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

“蔣介石要背叛革命,要當新軍閥,”莊繼華的擋駕可以擋住別人,但擋不住鄧演達,他進門後開口就直奔主題:“文革,你應該站出來,號召黃埔同學反對他。”

莊繼華渾身直冒冷汗,鄧演達的要求直接把他逼到死角上了,他關門閉戶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藏起來,等傷一好就遠走高飛,可事情就這麼怪,心裡越急傷好得越慢,到現在他還只能勉強下地,走上幾步。

“老師你看我這個樣子能做什麼?”莊繼華苦笑着推託,心裡卻打定主意準備耍賴。

“你還有一雙手,還可以寫,寫一篇文章,號召黃埔同學堅持革命,打倒新軍閥。”鄧演達直接提出要求。

莊繼華心裡有些生氣,老大你還是想拿我當槍使呀,這可不行。他眉頭皺成一個川字,冷靜的斟酌道:“讓我這個學生去反對老師,這首先就站不住腳,這是其一;其二,校長的總司令職務還沒有撤,理論上我還是他的部下,讓部下反對上級,這違犯了國民革命軍的軍紀,也違犯了革命紀律;有這兩點,我寫這樣的文章都是不合適的。”

莊繼華認爲他的理由不是勉強而是充足,蔣介石沒有與武漢徹底決裂,只要他還是總司令,我就不能寫這樣的文章。

但鄧演達卻不認同:“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爲已經非常明顯了,在江西,他指使其黨徒搗毀黨部,殺害工會領導人,這不是背叛是什麼?文革,你不能以師生之私誼,而忘記革命的大局!”

莊繼華沉默了,鄧演達的話撥動了他心中的根弦,蔣介石動刀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了,歷史將按照原來的軌跡運動,他以前煞費苦心的做得種種謀劃,全部落空。

空氣中的血腥味越來越濃了。

想到這些莊繼華的情緒突然變得十分煩躁:“鄧主任,我就不明白,事情爲什麼發展到如此地步,你們要削權,爲什麼不能等等呢?等北伐成功後再….,難道不行嗎?”

“當然不行,那時候,蔣介石的勢力就更加強大了。”鄧演達毫不猶豫的說,實際上他的擔心幾乎是武漢國共兩黨的普遍擔心,北伐完成,擔任總司令的蔣介石聲望必然高漲到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步,必然讓更多的人投靠他,再加上蔣必然大量提拔親信,到那時,他的力量將無人可以制約。

“哼,”莊繼華鼻孔裡重重噴出一股粗氣:“戰爭年代,軍功自然高於和平年代,這在各國都有,美國的華盛頓、格蘭特,都是靠軍功當上總統的,這很正常,相反,我認爲戰爭勝負尚未確定的情況下,就想着削權,這不正常。”

聽到莊繼華爲蔣介石辯解的話,鄧演達很是生氣,他大聲說:“你還在爲他辯解,你受了傷,難道腦子也變糊塗了?自從3.20(即中山艦事件)以來,他那一步不是在破壞國共合作,整理黨務案,要求[***]員退出一軍,不準罷工,到處攻擊兩湖農運,攻擊武漢工運,與西山會議派的腔調一模一樣。”

“對於限制工運和農運我是贊成的,當初國民政斧通過了保護私有財產法案,爲什麼現在各地大量存在隨意抄家,隨意沒收私人財產的情況,這種明顯違反國民政斧的法律的行爲,爲什麼沒有得到制止?”莊繼華反問道。

“這時革命初期的幼稚病,”鄧演達的口氣與蔣先雲一模一樣:“這種幼稚病是可以接受的,也是革命必須付出的代價,只要羣衆發動起來,革命成功了,一切就會走上正軌。”

鄧演達知道莊繼華是這部法律的推動者,這個理由不可能說服他,因此又換了一個口氣說:“文革,這種幼稚病應該很快就可以消除了,[***]和鮑羅廷也認識到兩湖農運和工運中的不正常現象,他們已經開始着手解決這些事情了。”

“外面天天罷工,”窗外又傳來整整口號聲,這種口號聲每天都能聽見,莊繼華已經很習慣了,一天聽不見還有些不習慣:“前幾天醫院工會也組織罷工,要求提供工錢,我聽他們說工錢最低都要提高到八十大洋,恐怕宋部長現在會非常頭疼吧。”

莊繼華的語氣中包含着一絲嘲諷,當初他聽到這個要求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普通護士的薪水要漲到八十大洋,要知道一個士兵的薪水也才十二塊大洋,他這個將級軍官一個月也才一百多大洋,一塊銀元在武漢可以買二十斤大米,如果按購買力折算的話,八十大洋相當於二十一世紀的三千多人民幣。

鄧演達沒想到莊繼華突然爲宋子文艹心起來,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莊繼華這還是在抱怨。

“你不用替他艹心了,這人也是個軟骨頭,原來還信誓旦旦的支持工農,現在口氣也變了,說什麼罷工導致財政困難,收不上稅什麼的,完全被嚇住了。”鄧演達輕蔑的說,他還沒意識到話題已經莊繼華扭轉了,不再是寫文章的什麼的了。

“宋部長當然要艹心了,前線幾十萬軍隊發不出軍餉來可是要引起譁變的,就說這醫院,要是護士醫生領不到工錢,他們一撂挑子,我們還不得等死呀。”莊繼華的話暗藏責備,鄧演達自然也聽出來了,他禁不住重新打量起莊繼華來。

當年雲橋那個略微有些冒失的小夥子,黃埔軍校裡那個有些頑皮,愛說笑話的青年,現在已經成熟起來了,開始敢於反駁他這個當初的老師了。

他高估了莊繼華,反駁他是不得已而爲之。

莊繼華知道他的文章不會有絲毫用處,支持蔣介石的軍隊是不可能因爲武漢方面的一紙命令就轉向,一軍中的黃埔同學也不會因爲他的態度而轉變,就像蔣先雲不會放棄[***]一樣,胡宗南他們也不會放棄三明煮義。這樣的文章寫了只有一個結果,斬斷他的一條路。

“文革,革命是條艱難的道路,中國社會必須經過大動盪,大震動,才能重新煥發青春,國家才能重建,民族才能獲得新生。”鄧演達的話包含着深厚的感情,他站起來,望着窗外的天空,包含深情的說。

“我們的人民是如此勤勞,是如此善良,可我們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弱,任何人都可以欺負她,國家危急,民族危急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制度的不合理,要打破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打倒帝國主義,完成革命,只有把工農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否則我們的革命只能是一場空談。”

鄧演達在各種場合宣揚他的理論,卻很少有人接受,他的理論介於兩黨之間,國民黨認爲太傾向共C黨,共C黨認爲這是改良主義,是行不通的,但他卻依然堅持。

莊繼華沒有打斷鄧演達的話,選擇充當了一個安靜的傾聽者的角色,他知道一旦在這個話題上展開,沒有幾個小時是不可能結束的。更重要的是明知對方不會改變觀點,同時又不會獲得成功,談下去還有意思嗎?有那個必要嗎?

鄧演達滔滔不絕的講了幾分鐘,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反應,心中非常失望:“看來你還是要投靠他。”

莊繼華沉重的說:“老師,對不起,在我看來,這是利益之爭,校長有錯,武漢方面的同志也不是完全正確,學生位卑言輕,不想介入這類爭端。”

莊繼華說這話的時候心如絞痛,可他卻不能不這樣說,否則後果是什麼,他完全無法預知。

“我沒有這樣的學生,”鄧演達冷冷的說:“我的學生應該是革命戰士,而不是向權勢投降懦夫。”

“老師!”莊繼華有些羞愧,在這種完全不顧自身的殉道者面前,他無論如何無法顯示出理直氣壯。

鄧演達長吁一口氣,來之前他還充滿信心,現在卻非常失望,前幾天張治中從南昌回來,想帶走學兵團,被他阻止,同時勸其留下,與蔣介石決裂,張治中也拒絕了。

張治中與莊繼華與他的私誼不淺。可就這兩人都……,讓鄧演達有很深的挫折感,因此失望中的他語氣非常不客氣。

“老師,我們需要團結,一旦分裂,北伐就算完了,革命就會變得遙不可期。所以我絕不主張分裂,而是希望雙方各退一步,滿足校長部分要求,爲此合作的局面。”莊繼華說:“我知道我的主張不會得到中央的贊同,他們現在想就是怎樣解除校長的職務,拿掉校長的權力,可是他們卻不想想,以現在武漢諸君的力量能拿得掉嗎?只想到好處,卻不注意方式方法,其結果最終會毀掉目前的局面。”

莊繼華停頓一下,又補充道:“北伐軍現在已經逼近上海,上海是什麼地方?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工業中心、商業中心,如果上海崩潰,國民政斧根本支撐不起,整個中國經濟至少倒退二十年,全國金融將會崩潰,那種混亂是無論哪個政斧都不能接受的,也是不敢接受的。如果上海攻克以後,還像武漢這樣,生產全面停頓,銀行全面停業。這種後果…”

“怎麼可能,武漢的工廠不照樣開工嗎,銀行不照樣在營業嗎?我看你也一樣,被工農運動嚇住了。杞人憂天!”

鄧演達冷冰冰的丟下一句話走了,留下一臉無奈的莊繼華。

莊繼華比以往更急切的希望儘快好起來,就在北伐軍開進上海後,他終於可以在院子裡走動了。春天的陽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但他的心情卻無比陰冷,那個曰期已經越來越近了。

在北伐軍進城前,上海工人發動了第三次武裝起義佔領了上海,隨即成立了市政斧,成了總工會和工人糾察隊。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有了兩個指揮中心,武漢的一切似乎就要在上海重演。

宋雲飛、伍子牛明顯感到莊繼華的脾氣變得急躁起來,稍不留意就會讓他發脾氣,不過就算在這方面莊繼華也親疏有別,發火也只找他們,很少衝小秀這些護士。

蔣介石背叛跡象明顯之後,李之龍的處境明顯好轉,在武漢政壇上活躍起來,組織羣公衆大會,發表文章揭露中山艦事件,忙得不可開交。但潘慧勤卻依然隔三岔五的跑醫院,送湯送水,廣東的各種煲湯都讓莊繼華嚐了個遍。

潘慧勤經過了一些動盪,她雖然對反蔣毫無意見,但卻不像李之龍那樣樂觀,對局勢的發展憂心仲仲。

“之龍現在忙得很,整天不落屋。”潘慧勤邊給莊繼華倒湯邊向莊繼華抱怨:“文革,你說這局勢今後會怎樣變?在田很興奮,可我總感到不踏實。”

“嫂子,在田憋得太久了,終於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你就讓他折騰幾天吧。”莊繼華平靜的說,李之龍在報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頻繁,用腳指頭想也明白這時怎麼回事。不過有了蔣先雲和鄧演達的前車之鑑,加上李之龍的過往“劣跡”,他沒有把握說服他,可他對他又有一絲歉疚,畢竟在中山艦之時,他沒有爲他分辯,而是建議犧牲他。

“聽說汪主席已經到上海了,很快就要來武漢。”潘慧勤抱有一些希望,汪精衛曾經非常欣賞李之龍,把他一路提拔到海軍局局長的位置上。

“嫂子,你回去勸勸在田,校長與武漢分道揚鑣已經板上定釘了,汪精衛回不回國都一樣,不要對他寄予什麼希望,中山艦的教訓一定要記住。”

潘慧勤想了想,點點頭,她認爲莊繼華的話是對的,當初在廣州時汪精衛要能表現出一定的強硬,蔣介石根本不可能獨攬黨政軍大權,李之龍也不會受那麼大的罪。

“嫂子,你回去勸勸他,現在要的是低調,不要輕易表態。”

與莊繼華相比李之龍的情況更復雜,蔣介石和共C黨都不會輕易相信他,他未來的出路非常狹窄。

李之龍聽到潘慧勤轉達的話非常理解也很不高興,他認爲現在正是爲中山艦事件翻案的好機會,蔣介石背叛革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事實證明,中山艦是蔣介石有預謀有計劃的反革命事件,目的就是排擠[***],奪取黨政軍的領導權。而他李之龍是受害者,是堅決與蔣介石鬥爭的英雄,現在是爲他正名的時候了。

可是他的想法卻被潘慧勤一句話給擊碎了。

“你認爲,你與文革的判斷誰準?”

事實早就證明莊繼華的判斷力遠在他之上,無論是中山艦還是東征北伐,他根本無法與莊繼華相比。

李之龍猶豫了下還是固執的堅持:“蔣介石背叛革命已經如此明顯,難道反蔣還有錯嗎?我認爲我沒做錯。”

潘慧勤也不明白,但她以女姓的直覺,固執的認爲莊繼華的話有道理,汪精衛靠不住,他肯定會和蔣介石搞到一塊。

“在田,你最好和他當面談談,說實話,別看現在那麼多人圍着你轉,可我認爲,只有文革算是你的朋友,他不會害你。好嗎?”潘慧勤軟語請求道。

李之龍猶豫一下,最終點點頭。

與李之龍一樣抱着翻案正名的想法還有李浩一。一年以前他在廣東被撤銷了中山大學團委書記,又背處以留黨查看的處分,他消沉一段時間後,現在隨着政治局勢的變化,他在黨內的地位開始上升,因爲他是第一批起來反蔣的黨員,是最先識破蔣介石真面目的人。

不過他最恨的不是蔣介石,而是那個曾經在他面前耀武揚威,讓他威風掃地的莊繼華。

李浩一是十二月到武漢的,那時莊繼華正如曰中天,牛行戰鬥的英雄,黃埔驕雄,各種光環集於一身,這種情況下他當然不可能採取什麼行動,他只能躲在武漢中工會中等待機會。現在機會開始出現了。

與他有同感的是被莊繼華十問詰難的餘灑度。十問,讓餘灑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黃埔擡不起頭來,從那時起,他就認定莊繼華是黃埔右派的一面旗幟,要打倒右派,就必須拔掉這面旗幟,可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機會與莊繼華面對面的較量了。

餘灑度本來在黃埔武漢分校政治部,可蔣先雲萌發把工人糾察隊訓練成一支軍隊後,在聶R臻的支持下,從部隊中抽調了一批軍事骨幹來充當教官,其中就有他餘灑度。

一股陰雲在莊繼華的上空中悄悄集聚,這出乎他意料之外,也出乎其他人的意料。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謀殺(四)第九節 豪賭(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九節 轉機(三)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九節 文革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一節 蟄伏(六)第五節 兩全(二)第五節 反擊(七)第五節 謀功(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四節 外交(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三節 聚才(四)第七節 風波(六)第五節 雲集(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十節 虎嘯(七)第九節 殤(八)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二節 投敵(六)第四節 陰雲(六)第七節 閃電(八)第九節 文革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十節 風雲(四)第一節 出兵(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三節 巧取(三)第七節 曙光(六)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一節 蟄伏(九)第二節 空軍(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九節 魅影(七)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七節 曙光(一)第二節 空軍(二)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五節 謀功(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三節 重起(二)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說汪(二)第四節 陰雲(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五節 反攻(八)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八節 南線(七)第八節 南線(一)第三節 會戰(十)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十節 虎嘯(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三節 狙擊(三)第七節 生機(四)第三節 會戰(六)第十節 撤退(四)第三節 魅影(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三節 魅影(九)第八節 南線(八)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四節 外交(三)
第四節 謀殺(四)第九節 豪賭(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十)第四十節 欺敵(一)第九節 轉機(三)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九節 文革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一節 蟄伏(六)第五節 兩全(二)第五節 反擊(七)第五節 謀功(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二節 策劃(六)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四節 外交(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七)第三節 聚才(四)第七節 風波(六)第五節 雲集(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十節 虎嘯(七)第九節 殤(八)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二節 投敵(六)第四節 陰雲(六)第七節 閃電(八)第九節 文革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十節 風雲(四)第一節 出兵(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一節 德黑蘭(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三節 巧取(三)第七節 曙光(六)第三節 鐵血雄關(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一節 蟄伏(九)第二節 空軍(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九節 魅影(七)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七節 曙光(一)第二節 空軍(二)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五節 謀功(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三節 重起(二)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說汪(二)第四節 陰雲(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五節 反攻(八)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八節 南線(七)第八節 南線(一)第三節 會戰(十)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十節 虎嘯(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七)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三節 狙擊(三)第七節 生機(四)第三節 會戰(六)第十節 撤退(四)第三節 魅影(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三節 戰天津(九)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三節 魅影(九)第八節 南線(八)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四節 外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