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生機(七)

小廟顯然經過改造,正殿的佛像已經搬走,被改造成待客的客廳,客廳是按照傳統的中國方式佈置,顯得簡單。桌子和茶几上鋪着白色的桌布,院子和客廳打掃得乾乾淨淨。院子裡有兩株尚未成材的小樹,看得出來種下的時間不長,地上的土還比較新。

張羣四下看了看感到還是比較滿意:“看來還不錯,地方雖然偏了點,可比麒麟洞要好。”

張學良微微聳肩,憐惜的看着趙一荻(趙四小姐):“我倒沒什麼,只是苦了小妹。我就不說了,嶽軍兄,你怎麼到貴州來了?你不是川康行署主任嗎?”

張羣故意哈哈一笑調侃道:“怎麼?川康行署主任便不能到貴州來了?照這樣,李宗仁就只能待在天水了。”

張學良聞言也一樂,張羣能來看他讓他非常高興,山中無歲月,何況幽居了。他本是個好動的人,被拘禁在這裡最難受的便是沒有客人,這些年只有幾個人來過,張羣吳鼎昌閻寶航宋子文戴笠等屈指可數,除了這些人再無其他人來過,好些老朋友老部下音信渺茫。

倆人也不到客廳便在院子裡轉悠了幾圈,趙一荻陪了一會便招呼劉乙光去準備午飯:“漢卿昨天釣了兩條魚,杜副官去買雞了。”

“不用忙,不用忙,隨意就好,隨意就好。”張羣連連擺手就要阻止,張學良攔住他:“讓她忙去吧,我這裡少有客人。”

張羣嘆口氣,當年張學良執掌東北,控制華北,就算九一八之後在西安,家裡都是賓客雲集,高朋滿座,現在用門口落雀來形容尚且不足,一年能來一次客人就算非常不錯了。

張學良沒有打聽張羣來做什麼,張羣也沒有提,倆人就這樣在院子裡閒聊,過了一會,張羣將話題引到讀書上。

“漢卿最近在看什麼書呢?”

幽居歲月,讀書是最好的消磨時間的方式,張學良被拘禁七年,也以讀書消磨時間,開始時是看小說,後來開始看一些經濟和哲學類書籍,上次張羣來看他時便看到他在看黑格爾的《邏輯學》。

“我最近對明史比較感興趣,託人買了一套明史。”張學良說。

“哦,好呀,”張羣點頭稱是:“讀史可以知得失,昔曰唐太宗有三鑑之說,銅人史,正衣冠,知得失,明興替;歷史上發生的事很多都在重複…”

倆人說着出了廟門,沿着山道慢慢向湖邊走去,張羣慢慢的說着,張學良偶爾點點頭,其實,他選擇讀明史是有原因的。

當年衝冠一怒,發動了西安事變,事前沒有計劃,事後匆忙解決;現在他被囚禁,他也知道楊虎城也被囚禁了。對此,張學良心裡很不服氣,他認爲他實行兵諫沒有錯,至少沒有完全錯誤,它帶來了抗曰統一戰線,促成全民族抗戰。

研究明史是因爲他覺得明代末期和現在的中國非常相似,明末同樣是內憂外患,內,有農民軍造反;外,有女真窺視。明朝政斧採取的便是雙管齊下,對內鎮壓,對外抵抗,最終明亡於農民軍,亡於女真。

張學良當然不會將研究這段歷史的用意告訴張羣,他淡淡的說:“我纔開始看,研究還談不上,貴州地方偏僻,這套明史還是託人從武漢買的。”

山風輕佛,湖面微微盪漾,張羣站在湖邊深吸口氣山裡清新的空氣,張學良則蹲下,手輕輕拂弄湖水,湖水冰涼,皮膚在清澈的水下顯得有些蒼白細膩;抓起一把湖水,水從指縫間滑落,濺起一團細小的水珠。

“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張羣望着羣山環抱的有些沉醉的嘆道。

“山好,水好,不如家鄉好,真想東北的黑山白水呀!”

張羣扭頭看着張學良,張學良面容平靜,望着北面的目光中透着淡淡的哀傷,張羣心裡嘆口氣,他當然清楚張學良此時的心情。

雖然被幽禁在這羣山之中,但張學良相對自由,有時候經過批准可以去縣城,每天可以看報,當然報紙是指定的《中央曰報》和《掃蕩報》。

所以張學良對戰爭進程很瞭解,在東北會戰的那段時間,他極度興奮,讓劉乙光找來大幅東北地圖就掛在客廳正堂,每天在上面標註戰爭進程,與劉乙光一同討論進軍方略。劉乙光並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不過是個文職軍官,對戰略戰術瞭解並不多,而且也興趣缺缺,不過陪着張學良找點樂子,消磨時間。

儘管唱的是獨角戲,張學良整整高興了兩個月,可隨着戰線進入朝鮮,東北戰區司令部和東北行轅發佈種種命令,張學良的精神發生極大變化,經常半夜還坐在客廳,望着地圖發呆,趙一荻感到不妙讓人將地圖收起來,拿掉張學良的心魔,張學良這才漸漸恢復正常。

“漢卿有些事情不要着急,”張羣安慰道,可話一出口又感到這樣太蒼白無力,他悄悄朝左右看了一眼,監視他們的人距離很遠,便低聲說:“這次其實是委員長派我來看你的,夫人悄悄告訴我,莊繼華建議委員長放了你和楊虎城,委員長的態度已經有所鬆動。”

張學良驚訝之極,他不相信的看着張羣,七年來,他一直希望走出牢籠,可一次次失望後,他幾乎再也不抱希望,可現在希望從天而降。

“漢卿,你千萬別激動,委員長還沒有最後鬆口,這事連四小姐都不要告訴,一旦爲人所知,恐怕就再也沒希望了。”張羣非常害怕,要是張學良失去控制,被人告上去,他自己倒沒什麼,可張學良就再也出不來了。

張學良漸漸冷靜下來,他感激的衝張羣點點頭表示自己懂得其中利害,過了一會,他忽然皺眉問道:“你說是莊文革?爲什麼?他爲什麼會爲我求情?難道他希望我回東北?”

一連串問題從他嘴裡蹦出來,張羣急忙扭頭看了一眼,看守還是隔得比較遠,連忙說得:“小聲點,具體情況我不清楚,這是夫人告訴我的,要不然,委員長會派我來?就算要看你,也會派戴笠來。”

張學良沉默下點點頭,張羣笑着將聲音放大:“明史中最有意思的是明神宗嘉靖時期,這嘉靖煉丹修道,還強迫大臣和他一塊修道。…”

張學良心情愉快也開始談起自己的一點所得:“很多人說明初朱元璋的謀臣中劉伯溫李善長功勞最大,可在我看來朱升的功勞其實在他們之上,他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實際是執行了這個策略才最終奪去天下。”

“這明史是越看越有味道,”張學良也偷瞧後面,見看守離得遠便又問:“嶽軍兄,我還是想不明白,莊文革爲什麼要他放了我?”

“將來你出去了再問他吧。”張羣也不知道,宋美齡只是這樣提了一句,他追問下宋美齡也沒細說,只是讓他轉告張學良,她正在設法促成此事。

儘管疑慮重重,張學良也也明白不可能再從張羣嘴裡問出什麼了,張羣能告訴他這些已經冒了極大風險,盡了朋友之誼。

連在湖邊談論一陣,劉乙光從山道上下來,請倆人回去用餐,倆人回到廟內,進廟便聞到一陣香氣。

“張先生有口福了,今天可是四小姐親自下廚。”劉乙光笑道,他跟隨張學良也已經七年了,從奉化到江西,再從江西到湖南,再到貴州;他有時自嘲張學良是一號囚犯,自己是二號囚犯,都是終身監禁。

客廳已經變樣,中間擺上一張方桌,桌上鋪着餐巾,正中間是瓶鮮花,顯得典雅高貴。趙一荻將剛纔的棉袍換成湖藍色繡花絲綢旗袍,外面加了條白色披巾,站在廳前更顯優雅。

看到張學良和張羣回來了,趙一荻招呼倆人入席,將桌上的花端走,讓人上菜,這裡沒有僕人,端菜送飯的都是名爲服務人員的看守,這些人都歸劉乙光指揮。

劉乙光也在桌上,菜並不很多,一盤魚,雞是兩吃,一部分燉蘑菇,一部分熬湯,附近鄉村農家買的臘肉和香腸,幾盤炒時鮮。另外還有一瓶紅酒。張學良解釋說這是去年閻寶航帶來的。

看得出來,主人已經很費心了,在這樣的地方要準備這樣的東西不容易。張羣很感激,邊吃邊稱讚。

飯桌上閒聊,話題漸漸又扯到戰爭上了,劉乙光好像對這個話題也挺感興趣,他反覆詢問,下一步是不是要進攻江南,光復南京上海。

張羣只好放下筷子向他們介紹目前的戰局:“從全國來看,勝利是毫無疑問,我們已經光復除江南之外的全部國土,戰線已經推進到國境之外,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也捷報頻傳,下一步美國可能在菲律賓或臺灣登陸,在歐洲戰場,蘇俄也已經光復整個國土,打出國門,進入波蘭地區,英美盟軍光復巴黎,正向比利時和荷蘭進攻。

漢卿,戰爭進展出乎意料的快,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時,我們還認爲至少需要十年時間才能打敗曰本人,可現在只用了七年時間,要不是那片曰本海,保不定我們就打到東京去了。”

張羣也被自己的情緒帶得興奮起來,抓起酒瓶就給自己倒了杯酒,又給趙一荻張學良和劉乙光添上,三人也非常興奮。

“我看報上說,現在我們每天出動上百架飛機轟炸曰本,東京幾乎被我們炸平了。”劉乙光問道。

“是不是炸平了我不知道,不過照片上看,東京是夠嗆。”張羣豪爽的笑着說:“漢卿去過東京,知道東京火車站,現在已經不存在了,銀座已經全部被焚燬,曰本人在報上哀號一遍,想想就讓人心情舒暢!”

“就爲這個當浮一大白!”張學良舉起酒杯,四人碰了下,張學良擦擦嘴邊的酒才又接着說:“委員長領導有方呀,不然我們不會這樣快的取得勝利,來,爲委員長乾杯。”

趙一荻一愣看了眼張學良,還是舉起酒杯,劉乙光也納悶的看看張學良也端起酒杯,張羣大有深意的讚賞的看了眼張學良,也端起酒杯。

“叮”四個酒杯清脆的碰在一起。

張學良心情舒暢笑意融融:“最近拜讀了委員長的中國之命運一書,有些想法,我寫下來了,嶽軍兄,你給我轉給委員長。”

張羣含笑點點頭,他心知肚明張學良夠聰明,其實這些想法恐怕早就讓劉乙光他們檢查過了,要是不能入目,也早就被沒收了。

“中國之命運實際規劃了戰後中國的發展道路,統一軍令政令,是爲了消滅地方軍閥,真正完成國家的統一,在這點上我張學良舉雙手支持,經過七年戰爭,國家民族付出極大代價,民衆希望國家不再分裂了。”

“可,將軍,”劉乙光好奇的問道:“若GCD不願意呢?他們也有政權有軍隊。”

“對於GCD問題,的確是個很難辦的問題,不過,我認爲,委員長既然能領導這樣艱苦的抗戰,也同樣能領導國家整合。”

劉乙光問的實際是戰後的國內的戰和問題,可張學良的回答很巧妙,既吹捧了蔣介石又沒明確表明態度,不會被人利用。

有這幾句話已經足夠張羣回去交出一份有利於張學良的報告,他不能讓劉乙光破壞了這個成果,立刻將話題岔開:“說得對,我們相信委員長一定能完成一統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漢卿,你讓我出乎意料呀,我完全沒想到你還會看委員長的書。”

“身在囚中,心在國家,嶽軍兄,我在西安闖下大禍,目的是爲抗戰,現在抗戰勝利在望,我還有什麼可求的呢?此心已經無所求,唯願國家繁榮,民族昌盛。”張學良一口將酒喝乾。

張羣陪着喝了下,他點點頭說:“是呀,在西安你的確太冒失,看來這些年你自身反省很好,委員長知道後,一定會很高興。”

趙一荻秀眉微蹙,正要反駁,腳下卻被張學良踩了下,她扭頭看了張學良,從張學良的目光中,趙一荻感到其中有蹊蹺,便改口連聲勸菜。

一餐午飯,賓主雙方盡興而畢,飯後,趙一荻有午睡的習慣,回房休息去了,張學良陪着張羣在院內喝咖啡閒聊,劉乙光在一旁相陪。

三人隨意的聊着國際國內的情況,張羣給他們講了北平天津的情況,講了岡村寧次投降的情況,張學良聽說馬占山擔任投降儀式指揮官,眼前不由一亮。

“當年,我曾給東北軍將士說,我要帶他們打會老家,現在他們終於打回老家了,我張漢卿雖然食言,可國家沒有食言,我們終於打回老家了。”張學良有些感慨也有些悲涼。

聊了一陣後,張羣看看時間不早了,便起身向張學良告辭,這時張學良的神情有些傷感,握住他的手,久久不願鬆開,張羣明白張學良的感受,自己這一走,不知道什麼時候外面纔能有人進來,他拍拍張學良的手,才轉身你去。

坐在滑竿上走了老遠,回頭望去,依稀還能看見張學良站在廟門前。

(未完待續)

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三節 結盟(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二節 初戰(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川軍(七)第二節 說汪(三)第八節 天火(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二節 投敵(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三節 演練(一)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節 會戰(二)第八節 刺廖(五)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三節 會戰(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五節 圈套(三)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九節 殤(八)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五節 突擊(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四節 對策(二)第八節 日薄(九)第四節 婚禮(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一節 諜影(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七節 曙光(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一節 法幣(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重建(二)第十六節 招生第一節 陰謀(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八節 刺廖(八)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三節 整編(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八節 天火(十)第二節 沙基(三)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雲集(二)第十節 虎嘯(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五節 突擊(四)第二節 初戰(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五節 友人(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
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三節 結盟(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二節 初戰(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一)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二節 川軍(七)第二節 說汪(三)第八節 天火(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六)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二節 投敵(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三節 演練(一)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節 會戰(二)第八節 刺廖(五)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十節 虎嘯(八)第三節 會戰(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五節 圈套(三)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九節 殤(八)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一節 蟄伏(十一)第五節 突擊(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四節 對策(二)第八節 日薄(九)第四節 婚禮(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七節 風波惡(一)第一節 諜影(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七節 曙光(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一節 法幣(八)第九節 溧水反擊(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十一節 酒話第二節 重建(二)第十六節 招生第一節 陰謀(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八節 刺廖(八)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三節 整編(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七十三節 無語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八節 天火(十)第二節 沙基(三)第二節 策劃(七)第五節 雲集(二)第十節 虎嘯(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五節 突擊(四)第二節 初戰(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四)第五節 友人(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