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圈套(二)

莊繼華如釋重負般站起來,李之龍終於看到了他一直以來的擔心,從回國到現在,他們沒出什麼大的波折,其中固然有前些年遺留下來的信任,但最主要的還是莊繼華十分小心的處理他與蔣介石的關係,維繫蔣介石對他的信任,那兩億大洋並非僅僅是因爲抗戰的需要。

“在田,你現在能看到這些說明你開始成熟了,”莊繼華露初欣慰的神色,他繞過桌子走到李之龍的面前說:“西南開發要想成功需要很多條件,資金、技術、人才等等;可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真正的要害是來自政治層面的支持,這是決定姓的,這種決定姓的支持是維持他對我的信任上。在田,你必須幫我。”

李之龍心中迷惑,他下意識的問道:“幫你?幫你什麼?我們不是正一起幹嗎?”

莊繼華搖搖頭,他盯着李之龍的眼睛緩慢的說:“我要你爲了我改善與校長的關係,取得他的信任,你能做到嗎?”

李之龍有點傻了,他不知道莊繼華爲什麼這麼說,他不是已經見過蔣介石了嗎,以前的事情他已經放下了,爲何莊繼華還要如此說。

“在田,應該說我們倆與校長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病,我不願[***],校長是清楚的,他多多少少原諒了我,這固然是因爲我以前爲他立過功勞,更主要的是我從未瞞過他我的觀點,所以他可以接受我容忍我,而我也一直很小心很小心維持他的信任,爲此不惜提供兩億大洋給他。但是這種信任是有底線的,一旦觸及那根底線,以前所有的疑慮都會爆發….”

正說到這裡,桌上的電話鈴響了,莊繼華轉身拿起電話,話筒裡傳來杜聿明的聲音:“文革,明天我們要舉行戰場推演,你來嗎?”

這個戰場推演是幾天前定下的,川北紅軍在去年冬天發動的攻勢被阻止後,雙方進入休整,十二月劉湘在成都召開作戰會議,決定組織二十萬大軍分六路向川北發起進攻,作爲蔣介石的代表曾擴情也出席了回憶,他代表蔣介石宣佈從西南開發經費中撥出八百萬大洋作爲剿匪軍費,另外支持川軍五百萬發子彈,兩萬支步槍,三百挺機關槍。

六路軍隊的組成如下:第一路鄧錫侯所部十八個團由鄧錫侯擔任總指揮,從廣元、紹化向木門、南江進攻;第二路由田頌堯部的二十四個團從閬中向南部,巴中進攻;第三路由李家鈺和羅澤洲兩部聯軍十五個團組成,由李家鈺和羅澤洲分任正負指揮向巴中東南的曾場口進攻;第四路由楊森部的十二個團組成,從蓬安縣巴中鼎山場和通江進攻;第五路有劉湘部的二十四個團由王陵基擔任總指揮,向宣漢發起進攻;第六路由劉存厚殘部改編的二十三軍組成,由軍長劉邦俊任總指揮向城口、萬源進攻。

按照劉湘的計劃,整個作戰分三期進行,第一期東線佔領宣漢、城口、萬源;西線南翼佔領巴中南部;鄧錫侯部佔領旺蒼壩、木門場爲下次佔領出發地;第二期作戰各部進攻通江、南江、巴中;第三期作戰六路會攻苦草壩(據偵察,此地爲紅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三月初川軍各部調動部署完畢,劉湘下達攻擊令,川軍各部發起進攻,紅軍在宣漢南部和巴中進行節節抵抗,王陵基和楊森攻勢順利,劉邦俊部順利佔領城口;在西線北翼紅軍利用地形實施堅決阻擊,鄧錫侯進展緩慢;西線的中線,田頌堯順利收復南部,隨即向巴中展開進攻,到四月初時,第一期作戰目標全部實現,休整十天後,劉湘下達第二期作戰攻擊令,川軍各部這時發現紅軍的陣地突然間變得堅固了,各部進展十分緩慢,劉湘焦急中命令王陵基加強進攻,爲各部做出表率,王陵基加緊進攻的結果使他的部隊變得突出,徐向前抓住戰機,集中紅軍主力第九軍和第三十軍向其反攻,在碑牌河至北山場之間擊潰王部八個團,幸虧郭勳祺拼死阻擊,部隊纔沒有完全崩潰,王陵基羞愧之下,脫離部隊回老家修養去了,劉湘下令唐式遵接替王陵基擔任第五路總指揮。

王陵基的失敗讓劉湘有點狂妄的腦子清醒過來,下令調整部署,直到五月初劉湘才下令恢復進攻。杜聿明他們想做的就是對這次進攻的推演。

莊繼華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我來,明天什麼時候?”

“上午九點三十分,”杜聿明說到這裡,停頓一下:“文革,李安定的事我也聽說了,要不要我們大家一起給校長求情,我來起草。”

莊繼華想了想說:“光亭,這事不能一起寫,要寫單獨寫。”停頓了下,他又猶豫着說:“最好別寫。”

“嗯,爲什麼?”杜聿明的聲音透着疑惑,莊繼華遊移不定的說:“算了,你自己定吧。”

放下電話,莊繼華髮了會呆才慢慢轉過身:“你知道校長最擔心的是什麼嗎?”

李之龍想了想說:“忠誠,我們黃埔同學的忠誠。”

“這話只能說是對了一半,甚至連一半都沒達到,”莊繼華說:“他最擔心的是有人在黃埔內另成一派,所以他如果抓到鄧主任,就會殺掉他,因爲鄧主任會在黃埔另樹一幟,進而動搖他在黃埔系類的絕對權威。”

“你不讓光亭他們聯名,是不是就是擔心校長認爲你在黃埔內拉幫結派?”李之龍問,莊繼華點點頭,李之龍心裡直冒冷汗,他終於承認自己不是搞政治的料了,莊繼華心機的深遠是他所不能預料的,他想起中山艦前莊繼華對他的種種規勸,那時候他是何等風光,獨當一面,大權在握,有最高領導的信任(當然那是汪精衛),可轉眼間就淪爲階下囚。

現在的莊繼華與那個時候的他是何等相似,但莊繼華卻沒有衝昏頭腦,依然冷靜的分析局勢,這是他的幸運,也是大家的幸運的。

“可是陳誠,胡宗南,賀衷寒,陳立夫他們不是同樣組織小團體嗎?校長就沒管。”儘管承認了莊繼華的說的沒錯,可他還是有些不解。

“那是因爲他們絕對服從校長,更主要的是他們的團體是在工作中慢慢形成的,陳誠提拔的都是從他的老部隊十一師和十八師出來的,胡宗南則更是校長伸向西北的一支手,校長必須扶持他,所以有事情校長也阻礙不了。”莊繼華說:“不過有一條,不管是陳誠還是胡宗南,他們的就算以他們爲首領,但也必須忠於校長,而且在他們的小團體中,校長室第一位的,首領是第二位。”

李之龍想了想點頭承認,的確上下級關係,私人關係,這些是自然形成的,不管是誰都阻止不了。

“靜江先生眼光老辣,當初我想拋開校長自己來幹,可他一眼就看穿了這個想法的幼稚,才把我推到校長的跟前。”莊繼華嘆口氣說:“但是我和校長有嫌隙,而且是政治上的,所以我不敢結黨,但是我也必須要有與我一條心的人。”

說到這裡他指指窗外,語氣沉重的說:“在田,別看這裡那麼多人,只有你纔是我真正相信的人。”

李之龍並沒有露出激動的神色,他只是贊同的點點頭,顯然他也得出了這個判斷,莊繼華北上,爲什麼要把杜聿明帶走,讓他來全面負責,莊繼華是在扶持他成爲開發隊的二號人物。

“西南開發的真正危險不是現在,而是將來,是在抗戰開始後,或者西南開發成功之後,”莊繼華接着說:“現在校長還需要我的資金,我在海外的人脈,來實現西南開發,但抗戰一旦開始,或者隨着工廠礦山的增多,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那就會引起很多人眼紅,會有很多人要求分一杯羹,那時纔是我們真正危險的時候。”

李之龍臉色一下變得慘白,西南開發的計劃他是知道的,如果按照這個計劃完成,就算完成八成,那也是近百家工廠,幾十座礦山,他的產值將達到驚人的幾十億元,面對這樣一座金山,那些權力人物會忍得住?

“所以我需要你的幫助。”莊繼華看着李之龍的臉,慎重的說:“我一個人看不住這些東西。”

“你要我怎麼幫你?”李之龍定定神鄭重無比的問。

“首先解開你的心結,儘管你把它鎖在你心底深處,可無論我還是校長都十分清楚,你對當年的事情並未忘懷,所以你要找機會向校長證明,你已經忘記了,讓他相信你。”

莊繼華的話擊中李之龍心底最深層的秘密,他有些苦澀的點點頭,可實際上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怎麼才能讓蔣介石相信他。

“我會給你創造機會的,但在平時,你也要注意,別以爲校長不知道開發隊內的事情,這裡面校長不知安了多少耳目。”莊繼華的笑容同樣苦澀,可看到李之龍的神態,莊繼華不得不換個口吻爲他寬心:“在田,校長是有些毛病,比如喜歡攬權,好獨斷獨行,但有一點我是相信他的,那就是他不會賣國當漢殲,國家利益始終在他心上。所以爲了國家,你也應該與他和解。”

李之龍艱難的答應了,莊繼華很是欣慰,臨了李之龍問:“李安定的事你打算怎麼辦?要不要我也去做保?”

“不行,你不能動,光亭他們可以寫,但你一個字都不能寫,明白嗎?”莊繼華非常認真,李之龍想想後明白了,首先他與李安定沒有任何來往,其次蔣介石還不完全相信他,不能給蔣介石處理他的藉口。

“我是肯定要寫的,怎麼說李安定也在我手下幹過。萬一君山是奉校長的命令通報我的呢?我不是有個護短的名聲嗎?”莊繼華有些自嘲的說。

李之龍先是楞了下,隨即就笑了,他聽懂了莊繼華的話,這件事撲朔迷離,暫時看不清情況,那不如按照以往慣例來辦,否則蔣介石照樣會懷疑。

兩天後莊繼華的電報發到南京,楊永泰拿到他的電報有點哭笑不得,莊繼華是這樣寫的:“校長鈞鑒,聞李安定同學被捕,我心中十分震驚,他有今天自然是他辜負校長教誨的結果,但安定同學追隨校長,奮鬥十餘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學生斗膽請求校長從輕發落,以全師生之誼,同學之情;若不能釋放,可否交給學生,安定以前爲我部下,且西南開發需要人才,勘探隊在會理附近發現一大型鐵礦,此地爲漢彝苗雜居之處,乃古代犯人發配之地,安定同學可以去這裡從事礦山開發,直到過自新。”

“這個莊繼華呀,真是恃寵而驕。”楊永泰搖頭說,陳布雷聽聞後,伸頭過來看,忍不住也樂了。

“委員長不是在曾擴情冷欣的求情信上批覆了嗎,若再有求情者,以同罪論處。”陳布雷有點擔心的說。

“委員長的心腹愛將,纔不會處置他呢。”楊永泰搖頭說,上次蔣介石親自揭開西南開發的謎底後,他就知道西南開發誰也動不了,至少莊繼華在西南開發完成之前是絕對不會有事的。

“西南開發初見成效,莊文革居功至偉,有所逾越,想來委員長也不會怪罪。”陳布雷的話書生氣十足,讓楊永泰感到有些滑稽。

從盤尼西林開始引起的對渝城地區的報道持續不斷,記者們妙筆生花把渝城寫得跟天堂似的,楊永泰看後都忍不住想“移民”過去了,更何況那些什麼不懂的老百姓,中國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渝城熱,而作爲一座新城市的創造者,莊繼華的聲望自然空前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他再逾越點,蔣介石也不會處置他。

(未完待續)

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二節 川軍(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五節 反擊(三)第十節 虎嘯(八)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節 辯論賽第二節 沙基(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三節 整編(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五節 調整(一)第五節 “異心”(一)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節 兩全(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節 巧取(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八節 轉折(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七節 生機(五)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一節 挽弓(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八節 南線(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三節 整編(四)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二)第一節 法幣(六)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二節 交易(一)第四節 陰雲(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十節 風雲(二)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九節 豪賭(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二節 說汪(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二節 沙基(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五節 積聚(九)第五節 雲集(二)第三節 會戰(十九)
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二節 川軍(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五節 反擊(三)第十節 虎嘯(八)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節 辯論賽第二節 沙基(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三節 整編(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十節 大撤退(五)第五節 調整(一)第五節 “異心”(一)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節 兩全(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十三節 冷遇第三節 巧取(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八節 轉折(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三節 戰鼓(九)第三節 結盟(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七節 風波(十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七節 生機(五)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一節 挽弓(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八節 南線(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三節 整編(四)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一節 德黑蘭(七)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一節 出兵(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二)第一節 法幣(六)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二節 交易(一)第四節 陰雲(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十節 風雲(二)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九節 豪賭(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二節 說汪(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七)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五十九節 遺囑第四十六節 旁觀(五)第二節 沙基(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五節 積聚(九)第五節 雲集(二)第三節 會戰(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