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

空中的激戰伴隨的是地面的激戰,重炮掩護下,八十八師宋希濂指揮三十六師以陳瑞和旅爲先鋒,以212團顧葆裕向曰本墳,以213團李志鵬向八字橋進攻,以楊光鈺旅的216團胡家驥向法學院進攻,以215團劉英爲預備隊,三團並進。

八十八師加強九十八師之294旅在楊樹浦向滬江大學和公大紗廠、引翔港發動進攻,從武漢趕來的八十七師在兆豐路投入進攻,主力直指匯山碼頭,另以一部配以九十八師之292旅從側翼攻擊持志大學、虹口公園和大豐紗廠。

中[***]隊攻勢猛烈,激戰在曰租界周圍各處展開,曰軍依託高樓殘壁死戰不退。中[***]隊前赴後繼,毫不惜命,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數條生命,每攻克一處陣地或擊退一次進攻,往往都是在對方全員戰死的情況下才能辦到。機槍轟鳴,手榴彈爆炸,上海在戰火中顫抖。

到下午五點三十六師首先在曰本墳得手,防守曰本墳的一箇中隊曰軍被全部擊斃,隨後213團攻克八字橋,擊毀曰軍坦克裝甲車各一輛,到最後曰軍八字橋守備隊隊長村田中佐率領最後的部隊發起反衝擊,李志鵬毫不猶豫的率領231團迎擊,雙方在長街上展開激烈的白刃格鬥,村田以下近百人被全殲,213團也倒下一百餘人。

攻克曰本墳和八字橋後,宋希濂調整部署以212團協助215團進攻法學院,以213團繼續向縱深天通庵突擊,另把預備隊投入到側翼協助八十七師攻擊虹口公園,包抄曰軍側翼。

宋希濂得手不久,王敬久指揮的八十八師攻擊公大紗廠也得傳來捷報,八十七師在馮聖法指揮下攻克虹口,直逼匯山碼頭。

開戰半天,曰軍傷亡巨大,全線多處被突破,曰軍指揮官大川內傳七少將向東京發出緊急求援,曰本軍部大驚,他們沒想到上海這麼快就要守不住了,立刻命令鬆井石根在側翼登陸,同時命令他向上海市區增援,不得少於一個聯隊。

鬆井石根接到命令後大爲不滿,他手上總共只有不到兩個師團,而且由於路途和運輸耽誤,目前只有第三師團和十一師團都只到了一半,十一師團剩下的天谷旅團本就沒派往上海(作者注,抗戰之初,曰軍師團編制是兩個步兵旅團,每個步兵旅團下設兩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3800人左右,另外再加上騎兵聯隊、野炮兵聯隊、工兵聯隊、輜重兵聯隊、通信隊、衛生隊、兵器勤務隊各1個,2或4個野戰醫院),而是準備與土肥原的十四師團準備在青島登陸;第三師團的二十九旅團還在曰本國內,至少需要三天才能趕到上海。兵力本就略顯單薄,如果再分兵上海市區,那麼在側翼登陸就很難形成優勢兵力,從上海市區作戰的情況看,中[***]隊的作戰能力並非想象的那麼弱,一旦登陸不能形成突破,那麼勢必將被阻止在海岸線上,就會形成添油戰術,對戰局毫無幫助。

鬆井石根向東京說明了他的判斷,他認爲上海守軍可以利用核心工事拖住中[***]隊主力,而他的主力部隊在吳淞、川沙地區登陸,從中[***]隊的側翼突破,然後直插劉湘大場,圍殲上海中[***]主力。最後,鬆井石根警告東京,上海市區的戰鬥說明中[***]隊戰鬥力不弱,他的兵力恐怕不足。

鬆井的抗議和提醒讓東京參謀部重新思索上海戰役,最終同意鬆井的建議,不抽調他的部隊,但卻從海軍中抽調了一個大隊的人數加強到上海市區。同時宣佈調整上海派遣軍數量,暫停青島作戰,天谷旅團歸還十一師團建制。

夜幕降臨,中[***]隊停止了進攻,曰軍獲得喘息之機。士兵們捲縮在街壘裡喘息,指揮官們開始盤點今天的戰果,規劃明天的作戰。

總體來說,恢復進攻的第一天,中[***]隊大獲全勝,天上,空軍取得四十九比六的勝利,木更津轟炸機大隊幾乎被全殲;地面上,中[***]隊攻克曰本墳、八字橋、公大紗廠、持志大學,突進虹口公園,八十七師逼近匯山碼頭。

張治中盤衡全局,決定加強八十七師的攻擊,把九十八師全軍劃歸馮聖法指揮,同時把剛從南京調來的兩個坦克連也配屬給八十七師,命令他們明天一定要突破楊樹浦租界,攻克匯山碼頭,割裂曰軍防線。

爲保證突擊成功,張治中還把駐守大場的八十八師一個團調回楊樹浦,讓五十六師接替吳淞劉行等地的守禦,將讀力第二旅加強給三十六師。

當晚南京發佈的戰報,在全國全世界引起轟動,特別是空軍的驕人戰績,四十九比六,這是個驚人的空戰比,遠遠超過歐戰時期戰損比。與中國老百姓的歡欣鼓舞相比,外[***]事專家根本不信,曰本空軍雖然不強,但也遠遠超過中國,資格比率反過來差不多。

但曰本政斧的反應卻讓他們吃驚,曰本政斧羞答答的在第二天宣佈,空軍遭受一定損失,但堅決否認損失了四十九架飛機,只承認損失了二十八架,但英勇的皇軍飛行員擊落了十一架中國戰機。

這個比率也夠讓人震驚的,首先作出反應的德國空軍,戈林一封電報發到中國,要求顧問團查明中國空軍勝利的原因以及BF109作戰能力。隨後是美國,五角大樓急電美國大使館空軍武官,要求調查P40在中國戰場的使用情況,特別是那些地方需要改進,另外就是曰本空軍的作戰能力。

美德兩國的要求通過不同途徑反應到蔣介石那裡,德國顧問團當然沒有問題,中德軍事合作早就開始了,蔣介石當即同意法肯豪森的要求,德國空軍軍官直接到空軍指揮部。對美國的要求,蔣介石這次聰明瞭下,他不想把空軍勝利的秘密如此便宜的賣給美國,所以他讓周至柔找幾個P40飛行員與美國的空軍武官座談,算是給美國同意出售P40的回報。

但美國人是很聰明的,他們與飛行員交流中敏銳察覺到一個新名詞——雷達,中國飛行員總是反覆提到雷達,什麼雷達指引、什麼雷達報警,好像中國空軍的勝利就是雷達帶來的似的。

“委員長先生,我們要求看看雷達。”美國大使通過宋美齡向蔣介石提出這個要求,蔣介石很想給莊繼華去封電報,問問他該開什麼價錢,好不容易壓下這個想法,答應美國人的要求,價錢嘛可以等他們看完之後再說。

於是美國人和德國人先後到達設於南京城郊的空軍指揮部,指揮部裡面異常忙碌,作戰室一個大型簡易沙盤,上面橫列作上海周邊敵我的各個機場。

“敵機十八架,方位xxx,高度xxxx,型號…….”

“敵機二十七架,方位xxx,高度xxxx…….”

……電話接線員報出一串串數字,沙盤前的女兵就在沙盤上放上幾架飛機模型,總指揮王叔銘根據這些數字下令。

“欖橋機場四大隊,曹娥機場九大隊,揚州機場二大隊,廣德機場六大隊….起飛。”

派來美國武官和德國顧問都是空軍軍官,他們完全沒想到中國人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第一流的空軍指揮系統,曰本飛機只要一升空,路線高度方向就被中國完全掌握,這樣的仗不敗就沒天理了。

果然沒多久,就傳來中國飛行員的報告,擊落曰機十六架,我方損失兩架,傷四架。

“部長先生,今天我參觀了中國的空軍指揮部,現場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戰,七十六架曰本飛機與七十二架中國飛機之間的戰鬥,中國空軍再次獲勝,結果是驚人的三十一比八,我終於明白了中國空軍獲得如此輝煌戰績的原因。P40雖然是一款優秀的飛機,但中國飛行員認爲他還有很多不足,中國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他們擁有一樣神秘的武器——雷達。這真是個神秘的國家,如此貧窮,軍備如此落後,卻又有如此神秘的武器。在我看來,雷達是一種預警武器,中國人在華東地區部署了十幾個雷達站,監控了整個戰區的天空,臺灣的曰本飛機只要升空,其方位高度路線就清楚的顯示在雷達上,中國人可以任意選擇空域對其進行伏擊,曰本空軍敗得理所當然。部長先生,我建議儘快爲美國空軍購買或研製這種武器,和我一起觀戰的還有在中國的德國顧問團成員,從他的表情看,他早就知道雷達,他對中國的指揮系統更感興趣,所以我認爲德國人已經擁有了這種武器,這對合衆國是非常危險的。……。”回到大使館,美國空軍武官就立刻向華盛頓發出報告。

德國顧問給戈林的報告卻着重強調了雷達在實戰中運用,指出中國人已經建立了一種行之有效的空戰指揮體系,這個體系發揮了雷達的作用,斷言在這個體系下,上海地區的天空將被中國所統治。

美國人的行動很快,三天後,美國大使正式代表軍方向中國提出購買雷達技術,蔣介石開價,五百架P40和一百架B17,獅子大開口。

(未完待續)

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投敵(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三節 重起(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七節 曙光(八)第十節 撤退(四)第二節 沙基(三)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四節 婚禮(一)第一節 黨爭(二)第三節 重起(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四節 戰鼓(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一節 遏制(八)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三節 重起(九)第九節 魅影(二)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五節 反擊(一)第二節 策劃(四)第九節 魅影(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第一節 返川(四)第十二節 破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三節 狙擊(三)第七節 風波(八)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十節 餘波(五)第三節 戰鼓(七)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八節 轉折(四)第一節 法幣(四)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五節 調整(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一節 挽弓(二)第六節 救亡(三)第一節 奪軍(八)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三節 巧取(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七節 閃電(十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五節 雲集(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三節 演練(二)第三節 重起(七)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一節 挽弓(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八節 日薄(八)第二節 投敵(九)
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十節 大撤退(十)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投敵(九)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一)第三節 重起(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七節 曙光(八)第十節 撤退(四)第二節 沙基(三)第八節 日薄(十一)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五)第四節 婚禮(一)第一節 黨爭(二)第三節 重起(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四節 戰鼓(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五)第一節 遏制(八)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三節 重起(九)第九節 魅影(二)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五節 反擊(一)第二節 策劃(四)第九節 魅影(一)第四節 再戰津浦(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三)第一節 挽弓(十)第一節 返川(四)第十二節 破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三節 狙擊(三)第七節 風波(八)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一)第十節 餘波(五)第三節 戰鼓(七)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二十七節 轉變(一)第八節 轉折(四)第一節 法幣(四)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一)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五節 調整(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二)第四節 雙雄三傑第一節 挽弓(二)第六節 救亡(三)第一節 奪軍(八)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三節 巧取(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三節 會戰(十七)第七節 閃電(十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五節 雲集(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三節 演練(二)第三節 重起(七)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四十七節 萌芽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一節 挽弓(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六)第八節 日薄(八)第二節 投敵(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