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盟國(五)

亞歷山大心情很是複雜,在緬甸戰場,英[***]隊丟盡了臉,仁安羌之後,艦隊街把英[***]隊的失敗歸咎於中[***]隊的自私,臘戌大捷後,這種指責稍稍減弱,渝城新聞界趁勢反擊,嘲弄英國人在曰本人面前除了會逃跑外,再無其他本領,倫敦雖然還在力挺亞歷山大,可丘吉爾卻已經要求他做出努力,挽回英[***]隊的威望。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倫敦決定從中東抽調三個師,第二十六師、第八十一西非師和第五印度師,將原定調往埃及的英澳十九師調往緬甸,重建被殲滅的英印十七師,新建第七印度師,在印緬邊界集結十萬英[***]隊。

按照這個兵力數目,加上中國遠征軍,盟國在緬甸便有了三十萬人,相反曰軍只有區區五萬人,兵力上佔絕對優勢,完全可以發起一場大規模反攻。

亞歷山大擬定了一個反攻方案,在這個方案中,中[***]隊從北向南,沿仰臘鐵路進攻,英[***]隊則沿海邊,從西向東進攻,兩路夾擊集結在緬甸中部的曰本軍隊。

讓亞歷山大有些擔憂的是莊繼華的態度,從仁安羌事件中,他就已經完全明白,莊繼華是個難以駕馭的人,而且由於臘戌大捷,他的威望更加高漲,如果他不同意,那麼所有一切都會變成泡影。

爲了說服莊繼華,亞歷山大先找到史迪威,說來,史迪威的位置很奇怪,在緬甸他是亞歷山大的下級,可他又是蔣介石的參謀長,有權力指揮所有在緬甸的盟[***]隊。但史迪威又很清楚,沒有莊繼華和亞歷山大的同意,在緬甸他指揮不動一兵一卒。

史迪威在臘戌大捷之後便主張乘勝進攻,但被莊繼華毫不留情的否定了,莊繼華明確告訴他,沒有三個月以上的補充,不可能進行反攻,雙方再度大吵一架,隨後史迪威便向華盛頓報告,要求撤換莊繼華。

華盛頓的決定還沒到,亞歷山大就帶着他的作戰方案過來了,這個方案滿足了史迪威渴望進攻的心理,他立刻被這個方案吸引,不過他認爲,十萬英軍應該分爲兩路,一路沿海邊進攻,另一路從緬甸西北沿欽敦江而下,包抄曼德勒左翼,由美國援華航空志願隊和英國皇家空軍共同提供空中掩護。

亞歷山大心中雖然不願做出這樣的調整,沿海岸進攻的風險在於,曰本有強大的海軍,可以隨時登陸切斷英軍後路,所以必須在側翼保持強大的掩護兵力;但爲了取得史迪威的支持,他還是同意了史迪威的建議。

於是兩人一同來到臘戌遠征軍司令部,沒想到莊繼華不在,俞濟時陪着他們在小會議室內喝茶,這一喝就喝了兩個小時,兩人有些不耐煩的時候,聽到院內傳來的吉普車剎車聲,兩人精神隨即一振。

果然,沒多久門口就傳來腳步聲,莊繼華推門進來,屋內的人站起來,可看到莊繼華的臉色,三人臉上不由咯噔一下,俞濟時清楚,他迎上去低聲問宋雲飛的情況,莊繼華輕輕嘆口氣。

亞歷山大和史迪威同時涌出一個奇怪的念頭,他們不是莊繼華的上級,而是莊繼華的下級,在這裡等待莊繼華的接見,等待他對他們策劃的作戰方案的評估,如果他不同意,進攻就不會發生。

“亞歷山大將軍,史迪威將軍,”莊繼華的語氣平靜,俞濟時卻感到裡面壓抑的不耐和寒冷,他腦海迅速開動,準備平息他們的爭吵:“不知有什麼要事,勞煩兩位一同到我的司令部。”

亞歷山大溫和的笑笑,他從桌上拿起那份作戰計劃,交給莊繼華,這個動作讓那種感覺更深了。

“這是我們草擬的一份反攻計劃,我們認爲按照這個作戰計劃,我們可以收復仰光,打通滇緬公路。”

亞歷山大很清楚,中國方面最緊迫的是打通滇緬路,重新獲得仰光港口,這樣可縮短數千公里的運輸線。

莊繼華拿起計劃,一目十行的看過去,在最後一頁少許停留,露出一絲嘲諷,然後合上文件,放在桌上,擡頭就說:“這個計劃不可行。”

史迪威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的臉膛一紅,雙目圓睜,眉毛倒立起來,脖子上的青筋直跳,俞濟時見狀連忙插話:“文革,這份作戰計劃有哪裡不妥?三路進攻,有很大可能收復仰光。”

莊繼華眉毛一挑,沒好氣的說:“良楨,你看看我們的部隊,新八軍已經殘廢,眉宇歐半年時間無法恢復戰鬥力,五十八軍是半殘廢,至少要修整三個月,現在的局面全靠一零三軍和112軍支撐,可他們的物資呢?到現在連一半都沒有,僅僅要補充足夠的物資就需要三個月。再說十萬英軍,亞歷山大將軍,這十萬人在那裡?”

“我們的進攻不是明天就開始,”亞歷山大平靜的解釋說:“這些部隊在三個月內到位,這期間貴[***]隊的修整補充應該已經完成,然後再進行半個月的部署,這樣我們在九月初就可以發動攻勢。”

莊繼華微微點頭,又單刀直入的問:“在這期間,曰軍的變化,你考慮過沒有?”

“曰軍肯定會向緬甸增兵,”亞歷山大說:“但從整個戰略來看,曰本人的兵力已經不足,他最多能向緬甸增兵三個師團,也就是五萬到六萬人,這樣算來,曰軍在緬甸的總兵力不過十二萬到十五萬人,而我們的總兵力高達三十萬,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莊繼華心裡冷笑下,亞歷山大的看來是做足了功課的,可惜他小看曰本人了,也高估了自己。有三個月時間,曰本人可以從中國,從蘇俄戰場,從菲律賓戰場,從東印度羣島戰場抽調足夠的兵力到緬甸來;曰本海軍也會在緬甸岸邊聚集。

莊繼華思考下問:“物資呢?根據我對中國後勤的瞭解,三個月是不可能爲二十萬人提供足夠的補給,恐怕連子彈都無法完全補充。”

亞歷山大先是愣了下,隨即心中一喜,看來莊繼華想要的是物資補給。他立刻說:“關於物資,史迪威將軍能提供幫助。”

史迪威重重吐出口粗氣,俞濟時及時插話讓他有時間穩定自己的情緒,雖然莊繼華的態度軟化,可實在難以掩飾對這個人的厭惡,他冷冷的說:“後勤方面,我可以從美援物資中調撥部分,滿足遠征軍的需要。”

“史迪威將軍,我希望,不,我要求這部分物資不是從原本就是調給中國戰場的物資中調撥過來的。”莊繼華不管史迪威和亞歷山大怎麼想的,開始漫天要價了,俞濟時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

固然莊繼華開始討價還價,開出了一個龐大的物資清單,從汽油柴油,到飛機坦克裝甲車大炮,再到軍裝糧食,亞歷山大的臉色越來越差,這些物資都要從分給英國的物資中調撥。

“不,不,不行,”亞歷山大終於忍不住干涉了:“莊將軍,我知道貴國物資緊缺,但我軍的物資同樣緊張,您不能把所有東西都拿走。”

莊繼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心說現在是你們求我,不趁機敲敲竹槓,豈不是對不起犧牲的烈士,他雙手一攤,很是無奈的說:“可沒有這些物資,我軍無力發動進攻。”

“貴國士兵已經習慣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作戰,我國士兵卻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們習慣在物資充沛的條件下作戰。”亞歷山大很是急切,史迪威爲了實現緬甸反攻,似乎什麼都會答應。

這下不但莊繼華心中冒火,俞濟時心中同樣冒火,憑什麼英國士兵作戰就要保證物資充沛,中國士兵就要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作戰?

莊繼華臉色一沉,騰地站起來,指着窗外大聲說,瞪着亞歷山大一字一句的說:“我的士兵以巨大的代價,消滅了七萬曰本人,亞歷山大將軍,你去看看,他們血肉橫飛!他們前赴後繼,不怕迎面射來的子彈,不怕天上落下的炮彈,他們空着肚子在作戰,子彈打沒了,他們會用刺刀,會用木棒,但他們消滅了曰本人,可貴[***]隊呢?在仁安羌,幾萬貴[***]隊向人數少於他們兩倍,甚至三倍的曰本人投降了!讓勇於作戰的勇士沒有武器,卻讓只知道逃跑投降的懦夫裝備精良!請您告訴我!”

“這場勝利,不是貴國士兵打出來的,他們除了逃跑以外,其他什麼也不會;也不是美國的物資換來的,而是我的士兵用姓命換來的!”莊繼華幾乎是衝亞歷山大咆哮着叫道,他想起了沙基的槍聲,倉皇躲避的人羣,青石路面上的攤攤血跡。這羣該死的英國佬,老子就是要扒下你所有的高傲,把你們踩在腳下,莊繼華在心裡怒吼着。

亞歷山大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紅,此刻他身上的貴族姿態也沒有了,矜持早就不在了,臉上只剩下羞愧。

見俞濟時擺明不想幹預,史迪威只好站起來:“莊將軍,我們是來尋求合作的,不是來接受你的羞辱的,我希望你能對盟友保持基本的尊重!”

“尊重!”莊繼華冷冷的反問:“人必自辱,纔會辱之;緬甸作戰一開始,他們就包藏禍心。我問你,你們是以平等的對待我們的嗎?你們是真的想反攻緬甸嗎?還是僅僅希望利用我們拖住曰本人,就像兩個月前一樣?”

(未完待續)

第十節 撤退(四)第八節 天火(三)第三節 重起(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八節 天火(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法幣(八)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十三節 試探第一節 出兵(一)第五節 “異心”(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一節 霧(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五節 曙光(一)第七節 風波(一)第八節 天火(三)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六節 和約(二)第四節 謀殺(一)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五節 兩全(二)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三節 戰鼓(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五節 雲集(五)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三節 巧取(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十節 風雲(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兩全(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十四節 圍殲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三節 狙擊(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十一節 圈套第九節 豪賭(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十節 虎嘯(十)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九節 號角(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十節 風雲(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五節 調整(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十節 暗棋(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節 整編(四)第五節 雲集(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二節 交易(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二節 報紙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二節 初戰(五)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
第十節 撤退(四)第八節 天火(三)第三節 重起(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八節 天火(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六節 波瀾起(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一節 法幣(八)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十三節 試探第一節 出兵(一)第五節 “異心”(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一節 霧(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五節 曙光(一)第七節 風波(一)第八節 天火(三)第四節 新方向(二)第六節 和約(二)第四節 謀殺(一)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五節 兩全(二)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二)第三節 戰鼓(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五節 雲集(五)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八節 轉折(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三節 巧取(七)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十節 風雲(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五節 兩全(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十四節 圍殲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三節 狙擊(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十一節 圈套第九節 豪賭(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十節 虎嘯(十)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九節 號角(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十節 風雲(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五節 調整(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十節 暗棋(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五節 號角(一)第三節 整編(四)第五節 雲集(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二節 交易(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七節 鎮藍衣(二)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二節 報紙第四十六節 旁觀(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二十六節 視察(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二節 初戰(五)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二十八節 新聞(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