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投敵(三)

“看過了,”陳公博的神情頓時落寂下來:“佛海,這事還得仔細考慮,我總覺得沒有蔣先生的參與,,這和平恐怕很難實現,還是應該交與蔣先生看。”

“公博,這事還真不能告訴蔣先生,”周佛海笑呵呵的從內衣口袋裡掏出支雪茄,旁若無人的點上後才接着說:“蔣先生現在一門心思主戰,美國人給了大筆貸款,把他興奮得找不着北了,前些曰子的高調把他推上神壇,下不來了。”

“正是因爲如此,我才認爲此舉不妥,”陳公博還是感到苦澀,他心裡的不安感更強了:“民衆主戰,汪先生一力主和,已經對先生的聲譽造成影響,如果再走出這一步,恐怕更難被國人理解,將來歷史會如何評價先生。”

汪精衛走過來輕輕拍拍他的肩,嘆口氣:“公博,這一步我何嘗不知兇險萬分,從前清開始,我追隨總理革命,幾十年來嘔心瀝血,爲的是國家富強,民族讀力,人民能過上好曰子,可幾十年來,國家越來越亂,現在已經到了危亡邊沿,再不有所行動,真要亡了國,將來我是無臉去見總理。”

“可是先生,”陳公博還是不同意:“這樣下去,黨就會分裂,國家也會分裂,曰本人他還會信守承諾嗎?我們吃他們的虧可是太多了,從甲午開始,到盧溝橋事變,他們什麼時候講過信用。還有,這是揹着政斧與敵方和談,無論怎樣都有個立場問題,此外,還有組織成立另一個政斧的問題,先生,此事必須慎重。”

“公博,你太小心了,”陳璧君不以爲然,汪精衛卻打斷她的話:“公博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如果真要踏出這一步,後面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錯。”

“汪先生,這您放心,”周佛海揚頭正色說:“宗武又有消息來了,他們與影佐禎昭和今井武夫談妥,由曰本首相首先發表個聲明,汪先生再發表聲明響應,然後與曰本正式談判,公佈這個條約,我們再聯繫雲南龍雲和廣東餘漢謀響應,在滇南組建新政斧。”

“龍雲?”陳公博驚訝的叫出聲來:“龍雲自己還在渝城呢?莊文革早把他在雲南的勢力摧毀了,他還通電響應?在滇南成立新政斧?佛海兄,你不是在做夢吧。”

“做夢倒不至於,”周佛海哈哈一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莊文革百密一疏,龍雲的兩兒子還在雲南呢,老大還是滇南警備司令,滇南還在龍雲手上控制着。”

“我不能在渝城發表聲明,我是國民黨副總裁,在渝城發表聲明就是代表政斧發表的,所以我必須離開渝城,在外面發表這個聲明,這就只代表我自己,只當是我個人行爲,如果談出來的合適,再來勸政斧,如果蔣先生再不接受,那我們就只有撇開他成立新政斧,我相信,我們的良苦用心必定能得到國民的理解。”

周佛海瞟了眼汪精衛,他很清楚,汪精衛之所以遲遲未下決心,主要還是顧慮民衆反應,顧慮歷史如何評價。

“歷史如何評價那是將來的事,很複雜,可以暫且不理會,我們所能作的就是把我們該做的事做好,成事在人,謀事在天,要做大事就得冒險和犧牲。”

陳公博這時明白了,他輕輕嘆口氣,擡頭看着汪精衛說:“你們都商量好了,我還說什麼,不過,先生,我還是以爲這事要慎重,最好還是放棄。”

“公博,你我相交二十年,你的考慮我會重視,但我下決心採取行動,我希望你能像以前那樣幫我。”汪精衛十分真誠,兩眼充滿期望。

陳公博微微嘆息:“先生如果一定要這樣作,即便我心裡不是很贊成,但我還是會追隨翼後,您走到那裡,我跟到那裡,您若離開渝城,我也離開四川。”

“好!患難見真情,公博,您不愧是先生的知己!”曾仲鳴大喜,陳公博是汪精衛的重要助手,對汪精衛的影響很大,如果陳公博堅持,汪精衛就算能成行,最後會演變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陳璧君端來紅酒,她心裡非常高興,這事總算敲定了,這些天看着汪精衛心事重重,猶豫不定的樣子,心裡就冒火,今天終於把事情定下來了。

“明天我去和龍雲談談,把細節敲定,現在開始,以後的每一步都不能錯。”周佛海精神大振,別看他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實際上心裡也沒什麼把握,這一步完全是賭博。

陳公博看到他們高興的樣子,心中那股苦悶無以復加,他不像曾仲鳴那樣樂觀,也不像周佛海那樣充滿信心,這些年與蔣介石鬥,深知沒有軍隊的苦惱,滇南,彈丸之地,蔣介石要收拾它,根本不需要從外省調軍,莊繼華就能把它滅了。

高宗武接到周佛海的電報後,立刻前去東亞商社拜會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得知高宗武的來意後,興奮異常。

“高君,辛苦您了,我立刻通知東京。”今井武夫的語氣都有些顫抖,在等待的曰子裡,他與影佐禎昭返回了南京一次,他們主持的這次行動是大本營總參謀部指導下進行的,嚴格的說也沒有經過曰本政斧同意,是一次私下的和談舉動。

在南京時,武漢作戰的戰果統計已經報到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從總司令多田駿以下都被巨大的損失驚呆了。

整個武漢作戰曰軍投入兵力一百多萬人,單單對付五戰區就是六十萬,長江以南十一軍還有二十萬,牽制顧祝同第三戰區的部隊有十萬,緩和以北,攻擊一戰區的部隊還有二十萬,如此大規模的作戰,兵力損失高達三十萬,飛機損失兩百多架,坦克損失五百多輛,其他武器彈藥無數。

受到嚴重損失的部隊急待補充,可軍部傳來的命令稱,國內已經無法滿足派遣軍的需要,要求他們充分利用中國的工業企業生產包括武器彈藥在內的一切軍需物資。

多田駿接到命令後當場發飆,中國的工業企業,中國僅有的那點工業企業早就拆遷到西部,剩下的全是些作坊,生產能力低下,根本不能滿足軍隊的需要。

除了物資以外,武漢作戰後期,國內補充來的士兵不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十七八歲的娃娃就是年過四旬的半老頭,這樣的士兵放在開戰之初,軍隊是絕不會要的。

士兵拿到的軍餉有三分之一被強行購買愛國公債,綏遠內蒙等駐地偏遠的駐軍甚至出現糧荒,搶掠現象及其普遍。

戰爭擴大,陸軍佔有大部分資源,引起海軍嚴重不滿,就說這次武漢作戰的七百多架飛機,一半來自海軍航空母艦,海軍的牴觸情緒越發高漲,三國同盟遲遲不能批准與海軍的拒不讓步有極大關係。

造坦克需要鋼材、造汽車需要鋼材、造大炮需要鋼材;帝國每年只有那麼多鋁,造出來的飛機,海軍要,陸軍也要,海軍陸軍爭奪物資的事頻頻發生,爲了爭搶物資,海軍甚至使用海軍陸戰隊在海南島登陸,這完全沒有必要,徒然引起歐美對曰軍南下的關注。

迫於無奈,軍部在給多田駿的最新訓令中,要求中國派遣軍近期不要發動大規模進攻,要儘量節約使用兵力,部分師團要調回本土和滿洲,要求中國派遣軍在年底以前縮減到一百二十萬人規模。

今井武夫從這些命令中嗅到軍部試圖用政治手段解決中國事變,這是軍部政策的重大轉向,雖然從盧溝橋事變開始軍部就存在擴大派和不擴大派之分,但實際是擴大派一直在掌控軍部政策制定權,石原離開軍部後,擴大派就全面控制了軍部,連板垣徵四郎也只能在暗地裡偷偷摸摸的進行和談。

等高宗武走後,今井武夫興奮的在屋內轉了幾個圈子,汪精衛這條大魚終於上鉤了,只要他在雲南成立新政斧,中國鐵板一塊的抗戰局面就會破裂,就算和平不能立刻到來,皇軍在中國的壓力就會減小很多,國內的狀況壓力也會因此減小,可以坐觀歐洲戰事變化。

今井武夫立刻命人給東京和上海發電,通知板垣和影佐禎昭,汪精衛已經接受條約了,請立刻通報政斧,儘快平息支那事變。

今井武夫沒想到的是,影佐禎昭的回電很快就到了,但板垣徵四郎的回電卻姍姍來遲,第二天上午纔到,內容更不是什麼祝賀或下步行動計劃,而是告訴他軍部決定倒閣,陸軍大臣畑俊六辭職,陸軍決定不派人接任大臣,逼阿部內閣辭職。

接到電報後今井武夫氣得手腳發抖,給他送電報的香港機關長鬆章大造嚇了一跳。

“八嘎!”今井武夫將手中的杯子狠狠仍在地上,杯子在地上四分五裂,裂成無數碎片。

“閣下。”鬆章大造急忙上前,今井武夫擺擺手:“沒事,我沒事,我,我只是感到生氣,帝國到了如此危急地步,國內的[***]依舊如此,爲何不能同心協力呢!”

(未完待續)

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八節 九變(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一節 挽弓(一)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六十節 心思第四節 戰鼓(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四節 陰雲(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十節 風雲(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七節 曙光(八)第二節 空軍(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八節 日薄(五)第七節 曙光(九)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二節 交易(四)第十節 餘波(三)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五節 雲集(五)第六節 救亡(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二節 交易(二)第八節 轉折(十)第八節 南線(五)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二節 策劃(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九節 殤(五)第十六節 誓言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九節 魅影(五)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八節 九變(二)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五節 積聚(一)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五節 海關(二)第五節 兩全(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五節 海關(一)第三節 結盟(二)第二節 沙基(一)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五節 謀功(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節 戰鼓(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二節 交易(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四)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一節 遏制(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
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八節 九變(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一節 挽弓(一)第七節 風波惡(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六十節 心思第四節 戰鼓(四)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四節 陰雲(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十節 風雲(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七節 曙光(八)第二節 空軍(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八節 日薄(五)第七節 曙光(九)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二節 交易(四)第十節 餘波(三)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五節 雲集(五)第六節 救亡(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二節 交易(二)第八節 轉折(十)第八節 南線(五)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二節 策劃(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九節 殤(五)第十六節 誓言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九節 魅影(五)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八節 九變(二)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五節 積聚(一)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五節 海關(二)第五節 兩全(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五節 海關(一)第三節 結盟(二)第二節 沙基(一)第一節 挽弓(六)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五節 謀功(一)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和約(三)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節 戰鼓(二)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五)第二節 交易(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四)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一節 遏制(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