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

鄧演達卻沒有李濟深的激動,不是與莊繼華的約定,而是想到目前的形勢,由於連戰連勝,國民政斧威信上升,蔣介石在外交和軍事上的勝利讓他的威望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現在提出修改憲法,必定遭到蔣介石的堅決打壓,而且就算參政會中,國民黨和支持國民黨的青年黨,以及地方勢力包括莊繼華控制的力量,都不會支持,如此提出一個註定要失敗的議案,會有作用嗎?

周EN來注意到鄧演達的表情,便含笑問道:“擇生兄,是不是有什麼提議?”

鄧演達點點頭:“現在這部憲法應該重新修訂,這點毫無疑義,不過,EN來,現在這個時候合適嗎?”

李濟深一下想起最近的輿論,雖然陳G攻克菏澤爲GCD增添了不少光彩,可畢竟是國民黨主導的反攻,津浦路重鎮蚌埠、宿縣都是國民黨部隊光復,蔣介石的聲望正如曰中天,現在在政治上發動進攻?合適嗎?

“擇生兄的顧慮也是我的顧慮,不過,擇生兄,如果莊文革光復山東,那個時候再提出這個議案,面臨的問題不是更大。”周EN來輕輕嘆口氣,延安要求立即採取行動,最好能在光復山東之前在參政會提出這個議案,周EN來數次回電,希望推後議案的時間,可延安認爲,光復山東之後,蔣介石的聲望將進一步上升,那時就更沒有把握。

必須要說明的是,參政會並不是美國的衆議院參議院或者英國的下院,參政會的議案和決議對國民政斧沒有約束力,不過參政會是各黨派都參加的機構,是國民政斧團結全國各黨派的標誌,它通過的議案決議,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恩來,我的意見是,憲法問題暫時延後,”鄧演達斟酌着說:“我的意見是,我們現階段應該提出的是參政會改革方案,我們沒有議會,參政會應該成爲我們的議會,國民政斧參政會應該象渝城參政會那樣,擁有立法權。”

在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參政會中,渝城參政會是個例外,渝城參政會擁有相當大的立法權,雖然沒有美國衆議院的權力大,但卻不是國民政斧參政會那樣的擺設,而且渝城參政會的參政員不是政斧委派,而是民衆選舉,而且除非犯法,政斧無權罷免。

渝城參政會的權力讓國民政斧參政會的參政員們非常羨慕和妒忌,很多國民政斧參政員要求競選渝城參政員,可讓他們鬱悶的是,他們竟然沒有資格,渝城參政員的競選人必須有渝城正式戶口,必須在渝城居住滿十年,這條規定卡死了大多數後退到的難民的參選權。

明煮政團同盟的張瀾、沈鈞儒、羅隆基等也早有意對參政會實行改革,仿照渝城參政會進行改革,爲此張瀾羅隆基曾在報上公開發表過類似的觀點,可當時這個觀點沒有得到GCD和民革(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支持,因爲這兩黨認爲,渝城式的參政會也不能限制國民黨的讀才。

“我的想法還不是很成熟,”鄧演達看着周恩來和李濟深,後者的神色中有些納悶,他略有些歉意的說:“正是因爲不成熟,所以還沒有與任公商議,也沒在黨內討論。”

說到這裡他的語氣略微停頓,然後才繼續說:“不過,EN來,由於近期的連續勝利,有相當部分參政員對蔣介石給予了希望,衡量我們在參政會的力量,沒有莊繼華的協助,這個議案不可能獲得通過,與其讓議案被否決,不如先不提這樣的議案,把目標轉移到參政會本身,參政會不能再門面,我相信這樣的提案會得到大多數參政員的支持。”

議案不會被通過,這個判斷周EN來也同樣有,不過延安的要求,……。

周EN來有些爲難,他眉頭緊皺:“當年總理爲了推翻滿清統治,前後發動十次起義,最終才獲得成功,擇生兄,蔣介石比滿清更有力量,我們必須有長期戰鬥的準備。”

這下連李濟深都皺起眉頭,他有些不滿的看了周EN來一眼,鄧演達濃眉一挑:“EN來,修改憲法是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工作,單從選擇人員恐怕就需要好幾年。”

“我黨中央認爲,現行憲法是保證蔣介石讀才統治的重要基礎,一旦我們提出,蔣介石必定否決,由此可達到教育人民,也可以讓那些對蔣介石還存有幻想的人們清醒。”周EN來鄭重的提出了他們的目的。

“EN來,擇生,”李濟深這時也插話道:“我們兩黨有協議,在參政會中要互相支持,不過,EN來貴黨判斷只是單方面的,可如果蔣介石同意修改憲法呢?可他可以在憲法委員會組成名單上作手腳,最簡單的便是,拖延。現在是戰爭時期,這個理由完全可以說得過去。”

“任公說的極是,”鄧演達接口道:“相反,若是修改參政會,目標要小得多,也集中得多,而且有渝城參政會爲參照,獲得成功的可行姓極大,所以我建議修改憲法的提案稍稍延後,首先對參議會進行改革,這次由我黨發動,貴黨協助。”

“任公,擇生,參政會改革沒有擊中要害,只是改良,政治改革首要的目的是改變蔣介石的讀才統治,而憲法是其中關鍵。”周EN來苦口婆心的勸道,中央的態度很堅決,要求他們聯合明煮黨派,向國民黨提出修改憲法,民革是參政會的重要力量,而且鄧演達李濟深在國內有重大影響,他們的態度至關重要。

“我同意貴黨的意見,不過,現在提修改憲法還早了點,”鄧演達還是不同意,他搖頭說:“EN來,你剛纔也說,蔣介石比清政斧更強大,所以我們更應該巧妙點,修改憲法是正面進攻,改革參政會則是迂迴。”

“擇生說得好,EN來,我看就這樣辦吧。”李濟深這時也明白了,鄧演達其實一直在策劃一起政治攻勢,原因很簡單,民革剛剛成立,還沒辦成什麼大事,這次推動參政會改革,就是向中外宣告,民革參與中國國內政治活動了,而且這次一定要民革出頭,其他黨派協助,剛纔說的我黨發動,貴黨協助,其中含義正是如此。

周EN來遲疑的看看倆人,見倆人態度堅決,想了想便點點頭:“好吧,我向中央報告,不過,我希望我們還是協調行動。”

鄧演達和李濟深明白周EN來的意思,就是委婉的勸他們在得到延安回覆之前,暫時不要採取行動。

送走周EN來,李濟深鄧演達倆人沒有回小樓,而是沿着小徑向後院的小花園散步,此刻陽光已經散去最後的炙熱,朦朧的夜色降臨,可空氣中的那股灼熱依舊,從嘉陵江吹來的風依舊熱氣騰騰。

走了半圈後,李濟深開口問道:“擇生,你有把握嗎?”

“如果莊文革配合的話,我有十成把握。”鄧演達答道。

“莊文革配合?這與他有何關係?”李濟深停下腳步,既納悶又驚訝的望着鄧演達。

鄧演達輕輕一笑,李濟深有些傲氣,在他看來,莊繼華的實力主要是軍權和財政,軍權自不必說,財政權力則由梅雲天和張靜江爲代表,這兩人可以說是民國財神,內遷的工廠完全是在倆人支持下渡過難關,發展壯大。可政治上呢?李濟深認爲,莊繼華只不過是另一個蔣介石,看看他治下的渝城就明白。更重要的是,莊繼華在中央沒有力量,當然除了軍事以外。

“任公,你小看了莊文革。”鄧演達笑了笑解釋道:“莊文革主持西南開發,四川地方勢力深受其影響,張瀾他們深受其影響,劉湘死後,張斯可、喬毅夫他們也靠向了他,隨着雲南貴州納入西南開發,兩省人士也幾乎被他一網打盡,如果他開口,這兩省的參政員都會支持,還有,西南開發隊有大批北平上海南京的教授,他們對他推崇備至,連帶影響到馬寅初、梁漱溟這些人,任公,他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我們估計。”

說到最後,鄧演達的語氣變得有些惋惜,現在他對莊繼華,沒有加入民革更感到深深的惋惜,如果他加入,民革的影響力和實力要提高數倍。

不過類似的話,鄧演達已經說過數次,李濟深都不以爲是,這次顯然也如此,不過沒有那麼堅決了。

“要不讓賢初與他談談?”

“戰事要緊,就不要用這些去分他的心了,”鄧演達搖頭說:“過兩天,我過江去拜訪梅老爺子和張靜江。”

梅老爺子和張靜江是莊繼華在參政會的代言人,不過,他們之間的關係又很難用上下級來界定,莊繼華支持的,他們肯定支持,但莊繼華反對的,他們不一定反對。在這兩人中,梅老爺子更多的象旗幟或精神領袖,實際負責聯絡協調的是張靜江。

張靜江這傢伙對鄧演達的印象並不好,他始終認爲鄧演達過於激進,不過他還是接受了莊繼華扶持他們的決定,還暗中向他們提供了部分資金。

同樣,鄧演達對張靜江也深爲了解,知道要說服此公並非易事,鄧演達作了充分準備,不僅寫了詳細的改革方案書,也設想了種種問題。

看着面前的兩個老人,以及他們疑惑的目光,這座小院的樹蔭下,暫時躲過了炙熱的陽光,可滾滾灼浪依舊,空氣中沉悶得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遠處的軍營中傳來一陣雄壯的軍樂聲,看來又有勝利的消息傳來。

“把收音機打開。”

(未完待續)

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三節 暗戰(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五節 積聚(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八節 日薄(三)第一節 諜影(四)第五節 突擊(二)第三節 會戰(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七節 風波(三)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五節 謀功(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二節 策劃(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四節 視察(三)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七節 閃電(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一節 挽弓(七)第三節 戰鼓(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一節 返川(三)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五節 盟國(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一節 出兵(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八節 南線(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反擊(五)第二節 策劃(三)第七節 閃電(八)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九節 轉機(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八節 轉折(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一節 遏制(五)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十三節 煩惱第九節 殤(六)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三節 會戰(五)第八節 九變(二)第七節 風暴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三十節 軍議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
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三節 暗戰(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五節 積聚(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八節 日薄(三)第一節 諜影(四)第五節 突擊(二)第三節 會戰(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七節 風波(三)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二)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五節 謀功(二)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二節 策劃(九)第五節 突擊(二)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四節 視察(三)第一節 太行行(一)第七節 閃電(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一節 挽弓(七)第三節 戰鼓(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一節 返川(三)第八節 天火(十二)第五節 盟國(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九節 號角(五)第十一節 大捷(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一節 出兵(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九節 佈局敵後(一)第七十節 密商第十節 大撤退(二)第八節 南線(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三節 議戰(一)第五節 反擊(五)第二節 策劃(三)第七節 閃電(八)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九節 轉機(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八節 轉折(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一節 遏制(五)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十三節 煩惱第九節 殤(六)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七)第三節 會戰(五)第八節 九變(二)第七節 風暴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三十節 軍議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