南線(四)第五節 號角(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閃電(三)第九節 殤(八)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八節 南線(三)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四節 外交(十)第四節 酒會(一)第一節 挽弓(十)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三節 聚才(五)第五節 突擊(一)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三節 結盟(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突破(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五節 反擊(七)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二節 初戰(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二十節 廣西(二)第五節 號角(九)第三節 暗戰(四)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三節 巧取(四)第一節 遏制(十)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會戰(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五節 海關(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六節 和約(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二節 川軍(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十節 餘波(三)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三十節 軍議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三節 調整(三)第五節 調整(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二節 沙基(一)第五節 雲集(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三節 魅影(五)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五節 謀功(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四節 外交(六)第十節 餘波(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三節 巧取(三)第一節 返川(二)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南線(四)第五節 號角(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閃電(三)第九節 殤(八)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八節 南線(三)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九節 倒胡驅許(一)第四節 外交(十)第四節 酒會(一)第一節 挽弓(十)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三節 聚才(五)第五節 突擊(一)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三節 結盟(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一節 突破(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五節 反擊(七)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二節 初戰(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十二節 陰雲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二十節 廣西(二)第五節 號角(九)第三節 暗戰(四)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五節 號角(十)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三節 巧取(四)第一節 遏制(十)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會戰(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五節 海關(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六節 和約(二)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二節 川軍(六)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十節 餘波(三)第七節 生機(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三十節 軍議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三節 調整(三)第五節 調整(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二節 沙基(一)第五節 雲集(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