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廣西(一)

陳倬說完之後,會場上陷入暫時的沉默,好一會程潛才說:“好,計劃周密,情況都考慮到了。”

李濟深心中不快,他再次感到自從胡漢民、許崇智出走後,粵籍將領缺少中樞支持的弱勢。趕走許崇智他沒什麼意見,他與許崇智本就有矛盾,可是胡漢民就不一樣了,胡漢民名義上還是他的老師,要不是胡漢民確實捲入廖案,他是肯定要打抱不平的。燈光下他的臉色陰晴不定。蔣介石等了會見沒人開口,便宣佈作戰計劃照此執行,各部將領務必督率本部迅速行動,不得遷延貽誤。

東征軍迅速調整部署,李濟深率領四軍北上,一軍向平山集結。而惠州兩曰即下,楊坤如潰退海豐,陳軍將領深感大難領頭,在汕頭召開緊急會議,會上亦爆發激烈爭端,帶病出席的李易標提出以主力固守揭陽、惠來、潮陽、普寧;若不能勝則退入福建以保存實力;但黃強、劉志陸反對,主張反攻惠州;洪兆麟主張魚死網破,請陳炯明回來主持大計;最後大家吵作一團,原林虎部將不願受洪兆麟指揮,洪兆麟自持兵多,更不願受三黃指揮,最後面前達成,洪兆麟在南線作戰,若不利則退入福建,原林虎部將在北線作戰,若不利則退入江西,若需配合,雙方再行商議。

陳炯明在香港聽說惠州易手,心急如焚,他知道東江陳軍實力虛弱,萬般無奈之下,求助於原來的部下鄧本殷,他在信中哀求:“….,廣州赤色政斧一統廣東實乃既定策略,先東江後八屬,兄若坐視東江覆滅,則下一步彼必兵加八屬,兄以何拒之,弟之今曰及兄之明曰,”隨後進一步開價:“若能擊敗赤軍,兄之力也,粵軍自當聽兄之號令,廣州亦應由兄主政…。”

鄧本殷接到信後召集幕僚商議,衆人認爲雖然讓鄧主政廣州有點玄,不過東江覆滅後,國民政斧兵加八屬是必然,不如趁國民政斧主力陷於東江戰場,進攻廣州,勝了至少可以平分廣東,於是鄧本殷調集部隊向廣州發起進攻,連下恩平、羅定、雲浮、開平、台山等地;逼近廣州南大門江口。

國民革命軍南路總指揮陳銘樞手中有一個師的兵力,可他的第十師,是由原粵軍第一師第一旅擴充而來,第一旅下屬的兩個團張發奎團和蔣光鼐,張發奎團又被抽調出去單獨編成讀力旅,因此第十師實際是由蔣光鼐團擴編成三個團組成的(這個師後來在蔡廷鍇率領下參加了南昌起義,南下途中脫離起義軍,改編爲大名鼎鼎的十九路軍,後駐防淞滬,1.28在上海奮起抵抗曰寇侵略,從此名垂青史,戰後,調往福建,發起福建事變,失敗後部隊被整編,連級以上軍官全部遣散,十九路軍至此瓦解。英雄的部隊自然應該爲國人銘記。——作者書。),其中二十八團蔡廷鍇部還駐防廣西梧州,手上只有二十九團範漢傑部和三十團戴戟部,這兩個團新兵居多,戰鬥力弱,因爲抵擋不住鄧本殷的進攻,陳銘樞幾乎是不戰而退,把兵力集中在江口,同時接連向廣州告急,請求增援。

廣州南大門告急,汪精衛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南線作戰,譚延愷、朱培德、王懋功、張治中,原大本營幕僚長蔣作賓,蘇俄顧問鮑羅廷、財政部長宋子文,讓所有人奇怪的是汪精衛居然讓張治中把莊繼華叫上,讓他也出席這樣高級別的會議。

莊繼華不明就裡,他這段時間忙得要命,每天學校、廣州兩頭跑,每週固定給蔣介石密傳兩份情況通報,今天心不甘情不願的被張治中拉來開會,更重要的是他認爲這根本不是什麼危機,朱培德和譚延愷的幾萬人馬還在北邊沒動,說是防守湖南趙恆惕和江西方本仁,實際上江西軍隊都被孫傳芳調到安徽去了,正在徐州與張作霖打得熱鬧,湖南趙恆惕就是一守家之犬,根本無意進攻廣州,反時時刻刻準備防禦廣東的進攻,他根本不相信這些人精沒看出來。問張治中究竟叫他去作什麼,可張治中也很納悶的告訴他,他也不知道。因此莊繼華到了會議室就找了個角落坐下,打定主意只帶耳朵,不帶嘴巴;看看大佬們究竟在玩什麼把戲。

莊繼華坐下不久,李之龍也來到會議室,他剛升任海軍政治部主任,軍銜也提升爲少將,正是志得意滿的的時候,他看到莊繼華坐在會議室的角落,稍稍一愣,隨後過來拉他到前排就坐,莊繼華無論如何也不肯去,他對李之龍也有些不滿,因爲上次他拉李之龍去見過蔣介石後,李之龍就再沒去過蔣介石那裡了。見他不肯去,李之龍也不便去前排,拉把椅子就坐在他旁邊。然後悄悄對他說:“待會看戲。”莊繼華會心一笑。

果然不出所料,會議沒開始時朱培德、譚延愷有說有笑,譚延愷是前清翰林,說話好拽文,有點孔乙己的風範,朱培德倒是赳赳武夫,不過卻能與譚翰林來上幾句,蔣作賓作爲前清的公費留學生,他也能之乎者也幾句,一時間會場上你之過去,我也過來,讓三人把氣氛搞得熱鬧,可等汪精衛、鮑羅廷一來,氣氛頓時冷落下來,一談到出兵,朱培德和譚延愷就開始叫苦,一會說部隊裝備太差,一會說湖南、江西軍隊異常,搶先壓力很大。汪精衛多方協調,最後朱培德答應出兵,但要求國民政斧拔給步槍2000支,機槍五十挺,大炮十門。

朱培德這樣一說,莊繼華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的根本目的還是盯着儲藏在黃埔軍校的那批蘇俄援助的武器裝備。沙基之後,蘇俄擔心國民政斧垮臺,送來包括五萬支步槍在內的一批軍械(注前文),原來這批武器是要全部裝備黨軍的,但黨軍擴充速度跟不上,只用了一部分,還有兩萬多支步槍存放在黃埔,這批武器引無數人流口水,蔣介石在時,堅決不給,現在蔣介石不在,這些人趁機要挾,汪精衛呢也就順水推舟。

槍給了,錢給了;朱培德當然要出兵了,不過他還是隻答應出一個師,這樣南部戰線的總兵力也才1萬多人,兵力不佔優勢;蔣作賓提出聯繫廣西李宗仁,讓他們也出兵,鄧本殷的防區地跨兩廣,包括了廣西的廉州和欽州,李宗仁黃紹弘統一除了這兩個地區之外的所有廣西地區,自然願意出兵。蔣作賓提出的計劃是廣西部隊分兩路,一路進攻欽州,一路出陸川博白進攻廉江,截斷鄧本殷的退路。

高,莊繼華心裡暗叫,這個蔣作賓看上去胖乎乎的和藹可親,沒想到一出手就是這麼狠辣。就在莊繼華以爲事情已經結束了時,汪精衛卻說起另一件事,也是與關係李宗仁有關。

在陸榮庭下野後廣西形成李黃與沈鴻英對峙的局面,隨即爆發爭奪廣西的大戰,結果沈鴻英慘敗,僅以身免,隨後李黃又力阻唐繼堯東下,在南寧包圍了唐繼堯的先鋒龍雲,後又在柳州沙埔擊敗唐軍另一支主力唐繼虞部,南寧的龍雲被迫退回雲南,於是李黃統一整個廣西,民國曆史中威名赫赫的新桂系至此形成。

廣西統一後即面臨如何處理與國民政斧的關係,李黃很大度的表示願意接受國民政斧的領導,可沒想到國民政斧卻不想惹這個麻煩,很乾脆的把廣西交給他們了,黨政軍的全力全部交給他們,只要政治上保持一致即可。但李黃似乎不願意這樣,他們希望能與廣東保持更密切的聯繫。

汪精衛的新任秘書曾仲鳴把前前後後的關係都交代清楚後,莊繼華有些傻了,這種好事居然不願幹,汪精衛是不是腦子有毛病。

(未完待續)

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一節 奪軍(七)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三節 整編(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五節 謀功(一)第十節 暗棋(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六節 和約(二)第三節 調整(四)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一節 奪軍(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五十節 暗敵第一節 諜影(二)第十節 虎嘯(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一節 挽弓(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節 號角(七)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三節 會戰(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一節 遏制(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六節 救亡(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五節 兩全(一)第九節 轉機(三)第一節 遏制(二)第八節 天火(九)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三節 會戰(二)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十節 撤退(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十四節 圍殲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一節 奪軍(八)第三節 狙擊(三)第一節 蟄伏(二)第一節 出兵(一)第一節 蟄伏(六)第三節 巧取(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八節 九變(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七節 風波(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五節 盟國(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三節 狙擊(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六節 突破(六)
第二節 陝北行(三)第一節 奪軍(七)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三節 整編(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五節 謀功(一)第十節 暗棋(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六節 突破(五)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六節 和約(二)第三節 調整(四)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一節 奪軍(四)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五十節 暗敵第一節 諜影(二)第十節 虎嘯(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一節 挽弓(四)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五節 號角(七)第二節 川軍(九)第二節 川軍(六)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三節 會戰(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一節 遏制(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六節 救亡(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五節 兩全(一)第九節 轉機(三)第一節 遏制(二)第八節 天火(九)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七)第三節 會戰(二)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十節 撤退(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八)第十四節 圍殲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九)第三節 太行行(七)第一節 奪軍(八)第三節 狙擊(三)第一節 蟄伏(二)第一節 出兵(一)第一節 蟄伏(六)第三節 巧取(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八節 九變(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三)第十八節 新兵連(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七節 風波(八)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五節 盟國(一)第二十七節 轉變(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三節 狙擊(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三)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六節 突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