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

閩變一發生,蔣介石驚怒之餘連忙以蔣鼎文爲主帥,從圍剿江西蘇區的部隊中抽調了十萬大軍,分兩路向福建進攻。但蔣介石最但心的是廣東陳濟棠,陳濟棠原是李濟深的部下,現在擁有精兵十五萬,如果他起兵響應福建,廣西李宗仁勢必也會起兵響應,整個南中國立刻變色。

蔣介石一方面下令開出李濟深、陳銘樞等人的黨籍,一方面急委黃紹竑、張繼、陳肇英等人去廣東遊說陳濟棠,與蔣介石的緊張相反,黃紹竑卻十分篤定,他認定陳濟棠是不會響應李濟深的。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前,蔣介石將李濟深軟禁在南京湯山,李濟深就曾經帶話給陳濟棠,讓他起兵反蔣,可陳濟棠不但沒有反蔣,反與蔣聯合,共同對付桂系和張發奎,雙方早有芥蒂,陳濟棠恐怕比蔣介石更但心李濟深藉此機會重回廣東。

但黃紹竑陳公博到了廣州之後才發現,第三黨鄧演達的代表郭大茂早已經在廣州活動了,陳濟棠的態度有了一些鬆動。黃紹竑試探之下明白了,陳濟棠是想趁機敲蔣介石的竹槓,蔣介石接到報告後立刻答應向廣東提供一千二百萬的棉麥借款和二百萬的防閩軍費,同時任命廣東第一軍軍長餘漢謀爲贛南綏靖公署主任,第二天陳濟棠就發表聲明支持中央。

陳濟棠的聲明一發表,嚴重就明白閩變失敗已成定局,他心中有些氣惱,此次閩變的發動時間過早,他到渝城不過才幾個月,而且從結果來看陳濟棠並沒有聯繫好,從當初商議到現在不過才五個月時間,十九路軍在歷次內戰中均支持中央,這次突然轉變,勢必造成中下層將士的思想混亂,最終會給蔣介石可趁之機。

嚴重不知道,福建事變的實際主持者不是第三黨,也不是李濟深,而是陳銘樞。鄧演達在黃琪翔的斡旋下與陳銘樞達成一致合作反蔣,十九路軍是陳銘樞一手帶出來的,陳銘樞對推動十九路軍反蔣有絕對信心,果然他一封信就讓蔣光鼐和蔡廷鍇答應反蔣。

鄧演達沒有同意立刻舉旗反蔣,而是勸他等廣東廣西聯繫妥當後再行舉旗,陳銘樞勉強等了兩個月,最終他等不下去了,他認爲現在蔣介石的南京政斧看似平穩,實際卻是危機四伏。對內讀才,外賣主權,各地軍民早有不滿,現在只要有人登高舉旗,各地必定響應如雲,將重現護國一役的現象。他的意見得到李濟深的支持,兩人在十月底秘密抵達福州與蔣光鼐蔡廷鍇見面,決定在十一月樹旗反蔣。

讓他們失望的是,樹旗之後從北到南無不表示反對,而陳濟棠的背信棄義則讓他們憤怒。

“有範漢傑在,他們失敗不可避免,”莊繼華嘆息道,當他了解到範漢傑居然是十九路軍的副軍長時,禁不住有些好笑,當年安插的一枚棋子居然在現在還在能發揮作用:“可惜了這樣一支部隊。”

“範漢傑?他怎麼啦?”嚴重不瞭解內情,他以爲有鄧演達在,是可以說服範漢傑的,可莊繼華說話的語氣讓他不寒而慄。

“當年他去陳銘樞那裡,還是我批准的,”莊繼華似笑非笑的說:“當年他回桂軍軍官學校是我安排的,目的獲取滇桂軍的軍事部署,平叛結束後,陳銘樞邀請他去他的部隊,他不想去,想回教導團,可我沒同意,讓他接受陳銘樞的邀請,本來是想讓他在粵軍中監督許崇智的,沒想到他在那一待就是八年,現在居然當上十九路軍的副軍長,有他在十九路軍的所有軍事秘密都不再是秘密。”

嚴重背心直冒冷汗,實在出乎他的意外,範漢傑在那個時候居然就已經是個間諜了。莊繼華當年在廣州是什麼職務呢?情報科長,可那是平叛之後的事了,看來得重新評估莊繼華與蔣介石的關係了。

“叛逆有什麼值得可惜的,”滕傑對莊繼華的話有些不以爲然:“隊長,我們是不是也發個通電?”

“我們發通電?爲什麼?”莊繼華有點意外,閩變發生後,各方通電如雲,紛紛支持中央,反對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斧,認爲閩變是分裂國家的無益之舉。

滕傑一下愣住了,他的意思是表個態,支持中央平叛,可莊繼華這麼一問,他反倒不明白莊繼華是什麼意思了。

“俊夫,我知道你的意思。”莊繼華沒等滕傑發問就說:“可是我們本就是校長學生,支持校長理所當然,你看發通電的,雲南龍雲,湖南何健,西北馬家,山東韓復渠,山西閻錫山,北平雖然是何敬之領銜,可下面的將領卻是宋哲元、商震等人,他們需要發通電錶明態度,我們不需要,我們的態度早就定死了,我們生是中央的人,死是中央的鬼。”

莊繼華說到這裡看着窗外幽幽的說:“需要證明的忠誠,還是忠誠嗎?”

滕傑迥然一驚,李之龍則是若有所思,莊繼華轉過身來:“十九路軍失敗成爲必然,即然這樣,那麼我們也別客氣,這支部隊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有對曰作戰的經驗,就這樣被遣散是個很大的損失,我想我們可以去收編部分,你們看怎麼樣?”

嚴重聞言心中一動,既然失敗成爲不可避免,那麼爲什麼不能利用西南保留一些種子呢?有些消沉的情緒又有點好轉了。

“對,那些都是些百戰精兵,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收編過來大有好處,我去吧。”

“校長會同意嗎?”杜聿明卻表示懷疑。

“我去請示,如果獲得批准,就由嚴老師和光亭去吧。”莊繼華今天的興致不高,北方沒有消息傳來,立高支助那裡他已經中斷聯繫,雖然沒有情報,但他認爲曰軍肯定會利用這個機會挑起事端。

賀國光的參謀團被劉湘拒絕後,他開始把氣出到渝城的市政建設中,提出了一個龐大的市政建設計劃,其中包括修整街道,要把渝城主城區的街道從目前的三米左右擴建到可並排通行四輛卡車;拆遷棚戶區,在肖家灣、大坪以及南岸大佛寺附近修建平民安置點;建立平民醫院;修建城市公園;最重要的一項舉措卻是修建下水道系統,聘請渝城三益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整個渝城的下水道系統,三益建築師事務所是由歐洲歸國的羅竟忠創建的,他曾經設計了廣陽壩飛機場和白市驛機場,在渝城建築界很有名氣,莊繼華也曾邀請他加入西南開發隊,可他捨不得他創建的事物所,沒有答應。

賀國光的計劃又是一項龐大的投入,莊繼華慨算後忍不住有點心痛,光拆遷居民安置就需要四百萬,這其中修建住房還是其次,主要是提供就業機會,這次拆遷涉及的居民總數高達七萬人,他們本來是在城區生活和幹活,離開城區他們的生活來源也就斷了。爲了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莊繼華不得不投資修建兩家工廠,同時動員入川的榮氏集團在大佛寺建成衣廠和印染廠,承接軍服和工作服的訂單。

當然莊繼華在這個計劃中又加入他的一些東西,開始成立社區和街道辦事處,建立居民身份證制度,規定年滿十六歲的居民必須辦理居民身份證,所有居民身份證一式兩份,本人一份,公安局留存一份。

時間在忙碌中跨入1934年,閩變果然如他們預料那樣走向失敗,宋希濂率領新組建的三十六師在十二月中旬迅速奪取閩北延平,打開通往福建內陸的北大門,十九路軍軍心動搖,首先是入閩後收編的民軍譁變,盧興邦宣佈就任南京政斧委任的五十二師師長,隨後劉和鼎、周志羣、陳齊渲等人紛紛通電擁護中央,就任南京委任的職務,十九路軍總指揮部決定收縮兵力確保新政斧的首都福州。

元旦的歡慶笑聲還沒散去,北邊終於出現變故,曰軍藉口中[***]隊進入非軍事區,破壞停戰協議,隨即向中[***]隊發起進攻;如此快的撕毀停戰協議,世界爲之震驚,曰本政斧的公信力再全世界受到質疑。

長城失敗之後,曰軍加強了關東軍的實力,關東軍由六個師團猛增到十一個師團,這次加入熱河作戰的就有五個師團兩個混成旅團,總兵力共計十六萬人,同時抽調一個飛行師團加入此次作戰。

中國守軍方面兵力不增反減,總兵力由三十萬降低到二十萬,而且內部矛盾重重,宋哲元商震迅速放棄關外,退守喜峰口和冷口,徐庭瑤也如法炮製,退守古北口;何應欽還是派熊斌與曰本人交涉,但是曰本人不願見他。

長城關口的抵抗只持續了五天,首先被突破的是界嶺口,隨後曰軍兩個師團包抄冷口守軍後路,一四一師苦戰建昌營,商震率部倉皇后退,連續放棄遷安、豐縣;冷口的失守又導致喜峰口的側翼受到威脅,二十九軍放棄喜峰口、興城鎮,一直退到遵化;灤東的東北軍更是不堪,連續放棄撫寧、昌黎、盧龍,退到灤河以西,曰軍跟蹤追擊,強渡灤河,王以哲勉強抵抗一天後繼續往西退,一路退到豐南、寶坻,他的後退又影響了二十九軍和三十二軍,宋哲元和商震一起往後退。

對古北口的十七軍曰軍非常重視,爲了打垮這支中央軍,曰軍調集了第八和第六兩個師團對古北口發起進攻。這兩個師團抱着雪恥的念頭瘋狂進攻,十七軍曰軍的狂轟濫炸下,拼死抵抗了十一天,最終傷亡過半,古北口失陷。第二天新開嶺、密雲失陷。

短短半個月時間曰軍全線突破長城,兵鋒直達平津城下。曰本飛機耀武揚威的在北平城低空盤旋。

曰軍的進攻再次鼓起了全國各階層的抗戰救亡運動,各地民衆通電國民政斧,要求停止內戰全面抗曰,要求抽調部隊北上抗曰,福建十九路軍宣佈願意與南京政斧談判,停止內戰,全軍北上抗曰,參戰的中央軍將領也意有所動,向蔣介石提出停戰議和,北上抗曰。但蔣介石不爲所動,宣佈誰要北上立刻免職,以擾亂軍心罪送交軍事法庭。

蔣介石的強硬穩住了中央軍,此後再也沒人提北上的事,一心進攻福建。中央軍的攻勢猛烈,很快克復古田、水口,福州暴露在攻擊槍口之下,李濟深等人非常失望的離開福州逃往香港,十九路軍餘部在蔡廷鍇率領下退往泉州,中途蔡廷鍇也離開福建避往海外。十九路軍餘部公推毛維壽和張炎爲新的領導人。

長城前線的失敗使抗曰救亡運動持續高漲,民衆憤慨異常,北平南京上海的學生再度走上街頭,各地學生醞釀赴京請願。毛維壽和張炎與南京在私下裡都有聯繫此刻蔣介石見逼迫李濟深出走,削弱十九路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便表示可以接受十九路軍投降,提出各軍照原番號縮編爲師,所有師長團長均由中央另派人接任,原十九路軍的軍、師、團長由中央資遣出洋或依其志願送入陸軍大學或高級教育班學習。十九路餘部已經被團團包圍,除了接受外,毫無辦法。

蔣介石在南面獲得空前勝利,可北面的形勢卻是一團糟。曰軍兵臨平津城下,何應欽將軍分會辦公地從北平城內南遷到,同時急調傅作義部支援北平,傅作義部馳援北平,兩天走了一百四十公里,趕到昌平下阻擊曰軍。

此刻曰軍奪取熱河,佔領長城,俯視整個華北平原的戰略目標已經全部達成,見中[***]隊開始向北聚集,關東軍司令菱刈隆下令可以停戰了。

熊斌在天津終於得到曰本人的迴應,曰本人將他送到塘沽港外的曰本軍艦上籤下《塘沽協定》。

歷史繞了個灣又回到起點,可是莊繼華卻從中大受鼓舞。

(未完待續)

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二節 初戰(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一節 返川(一)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三節 重起(一)第十節 風雲(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四節 戰鼓(八)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三節 魅影(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視察(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節 結盟(二)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三節 整編(二)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五節 調整(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二節 初戰(七)第十節 虎嘯(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轉折(四)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八節 南線(七)第八節 轉折(八)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五節 反擊(九)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八節 天火(十)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二節 初戰(八)第五節 號角(八)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五節 盟國(七)第五節 雲集(九)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五節 曙光(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一節 遏制(五)第六節 和約(一)第四節 外交(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反擊(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一節 奪軍(四)第七節 風波(九)第四節 陰雲(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五節 曙光(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八節 日薄(十一)
第六節 爾虞我詐(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二節 初戰(八)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五節 曙光(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一節 返川(一)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三節 重起(一)第十節 風雲(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四節 戰鼓(八)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三節 魅影(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視察(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七節 生機(三)第三節 結盟(二)第三十四節 宣傳隊第三節 整編(二)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八)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五節 調整(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二節 初戰(七)第十節 虎嘯(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四、五)第七十五節 東方式謙虛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八節 轉折(四)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八節 南線(七)第八節 轉折(八)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五節 反擊(九)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八節 天火(十)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節 救亡(十)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五)第二節 初戰(八)第五節 號角(八)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五節 盟國(七)第五節 雲集(九)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五節 曙光(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七十六節 國民政府第一節 遏制(五)第六節 和約(一)第四節 外交(十)第九節 臨沂破軍(五)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反擊(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一節 奪軍(四)第七節 風波(九)第四節 陰雲(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五節 曙光(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八節 日薄(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