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外交(四)

“反擊?”居里微微皺眉,他不是軍人,但也明白,中國目前的情況不好,內部汪精衛叛逃,戰場上,曰軍攻勢雖然放緩,可也僅僅是放緩,曰軍依然掌握着戰場主動權。

“最近進行的夏季反擊就是我們的一次大規模反擊,”莊繼華面不改色,似乎這場反擊已經取得了很大戰果似的。

“不過,我們的部隊現在很困難,物資很困難,大多數部隊的裝備很差,”莊繼華說:“我們在過去建了上百家工廠,可以生產一些武器,可產量還很小,無法滿足所有部隊的需要,我們需要大批資金,購買機器設備,購買武器裝備,穩定國家財政。”

“將軍,五億美元是個不小的數字,”居里思索着說:“發行國債必須考慮貴國的財政狀況,在戰爭期間與戰爭的進展也很大,委員長,您是怎麼看待戰爭走向的?”

蔣介石淡淡一笑:“剛纔文革已經介紹了戰爭的情況,這就是我們對局勢的判斷,我們有信心打敗曰本人,但這有個過程,能得到貴國的幫助,這個過程會快一點。”

居里點點頭,感到自己多此一問了,剛纔莊繼華和蔣介石都已經介紹了,不過他還是沒把握,畢竟外國政斧在美國發行債券還是首次,而且,法國投降後,英國能不能支持;路過英國人不能支持,歐洲戰爭就會停止,可要是英國人堅持,他們是不是也可以在美國發行債券呢?

“居里先生,”宋子文在美國久了,對美國國內局勢瞭解比較多,他認爲居里擔心的是中國債券能不能得到美國銀行和公衆的認可:“其實您不用擔心,戰爭結束後,曰本必然賠償我們的損失,我們完全可以用戰爭賠款作爲抵押,而且我們的利息不低。”

“可要是貴國戰敗了呢?”居里毫不客氣的反問:“而且,貴國沒有海軍,曰本有世界第三大海軍艦隊,沒有海軍,如何逼迫曰本投降呢?”

“這是個麻煩的事,”涉及軍事問題就是莊繼華來解答:“不過,您看,這幾天曰本人正在空襲渝城,到時候我們也可以空襲曰本,只要收復山東,曰本全境就在我們的空襲範圍內。”

說到這裡,莊繼華似乎很興奮:“居里先生,我們正在研究一種新型炸彈,我們管它叫凝固汽油彈,類似於燃燒彈,但比燃燒彈更加猛烈。曰本都是木製房屋,兩千枚凝固汽油彈就可以燒燬半個東京。”

看着莊繼華冷酷的表情,居里倒吸口涼氣,中國領導人的信心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現在他相信了,中國人壓根沒想與曰本人和談,他們現在想的是如何殺死曰本人,以及如何更多的殺死曰本人。

這種凝固汽油彈也是莊繼華想出來的,不過他只知道名字和是一種航空炸彈,其他的一概不知,不過這不妨礙西南開發隊成立了個專門的研究小組,開始研究這種炸彈。

凝固汽油早在一戰中就出現了,但作爲一種航空炸彈還沒有過,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引爆方式,和大規模生產工藝。

“我們正準備進行一次整軍,”蔣介石穩穩的說:“居里先生,前期作戰暴露出一些問題,軍事委員會正準備就這些問題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軍,整軍之後,就是大規模的換裝,因此這次的國債發行就顯得尤其重要。”

蔣介石心裡已經拿定了,美國人是希望自己打下去,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白打,你們多少得出些東西。

“我知道你們很困難,連糧食都已經實行定量,”居里沒有接話,他想了解的情況都已經瞭解了,剩下的只能等羅斯福的決策:“我會把我瞭解到的情況向總統報告。”

宋美齡很恰當的站起來,邀請居里到後花園喝茶,但陳納德卻沒動,送走居里後,王叔銘抓住時機報告:“校長,飛虎隊已經招收兩百六十四人,其中飛行員九十二人,機械師一百零七人,地面輔助人員六十五人,飛機一百二十架,正在陸續飛到中國,全部是波音公司生產的P40。”

蔣介石非常高興的一拍大腿:“陳納德將軍,我授予你中國空軍中將軍銜,飛虎隊由你全權指揮。”

陳納德站起來向蔣介石行了個美式軍禮,能當上將軍,是每個軍人的夢想。這樣一支小部隊,對中國這樣龐大的戰場來說,作用是相當有限的。但蔣介石看重的是這個行動本身,沒有美[***]方暗中支持,這支部隊無論如何都成立不了,這透露了一個強烈信號,美國政斧正走向公開支持中國抗戰,這無論如何都是好消息。

陳納德在美國空軍中不過是個上尉(前文有誤,陳納德至到退役還是上尉,非上校),蔣介石一下就給他升到中將,這其中除了政治原因外,還包含了對他個人的感激。

在淞滬抗戰時陳納德就在中國空軍中充當顧問,當時宋美齡代表國民政斧聘請他爲顧問,聘任時間爲十個月,時間到後,他任何條件都沒提就留下來了,繼續擔任中國空軍的顧問,可由於美國政斧在戰爭初期採取的中立立場,他被美國大使館要求回國,但被他拒絕,要不是端納,他甚至有可能被開除國籍。

“陳將軍,我聽說,曰本出現一種新式飛機,與我們的主力機種P40相比更好,是這樣嗎?”莊繼華忽然問。

陳納德有點意外的看了莊繼華一眼,他沒想到莊繼華居然知道這個,要知道空中作戰與地面作戰完全不同,戰鬥勝敗很大程度決定於飛機姓能,僅有勇敢是絕對不夠的。

“是的,這種飛機更靈活,航程更遠,轉彎半徑小,是一種新式飛機,比我們的飛機更好。”陳納德老老實實的答道。

莊繼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沒再說什麼,王叔銘見蔣介石露出擔心的神態,便連忙解釋說:“我們也研究出對付它的戰術,取得的效果不錯。”

蔣介石的神色稍微輕鬆了下,依然關切的問:“都是什麼戰術?”

“主要是,利用雷達,”王叔銘說:“我們利用雷達首先發現曰機,搶佔制高點,採取打了就跑,不與敵人纏鬥,另外,在曰機轟炸過後,返航途中伏擊他們。”

“他們有沒有雷達?”蔣介石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很關鍵,如果曰本人也有雷達,伏擊就根本談不上。

“曰本人也有雷達了,不過現在雷達的探測範圍也就近百公里,這還需要在高點,也就是山上,所以曰本的雷達對我們威脅不大。”王叔銘說。

在武漢保衛戰過程中,曰本就在徐州、南京附近設立了雷達站,此舉讓中國空軍偷襲曰本機場的可能姓化爲烏有。但對進攻就很難說了,抗戰開始以來,中國空軍實際是處於戰略防禦中,作戰區域幾乎都在本方領空,而這塊天空被數十個雷達站完全監控,一兩個雷達站,根本不行。

“委員長,”陳納德露出一絲憂慮:“我們的飛機太少了,我們的飛機制造廠每個月只能生產二十六架飛機,一年才三百架,這根本不夠。我建議擴大生產,另外從美國購買五百架戰鬥機,此外,爲了滿足幾年後的反攻,還需要擴大飛行學校。”

“買飛機要錢呀,”蔣介石嘆口氣:“你看我們正在設法在美國發行債券,等發行債券成功後,我們會買些飛機回來,至於多少,還得全面衡量,我現在還不能答覆你。不過飛行學校,你擬定個計劃,我給你批。”

蔣介石對陳納德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客氣,陳納德也不客氣,立刻從拿出一份早就擬定好的計劃交給蔣介石,蔣介石也沒推遲,只是大略翻了翻就在上面批了四個字“照此辦理”。

“陳將軍,你對渝城的防空還有那些建議?”蔣介石放下筆後又問。

“渝城的防空已經組織得很好了,”陳納德思索着說:“不過問題還是有,主要是高射炮數量不足,高射炮的數量至少還需要增加兩倍,飛機至少還要增加一倍。”

莊繼華沒注意聽陳納德說的什麼,王助曾經給他提到過一種新型飛機,是北美航空公司正在研製的,北美航空被波音兼併後,這種飛機自然屬於波音,不知道研製得怎樣了,幾年過去了,不知道成功沒有。

“文革,你在想什麼?”

莊繼華擡頭看,蔣介石正含笑看着他,他連忙掩飾道:“我在想渝城防空的問題,陳納德將軍說我們高射炮數量不夠,其實就算高射炮數量夠了,也很難阻截曰機,象綦江鋼鐵廠,高爐只要中了一枚炸彈,就完全報廢,而我們完全沒有辦法保證高爐不中炸彈,所以我們必須製造出高爐,或者買幾個高爐備用。”

莊繼華的語氣有些灰心,蔣介石卻笑着搖頭:“文革,這是沒辦法的事,買高爐是不行的,要儘快造出我們自己研製的高爐,攀枝花鋼鐵廠已經出鋼了,你在貴陽,知道這事嗎?”

莊繼華點點頭,攀枝花鋼鐵廠出鋼是兩個月前的事,任乃強一出鋼就向他報喜,不過鋼鐵產量卻比較低,年產量不到二十萬噸。對西南開發來說,這幾個月好消息不斷,四川坦克廠終於生產出坦克,每個月能產八輛T28,到年底,產量可以達到每月二十輛,雲南鋼鐵廠二期擴建工程完工,鋼鐵產量達到六十萬噸,勉強達到設計要求。

“文革,這些事你就暫時不要艹心了,”蔣介石的心情很好,汪精衛出沒又導致政斧危機,相反卻推高了他的聲望,GCD、鄧演達、馮玉祥這些從來給他找麻煩的人接二連三的通電支持他,表示服從國民政斧領導,在他的領導下堅持抗戰到底,渝城各界遊行示威都是舉着他的照片遊行。

“英國人要和我們談判,除了重開滇緬公路外,還有雙方軍事合作,此外蘇俄也想與我們談判,希望能加強雙方軍事合作,我想讓你參加這個談判。”蔣介石終於說出把他從貴陽調回來的原因。

(未完待續)

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四節 外交(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節 戰鼓(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節 突破(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三節 魅影(二)第三節 暗戰(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一節 出兵(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六節 救亡(五)第一節 蟄伏(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出兵(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四節 戰鼓(六)第二節 初戰(五)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節 起航(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五節 雲集(二)第七節 生機(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九節 魅影(七)第二節 初戰(六)第三節 重起(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三十九節 變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四節 對策(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五節 曙光(五)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十節 虎嘯(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三節 巧取(三)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三節 重起(二)第七節 曙光(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十三節 試探第五節 號角(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一節 法幣(三)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三節 會戰(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八節 轉折(八)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五節 積聚(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
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四節 外交(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節 戰鼓(一)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六節 突破(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三節 魅影(二)第三節 暗戰(七)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一節 出兵(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四)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一)第六節 救亡(五)第一節 蟄伏(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五節 積聚(七)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出兵(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二節 初戰(八)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四節 戰鼓(六)第二節 初戰(五)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二節 起航(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五節 雲集(二)第七節 生機(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九節 魅影(七)第二節 初戰(六)第三節 重起(十)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九)第三十九節 變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四節 對策(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一)第五節 曙光(五)第三十七節 長沙閒第十節 虎嘯(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一節 德黑蘭(六)第三節 巧取(三)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三節 重起(二)第七節 曙光(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十三節 試探第五節 號角(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一節 法幣(三)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三節 會戰(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八節 轉折(八)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第五節 積聚(九)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