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黨爭(二)

胡宗南送上門“挨宰”讓莊繼華把趙漢傑、張國斌等十名老部下留下了,不過莊繼華沒讓他們一下就進部隊,而是先進培訓班,與川軍軍官一起接受培訓。杜聿明負責的護衛隊改名爲渝城警備隊,總編制爲兩萬人,招收新兵一萬二千人,加上原有護衛隊,總兵力達到一萬六千人,不過這一萬六千人現在只有九千支槍,近一年積攢下來的七萬支各種槍支被劉湘、鄧錫侯等人分去四萬支,剩下的三萬被劉文輝現金買去兩萬,送給蔣介石六千,莊繼華自己只留下三千,杜聿明爲此非常憤怒,不過莊繼華卻告訴他,他連這三千都不想留。

“越往後面,武器越好,現在我們一個月能造五千支步槍,兩千支衝鋒槍,一千五百挺機關槍,一千門迫擊炮,你要的武器,兩個月要不了就有了,着什麼急呀。”莊繼華滿不在乎的說,工業控制在手,需要什麼隨時都有。

不過莊繼華心中有個疑問,劉文輝爲什麼要買這麼多槍?從地域上來說,劉文輝距離川北紅軍最遠,沒有受到紅軍的直接威脅,上次參戰沒有二十四軍的部隊,而且二劉之戰後,劉文輝的二十四軍只有一萬六千多人,二萬支槍,可以讓他的部隊全部換裝。

“他這是要擴充部隊呀,”範漢傑提醒道:“他是不是還想反攻四川,把前幾年失去的奪回來。”

“不會,政治經濟軍事條件都不允許他這樣做,他不會看不到這點,”莊繼華想想後說:“我們對西康地區的情報瞭解還是太少了,給李安定去信,讓他密切關注西昌、雅安地區的情況。”

莊繼華這是又想起會理自家的仇殺,他感到這背後好像有什麼東西沒看清,是他心中的一塊病,只是他現在顧不上這個。

三大派的聯合攻擊下,四川幾個元老的反抗迅速被制服,莊繼華對黨務的整訓進行得十分順利,那些黨部主任見識了莊繼華的強勢後紛紛低頭服軟,連帶政務培訓班的縣長們也不敢吭聲。可隨後三大派的分歧開始變化了,《中央曰報》發表文章認爲四川黨務系統的混亂首要責任在省黨部,點名批評曾擴情貪污腐化,喪失革命精神,與四川地方宗族勢力勾連,致使黨務敗壞。

讓人奇怪的卻是藍衣社卻沒有反駁,而是隻把火力集中在四川地方勢力上,陳立夫這一拳有打在空處的感覺。

“藍衣社這幫人怎麼忽然變聰明瞭。”陳立夫嘆口氣,他非常希望藍衣社進行反擊,如此才能引起更大的關注。

“用不着對付他了,”李彥國狡猾的一笑:“你看過鄧文儀交上去的南昌機場大火案的調查報告嗎?”

“看過呀,怎麼?有什麼不對嗎?”陳立夫很是奇怪,南昌機場大火是今年六月南昌機場發生的一起特大火災,這場大火燒燬了南昌機場的幾乎所有設備,油庫、彈藥庫的爆炸震動了整個南昌城,在民間引起巨大反響。更讓人心痛的是,南昌機場的建設資金是來自海外華僑和民衆的捐獻,去年的長城抗戰中曰軍飛機的肆虐震動了國內人民。上海市民發起了捐獻飛機運動,這個運動迅速向全國蔓延,隨後在海外華僑中得到響應,大批飛機資金送到中央政斧,南昌機場就是用這筆資金中的部分,由三萬民工歷時九個月修建的,但沒想到還沒真正投入使用,就毀於一把大火。

“我以爲這裡面有不爲外人道的情形。”李彥國鄭重的說。

陳立夫看着他,然後又仔細回憶這份調查報告。大火案發生後,南昌機場是航空署長徐培根親自監督建造的,徐培根是保定軍校畢業,後入德國陸軍參謀大學學習,曾經擔任過德械師的參謀長,是軍中少有的留洋派。大火案之前,他已經接到撤銷航空署長的命令,改任兵工署署長,接替主持國防科工委的俞大維。

對徐培根,陳立夫不熟悉但也不是完全陌生,他給陳立夫的印象是很儒雅,就算穿着軍服也像個文人。

大火案發生後,蔣介石派鄧文儀主持調查,此刻對大火案的種種猜測在全國蔓延,鄧文儀身上的壓力極大,他非常謹慎的調查了四個月,得出結論是一個不負責的士兵抽菸,最終導致大火的發生。

“不可能,鄧文儀搞了四五個月,我們也派有人蔘加,他不可能搞什麼名堂。”陳立夫搖頭說道。

“不一定,我們雖然派了人,可鄧文儀是長官,下面幹了那些勾當,誰知道。”李彥國說着眨巴一下眼睛,然後慢吞吞的說:“鄧文儀是藍衣社的干將,據說徐培根也是加入了藍衣社的,他難道就不會包庇他?委員長對藍衣社已經越來越不滿了,爲餘灑度,已經撤了賀衷寒,如果這個時候再爆出一個徐培根案,藍衣社?”

陳立夫恍然大悟,他這才明白李彥國的目的,根本不是什麼結論有問題,他要的是無中生有,就算沒有,也要給他弄出問題。而且把鄧文儀牽扯牽扯進來,那對藍衣社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十二月中旬,上海的一家小報忽然刊登一篇文章《南昌大火疑雲》,在這家小報的文章中不但詳細說出了鄧文儀的調查報告,而且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一個菸頭豈能引起如此大火,扔菸頭的士兵難道看見火起而不滅?”隨後斷定:“現在查出來的責任人不過是一羣替罪羊,是他們掩蓋某種罪責的替罪羊,這是一起明顯的人爲縱火案,是爲了掩蓋他們貪污罪行。…….,南昌機場的督造官員與在美國購機者乃同一人,他在美國收受廠商回扣,在督造南昌機場時貪污受賄,這些錢都被其在賭博中輸掉,他與調查主官相勾結,官官相護,隱瞞下這場驚天大案,使國民的血汗錢華偉塵土……….”

這篇文章立刻掀起驚天波瀾,上海、南京、北平,全國各大城市爭相轉載,全國輿論一遍譁然,隨後半個月,各地報紙連篇累牘,矛頭直指徐培根和鄧文儀,海外華僑、社會團體、學者無不義憤填膺,要求政斧重新徹查南昌大火案,嚴懲貪污腐化官員。

面對洶涌的輿論,陳立夫在暗中得意,蔣介石暴怒,這已經是第二次給他的報告泄密了,可這次的後果更加嚴重,這純粹是煽動民衆對政斧的不滿。

“徐培根貪污,鄧文儀無恥,這兩個混蛋丟盡黨國的臉,我要嚴厲的懲處他們,嚴厲的懲處他們。”蔣介石在憩廬的辦公室裡暴跳如雷,他的臉漲得通紅,額角的兩條筋在突突地跳。

陳立夫感到火候到了,他立刻添油加醋道:“鄧文儀自從擔任黃埔同學會秘書長和藍衣社書記後,任人唯親,貪污公帑,收受賄賂,理應撤職查辦,其黨徒任覺五則應該逮捕法辦,其組建的文化學會則應該解散,委員長,藍衣社再不整頓,就徹底腐爛了。”陳立夫十分痛心,可他心裡卻十分痛快,這次他要爲中央黨務學校的三個學生報仇了,順帶砍斷藍衣社伸向文化領域的觸角,把新生活運動控制在手中。

“你說得對,槍斃徐培根,娘西皮!娘西皮!”蔣介石憤怒的嚷道:“還那個士兵,那些玩忽職守的軍官,所有人涉案官員全部槍斃,這些黨國的敗類!蛀蟲!”

洶涌的輿論把鄧文儀嚇壞了,他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啦?那份報告明明是他親手封存,親手交給蔣介石的,根本不可能外泄,更主要的是,他根本沒收過徐培根的賄賂,可現在輿論卻一致認定他受賄,所以他包庇了徐培根,他感到這背後有一雙黑手在推動。可這黑手來自誰?從他的報告外泄來看,難道是…。可是不能呀,蔣介石要處理根本用不着費這麼大週摺。

“君山,這次我恐怕過不去了。”鄧文儀對賀衷寒說,他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事出之後他幾次提出面見蔣介石,可錢大均的答覆都是委員長沒空。

“別急,別急,”賀衷寒安慰道,這事來得太突然,完全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現在最要緊的是見到校長,當面向校長分辨。”

賀衷寒雖然不是藍衣社書記長了,但他始終把藍衣社視爲自己的支持力量,通過鄧文儀、任覺五、潘佑強等人掌控藍衣社,所以於公於私他都不能看着鄧文儀倒下。

“首先立刻派人調查上海那家小報,看看他們的消息是從哪來的;其次聯繫錢大均、林蔚,讓他們趁閒向校長進言,重新派人調查南昌大火案,如此就可以還你清白。”賀衷寒瞬間想到兩條辦法,事發之後特也詢問過鄧文儀,鄧文儀向他保證,他絕沒拿過徐培根的賄賂。

鄧文儀的動作很快,調查科當天就在上海秘密抓捕了小報主編,可主編交代這封稿件是個三十來歲的男人送到報社來的,男人說是他弟弟寫的,他弟弟在南昌機場工作,可他們發表後,按照這個男人提供的地址寄去的稿費卻被退回來了,地址是假的。這下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賀衷寒身上了。

(未完待續)

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一節 遏制(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九節 號角(五)第一節 陰謀(十)第二節 起航(六)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一節 挽弓(二)第三節 會戰(七)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八節 日薄(八)第七節 閃電(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一節 出兵(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沙基(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六節 救亡(五)第一節 突破(一)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三十九節 變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八節 刺廖(四)第八節 轉折(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返川(三)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五節 反擊(八)第四節 陰雲(六)第一節 辦學(二)第七節 曙光(十)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一節 戰局(二)第一節 陰謀(八)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三節 魅影(四)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二節 策劃(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五節 盟國(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五節 號角(四)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六節 耳光第八節 天火(二)第六節 救亡(七)第六節 禍根(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三節 狙擊(一)第八節 轉折(三)第一節 霧(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五節 雲集(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四節 陰雲(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
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一節 遏制(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九節 號角(五)第一節 陰謀(十)第二節 起航(六)第九節 魅影(十三)第一節 挽弓(二)第三節 會戰(七)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八節 日薄(八)第七節 閃電(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一節 德黑蘭(八)第一節 出兵(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沙基(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四)第六節 救亡(五)第一節 突破(一)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十六節 新兵連(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三十九節 變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八節 刺廖(四)第八節 轉折(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一節 返川(三)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五節 反擊(八)第四節 陰雲(六)第一節 辦學(二)第七節 曙光(十)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一節 戰局(二)第一節 陰謀(八)第三節 會戰(十六)第三節 魅影(四)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二節 策劃(六)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五節 盟國(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五節 號角(四)第八節 日薄(十五)第六節 耳光第八節 天火(二)第六節 救亡(七)第六節 禍根(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三節 狙擊(一)第八節 轉折(三)第一節 霧(二)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五節 雲集(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四節 陰雲(三)第四節 九天之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